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三大蚕区是?急啊!!!
太湖流域,珠江三角洲和四川盆地
1.太湖流域:太湖流域是我国最大的桑蚕基地。主要包括浙江省的杭(州)、嘉(兴)、湖(州)地区和江苏省的环太湖地区。这里气候温和,全年无 霜期可达250天,一年可采桑叶三次,全年至少可养春蚕和秋蚕两次,多的可达到四次,即春蚕、夏蚕、秋蚕和晚秋蚕。这里桑蚕生产业发达,丝织工业久负盛 名。南京的云锦、苏州的刺绣、杭州的织绵、湖州的湖绸等皆驰名中外。
2.四川盆地:四川盆地是我国第二大桑蚕基地,主要分布在嘉陵江流域和涪江中下游一带。蚕桑业遍及四川盆地的150多个县,约点全省面积的 70%左右。四川盆地气候温暖湿润,无霜期在275天以上,一年可采桑养蚕三至四次。现在这里的蚕桑业已向丘陵地区发展,其前景极为广阔,在全国久享盛誉 的蜀锦、巴缎就出在这里。
3.珠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桑蚕基地主要以广东省的顺德、南海、中山等县为主。桑地面积约占广东全省桑地总面积的75%,产茧量约占全省茧量的 90%左右。这里尤以顺德县最为有名,其蚕桑产量约占全省蚕桑生产总量的1/2。珠江三角洲地处亚热带南部,无霜期全年长达350天,桑叶全年可以采摘七 至八次,养蚕可达七到九次,为其他两大桑蚕基地所不及。这里的丝织业也很发达,佛山市生产的香云纱、黑胶绸和广州的广绣都闻名遐还。
种植蚕桑的方法
种植 蚕桑需要有一定的 方法 与技巧,那么你们知道蚕桑是怎么种植的呢?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种植蚕桑的方法,希望对您有用。
种植蚕桑的方法
一、桑地选择
桑树是一种喜阳、喜湿的多年生木本植物,一年多次采叶养蚕,需消耗大量的水肥。种桑宜掌握先近后远、先肥后瘦、水源充足的地方。桑树适应性强,任何土地均可种植。种桑地宜选择PH值4.5~9.0,含盐0.2%以下,土层深厚、有机质丰富为好。有条件的地方,要适当集中连片种植,为方便管理,尽可能不与其他作物插花种植,以免因其他作物撒(喷)施农药引起蚕中毒。
二、桑苗准备
1、繁育桑苗。
桑苗繁殖有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两种。桑无性繁殖一般用插条、压条、嫁接法。有性繁殖桑苗必须坚持“自采种、自育苗、自栽植”的原则,这样才能防止桑青枯病从病区传入非病区为害桑树。
2、桑树品种的选择。
(1)广东桑:适应性强、发芽多、发芽早、枝条多发、再生能力强。叶含水量少、易凋萎、硬化快、对青枯病抵抗力弱。
(2)沙2X伦109杂交桑:发芽早、发条多、生长旺盛、叶片大、成熟快、硬化迟、耐旱力强、叶质好、产量高。但对青枯病抵抗力弱。
(3)抗青10号:树型高大,枝条粗长而直。发芽早、生长快、发条尚多、侧枝多、生长旺盛、抗桑青枯病能力强。
(4)顺农2号:发条早、发枝多、成熟快、生长旺盛、产量高、叶质好,抗青枯病能力强。
三、备耕施足基肥
桑树是深根性多年生作物,一经种植,只要加强肥培管理,就可获优质高产的桑叶。为了使桑树速生早成园和持续高产,必须在种前平整好土地,开好排水沟,深翻土层施足基施,基肥以土杂有机肥为主。亩施土杂肥5000~10000公斤,磷肥25~50公斤。
四、种植
1、种植时间
我省一年四季都可进行,习惯上多以冬、春植为主。冬植多在“ 小寒 ”至“ 大寒 ”,桑树休眠时进行。
2、种植密度
每亩植6000~8000株。广东种桑6000~8000株/亩,杂交良种桑5000~7000株/亩。一般单行种植,规格行距1.8~2市尺,株距4~5市寸。
3、桑苗的选择与处理
必须因地制宜选择适用于当地种植的桑树品种。首先要选择品种纯正、苗木大小均匀的桑苗。其次要求桑苗粗壮、根系完整、无病虫害。种前把桑苗分级。种植深度要适当,一般以壅过青颈部3厘米为适度。种植时一定要使桑苗垂直,然后壅土踏实。植后淋足定根水,并经1~2次淋水,在桑苗未发芽前,在距泥面以上2~3个芽处,剪去上部枝。
五、桑园的施肥
1、施肥量
每亩桑的施肥量,应根据地力、品种、生长期以及优质桑叶采收量等情况来决定。一般每采摘50公斤桑叶,需消耗1公斤氮、0.375公斤磷和0.565公斤钾,并考虑施于土壤肥料的利用率,氮肥只有60%、磷肥20%、钾肥35%。桑田施肥以氮肥为主,磷、钾配合,其比例大体上以6:3:4为宜。
2、施肥时期
(1)冬施基肥。冬期水少,气温低,桑树进入休眠,宜在桑园进行土壤翻耕晒白。于12月上中旬开沟施入有机质肥料,增加土温和养分,为桑树越冬创造良好的条件和为下年增产桑叶奠定基础。
(2)重施春芽肥。春季桑树发芽、新梢长7~10厘米时,应及时重施速效肥。每亩施硫酸铵(标准氮肥)25~40公斤或适量的人畜粪肥。
(3)夏秋追肥,造桑造肥。桑树追肥要根据养蚕生产的需要,实行分批采叶,分批追肥。一般施肥后15天才采桑养蚕。
六、桑园管理
1、桑园除草
桑园除草既可结合中耕松土进行,也可使用化学除草。桑园使用的除草剂以“克芜踪”为主。每亩用0.1~0.2公斤兑水60~75公斤喷洒在桑园内的杂草上。
2、桑园的灌溉与排水
桑树是既需水又怕水的作物,遇旱应及时灌水或淋水;桑园水多时,易积水烂根,应及时排水。
七、桑树的剪枝与收获
1、采收方法
头造当枝条长至90厘米时打顶,采叶桑。从第二造开始至第六造均采枝桑,每造生长期40~45天。
2、桑冬根刈
该项工作在每年 冬至 前后10天进行。用桑剪平地剪去地上部枝条。剪口要平滑,剪面宜稍斜。
3、剪枝和收获应注意事项
(1)剪枝时期:冬刈应掌握在冬至前后10天进行,不宜过早。春刈时间宁早匆迟,早刈温度低,虫害少,伤流液少,一般在 清明 后进行。夏刈在6月下旬左右进行。
(2)剪枝高度:以实生苗繁殖,潜伏芽萌发力强,宜平地刈枝:插条、嫁接苗繁殖,要靠枝芽萌发,故掌握离地面2~3芽刈枝。
(3)清园:要及时清除病弱枝、残叶。
下一页更多精彩的“种植蚕桑的方法”
东诲载桑地,是什么意思?
典源出处 晋·葛洪 《神仙传·王远》: 麻姑与王远 (方平) 饮于蔡经家。“麻姑自说云:‘接侍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向到蓬莱,水又浅于往者会时略半也,岂将复还为陵陆乎?’方平笑曰:‘圣人皆言海中复扬尘也。’”
释义用法 神仙麻姑与王远 (字方平) 席间闲谈,说她已看到东海三度变为桑田,而今蓬莱海水又变浅,也许又将会变为陆地。后用此典形容世事变迁翻覆; 也用以形容年代久远。
用典形式
【沧桑】 清 ·黄景仁:“沧桑不烂西山后,陵谷如含岘首悲。”清 ·李本仁:“归来身世感沧桑,络纬西风总断肠。”
【海尘】 清 ·王夫之:“海尘无定变,聊崇芳兰躯。”
【桑田】 隋 ·炀帝:“南巢息云马,东海戏桑田。”唐 ·骆宾王:“桃买千年非易得,桑田一变已难寻。”宋·刘筠:“桑田欲看他年变,瓠子先成此日歌。”明 ·唐寅:“桑田变海海为洲,昔时声势空喧啾。”
【桑海】 唐 ·戎昱:‘“万事如桑海,悲来欲恸神。”唐 ·杨炯:“桑海年应积,桃源路不穷。”唐 ·李商隐:“人间桑海朝朝变,莫遣佳期更后期。”元·王学文:“乾坤桑海无穷事,才历昆明初劫。”
【飞黄埃】 明 ·高启:“东游不肯居蓬莱,沧海顷刻飞黄埃。”
【巨海枯】 宋·陆游:“乔岳成尘巨海枯,欲求共语一人无。”
【水为尘】 唐·顾况:“西山为水水为尘,不是人间离别人。”
【水清浅】 清·赵执信:“梦回忽睹水清浅,坐恐飞土扬惊风。”
【叹扬尘】 清 ·丘逢甲:“相思隔沧海,极目叹扬尘。”
【尘扬海】 宋·陆游:“浩浩尘扬海,茫茫杵倚天。”
【观海变】 隋·鲁苑:“乍应观海变,谁肯畏年颓。”
【沧海尘】 元·耶律楚材:“十年沦海尘空起,百岁黄粱梦乍惊。”
【浅深愁】 唐·李群玉:“请量东海水,看取浅深愁。”
【枯桑田】 元·杨维桢:“酒喉无耐夜渴甚,骑鲸吸海枯桑田。”
【畏水千】 唐·贾岛:“梓匠防波溢,蓬仙畏水干。”
【阅海桑】 清·沈钦圻:“真共麻姑阅海桑,俄看文曜掩寒芒。”
【海化田】 清 ·丘逢甲:“何年穿石泉飞瀑?满地栽桑海化田。”
【海为田】 唐·李商隐:“瞥见冯夷殊怅望,鲛绡休卖海为田。”
【海田枯】 明 ·高启:“人间又见海田枯,十丈黄尘没城郭。”
【海生尘】 清·吴兆骞:“仙人已 叹海生尘,侯家宁保山如砺。”
【海生桑】 唐·韩偓:“坐久忽疑槎犯斗,归来兼恐海生桑。”宋 ·
桑地是否属于耕地,种桑树是否属于从事林业?还是从事农业
桑地属于林地。
农业生产按生产对象分类通常分为: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副业,因此种植桑树也可以算农业生产,具体的区分要看情况。
茅盾写的《春蚕》里老通宝自己有桑地,为何还要外购桑叶?
茅盾写的《春蚕》里老通宝自己有桑地,之所以还要外购桑叶是因为在旧社会,穷人家的土地非常少,即使有土地,也只是碎片。因为蚕很多,产出来的桑叶远远不够自己用,老通宝只好用抵押土地的钱去买桑叶。
《春蚕》是茅盾1932年创作的一部反映农村生活的优秀短篇小说。它与《秋收》和《残冬》一起被称为农村三部曲。老通宝是这篇文章中的一个重要人物。他善良、诚实、固执、有抱负。他相信努力可以发财,可以致富,努力可以获得更大的收获。为了还清债务,让全家丰衣足食,他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养蚕上。为了买桑叶,他抵押了自己所有的土地来换取债务。
《春蚕》是一部以江南农村为背景的矛盾剧。通过老通宝农民家庭蚕桑大丰收,但生活更加艰难的事实,无可辩驳地证明了旧中国的农民必须在大丰收之外寻找另一条真正的出路。随着封建地主阶级的高利贷剥削越来越残酷,资本家趁机压低了丝绸的收购价格。再加上战乱,江南地区的丝绸没有市场。在这种情况下,经过一个月艰苦紧张的养蚕,老通宝第一村的人们获得了多年来前所未有的蚕茧丰收,但丰收却给他们带来了更多的贫困和灾难。老通宝损失了十五担桑园和三十美元外债。
太多的努力变成了悲剧。美好的希望,增加了养蚕的投入,没有带来丰收的喜悦,却确实欠下了桑叶300元的债务。努力变成了悲剧。写出农村普遍存在的问题,大丰收的灾难。与家国情怀相悖。也反映了生活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农村农民的悲惨和残疾生活。它反映了作家对当时社会的思考。没有国家的富强,就没有小家的安康。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给农民带来的沉重灾难。以上就是对茅盾写的《春蚕》里老通宝自己有桑地,为何还要外购桑叶这个问题的解答。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893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