钾肥检测标准有哪些?
以氯化钾为例,优等品的质量分数(含钾量)标准为≥60.0%,而水分的质量分数标准为≤2.0%;一等品的氯化钾其质量分数的标准为≥57.0%,而水分的质量分数标准为≤4.0%;合格品的氯化钾其质量分数的标准为≥55.0%,而水分的质量分数标准为≤6.0%。
氯化钾,自不必说,是钾肥的中使用量最多的产品之一。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们想要对氯化钾肥料检测 ,一般都会依据国家强制GB 6549-2011《氯化钾》来执行。GB 6549虽然适用农业用氯化钾产品。但是毕竟是一个较为大的概念。具体到氯化钾肥料的指标要求还是并不是太合适。于是GB/T 37918-2019《肥料级氯化钾》便在各方的期待下正式出台并实施。GB/T 37918-2019是首次以肥料级命名的氯化钾检测标准,所以,对于氯化钾肥料的检测有着积极意义。
根据GB/T 37918-2019《肥料级氯化钾》中规定,氯化钾肥料按照形状主要分为粉末结晶状氯化钾肥料及颗粒状氯化钾肥料。这两种肥料都分为Ⅰ级、Ⅱ级、Ⅲ级三个等级。外观要求为可以程白色、灰色、红色、褐色,不能有肉眼可以看到的机械杂质。
粉末结晶状氯化钾肥料检测要求
:氯化钾含量检测要求:Ⅰ级≥62.0%、Ⅱ级≥60.0%、Ⅲ级≥57.0%
水分含量检测要求:Ⅰ级≤1.0%、Ⅱ级≤2.0%、Ⅲ级≤2.0%
氯化钠含量检测要求:Ⅰ级≤1.0%、Ⅱ级≤3.0%、Ⅲ级≤4.0%
水不溶物含量检测要求:Ⅰ级≤0.5%、Ⅱ级≤0.5%、Ⅲ级≤1.5%。
颗粒状氯化钾肥料检测要:求
氯化钾含量检测要求:Ⅰ级≥62.0%、Ⅱ级≥60.0%、Ⅲ级≥57.0%
水分含量检测要求:Ⅰ级≤0.3%、Ⅱ级≤0.5%、Ⅲ级≤1.0%
氯化钠含量检测要求:Ⅰ级≤1.0%、Ⅱ级≤3.0%、Ⅲ级≤4.0%
水不溶物含量检测要求:Ⅰ级≤0.5%、Ⅱ级≤0.5%、Ⅲ级≤1.5%
粒度检测要求:1.00mm~4.755mm≥90%、2.00mm~4.00mm≥70%
颗粒平均抗压碎力检测要求:≥25.0N
GB/T 37918-2019要求的氯化钾肥料检测方式分为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两种。出厂检验可以不用检测氯化钠含量及水不溶物这两个指标。型式检验要求全部项目都检测。具体检测方法,氧化钾含量可采用四苯硼酸钾重量法检测,水分含量使用电热恒温干燥箱来进行测定。氯化钠可 采用火焰发射分光光度法来检测。具体方法可根据标准中的规定来检测。
复合肥怎么辨别含量够不够
复合肥怎么辨别含量够不够,其实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包装鉴别法
1、检查标志:国家有关部门规定,化肥包装袋上必须注明产品名称、养分含量、等级、商标、净重、标准代号、厂名、厂址、生产许可证号标志。如果没有上述标志或标志不完整,则可能是假冒或劣质化肥。
2、检查包装袋封口:对包装封口有明显拆封痕迹的化肥要特别注意,这种现象有可能掺假。
形状、颜色鉴别法
尿素:为白色或淡黄色,呈颗粒状、针状或棱柱状结晶体,无粉末或少有粉末。硫酸铵:为白色晶体。氯化铵:为白色或淡黄色结晶。碳酸氢铵:呈白色或其他染色粉末状或颗粒状结晶。
也有个别厂家生产大颗粒扁球状碳酸氢铵。过磷酸钙:为灰白色或浅灰色粉末。重过磷酸钙:为深灰色、灰白色颗粒或粉末。硫酸钾:为白色晶体或粉末。氯化钾:为白色或淡红色颗粒。
气味鉴别法
如果有强烈刺鼻氨味的液体是氨水;有明显刺鼻氨味的颗粒是碳酸氢铵;有酸味的细粉是重过磷酸钙。如果过磷酸钙有很刺鼻的酸味,则说明生产过程中很可能使用了废硫酸。这种化肥有很大的毒性,极易损伤或烧死作物,尤其是水稻秧池不能用。
需要提醒的是,有些化肥虽是真的,但含量很低,如劣质过磷酸钙,有效磷含量低于8%(最低标准应达12%)。这些化肥属劣质化肥,肥效不大,购买时应请专业人员鉴定。我买个一个碳补饱的复合肥,氮磷钾含量都是比较高的,而且我看的她们的生产工艺是分子化学合成技术,这个技术我知道,这个技术生产出来的复合肥含量会比较均匀。
怎样辨别复合肥的真假???
1、包装名称分辨法:肥料的实际名称就应该放在最显眼的地方,企业还不能给肥料乱起名来迷惑农民朋友,所以要看清楚。
2、称重法:假冒伪劣的产品会经常出现与包装袋上的信息不符,所以实际重量跟包装袋上标的重量不一致,比如袋子上印的50kg实际上只有40kg这样的就是假的。
3、含量:假冒伪劣的包装袋信息标志经常出现不清楚的状况,最基础的含量也写的不清楚,也没有告诉消费者装的到底是什么肥。
4、封口:正规的化肥生产厂家为了要保证化肥在运输中不易泄露可在保存中不易变质,所以内外包装都是经过专门的加工程序的,封口严谨。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873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