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的杀鼠剂有哪些?如何使用?
答:常用的杀鼠剂和使用方法如下。
(1)杀鼠迷:又称立克命,制剂有7.5%杀鼠迷水剂。警戒色为绿色。是第一代抗凝血杀鼠剂。对鼠毒力强,靶谱广,适口性优于杀鼠灵,没有发现二次中毒现象。配制的毒饵带有香蕉味,对鼠类有一定的引诱作用,没有拒食现象,对抗性鼠也有效。它克服了杀鼠迷不溶于水,只能配制混合毒饵或黏附毒饵的缺点。具有水溶性,可直接用浸泡法配制毒饵,操作简便,药物不脱落,高效低毒,对鼠适口性好,毒杀作用强,对羽毛类动物无二次中毒,使用成本低廉。是一种加工方法简便、不需专用加工设备,使用方便安全,加工过程不产生“三废”的比较理想的新剂型杀鼠剂,尤其适用于南方阴雨潮湿地带使用。毒饵配制方法为(浸泡法):按1∶10∶190(药∶水∶饵料)的比例先将药液用温水稀释后,倒入已称好的饵料中,边加药液边翻拌,药液加完后闷制16小时左右,每隔数小时翻拌一次,让饵料均匀吸干为止。最后晾干即配成含有效成分0.0375%的杀鼠迷毒饵备用。如果饵料为谷物应加大水的用量,以谷物能将药液吸干,且吸收均匀为宜。
(2)杀鼠灵:又名灭鼠灵,是第一代抗凝血杀鼠剂。对鼠毒力强,适口性好,老鼠吃药后因内出血而行动艰难,但仍来取食,所以灭鼠效果较好。该药杀鼠作用缓慢,一般在投药后第3天发现死鼠,第5~7天出现死亡高峰。杀鼠灵主要用于灭家栖鼠,猪对其敏感。
(3)敌鼠钠盐:是第一代抗凝血杀鼠剂。对鼠类有较强的胃毒作用,适口性好,杀鼠作用缓慢,中毒个体无剧烈的不适应症,不易引起同类其他个体的警觉,因而可使绝大多数个体吃够足以致死的剂量。猫、狗、兔对该药敏感,同时还会出现二次中毒现象,因此要深埋死鼠。
(4)溴敌隆:又称乐万通,是第二代抗凝血杀鼠剂。目前使用最多的是0.5%溴敌隆水剂,警戒色为红色。溴敌隆对鼠类有很强的胃毒作用,杀鼠谱广,适口性好,杀鼠作用缓慢,可小剂量多次投饵,灭鼠效果好,急性毒力强,一次投药即有效,对第一代抗凝血杀鼠剂产生抗性的鼠也有高效。毒饵配制方法为:按1∶9∶90(药∶水∶饵料)的比例,将药先倒入水中,搅拌均匀,然后把药水缓缓地倒入饵料中,边倒边搅拌,饵料把药水完全吸收即配成含有效成分0.005%的毒饵。将配好的毒饵堆闷5小时左右晾干备用。配成的毒饵外观淡红色。
(5)大隆:又名溴鼠灵、溴鼠隆,是第二代抗凝血杀鼠剂,是目前国际上公认毒力最强的第二代抗凝血灭鼠剂。具有使用浓度低,毒杀力强,灭鼠谱广,适口性好等特点。一次投药对一切害鼠均有较高的灭鼠效果,包括对其他抗凝血鼠药产生抗性的老鼠。该药被誉为大面积灭鼠最理想的灭鼠剂。在农村使用时应放置在毒饵站内使用。适于加工成0.005%或0.0025%的毒饵。配制毒饵时,可按1∶6或1∶10倍对水稀释。稀释后与去皮谷物混合搅拌均匀,晾干后使用。按1∶49倍对水灭仓库鼠。
(6)杀它仗:又称氟鼠酮,是第二代抗凝血杀鼠剂。其特点与溴敌隆相似,对第一代抗凝血杀鼠剂产生抗性的鼠有高效。防治家鼠,每间房投0.005%毒饵或蜡块50克左右,每点投4~5克;防治农田害鼠,每公顷投0.005%毒饵或蜡块1000~1500克。常用杀鼠剂的投饵方法是:毒饵都可采用一次或多次(48小时内投放)饱和投饵法。家庭灭鼠:将毒饵投放于鼠洞附近和鼠经常出没的地方,如墙角、杂物堆附近、草垛等处。室内每15米2,投饵20~30克,每堆5~10克。野外田间灭鼠:将毒饵投放于鼠洞附近及田边、地埂、地堰等处,每667米2投放100~150克,分10~15堆投放。投毒饵后2~3天出现死鼠,4~6天为死亡高峰。投饵量的多少视鼠密度高低而增减,鼠多处多投,鼠少处少投,无鼠处不投。为保证灭鼠效果,应做到药量、空间、时间三饱和,投饵后发现已被全部取食时,应补充投饵以求鼠类种群均能服用致死毒饵量。
注意事项:
①配制毒饵应用新鲜谷物,不用霉谷物,以免影响适口性。
②用热水稀释药剂优于冷水稀释药剂。本品中出现固体沉淀时稍加热即可溶化,不影响灭鼠效果。
③如误食中毒,可用肌肉注射或静脉滴注维生素K1解毒。
④死鼠要集中深埋处理。
本条内容来源于:中国农业出版社《中国农业发展报告》
什么是杀鼠剂?
杀鼠剂是指用于控制害鼠的一类农药。按照作用方式及使用目的,杀鼠剂可以分为具有毒杀作用的化学药剂、熏蒸剂、驱鼠剂、不育剂以及能提高其他药剂灭鼠效果的增效剂等。按杀鼠作用的速度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大类。急性杀鼠剂的特点是作用速度快,害鼠取食后即可致死,但毒性高且对人畜不安全,易产生二次中毒现象。如磷化锌、安妥、氟乙酰胺等为急性杀鼠剂。慢性杀鼠剂的特点是药剂在鼠体内排泄慢,鼠类连续取食数次,药剂累积到一定剂量方可使鼠中毒死亡,对人畜比较安全。如杀鼠灵、敌鼠钠、鼠得克、溴鼠灵等为慢性杀鼠剂。
杀鼠剂的主要类型有哪些?其作用特点是什么?
按照作用方式,杀鼠剂包括胃毒剂、熏杀剂、驱避剂、绝育剂等。按照来源分为无机杀鼠剂、有机杀鼠剂和天然植物杀鼠剂,按照杀鼠作用的特点分为急性杀鼠剂和慢性杀鼠剂。
急性杀鼠剂,如磷化锌等,其作用特点是杀鼠作用快,鼠类一次取食或在较短的时间内多次取食后,在不长的时间内即中毒死亡。其缺点是毒性较大,对人、畜不安全,有些品种有二次中毒现象。用于农田灭鼠,需要专业技术人员指导。
慢性杀鼠剂,如敌鼠钠盐、杀鼠灵、溴敌隆等,其作用特点是杀鼠作用缓慢,鼠类可连续多次取食,直到所吃药剂积累到一定的量后才中毒死亡。一般使用浓度低,鼠类爱吃,可多次取食,不产生拒食现象,对人、畜相对安全,不易发生二次中毒。其缺点是要多次投饵才能达到灭鼠效果,用工较多。
胃毒剂:把原药或母液加上饵料、添加剂等加工成毒饵或用新鲜的饵料拌成新鲜毒饵,老鼠取食后对老鼠的神经系统、凝血机能等发生障碍作用,造成老鼠中毒死亡。
熏蒸剂:通过气化的方式,杀鼠剂以气体状态通过害鼠的呼吸系统进入体内,老鼠中毒死亡。
烟剂:这里的烟剂主要指烟雾炮,主要用于灭野外鼠洞明显的鼠种。其作用特点是将点燃的烟雾炮放入鼠洞后,用土和石块将洞口密闭起来,老鼠在洞内因烟雾窒息死亡。
化学绝育剂:化学绝育剂是通过害鼠取食化学绝育剂后,引起终生不育,降低出生率,使老鼠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达到控制老鼠的目的。
驱鼠剂:又称忌避剂。主要是加入一些老鼠不喜欢的化学物质,当老鼠嗅到这些物质后就产生驱避作用,主动逃离药剂投放区域,可有效预防鼠害。
杀鼠剂有哪些类型?
杀鼠剂种类很多,按作用方式可分为胃毒剂、熏蒸剂;按来源分为无机杀鼠剂、有机合成杀鼠剂和天然植物杀鼠剂;按杀鼠作用特点分为速效性杀鼠剂和缓效性杀鼠剂。速效性杀鼠剂包括:毒鼠磷、磷化锌等。一般应用于野外。具有毒性大、对人畜不安全、易发生二次中毒的特点。缓效性杀鼠剂包括:敌鼠钠盐、溴敌隆、溴鼠灵等。目前使用较多的缓效性杀鼠剂多属于抗凝血杀鼠剂,具有浓度低、鼠爱吃、不易产生拒食现象、对人畜安全、不易发生二次中毒现象的特点。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912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