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分蘖是什么意思
小麦分蘖是指在地面以下或接近地面处所发生的分枝。产生于比较膨大而贮有丰富养料的分蘖节上。直接从主茎基部分蘖节上发出的称一级分蘖,在一级分蘖基部又可产生新的分蘖芽和不定根,形成次一级分蘖。
在条件良好的情况下,可以形成第三级、第四级分蘖。结果一株植物形成了许多丛生在一起的分枝。
冬节分蘖是个很随机的情况,几个到几十个不等,目前来说,测定需到实地去调查需要扒开土壤仔细观察.抽取一定数量样本,计算平均数。
拓展资料:
禾本科等植物在地面以下或近地面处所发生的分枝。产生于比较膨大而贮有丰富养料的分蘖节上。直接从主茎基部分蘖节上发出的称一级分蘖,在一级分蘖基部又可产生新的分蘖芽和不定根,形成次一级分蘖。
在条件良好的情况下,可以形成第三级、第四级分蘖。结果一株植物形成了许多丛生在一起的分枝。早期生出的能抽穗结实的分蘖称为有效分蘖,晚期生出的不能抽穗或抽穗而不结实的称为无效分蘖。有效分蘖与单位面积的穗数直接有关。
如小麦的分蘖数要受水、肥、光照、温度、农业措施等多种条件的影响。条件适当,分蘖就多。从理论上讲,分蘖是无限的。目前,有人用一粒小麦种子,培育出上百个分蘖,并抽出100多个麦穗。
蘖是什么意思
蘖的意思是指树木砍去后又长出来的新芽,泛指植物由茎的基部长出的分枝萌蘖。
详细解释:
作为名词:
1、形声。从木,薛声。本义:被砍去或倒下的树木再生的枝芽。
2、同本义。
若颠本之有由蘖。——《书·盘庚上》
苞有三蘖。——《诗·商颂·长发》
又如:槎蘖(砍伐幼林)
3、植物的芽。
茶之佳品,芽蘖细微,不可多得。——王观国《学林》
4、蘖芽(草木萌生的新芽)。
作为形容词:
1、通“糱”。高。
宋王筑为蘖台。——《吕氏春秋·过理篇》
作为名词:
1、生芽的米。
蘖,芽米也。——《说文》
2、酿酒的曲。
以蘖为酒。——《管子·禁藏》
又如:蘖酒(曲酒);蘖曲(酒曲)
相关组词及释义:
萌蘖、分蘖、槎蘖、食蘖、冰蘖
夏蘖、根蘖、条蘖、蘖枝、株蘖
萌蘖:
1、指的是植物的萌芽。
《孟子·告子上》:“是其日夜之所息,雨露之所润,非无萌蘖之生焉。”
2、还比喻事物的开端。
孙中山《致海外国民党同志书》:“激扬新文化之波澜,灌溉新思想之萌蘖。”
3、还比喻奸邪。蘖,通“孽 ”。
(宋)王安石《先大夫述》:“凡有萌蘖,一切擿发穷治之。”
4、还指开始产生。
(明)沉德符 《野获编·禁卫·驾帖之伪》:“未几,逆瑾擅柄,八党纵横,已萌蘖於此矣。”
水稻分蘖是什么意思?如何才能促进水稻分蘖?
推动水稻分蘖是水稻生长中主要的一项工作中,水稻生产量的有多少和各种因素相关,在其中,分蘖数的是多少,占有了很重要的要素,尤其是有效分蘖数,会决策水稻最后的合理穗数,进而可以直接危害到生产量的多少。
危害水稻分蘖的要素:
1.温度:水稻分蘖生长适合温度为30℃-32℃,小于20℃或高过37℃对分蘖生长不好,16℃下列分蘖终止生长生长发育。
2.必需元素营养成分:氮.磷,钾三要素对分蘖的危害成效显著。分蘖期稻株身体内三要素的临界点是:氮(N)2.5%,磷(P2O5)0.25%,钾(K2O)0.5%,叶子中氮量为3.5%时分蘖充沛。
3.阳光照射:水稻分蘖期内,阳光照射充裕分蘖产生快,阴雨寡照,则分蘖迟,分蘖数降低。
怎样推动水稻分蘖?
1.种类
挑选分蘖力相比较强而且合适本地栽植的种类,此外,在幼苗移栽到街边全过程中,从运送到栽下去,尽量避免伤根,更要预防人为因素的伤苗,提升移栽品质,可以推动有效分蘖。
2.翻耕
优良的翻耕工作中,针对提升水稻分蘖也是有充分的功效,地要整平,水份维持“寸水外露泥”,消除田里的脏物,与此同时要施脚底肥,为移栽后的幼苗给予优良的生长场地。
3.栽种相对密度
有效的栽植相对密度也可以推动水稻的有效分蘖,假如栽种太密,看起来分蘖数很多,可是企业范围内的总分蘖数是减小的,栽种太密会危害单棵的分蘖数,而且分蘖后期后,田里的排风性.透光度都是会变弱,不利事后的一系列生长,因而,水稻栽种相对密度要依据种类.土壤层富饶度.气侯等各种要素而定,并不是一个数值。
4.沥干水分晒田
适度的沥干水分晒田不但能提升分蘖率,还有利于有效分蘖,在移栽之后,早期根据灌浅水区(不必长期灌水深),能够提升分蘖数,到中后期,能够根据晒田,来抑止分蘖,避免分蘖太多,提升有效分蘖率。
5.栽培技术
搞好锄草.病害的预防工作中,而且搞好追肥分蘖肥,有益于水稻的一切正常生长,推动分蘖,提升有效分蘖,操纵失效分蘖。
6.采用化肥
高收高产套餐内容让水稻摆脱顶芽推动分蘖,推动小穗分裂,提升花芽分化,提升穗粒数,防衰老,落黄好,注浆度提高,空壳子少,提升千粒重。
分蘖力是什么意思 分蘖力指什么
1、分蘖力是指水稻单株的分蘖能力,分蘖力越强的品种,单株分蘖个数就越多。分蘖势是指水稻单株在单位时间内的分蘖个数,是反映水稻植株分蘖整齐度和分蘖活力的一个指标。分蘖势越强,说明分蘖越集中,越整齐,将来形成的穗头也越一致。
2、在生产上,品种分蘖力的强弱常用来确定插秧的基本苗和栽插的适宜密度。分蘖力强的品种,插秧的基本苗数可适当少些,栽插的密度可适当稀些。分蘖势强的品种,在相同的条件下,比较容易快速达到高产要求的穗数,穗头也较整齐,因此,选用分蘖势强的品种利于获得高产。
分蘖是什么意思
分蘖:小麦、水稻等在地下或近地面的茎基部发生分枝。能抽穗结实的叫有效分蘖,不能抽穗的叫无效分蘖。
分蘖期:禾谷类作物的物候期。标准为第一个分蘖芽萌发,并从基部叶腋内伸出1-2cm。全田50%以上植株出现分蘖的日期为全田分蘖期。
分蘖期是指植物从出苗至拔节以前的这一段时期,主要以生长根、叶、分蘖等营养器官为主,是植物一生中根系生长最旺盛和大量发展的时期,也是生殖器官开始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
就叶片来说,所有的近根叶在这一时期长出,出叶数占总叶片数3/4左右。发生分蘖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群体、茎蘖数在起身拔节前达到高峰,是调节群体发展的主要时期。
扩展资料:
水稻分蘖:
从移植到幼穗分化为分蘖期,这个过程约经30天左右(因品种、植期和育秧方式不同,而有变化)。分蘖期又可分为回青期(移植的)、有效分蘖期和无效分蘖期。
回青期:移植的秧苗,由于在拔秧、运秧和插秧过程中受到损伤,叫做植伤。因此,在插秧后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复原转青而长出新根,这段时间就称为回青期。
回青期的长短与植伤的大小有关,植伤小的回青期短,植伤大的则回青期长。
一般在插后5~7天可回青。如早稻选择在晴暖天、晚稻选择在阴凉天插植的易回青;铲秧的比拔秧的早回青,铲秧的有的没有回青期(即插后不会转黄)。
有效分蘖期:回青后如条件适宜,即可从假茎基部叶腋的腋芽伸出新株,这就叫做分蘖。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分蘖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931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