腈菌唑,能抑制作物生长吗?
腈菌唑是一类具保护和治疗活性的内吸性三唑类农药杀菌剂。主要对病原菌的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起抑制作用,对子囊菌、担子菌均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该剂持效期长,对作物安全,有一定刺激生长作用。
据中国农药第一网了解,杀菌剂腈菌唑适宜作物与安全性苹果、梨、核果、葡萄、葫芦、园艺观赏作物,小麦、大麦、燕麦、棉花和水稻等。对作物安全。
腈菌唑可用于叶面喷洒和种子处理,使用剂量通常为30~60g(a.l.)/hm2;腈菌唑可防治小麦白粉病每亩每次用25%乳油8~l6g[2~4g(a.i.)/亩],一般加水75~l00kg,相当于6000~9000倍液,混合均匀后喷雾,于小麦基部第一片叶开始发病即发病初期开始喷雾,共施药两次,两次间隔10~15d。持效期可达20d;另外还可用拌种方法防治小麦黑穗病、网腥黑穗病等土壤传播的病害,l00kg种子拌药25%腈菌唑乳油25~40ml。腈菌唑可防治梨树、苹果树黑星病、白粉病、褐斑病、灰斑病可用25%乳油6000~10000倍液均匀喷雾,喷液量视树势大小而定。
腈菌唑可以在芒果花期使用吗?
你好,也可以使用。腈菌唑是一种有机物,化学式是C15H17ClN4,淡黄色固体。是一类具保护和治疗活性的内吸性三唑类杀菌剂。主要对病原菌的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起抑制作用,对子囊菌、担子菌均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该剂持效期长,对作物安全,有一定刺激生长作用。同时对表角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其具有强内吸性、药效高,对作物安全,持效 期长特点。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
芒果最佳施肥期:
一是施果后肥(6-7月初):果后肥是全年施肥的重点,施肥量占全年施肥量的70-80%,主要目的是促进抽秋梢,恢复生势,为来年结果打好基础。以速效氮肥和有机肥为主,每株施有机肥30-50公斤,尿素1-1.5公斤,复合肥0.5公斤,于采果修枝完后施。
二是施催花肥(9-10月):芒果正常花芽分化一般在11-12月,进行化学药剂催花的花芽分化可提早在10月份,因此,应在当年雨季结束前施下催花肥,以钾肥为主,例如海餐沃粉剂磷酸二氢钾。
三是施谢花肥:芒果开花会造成大量养分消耗,应在谢花时施一次速效氮肥,例如海餐沃高氮水溶肥,进行根外追肥,补充养分。
四是施壮果肥:当芒果谢花后30天左右,幼果迅速生长期,为了减少落果,每株施尿素和硝酸钾各0.5-1公斤。
腈菌唑不能和哪些药混用,可以防治哪些病害
;
回答
腈菌唑不能和苯醚甲环唑、石硫合剂等碱性类农药混合使用。腈菌唑是三唑类杀菌剂,可以起到预防和治疗作用,它在梨树、葡萄、黄瓜、荔枝上的安全间隔期分别为7天、21天、3天、7天。所以每季作物最多使用次数均为3次,使用时要防止药液污染水源地,禁止在河塘等水域内清洗施药器具。
一、腈菌唑不能和哪些药混用
1、腈菌唑不可以和苯醚甲环唑、石硫合剂等碱性类农药混合使用。由于腈菌唑是三唑类杀菌剂,它可以起到预防和治疗作用,但使用时一定要注意相关事项,避免药剂失效和产生药害。
2、腈菌唑在梨树、葡萄、黄瓜、荔枝上的安全间隔期分别是7天、21天、3天、7天,每季作物最多使用3次。腈菌唑对蜜蜂、家蚕有毒,在施药期间必须避免对周围蜂群造成影响,也不能在植物花期、蚕室和桑园附近使用。
3、使用腈菌唑时一定要防止药液污染水源地,禁止在河塘等水域内清洗施药器具。在使用该药时要穿戴防护服和手套,避免皮肤吸入药液,施药期间不能吃东西和饮水,施药后必须及时洗手和洗脸。
二、腈菌唑可以防治哪些病害
1、防治梨、苹果黑星病
可以直接喷洒5%乳油、5%高渗乳油1500-2000倍液、40%可湿性粉剂8000-10000倍液或25%乳油4000-5000倍液即可。也可以与代森锰锌混用,这样防病效果会更好。
2、防治小麦自粉病
每亩用腈菌唑有效成分2-4克,再折合5%乳油4 0-80毫升或6%乳油34-67毫升,兑水常规喷雾即可。
3、防治黄瓜白粉病
每亩用5%乳油或5%高渗乳油30-40毫升,兑水常规喷雾即可。防治茭白胡麻斑病和锈病,在病害初发期和盛发期各喷1次12. 5%乳油1000-2000倍液,效果比较明显。
100克腈菌唑,每亩15-25毫升应该怎样兑水?
腈菌唑是按1比3000的倍率兑水。
腈菌唑是一种有机物,是淡黄色固体。是一类具保护和治疗活性的内吸性三唑类除菌剂。主要对病原菌的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起抑制作用,对子囊菌、担子菌均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该剂持效期长,对作物安全,有一定刺激生长作用。同时对表角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其具有强内吸性、药效高,对作物安全,持效期长特点。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
腈菌唑是广谱唑类除菌剂。麦角甾醇脱甲基化抑制剂。应用范围与咪菌腈相似,用药量为咪菌腈的1/5。一般每公顷用药量为20至100g有效成分。根据不同对象或高于或低于此数值。如防治小麦白粉病,以每公顷30至60g有效成分对水喷雾;防治葡萄上的钩丝壳属菌以每公顷84至140g有效成分喷雾;本品也可用于种子处理,每100kg种子用10至20g本品处理,可防治麦类散黑穗病菌、网腥黑粉菌等。对白粉病、锈病、黑星病、灰斑病、褐斑病、黑穗病等有很好防效。
腈菌唑是三类除菌剂。其除菌原理是通过抑制真菌(卵菌除外)孢子的形成过程中细胞膜的形成,因而对病害具有治疗作用。
科学家在研究三唑类除菌剂之初,原本是想在含有咪唑和三唑的N-三苯甲基衍生物的基础上进行优化,找到理想的除菌活性物质。结果发现,其中的1,2,4-三唑类化合物中有很强的除菌活性。并逐渐搞清楚了这些化合物的作用机理就是通过干扰真菌细胞中麦角甾醇的合成来抑制其细胞膜的形成,进而起到除菌防病的效果。
第一个上市的三唑类除菌剂品种是1973年拜耳推出的三唑酮,紧接着,在整个70年代,各大公司陆续推出抑霉唑、氯苯嘧啶醇、三唑醇、联苯三唑醇以及丙环唑等。因为前所未有的低剂量高效果特点,这几种三唑类除菌剂上市后在农业生产中迅速得到大面积推广。
在1980年代,三唑类除菌剂的开发,因为戊唑醇、己唑醇等羟乙基三唑类化合物的发现,出现了一个大的飞跃。腈菌唑就是在这个氛围中诞生的。
尽管腈菌唑的分子结上并不带戊唑醇和己唑醇上的羟乙基,但其除菌活性一点也不差。尤其是对各种作物上的白粉病和苹果梨树上的黑星病,防效非常突出。
功效与使用方法
腈菌唑对核盘菌、链格孢菌、黑粉菌、锈菌、白粉菌等真菌引起的病害均有不错的防效。
腈菌唑可以被植物组织吸收并在植株的导管内向顶传导,也就是说,喷施在植株下部叶片上的腈菌唑药剂可以随着蒸腾作用的拉力,传导至上部叶片。但喷布在上部叶片上的药剂不能向下传导。
腈菌唑对植物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这可能是因为它并不像其他三唑类除菌剂那样对植物顶端赤霉素的分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这是在腈菌唑的使用剂量正常的情况下,如果增加剂量,也会抑制植物的生长,尤其在瓜类蔬菜的幼苗期。
和其它三唑类除菌剂一样,腈菌唑属于数量级抗性除菌剂,也就是说,病原菌对腈菌唑的抗药性与其使用剂量大小有关。因此,在严格把控使用剂量、次数的情况下,可以有效缓解抗药性的增加。
腈菌唑可以和大多数其它除菌剂复配使用,尤其是和甲氧基丙烯酸酯类除菌剂混合使用,优势互补,起到预防、治疗、提高植物抗逆能力和促进植物生长等多重效果。但腈菌唑和哪一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除菌剂复配,最佳复配比例及其使用剂量等都要根据作物种类及其生长发育时期的特点等等,在经过充分的试验及分析论证以后,方能应用实施。千万不能拍脑袋确定和实施。
腈菌唑可防治哪些病害?
腈菌唑属三唑类杀菌剂。杀菌特性与三唑酮相似,杀菌谱广,内吸性强,对病害具有保护作用和治疗作用,可以喷洒,也可处理种子。产品有 5%、6%、12%、12.5%和 25% 乳油,12.5%、40%可湿性粉剂,5%、9%、12.5%、20%微乳剂,12. 5%水乳剂,40%水分散粒剂,20%、40%悬浮剂。果树病害防治梨、苹果黑星病,喷 5%乳油1500~2000倍液或40%可湿性粉剂 8000~10000倍液或25%乳油4000~5000倍液。12.5%乳油1500~2000倍液、40%悬浮剂8000~10000倍液、12. 5%微乳剂2000~3000.倍液或5%微乳剂1000~1500倍液,如与代森锰锌混用,防病效果更好。防治苹果和葡萄白粉病,喷25%乳油 3000~5000倍液。每两周喷1次,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防治香蕉叶斑病,喷12%乳油1000~ 1500倍液。防治黑星病,喷25%乳油3000~ 4000倍液。用1%药液处理采收后的柑橘,可防治柑 橘果实的霉病。防治小麦白粉病,亩用有效成分2~ 4克,折合5%乳油40~80毫升或6%乳油 34~67毫升或12%乳油17~33毫升或12. 5% 乳油16~32毫升或25%乳油8~16毫升或 40%可湿性粉剂10~15克,对水常规喷雾。防治麦类种传病害,对腥黑穗病、散黑穗 病,每100千克种子用25%乳油40~60毫 升;对小麦颖枯病每100千克种子用25%乳 油60~80毫升,对少量水拌种。防治黄瓜白粉病,亩用5%乳油30~ 40毫升,20%微乳剂13~25毫升、12. 5%水 乳剂22~32毫升、40%水分散粒剂7. 5~12 克或40%可湿性粉剂7. 5~10克。对水常规 喷雾。防治茭白胡麻斑病和镑病,在病害初发期和盛发期各喷1次12. 5%乳油1000~2000 倍液,效果显著。
腈菌唑的作用和使用方法,腈菌唑不能和哪些药混用
;
回答
1、该药剂是一种内吸性三唑类杀菌剂,可防治子囊菌、担子菌等。2、该药剂有持效时间长、对作物较为安全、强内吸性、药效高等特点。3、腈菌唑的用药量为咪菌腈的五分之一,每公顷用药量为20-100g有效成分,根据实际使用对象的不同,可适量增减药物剂量。
一、腈菌唑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1、腈菌唑的作用
(1)腈菌唑是一类具保护和治疗活性的内吸性三唑类杀菌剂,可对病原菌的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起到抑制作用,对子囊菌、担子菌等,都有不错的防治效果。
(2)腈菌唑持效时间长,对作物较为安全,有一定刺激生长作用,同时对表角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
(3)腈菌唑有有强内吸性、药效高,有预防和治疗作用。
2、腈菌唑的使用方法
(1)腈菌唑的应用范围与咪菌腈类似,用药量为咪菌腈的五分之一。
(2)一般每公顷用药量为20-100g有效成分,根据使用对象的不同,剂量有所增减。
(3)防治小麦白粉病时,每公顷30-60g有效成分对水喷雾即可。防治葡萄上的钩丝壳属菌时,每公顷84-140g有效成分喷雾即可。
(4)腈菌唑可用作种子处理,每100kg种子用10-20g腈菌唑处理,可防治麦类散黑穗病菌、网腥黑粉菌等。
二、腈菌唑不能和哪些药混用
1、腈菌唑不能和苯醚甲环唑、石硫合剂等碱性类农药混用。腈菌唑是三唑类杀菌剂,有预防和治疗作用,使用时要注意各种事项,避免药剂失效,或产生药害。
2、腈菌唑在梨树、葡萄、黄瓜、荔枝上的安全间隔期是7天、21天、3天、7天,每季作物最多使用3次。
3、腈菌唑对蜜蜂、家蚕有毒,在施药期间要注意避免对周围蜂群造成影响,不能在植物花期、蚕室和桑园附近使用。
3、使用该药剂时,要防止药液污染水源地,禁止在河塘等水域里清洗施药的器具等。
4、施药时,要穿戴防护服和手套,避免皮肤吸入药液,施药期间不可以吃东西和饮水,施药之后,要及时洗手和洗脸。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879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