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大卷叶螟是什么?
棉大卷叶螟〔Sylepta derogata(Fabricius)〕,又叫叶包虫、打包虫、大卷叶虫,属鳞翅目,螟蛾科。在我国东部棉区发生。为害棉、苘麻、木槿、梧桐、野棉等。在棉花开花结铃盛期,幼虫常将棉叶卷起在内食害。轻则棉铃过早吐絮,造成棉籽和纤维不能充分成熟;重者棉叶全被吃光,仅留茎枝,致使棉株不能开花结铃,甚至整株棉花枯死。
为害状
低龄幼虫群集于孵化的叶片上取食,留下表皮;2龄后开始分散吐丝,将棉叶卷成喇叭状,在卷叶中取食,虫粪排于叶外,虫量多时1个卷叶内有多条幼虫。严重时可将全株棉叶吃光,仅剩茎秆。在棉叶全部吃光后,因食料缺乏,也能食害棉铃的苞叶或幼蕾。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8~14毫米,翅展22~30毫米。体黄白色,有褐色花纹、闪光。头、胸、腹部白色。腹节前缘有黄褐色带。前翅中央近前缘处有“OR”形褐色斑纹。胸背有排成4行的12个褐色点。雄蛾腹末基部有1黑色横纹,雌蛾黑色横纹在第八腹节后缘。卵扁椭圆形,长0.12毫米,宽0.09毫米,初产时乳白色,后变淡绿色,孵化前呈灰色。老熟幼虫体长25毫米,体青绿色带透明;胸腹部每节两侧各有毛片5块,青绿或淡绿色;前胸背板深褐色。头扁平,赤褐色,有不规则暗斑纹。胸足黑色,腹足半透明,尾足背面黑色。雌蛹长14毫米,雄长12~13毫米,体细长棕红色,纺锤形或竹笋形,初化蛹时淡绿色,后变红褐色,腹部末端有刺状突起。
发生特点
河北省1年发生3~4代。10~11月间,以老熟幼虫在棉田的枯叶、枯铃、铃壳的苞叶、棉柴、杂草、木槿、桑树等老树皮缝中及树桩孔洞中越冬。越冬代成虫6月初在茼麻和木槿上产卵。卵散产在植物的叶背面。孵化出第一代幼虫主要为害苘麻、木槿、蜀葵等植物。7月后迁入棉田,为害棉叶,8、9月中旬为第二、三代幼虫为害期,低龄幼虫有群居性,幼虫大部分夜间孵化,不吃卵壳。一生蜕6次皮,大都下午蜕皮,常把所蜕的皮吃掉。幼虫老熟后,以丝将尾端栓在叶片上吐丝化蛹于卷叶中。蛹经7天左右羽化成蛾。当多雨年份,发生重;干旱年份发生轻。
防治方法
(1)农业措施。棉花收获后,结合秋耕消除田间的残枝落叶和杂草,铲除田边杂草,可消灭越冬虫源;木槿、苘麻、蜀葵和芙蓉等为棉大卷叶虫第一代寄主,可喷洒农药防治,减少虫量;早春及时将棉秆、铃壳和枯铃等加以烧毁;幼虫初发时,或虫量少时,用拍子或鞋底等工具拍打;卷叶后可用手捏压虫。
(2)药剂防治。在幼虫未卷叶前,结合防治棉铃虫兼治。可用Bt乳剂200倍液或用40%水胺硫磷乳油或40%久效磷乳剂1500倍液或40%灭多威或50%一六〇五乳油1500~2000倍液或用10%氯氰菊酯2000~25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2500~3000倍液等农药进行喷雾防治。
一块田的稻谷有卷叶的是什么原因?
水稻病虫害在粮食作物中算是较多的,光是螟虫就有好几种类别。但是我们现在这里就主要介绍一下卷叶螟是怎么发生在田间,怎样繁殖危害,危害水稻会产生什么样的病状,该怎样针对防治。来改善症状,控制发生。
一、发生传播
卷叶螟是完全变态的虫类,有卵、蛹、幼虫、成虫、四个时态。一般以幼虫为害,但是以成虫飞行产卵、或是灌溉流水使蛹、卵流水传播。它一年能够产生很多世代,繁殖能力强,成虫甚至可以长途迁移危害。在各个水稻产区发生严重。以卵和幼虫在田间,沟渠禾本科杂草上越冬。
二、危害症状
主要是成虫将卵产在嫩叶上,卵孵化后,幼虫开始分散吐丝卷叶结出白色的苞状物,躲在里面啃食叶肉,只留下一层表皮。整个生育期都会受害,苗期受害会使植株直接黄化枯死。分蘖期受害会减少分蘖,推迟生育期。抽穗时可能影响开花结实,直接减产。
三、防治方法
1.除草灌水
卷叶螟除了危害水稻外,还危害一些禾本科的杂草,所以要及时清除田间和周边水沟的杂草,随便可以除去一次虫卵。在采收后在田间灌水过冬,可以杀死一些虫卵和蛹,避免越冬危害。
2.施肥采收
选择一些叶片坚硬,夜色较浅的品种。前期少施氮肥,避免贪青晚熟,引诱危害在可以种植早稻地区可以早收一些,赶在虫子羽化前将它们一起埋进田泥中,控制虫量。
3.喷药
一亩用25%杀虫双水剂150克,加水30~50公斤喷雾。在一二龄幼虫高峰期使用,或用1000倍药液浸秧1分钟再栽种,可同时防治二化螟、三化螟。采收前半月如果发生还可以喷药一次。或是用苦楝树等植物浸出液喷雾防治,有一定效果。
除了预防外,一旦发现危害症状,就要及时的在田间喷药,尽量控制蔓延。但是如果真的控制不住,可以多种方法一起防治。一般这整个生长期间都不能放松警惕,要实时防治,才能减少危害
大豆卷叶螟是什么?
大豆卷叶螟(Syllepte ruralis Scopoli),又名大豆卷叶虫。主要分布于东北南部及内蒙古、山东等地,是为害大豆、小豆、绿豆等的重要卷叶性害虫。
为害状
幼虫将叶片卷成筒状,取食叶肉,严重时将全株叶片卷皱,尤以开花结荚盛期为害显著。由于营养器官受到破坏,影响开花结实,造成落花落荚,豆粒秕缩,产量和质量降低。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约12毫米,翅展约24毫米,全体及翅黄白色。前翅上有3条暗灰色波状花纹(外、中、内横线),中、内横线之间有2个深色斑纹。后翅上有2条暗色波状横线。卵乳白色,扁平,椭圆形。大龄幼虫绿色,背血管呈暗绿色。蛹的第六、七、八节向外弯曲,有突起,尾端有3个端部弯曲的臀棘。
发生特点
辽宁1年发生2~3代。以幼虫在残卷叶中越冬。成虫有趋光性。卵散产在豆叶背面。初孵幼虫取食叶肉,3龄开始卷叶为害,4龄后卷叶成筒状,有时将数叶卷在一起。幼虫有转移为害习性。幼虫老熟后常在新作的卷叶虫苞内化蛹。生长茂密的豆田及叶毛少的品种被害重,多雨湿润的气候有利其发生。
防治方法
在大量卷叶之前即当卵孵化盛期至田间出现少量卷叶期间施药。可选用50%杀螟硫磷或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每667平方米60~75千克喷雾。
大豆得了黄粉病,卷叶,怎么治?
大豆卷叶螟别名大豆卷叶虫、豆卷叶螟、豆蚀叶野螟、豆三条野螟。主要为害大豆、豇豆、菜豆、扁豆、绿豆、赤豆等豆科作物。以幼虫蛀食蕾、花和豆荚,致使蕾、花、荚大量脱落。幼虫将叶片卷成筒状,尤以大豆开花结荚盛期为害严重。全国各地均有发生,以华北、东北大豆产区发生偏重。一年发生2~5代,以蛹在土壤或残叶中越冬。成虫昼伏夜出,具趋光性。
防治方法:
(1)在幼虫发生期,及时清除田间落花、落荚等,摘除被害的卷叶和豆荚,集中烧毁。作物收获后,清除田间及四周枯叶、杂草,集中烧毁,深翻地灭茬,减少越冬虫源数量。加强田间管理,雨季及时开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以减少大豆卷叶螟发生。
(2)利用成虫趋光性,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越冬代成虫盛发期,采用灯光诱杀。
(3)在初孵幼虫期,可选用高效氯氰菊酯乳油等杀虫剂进行防治。
水稻卷叶螟一般有几代?
稻纵卷叶螟在北方稻区一年可发生2-3代。
虫源主要来自南方,7月上、中旬初次迁入,7月下旬出现成虫高峰。8月上、中旬再次迁入,田间出现卷叶。8月中旬严重卷叶,对水稻危害最大。
稻纵卷叶螟幼虫吐丝叶片纵卷成管状,舐食叶肉,被害叶片只留下一层皮。受害严重的田块成一片枯白,甚至抽不出穗来,造成水稻减产。
为害状:以幼虫为害水稻,缀叶成纵苞,躲藏其中取食上表皮及叶肉,仅留白色下表皮。苗期受害影响水稻正常生长,甚至枯死;分蘖期至拔节期受害,分蘖减少,植株缩短,生育期推迟;孕穗后特别是抽穗到齐穗期剑叶被害,影响开花结实,空壳率提高,千粒重下降。
1龄幼虫在分蘖期爬入心叶或嫩叶鞘内侧啃食。在孕穗抽穗期,则爬至老虫苞或嫩叶鞘内侧啃食。2 龄幼虫可将叶尖卷成小虫苞,然后叶丝纵卷稻叶形成新的虫苞,幼虫潜藏虫苞内啃食。幼虫脱皮前,常转移至新叶重新作苞。第4、5龄幼虫食量占总取食量95%左右,为害最大。
防治稻纵卷叶螟一般采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药剂防治相结合的方式。
农业防治包括选用抗虫良种,加强肥水管理,可以选用“沃叶磷酸二氢钾”防止水稻前期猛发徒长和后期贪青晚熟。发生虫害严重的田块可在盛蛹期灌深水2天;
生物防治主要是利用稻纵卷叶螟在自然界的天敌,如赤眼蜂等。有条件的地方可在成虫产卵盛期放赤眼蜂,卵寄生率一般可达70%以上。
在幼虫盛发时,可喷施卷卷透,35毫升一桶水,可有效防治。
稻纵卷叶螟给水稻生产带来哪些危害呢?该采取哪些防治措施?
稻纵卷叶螟给水稻生产带来的危害:伤害稻谷比较严重,每一年预防它,都是会下一番时间,它是一种迁徒性虫害,躲到稻谷叶子内喜食,被害后稻谷,叶子就会形成纯白色的条斑,假如是较为严重的,从田间地头看,田里一片枯白,尤其是在孕穗期、孕穗期时,本来想着增产,结论因稻丛卷叶螟的危害性,生产量降低不用说,质量还不好,盈利平行线减少。其具有迁徒生长习性,能从别的地方渐渐地迁移来,伤害当地稻谷,次之,它会在田里过冬繁育,等来临年开展伤害,它过冬场地,一般在田埂的野草、田里掉落稻苗部分地区,因此,清除田里野草、脏物,显得格外必需。
该采取的防治措施:一龄稚虫卵化旺期到二龄稚虫期为避免的最佳时机,现阶段预防药物强烈推荐为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四氯虫氟苯、叔丁基虫酰肼、茚虫威、虫螨腈、虱螨脲等为主,最好以混配为主导,甲维盐 氯虫苯甲酰胺,甲维盐 茚虫威实际效果都很好。采用抗(耐)虫水稻种,合理施肥,使稻谷成长发育健硕,避免早期猛发旺长,中后期恋青迟熟。科学合理管水,适度调整搁田时长,减少稚虫孵化期田里环境湿度,或者在化蛹高峰时段灌水深2-3天,击杀虫蛹。
维护运用克星,提升当然控制力,卵期生存克星,如拟澳大利亚赤眼蜂稻螟赤眼蜂,稚虫期如纵卷叶螟绒茧蜂,捕食性克星如蛛蛛、小青蛙等,对纵卷叶螟都有很大操纵功效。稻纵卷叶螟在北方稻区一年可产生2-3代,虫源主要来源于南方地区,7月上、中下旬第一次入迁,7月中下旬发生若虫高峰期。8月上、中下旬再度入迁,田里发生干尖,8月中下旬比较严重干尖,对稻谷伤害较大。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913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