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肥氨化造粒工艺与氨酸造粒工艺有何区别?
氨化是添加气氨和水,使混合原料处于弱碱性,提高造粒活性;氨酸反应是为了提高造粒温度,也可调整养分含量,促进造粒。
氨酸是氨和酸在造粒机的料层里发生反应,利用硫酸和氨、磷酸一铵和氨的反应热及其粘性和砂性物料粘合成粒的过程。
氨化是磷酸一铵溶解后,和脱氯后的硫酸氢钾一起混酸,再在管式反应器里和气氨一起发生中和反应,在喷到造粒机的料层里,形成涂布造粒,使砂性物料长大的造粒过程。
氨化的不规则粒
氨酸的都比较圆
氨酸的氯的多,氨化的硫的多
氨化造粒复合肥是采用氨化、二次脱氯造粒生产工艺,原理是将氯化钾与硫酸加入反应槽加热并在一定条件下反应,逸出的HCL气体经水吸收后可制得一定浓度的盐酸,生成的硫酸氢钾与稀磷酸混合后形成混酸。将该混酸与合成氨按比例在管式反应器反应,生成复肥料浆直接喷入转鼓造粒机中生成氮、磷、钾一定比例的硫基复合肥。目前,国内生产的的S—NPK复合肥主要有两种生产工艺;即氨化造粒与喷浆造粒,这两种生产工艺所产的复合肥有较大差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产品优势:氨化所生产的复合肥的氮含量高可做到14%以上,水溶磷高可达95%以上,而喷浆造粒的复合肥的氮含量低,只能做到12%左右,水溶磷低,约80%,肥效远不如氨化所生产的产品。
2、生产工艺:氨化生产的工艺是采用的管式反应器,其反应全部在管式反应器内,反应的中和度可达1.5以上,反应停留的时间短,只有不到10秒的时间,所以它的产品氮含量高,反应时间短,来不及生成磷酸盐的沉淀,没有磷的退化现象,所以水溶磷高。 喷浆造粒的反应是用传统的槽式中和,反应停留的时间长,多达30分钟以上,中和度低,只能做到1.1左右,所以它的产品氮含量低,反应停留时间长,磷酸中的磷酸盐沉淀,造成磷的退化,所以水溶磷含量低。
3、技术含量:喷浆造粒的生产工艺较成熟,生产操作稳定,目前生产的企业较多;转鼓氨化造粒由于其操作条件范围较小,操作较难控制,生产正常的厂家不多,目前我国只有不到10家的企业在使用这种工艺,而真正采用全料浆形式的只有8、9家。
综合以上各点,氨化造粒复肥具有造粒均匀、色泽光亮、质量稳定、养分足、易溶解和被作物吸收等特点,特别是作种肥对种子相对安全。适宜各类土壤和小麦、玉米、瓜果、花生、蔬菜、豆类、花卉、果树等多种农作物及经济作物,适用于基肥、种肥、追肥、种肥、冲施,作基肥亩施用35-40公斤,特别对经济作物,增产效果更加明显
氨化造粒复合肥的特点
;
回答
氨化造粒复合肥具有造粒均匀、色泽光亮、质量稳定、养分足版、易溶解和被作物吸收等特点。可以做基肥、种肥、追肥、种肥、冲施等,适用于蔬菜、豆类、花卉、小麦、玉米、瓜果、花生、果树等多种农作物。
什么是氨化造粒的复合肥
氨化造粒复合肥是采用氨化、二次脱氯造粒生产工艺。
原理是将氯化钾与硫酸加入反应槽加热并在一定条件下反应,逸出的HCL气体经水吸收后可制得一定浓度的盐酸,生成的硫酸氢钾与稀磷酸混合后形成混酸。将该混酸与合成氨按比例在管式反应器反应,生成复肥料浆直接喷入转鼓造粒机中生成氮、磷、钾一定比例的硫基复合肥。
复合肥料是指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营养元素的化肥,复合肥具有养分含量高、副成分少且物理性状好等优点。
扩展资料
复合肥的缺点:
1、养分的比例固定,难以满足各类土壤和各种作物的需要。
2、各种养分在土壤中运动速率各不相同,被保持和流失的程度不同,因而在施用时间、施肥位置等很难满足施肥技术上的要求。
优点:
1、营养元素。复合肥的养分总量一般比较高,营养元素种类较多,一次施用复合肥,至少同时可供应作物两种以上的主要营养元素。
2、物理性状好。复合肥一般多制成颗粒,吸湿性小,不易结块,便于贮存和施用,特别便于机械化施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氨化造粒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复合肥
氨化造粒复合肥肥效多长
氨化造粒复合肥的肥效影响因素比较复杂,包括土壤类型、气候条件、作物类型、肥料配方等多种因素。因此,其肥效持续时间也会因这些因素而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氨化造粒复合肥的肥效持续时间比较长,可以持续几个月到半年以上不等,这主要取决于肥料的配方和质量、施肥时期、施肥方式等因素。如果在合适的施肥时期、使用合适的施肥方式并控制适当的施肥量,氨化造粒复合肥的肥效可以最大化发挥,同时也可以降低浪费和环境污染的风险。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作物的需肥量和营养需求也会有所不同,因此在施用氨化造粒复合肥前,建议根据作物种类、品种和生长期的特点,结合土壤分析结果等综合因素,科学合理地制定肥料配方和施肥计划,以达到最好的肥效效果。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881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