水体污染的原因,不合理施用
工业生产中的废渣、废水、废气和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都会造成水污染.
故答案为:废渣;废水;废气;生活污水;农药;化肥.
施肥不当会引起哪些公害
1.导致土壤退化
(1)引起土壤酸化
目前我国氮肥利用率仅为30%左右,大部分流失,其中一部分以NH3的形式进入大气中,经过氧化与水解作用转变为硝酸,成为酸雨的主要成分之一,酸雨入土后引起土壤与环境的酸化。生理酸性肥料硫酸铵、硝酸铵、氨水、尿素和磷酸氢铵都具有较高的酸化土壤的能力。在少耕和免耕措施下,氮肥能使表层2cm左右土壤严重酸化,并破坏表土渗透性。
(2)破坏土壤结构
一些可溶性化肥施入土壤,会使土壤出现一价阳离子积聚的“微区”,如NH4+、K+浓度很高,导致其附近土壤中大量置换出二价阳离子(如Ca2+、Mg2+),使土壤结构受到破坏。过量施用氮肥会改变土壤N、Ca比例,土壤中过量的NH4+交换土壤中的钙、镁,破坏了团粒结构,造成土壤板结,耕层变浅。同时,过量施氮、磷肥,在湿润土壤上会有藻类生长,形成小规模的富营养化区域。有研究表明,用常规方法分次施用氮、磷肥和作基肥,土壤表面将出现蓝藻、绿藻的结壳,这种结壳的形成使土壤通气状况降低,水分渗透率下降。另外,无论人工或机械化施肥都可能使土壤变紧实。
(3)导致土壤营养贫瘠
如果土壤溶液pH值发生剧烈变化,会提高低溶解度养分的溶解。在茶园土壤中,生理酸性肥料的使用导致钾、钙、镁等盐基离子和铜、锌等微量元素的大量淋失。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随着土壤氮、磷矿质养分施用量的增加,部分地区出现普遍缺钾及锌、硼、锰等微量元素的现象;原本含钾较丰富的土壤,由于氮、磷肥施用量增加,钾肥用量少,产量提高,土壤耗钾速度加快。由于化肥纯度提高,通过施用氮磷钾肥带入土壤的微量元素在减少,而作物对微量元素的需求量却日益增多。过量施用磷肥,易形成难溶性磷酸铁、磷酸锌沉淀,引起土壤中有效态铁、锌的缺乏。这样就会打破土壤养分间的平衡,使土壤生产力下降,作物品质降低。
(4)引起重金属污染
普通过磷酸钙(磷肥)的原料为磷矿,除了与它伴存的主要有害元素成分氟和砷外,还存有镉、汞等有害元素;同时磷肥中还含有放射性元素,其主要是自然界分布磷矿伴生的铀、钍、镭等天然放射性元素。而在磷肥的生产过程中,一些重金属、放射性元素都将伴随于产品中而无法剔除,长期持续施用磷肥可引起重金属和放射性元素污染。重金属对作物和人体有很强的危害性,也会降低土壤微生物活性。
(5)降低土壤微生物活性
随化肥进入土壤中的Cd、Pb、Cr、Ni等重金属污染物会对固氮生物结瘤及固氮酶活性产生影响。例如,Pb2+的浓度为100g/m3时,会抑制固氮酶40%的活性,Cd2+浓度为10
g/m3、As等元素浓度为100g/m3时会产生100%的抑制。土壤中游离的氨特别能抑制硝化作用,而硝化细菌对氨毒害作用的反应比亚硝化杆菌敏感。因此,在中性和石灰性土壤中,大量施用尿素与各种铵态氮肥易导致土壤中亚硝酸盐的形成,尤其在寒冷条件下,湿度对硝化作用不利,湿度高亚硝酸盐就易于积累。这样不仅使硝化细菌活性降低,还易污染环境。
2.污染大气和水体
化肥的不合理施用会造成对大气的污染。氮素化肥浅施、撒施或施后不镇压,往往造成氨的逸失,进入大气,造成污染。硝态氮在通气不良的情况下进行反硝化作用,生成气态氮(NO、N2O、N2),而逸入大气,造成污染。
化肥的不合理施用也会造成水体的污染,使水体质量严重恶化,其主要后果是水体的富营养化。化肥的大量使用导致环境失衡,造成水土流失,使氮、磷、钾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和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使水体资源严重受损。在富营养化的水体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数量增多,其中还含有一些致癌物质,这对动物和人体都是一种威胁。藻类在生命活动中,可改变水体的pH值,为霍乱弧菌等某些病原菌的繁殖创造了有利条件,使水质卫生标准下降,直接威胁人体健康。
化肥大量集中施用后,不能为土壤胶体吸附或作物不能及时吸收的可溶性养分,除一部分随水径流,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外,还有一部分随水下渗,在土壤或母质中遇有不透水层存在时,向下渗漏的含有可溶性氮、磷、钾等养分的水分,在不透水层上面集中起来,形成一定厚度的水分饱和层。这样的地下水,也会对人、畜、饮用水造成污染。
3.加剧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使全球变暖的问题已引起广泛重视。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N2O)、一氧化氮(NO)、氯氟烃、水蒸气等。施肥对全球变暖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产生温室气体来进行的。受施肥影响最大的温室气体主要是氧化亚氮和甲烷,土壤氧化亚氮主要来源于土壤中的硝化和反硝化作用,甲烷的来源主要是水田和湿地。稻田中甲烷的产生主要是施用绿肥、秸秆、厩肥等有机肥的结果,土壤有机质本身也能产生一定量的甲烷。甲烷只有在土壤中强烈的还原状态下才能产生,施用有机肥,特别是秸秆还田可以促进土壤还原性的加强,增加水田或湿地CH4的排放。
N2O排放主要来自土壤本身、氮肥施用和生物体燃烧,其中氮肥来源的约占五分之一。在农田中,施用氮肥是N2O产生量增加的基本原因。但随着耕地面积的减少,土壤本身的排放总量可能减少。因氮肥用量增加和燃烧生物体数量增加,这两方面对N2O排放量的贡献份额可能会增加。一般来说,我国CO2排放量以非农业来源为主。但设施栽培中CO2气肥的不正确使用,也会增加大气中CO2的含量,进一步加剧温室效应。
4.污染农产品,危害人类健康
化肥对农产品的污染主要以水果、蔬菜为主,而水果蔬菜的污染主要为氮污染。施用氮肥虽然能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产量,但是施用过量的氮肥会使农产品品质下降,并对人畜健康造成潜在的危害,特别在干旱条件下若过量施氮肥,则会使农作物含有过量硝酸盐。流失的氮肥,一部分以NO3-态氮随土壤淋洗而进入地下水,造成地下水污染。硝酸盐本身并没有毒性,但在人的肠胃中若硝酸盐含量过高,就会经硝酸还原菌的作用,而转化为亚硝酸盐,从而引起高铁血红蛋白症,导致人体血液缺氧中毒反应,这主要是亚硝酸盐与人体次级胺结合形成强致癌物亚硝胺,诱发人体消化系统的癌变。氮素化肥,尤其是硝态氮肥(如硝酸铵)的大量施用,会明显提高蔬菜中硝酸盐的含量。一般叶菜类和根菜类蔬菜的硝酸盐含量高于瓜、果、豆类蔬菜。
为什么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会导致水污染
不合理使用农药化肥,一般就是过量施肥,过量使用农药,下雨天的话,雨水冲刷农作物跟农田,过量的化肥没被农田吸收随着雨水排放到江河,而农药也会随水流进入江河,另外,过量化肥农药还会渗透到土壤污染地下水,而地下水在气候干旱的时候会补给地表水的,这样就使水污染更加严重了,弄清楚自然界的水循环你就会明白
施肥不当会产生哪些环境污染
施肥不当对环境污染主要有四个方面:
土壤污染。肥料施用不当,首先污染的是农作物赖以生长的土壤,包括化学污染、生物污染和物理污染。
水体污染。施肥不当其次是对水体的污染,主要由肥料中的营养元素和有害物质随降水或土壤水分运动进入水体造成污染,是水污染最严重的(超过化工产品污染)污染源,不仅污染地表水,也严重污染地下水。
大气污染。与大气污染有关的营养元素主要是氮、硫和碳。其中氮氧化合物对大气的臭氧层有破坏作用,是造成地球温室效应的有害气体之一。
农产品污染。包括生物污染与化学污染。如生物污染是由于有机肥和人畜禽粪处理和施用不当造成的,因为这些肥料往往含有各种各样的病源物,如果不经过无害化处理,多种病菌、虫卵、病毒等就会附着在农产品特别是水果、蔬菜上,食用被生物污染的蔬菜,会影响身体健康。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947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