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炭疽病的病症有哪些表现?如何防治植物炭疽病?
常见的植物炭疽病特征及防治技术:
1. 柑橘炭蛆病
特征表现:柑桔炭疽病是一种世界性的、为害较重的病害。可引起落叶、枝梢枯死,果实腐烂及落果。带病果实常在贮运期间发生腐烂,所以又是一种重要的采后病害。
防治办法:防止炭疽病菌潜伏侵染的一个关键性措施是在春、夏、秋梢的嫩梢期,各喷药一次,在落花后一个月内,喷药2-3次,每隔10天喷一次,以防治炭疽病菌侵入幼果。
2. 甜瓜炭蛆病
特征表现:甜瓜炭疽病是田间常见病害,症状主要损害叶片和果实。叶片染病,叶面病斑近圆形,黄褐色至红褐色,斑面有不显然的云纹,有的病斑边缘有黄色晕圈。
防治办法:选择排水良好的沙壤土种植,与非瓜类作物进行3年以上的轮作;施足基肥,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的抗性;雨后及时打消田间积水,收获后把病蔓、病叶和病果清出田外,销毁或深埋。
3. 草莓炭疽病
特征表现:发病症状可分为局部病斑和整株萎蔫两种,匍匐茎和叶柄发病时,发生近黑色的长圆形局部病斑,病斑呈溃疡状,凹陷,湿度大时病斑上生出肉色霉菌。
防治办法:在匍匐茎生长期可喷布75%百菌清600倍液,或2%农抗120水剂200倍液,或50%敌菌丹500—800倍液进行防治。或80%炭疽福美500—600倍液等。
4. 葡萄炭疽病
特征表现:葡萄在浆果着色后期接近成熟时发病最重,故称为晚腐病。一般在距地面近的果穗尖端先发病,初期在果面上发生水渍状的褐色小斑点,逐渐扩大,呈圆形深褐色病斑。
防治办法:在6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出现分生孢子时,每隔10天左右,喷1次800~1000倍的退菌特可湿性粉剂,或500~800倍液,或半量式波尔多液200倍液,均收到良好的效果。但应交替用药,提高药效。
5. 山药炭疽病
特征表现:主要为害叶片。也可为害茎蔓。叶片发病多自叶尖或叶缘产生水渍状暗绿色小斑点,扩展后病斑椭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褐色至暗褐色,中央灰褐色,稍显轮纹。
防治办法:施足腐熟粪肥,避免偏施、过施氮肥,增施磷、钾肥。合理灌水,控制田间湿度。发病初期拔除中心病株,减少田间传播菌源。收获后彻底清除田间病残体,并深翻土壤。
参考资料:央视农业技术网-柑桔炭疽病的症状及防治
参考资料:央视农业技术网-甜瓜炭疽病
参考资料:央视农业技术网-如何防治草莓炭疽病
参考资料:央视农业技术网-葡萄炭疽病特征及防治技术
参考资料:央视农业技术网-山药炭疽病
怎样防治炭疽病?
防治炭疽病可采取以下方法:
(1)轮作
实行与非瓜类作物3年以上轮作。
(2)选用抗病品种
黄瓜的津研系列、津杂1号、津杂2号、津春1号、中农5号、中农13;甜瓜的伊丽莎白、龙蜜1号较抗炭疽病。
(3)种子处理
播前可用55℃温水浸种20~30分钟,捞出晾干后催芽播种;也可用种子重量0.3%的25%炭特灵(溴菌腈)可湿性粉剂,或25%施保功(咪鲜胺锰盐)可湿性粉剂,或50%利得(福·异菌)可湿性粉剂拌种。
(4)栽培防病
施足充分腐熟的有机肥,采用地膜覆盖和滴灌、管灌或膜下暗灌等节水灌溉技术,控制氮肥用量,增施磷、钾肥,及时清除病瓜,避免阴天或有露水时进行农事操作,避免田间积水,保护地应加强通风,尽量降低空气湿度。
(5)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选用25%炭特灵(溴菌腈)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施保功(咪鲜胺锰盐)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80%炭疽福美(福·福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50%利得(福·异菌)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10%世高(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2000~3000倍液,或50%翠贝(醚菌酯)干悬浮剂3000~4000倍液,或25%阿米西达(嘧菌酯)悬浮剂1500倍液,或80%大生(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2%农抗120(嘧啶核苷类抗菌素)水剂200倍液,或2%加收米(春雷霉素)水剂600倍液喷雾。保护地可采用常温烟雾施药防治。炭疽病菌在适宜条件下繁殖量很大,用药要早,隔7~10天喷施1次,连续防治3次以上。
植物叶片生密密麻麻的点状,对光线有透明的,过一两天就变成黄后又变黑色斑点,有的掉叶,这是什么病菌?
花卉植物的叶子长出黑色的斑点肯定是生病了,那么这种花草的异常状况要怎么解决呢?下面就来给大家分析一下原因和解决的办法,这种植物病要及早发现,然后今早处理,这样才好防治。
一、为什么会长斑点?
就像上面这棵巴西铁,一开始叶子上也是先长出黑色的斑点,后来斑点的面积逐渐扩大,最后就是一大片叶子就变成干黄。
其实这就是一种真菌性的病害,属于植物炭疽病,主要是危害植物的叶子,在5~10月之间是最容易爆发的,养护环境高温潮湿的时候特别容易诱发,适当改善环境可以避免真菌感染。
二、病斑有什么特点
在植物患病害的初期,叶子会长出针尖状的褪色的小斑点,会慢慢变大,斑点的颜色会变深,慢慢变成褐色,最后变成黑色,当然不能植物叶子上,斑点的形状会不一样。
这些病斑的变化会随着植物的健康状况变化,有的斑点是圆形,有的则是不规则的形状,病害最严重的时候各个小病斑就开始聚拢,斑点就变成斑块,最严重的时候整片叶子都变成干叶,最后出现空洞并出现掉叶的情况。
三、原因分析
炭疽病是一种由炭疽菌引起的病害,也是常见的植物病害了,几乎所有植物的叶子都有可能患病,在梅雨季节活台风季节最容易诱发。
也有的是潜伏在一些健康的叶片上,一旦环境高温潮湿的状况变严重,或者是植株老化、衰败,这些病菌害就开始爆发,植物就容易染病。
新叶上面的炭疽病
可以看到新叶也是会有炭疽病的,黄褐色的同心轮纹的病斑就是典型特征。
一般都是从叶尖往里发展,最开始是针尖大小的褪色小斑点,慢慢变成黄褐色的斑点。
有时候褐色的病斑还会出现黑色的小斑点,这些就是炭疽病菌的一种孢子盘。
四、病害防治的方法介绍:
1、最后栽种植物之前就选抗病性较好的品种,栽种难度会低很多。
2、当然要注意保持环境通风良好,有良好的透光性,避免高温潮湿和盆土积水。
3、看到病枝病叶要及时修剪,保持植株健壮,这样才能提高抗病能力。
4、植物发病之后可以喷药防治,初期的时候就可以防治,用甲基托布津、多菌灵、炭特灵和炭疽灵都可以,可以两种交替使用。也可以使用沃叶水溶肥,进行预防。
植物有炭疽病的症状是什么?
炭疽病是黑盘孢目真菌所致病害的总称。在花卉病害中,炭疽病的发病率是很高的,为害也比较重。如牡丹、山茶、茉莉、栀子、肉桂、鹅掌柴、米兰、九里香、橡皮树、白兰、富贵竹、棕榈科植物等木本花卉,菊花、百合、花烛、喜林芋、君子兰、萱草、金盏菊、鸡冠花、龙舌兰、万年青、中国兰、蝴蝶兰、兜兰、仙人掌科植物、吉祥草、麦冬等草本花卉都容易发生炭疽病。花卉叶片受害率一般为10%~30%,严重的可达90%以上。
花卉发生炭疽病时,除根以外的所有部位都可能被侵染。产生界限分明、稍微下陷、圆斑或沿主脉纵向扩展的条斑或不规则形病斑,病斑颜色因病菌和被感染的花卉不同而不同,但一个共同特点是病斑上后期病菌的分生孢子盘成熟后,产生同心轮纹状或散生的黑色小粒点,或粉红色发黏分生孢子团。还可在幼嫩的枝条上引起小型的疮疤,造成枯梢。
大多数炭疽病菌都为害叶片,是一种最常见的叶部病害。如春芋的叶上产生圆形至不规则形病斑,褐色至灰褐色,具颜色较深的边缘,四周有时生宽窄不一的黄色晕圈,斑上生轮纹状或散生的黑色小粒点,粉红色发黏分生孢子团。鹅掌柴、橡皮树、龙舌兰炭疽病病斑呈灰白色,叶斑凹陷或不明显,有明显的深色边缘,上面分布不均匀的黑色小粒点。牡丹、栀子、肉桂、茉莉、鸡冠花炭疽病的病斑红褐色。中国兰、蝴蝶兰、兜兰等发生炭疽病后,产生近圆形或长条形褐斑,与没染病部分分界的云纹状边缘较深且较宽,发生在叶尖时常造成叶尖枯斑。
种子、种球发病后造成种子或种球腐烂,不能出土,常造成缺苗断条。当子叶出现病斑后,光合作用受抑制,幼苗瘦弱或病死。
百合等鳞片染病时,产生浅褐色斑,后变成黑褐色,略凹陷,造成花芽败育,不能开花。
为害花时,如花烛的佛焰苞腐烂。为害果实的如佛手染病后则出现不规则形果斑。
炭疽是什么
何谓炭疽
炭疽是一种由炭疽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牛、羊、骆驼、骡等食草动物是其主要传染源。但是,当人直接或间接地接触病畜和染菌的皮、毛、肉等,也会感染炭疽。
流行地区
炭疽多发生于农牧业地区,包括拉丁美洲、南欧、东欧、亚洲、非洲、加勒比海和中东地区。人感染炭疽,主要是由于职业的关系与病畜或染菌的产品接触所造成的。屠宰、肉类加工和皮毛加工工人可能感染B型炭疽,又被称为工业性炭疽。
传播途径
炭疽主要分3种:皮肤炭疽、肺炭疽和肠炭疽。炭疽杆菌芽胞可以在土壤中存活多年。如果与病畜接触或者从染菌的动物产品中吸食了炭疽杆菌芽胞,人也会感染炭疽。当然,如果进食了未煮熟的病畜肉类,也会感染炭疽。
临床表现
皮肤炭疽:开始表现为类似蚊虫叮咬的小疱,但是一到两天之后则呈疱疹状,然后溃破成溃疡,直径通常为1—3厘米并且中间有黑色的坏死区域,周围也会出现淋巴结肿胀。在没有接受任何治疗的皮肤炭疽患者中,死亡率大约是20%。如经及时诊治,几乎不会有死亡的情况发生。
肺炭疽:主要的症状与感冒类似。出现病症几天后,病人出现严重的呼吸问题和中风。肺炭疽通常可以致人死亡。
肠炭疽:主要是由于进食带菌肉类所致,以急性肠道感染为特征。其主要症状为恶心、厌食、呕吐和发热,重者腹痛、吐血并有严重的水样便。肠炭疽导致的死亡病例占患者25%—60%。
如何预防
在炭疽相对易发生并且动物的预防接种水平较低的地区,人们应该尽量避免与牲畜和动物产品接触,也要少吃处理不当或烹饪不够火候的肉类。人们也可以接种人类用的炭疽疫苗,据称这种疫苗抵抗各种炭疽感染的有效性可达到93%。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935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