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精确定量栽培中如何合理确定氮肥用量?
水稻对氮素的吸收有两个明显的高峰,一是水稻分蘖期,即插秧后两周;二是插秧后7-8周,此时如果氮素供应不足,常会引起颖花退化,而不利于高产。尿素是农作物提高产量的主要肥料之一,尿素里含有碳,氮,氧,氢等有机化合物,是种植水稻普遍使用的有机氮肥,是水稻生命中不可缺少的元素
秧好半年粮,培育壮秧的关健之一就是用好肥。在播种前2-3天翻犁秧田,然后每亩用腐熟人粪1500千克,捣细过筛,加尿素4-5千克,均匀泼撒在秧田表面做基肥深施。将尿素撤田面,随秋耕深埋土中。深埋土壤中肥效长,因其量小,可以避免水稻倒伏。一般亩施7.5一一10公斤。
水稻的肥料效应是n+2叶达到肥效反应最大化。也就是说5叶期施肥,在7叶期是肥料效应最明显的时段。因此,我们要在水稻插后的几个生育期关键节点的前2片叶施肥提前一周施用。尿素之所以叫做尿素,是因为含有跟尿液一样的成分——脲,所以尿素闻起来也有一点尿骚味。一个成年人每天产生大约30g的尿素,尿素施入土壤之后是通过一种酶的作用
现在还有点心有余悸。那是在分责任制不久,托亲戚弄到了一些购买尿素的凭票。心里总盼想高产丰收,但开始对化肥的性能还不是很了解,那年就多施了一点尿素所有稻田因肥力而定。苗期到分蘖期施全生长过程中百分之60的氮肥,分蘖期到圆杆期(怀胎期)施全生长过程中的百分之三十氮肥水稻使用尿素一般要与磷钾肥搭配使用情况下,或磷钾肥充足情况下,根据水稻需肥规律施用才利用高产,否则氮肥不足,或氮肥偏多旺长倒伏等都会影响水稻产量,不利于高产。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种植物之一,你知道如何给它施肥吗?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种植物之一,你知道如何给它施肥吗?
中国的水稻可分为早稻、中稻和晚稻。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稻的播种期关系到水稻的产量和品质。一般在气温达到6℃时播种℃. 但早播会影响种子的发芽率和出苗率,导致水稻减产。早稻可在3月至4月播种,中稻可在每年4月至5月播种,晚稻可在夏季6月播种。
水稻对氮素营养非常敏感,是决定水稻产量的最重要因素。水稻在其一生中体内氮浓度较高,这是高产水稻所需的营养生理特性。水稻氮素吸收有两个明显的高峰。一是分蘖期,即移栽后2周;其次,移栽后7-8周,如果供氮不足,往往会造成颖壳降解,不利于高产。
水稻吸收的磷量远低于氮肥,平均约为施氮量的一半。水稻各生育期都需要磷,其吸收规律与氮素营养相似。苗期和分蘖期吸收量最高,移栽后3周左右达到吸收高峰。苗期吸收的磷约60%~80%在生长过程中可从衰老器官反复转移到新器官。水稻黄熟时,约60%-80%的磷转移到籽粒中,抽穗后吸收的磷大部分留在根部。
水稻高产施肥的基本原则是:注重化肥,有机肥配合,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施用,能显著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土壤有机质储量,改善土壤有机质组成,提高土壤中氮、磷、钾和微量元素含量,加强土壤肥力保持和供给,改善土壤物理性质和水分状况。氮、磷或氮、磷、钾配施,在高产栽培条件下,易发生青苗、倒伏、稻瘟病,增加空谷率。因此,在施肥时应坚持氮、磷、钾的配合施用。适宜施肥和配方施肥。施肥量要适当,配比要合理。根据不同地块肥力的不同,确定施肥量,保证高产。
我国北方大部分水稻土为白浆土和草甸土。老稻田每年从土壤中吸收大量的硅,造成稻田严重缺硅,水稻生长不良,茎细而弱,叶片由直立型变为下垂的柳叶,空粒较多,千粒重下降,易倒伏,稻瘟病,二化螟等病虫害易发生。硅肥有利于提高水稻光合作用水稻吸收硅后,可形成硅化细胞,增强细胞壁强度,使植物机械组织发达,株型挺直,茎叶直立。水稻茎叶夹角减小25.4度,有利于通风透光密植,有利于水稻叶片光合作用和有机质积累。
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水稻的小知识,留言评论。
水稻一生对氮肥的要求,水稻一生需要多少个氮肥
水稻一生需肥量为每100千克稻谷需要吸收氮素2.0~2.4千克、五氧化二磷0.9~1.4千克、氧化钾2.5~2.9千克。
水稻的施肥量应根据土壤养分供应量、水稻目标产量、肥料利用率及各种肥料的性质等多方面因素确定。土壤供肥量可按水稻需肥总量的60%左右进行估算,肥料利用率不同肥料不同季节有所差异,氮素化肥利用率在30%~40%,钾肥利用率为40%左右,过磷酸钙为30%左右,有机肥利用率20%左右。综合考虑土壤供应能力、肥料利用效率以及生产水平等因素,在土壤养分中等的情况下,亩产500千克水稻需要施用氮肥(N)12千克、磷肥(P2O5)5.5千克、钾肥(K2O)10千克左右。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875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