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治病虫害?
(1)要施用腐熟的粪肥,避免未腐熟粪肥引诱和孽生地下害虫。
(2)深翻地,既可以直接杀死部分害虫,也可以方便鸟类取食部分害虫。
(3)春灌和秋灌措施既可以直接淹死一些害虫,也可抑制其他害虫的活动。
(4)清除田埂周围的杂草,减少虫源和病原宿主。
(5)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的地块进行试验,避免因潮湿引发病害。
(6)出现少量病株时应及时拔除并销毁,避免病情蔓延。
牧草种类繁多,试验点有可能承担当地生产或之前试验中从未种植过的牧草试验任务。在认真学习试验方案、掌握关键技术要点的基础上,试验点应提前做好准备,重点防范该种牧草可能引发的一些突发性病虫害。发现病虫害后,应及时联系当地植保部门或相关科研单位进行诊断,及早防控,避免对试验造成严重影响。
病虫害怎样防治?
(一)主要病害
龙眼鬼帚病,又名丛枝病、秃枝病、扫帚病、麻风病等。主要由龙眼鬼帚病毒引起,也可能与类菌原体复合侵染。产区以福建发生严重,广东、广西较轻,浙江、台湾也有发生。该病主要危害春梢及花穗,花穗、枝梢生长畸形,枝端叶片狭长或呈线状,不能开展,易脱落成秃枝,发病枝梢上的花穗不能结实,树势衰弱,产量逐年下降,常年减产20%~30%,严重时全无收成,终致全树死亡。传病昆虫介体是木虱、荔枝蝽、白蛾蜡蝉等。
防治:①严格实行检疫,禁止带病苗木、接穗和种子传入新区(无病区)和新果园。②培育无病苗木,用无病、品质优良母本树的种子或接穗育苗,严禁从病树上高压苗木。③选用抗、耐病品种。④结合修剪、疏花疏果等作业,剪除病枝、病穗,拔除病苗,集中烧毁。⑤及时防虫。⑥加强栽培管理,适时适量施肥,以增强树体,提高抗病力。
其他病害参看荔枝。
(二)主要虫害
全国已发现龙眼害虫约110种。其中,以荔枝蝽、荔枝蒂蛀虫及近年发现的龙眼亥麦蛾和龙眼角颊木虱等最为重要。
1.龙眼亥麦蛾(Hypatima longanae)
是近年发现蛀食枝梢和花穗的新害虫。据1990年杨集昆等调查,福建、广东、广西等龙眼产区发生较普遍,局部地区新梢受害率高达41.1%。龙眼新梢木质部被蛀食后,破坏了导管组织,导致水分代谢失调,造成与龙眼鬼帚病相似的丛枝或鬼穗症状,嫩叶卷曲萎缩,花穗密集,花朵臃肿肥大,开花失常且多不结果,导致树势衰弱,降低当年产量。
防治:①注意检疫,严防害虫随接穗、种苗传入新区。②及时剪除受害的枝梢和花穗,集中烧毁,以抑制虫害的蔓延。③利用天敌,龙眼亥麦蛾有多种寄生蜂,尤其是黄长距茧蜂自然寄生率很高,要防止滥施农药,保护天敌。④各次嫩梢抽芽期,用25%杀虫双350倍液,或与杀灭菊酯或敌百虫混用;亦可用20%灭扫利乳剂1500倍杀虫护梢,兼治蒂蛀虫和荔枝蝽。
2.龙眼角颊木虱(Cornegenapsylla sinica Yang)
是一种龙眼的新害虫(1982年杨集昆等)。分布于福建、广西、广东和海南。此虫目前仅见危害龙眼。成虫在嫩梢和花穗上吸食危害,若虫固定于叶背吸食并形成“钉状”下陷的伪虫瘿。因此,叶面布满小突起(闽南称麻疯叶),叶片变小,畸形扭曲,影响新梢抽生和叶片正常生长,导致果质下降、产量减少。此外,该虫还是龙眼鬼帚病的传播媒介。
防治:运用各种农业措施,促使龙眼抽梢整齐,并根据田间调查测报,适时喷药保梢。可用40%乐果乳剂1000~2000倍液;80%敌敌畏乳剂、40%乐斯本乳剂或40%乙酰甲胺磷1000倍液;25%亚胺硫磷乳剂400倍液等,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此外,不少荔枝害虫可危害龙眼,可参阅荔枝虫害部分。
虫害防治方法
合理轮作或间作:可有效防治病虫害,且能使土壤肥力被充分利用。耕作深耕:可促进植物根系生长发育,增强植物的抗病能力。除草及修剪:将病虫残体和落叶枯枝,用火烧毁或者进行深埋可有效减少第二年病虫害发生率。合理施肥:可提高植株抵抗力,来减少病虫害发生。选择品种:选择抗虫害能力强的优质品种。
space
一、合理轮作、间作
进行合理的轮作、间作,不仅能防治病虫害,还能使土壤肥力充分利用,种过参的地块在短时间内不能再进行种植,否则病害会非常严重,会导致作物大量死亡,轮作时间长短可根据病原生物在土壤内存活的时间而定。
比如白术的根腐病,还有地黄枯萎病轮作时间均为3-5年,因此合理的选择轮作物也很关键,一般同科属植物,或者同为某些严重病虫寄主的植物,不宜选择为下茬作物,间作物的选择和轮作物的选择相同。
space
二、耕作深耕
耕作深耕不仅能促进植物根系的生长发育,还能增强植物的抗病能力,并且能破坏蛰伏在土中休眠的害虫巢穴与病菌过冬的场所,可直接消除害虫和病原生物,种植时可翻耕晾晒几次,有利于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减少土壤内致病菌的数量。
space
三、除草、修剪
种植过程中要及时清除田间杂草,药用植物采收后,受病虫危害的残留体,还有掉落在田间的落叶枯枝,一般是病虫隐蔽与越冬的主要场所,是第2年病虫的来源途径,因此需要除草清理田园,并结合修剪将病虫残体和落叶枯枝,用火烧毁或者进行深埋,可以减少第2年病虫害的发生率。
space
四、调节播种期
多数病虫害是与种植药用植物的某个发育阶段物候期密切相关,如果能使生长发育阶段错过病虫大量传播为害的危险期,就能够避开病虫害,也可达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
space
五、合理施肥
合理施肥能够促进药用植物生长发育,并且提高抵抗力,比如种植白术施足有机肥后,还可适当增施磷、钾肥,有利于减轻花叶病,但使用的厩肥、堆肥,一定要充分腐熟,否则会导致肥料中的残存病菌,还有地下害虫蛴螬等虫卵未被杀除,容易使地下害虫与多数病害加重。
space
六、种植优质品种
有刺型红花要比无刺型红花,更能抗炭疽病、红花实蝇,一般白术矮秆型可抗术籽虫等,因此可挑选一些抗病虫害能力强的品种进行种植,有利于作物的健壮生长。
病虫害如何防治?
(1)根癌病(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细菌性病害,主要发生在根颈部,也有发生在侧根、支根、主干上。根部被害形成大小不同的褐色瘤状物,表面粗糙,内部组织松软。被害植株根系发育不良,植株矮小,严重时黄化、落叶、早衰,甚至死亡。防治:苗木应严格检查,发现病苗应予以烧毁;定植后的植株出现病瘤应彻底刮除,并涂以农用链霉素或波尔多浆保护。
(2)褐腐病(Monilinia fructicola)
真菌病害,危害花、叶、枝梢及果实,果实受害最重,初时果面产生褐色圆形病斑,条件适宜时病斑可在数日内扩及全果,果肉随之瘦褐软腐。病果易腐脱落,也可缩成僵果不脱落,温暖高湿易发病。防治:结合冬季清园烧毁病枝僵果;萌芽前喷1.015~1.023千克/升的石硫合剂,落花后10d喷布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5%福美锌可湿性粉剂300~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严重时每隔10~15d喷1次,连续喷2~3次。
(3)流胶病
为生理性病害,主要发生在主干与枝条上。病部常分泌出透明,柔软的树胶。病虫危害、修剪过重、土壤粘重、施肥不当等均会引起流胶。防治: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及时排水;刮除变色的树皮,涂40%福美胂可湿性粉剂50倍液消毒。
(4)蚜虫类
常见的有桃蚜(Myzus persicae)、桃粉蚜(Hyalopterus arundinis)和桃瘤蚜(Myzus momonis)3种。吸吮汁液,造成叶片卷缩,并诱发煤烟病,削弱树势,影响产量和花芽形成,还能传播病虫害。防治:春季花蕾期及花后至初夏,用20%杀灭菊酯2000~2500倍液,或20%马拉松1000倍液喷布;保护并利用瓢虫、草蛉等天敌捕食。
(5)桃蛀螟(Dichocrocis punctiferalis)
以幼虫蛀食果实,果面蛀孔常有流胶和粪便粘附。受害果常变色脱落或果内充满虫粪,不可食用,是桃果最严重的虫害。防治:清除桃园附近的玉米、向日葵等越冬寄主,刮净桃树翘皮,消灭越冬虫源;果实套袋保护;根据测报,在成虫产卵高峰期喷布50%杀螟松乳剂1000倍液,或80%敌敌畏1500倍液;黑光灯或糖醋液诱杀成虫。
(6)桃红颈天牛(Aromia bungi)
幼虫在木质部蛀成隧道。防治参见荔枝龟背天牛。
此外,危害桃树的病虫害还有炭疽病、细菌性穿孔病、一点叶蝉、桑白蚧等。
植物病虫害的防治方法有哪些
植物病虫害防治措施是通过种植管理,采用先进的种植技术,使园林植物良好地成长,提高抵抗病虫害的能力,消灭或者减少病虫害的来源,或者改善植物生长条件,使其抑制病虫害的生长,而有利于植物的生长的一系列栽培措施,直接或者间接地消灭、抑制病虫的生长和危害,那如何防治农作物虫害呢?
1、物理防治
利用物理手段、机械设备及一些现代化的工具和技术来进行病虫害的防治,这种方法称为物理、机械防治法。此方法既包含简单、古老的人工捕杀方式,也有当代物理方面技术的应用。物理防治的内容主要包括捕杀法、诱杀法、汰选法、阻隔法、温度处理和原子能、超声波等的应用。
2、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是运用各种含毒素的药剂来控制病虫害的一种防治方法。化学防治的优点是快速高效,方法简单,不受环境限制,可以采用大面积的机械化操作,但也有一定副作用。因此,利用化学防治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只有在迫不得已时才能使用,要实行靶标防治,尽量选用那些有选择性、低毒、污染小的化学药剂,少用或者不用广谱性的农药,须经常变换药剂品种及混用配方,避免害虫抗药性的产生。
(2)须改进药剂的施用技术。目前病虫害的防治中,基本使用常规的喷雾方式。常规喷雾的方法不但效率低下,使农药浪费,重要的是大量的农药流失到空气中,容易造成人、畜的中毒。因此,改进农药的施用技术,尽量采用根施、涂茎和注射的方法,减少喷雾污染。提高化学农药的利用率,降低其在环境中的投放率,从而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防止城市生态的恶化。
3、生物防治
利用产抗生素的微生物来防治土传真菌病害。植物病原微生物大多是寄生物,在它们生活的某些阶段也经常被另一些微生物寄生,从而失去侵染致病能力甚至被置于死地。抑制性土壤的利用。病原物引入后不能存活或繁殖;病原物可以存活并侵染,但感病寄主受害很轻微;病原物在这种土中可以引起严重病害,但经过几年或几十年发病高峰之后,病害减轻至微不足道的程度。植物根的渗出物主要有糖类、氨基酸类、脂肪酸、生长素、核酸和霉类等,聚集在根的四周富集成丰富的营养带,刺激了细菌等微生物的大量繁殖,这种效应叫根际效应。由根渗出物的影响,其中包括营养物质的矿质化,共生及非共生固氮,形成菌根,并影响病原微生物及其他微生物的活动等。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896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