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为什么裂果?什么原因造成的?
番茄裂果是一种常见的生理性现象。裂果通常有三种类型:一种是放射状裂果,这种类型以果蒂为中心,向果肩部延伸,呈放射状深裂,开始于果实绿熟期,在果蒂附近产生微细的条纹开裂,转色前2~3天裂痕明显;第二种类型是环状裂果,这种类型的裂果以果蒂为圆心,呈环状浅裂,一般在果实成熟前出现;第三种类型是条纹裂果,在顶花痕部呈不规则条状开裂。
番茄果实出现裂果的原因主要是水分失调。在果实发育后期或转色期,遇到高温、烈日、干旱和暴雨等情况,果皮的生长与果肉组织的膨大速度不同步时,果实的膨压增大,从而出现裂果现象。特别是阵雨或暴雨,使根系生理机能产生障碍,硼的吸收运转受到妨碍,均会出现裂果。植株打顶过重,果实在强烈的阳光下经过暴晒之后,突然遇雨,也容易产生裂果,或者在连续阴雨天气之后,天空突然放晴,果皮过度失水也同样出现裂果,这种现象在梅雨季节特别严重。此外,番茄裂果性与品种也有很大关系,果皮薄的品种容易裂果而果皮厚的品种则不易裂果。但番茄裂果与果实大小并无多大关系,即使象樱桃番茄这样的小果形品种,也很容易裂果。
预防番茄裂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品种选择。
宜选择抗裂、枝叶繁茂、果皮较厚且较韧的品种。
(2)经常保持土壤湿润。
采用地膜覆盖或畦面稻草覆盖栽培,维持较为稳定的土壤湿度,严防忽干忽湿,特别是进入果实膨大采收期,更要保持土壤湿润。
(3)采用深沟高畦栽培,增施有机肥,以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
(4)及时适度整枝摘心,保证植株株繁叶茂,加强植株内多余水分的蒸腾,防止强光直射果实。
(5)在大雨前及时采收番茄。
(6)在维持较为稳定的土壤含水量的基础上,果实进入膨大期后,用0.3%~0.4%的波尔多液喷洒植株,对防止番茄裂果有明显的效果。
此外,在植株缺硼的情况下,果柄端也会发生开裂现象。在预防上,应在翻地时,适当增施硼砂,一般每667平方米0.5千克;一旦发生这种裂果,则应及时喷0.1%硼砂。
西红柿裂果是什么原因
番茄裂果病是在果实近成熟期,果皮表面出现裂纹的一种现象。裂果主要有放射状、环状和条纹状三种类型。放射状裂果初始于果实绿熟期,在果蒂附近产生微细的条纹开裂,转色前2~3天裂痕明显,裂纹呈放射状,以果蒂为中心,向果肩部延伸,呈放射状深裂;环状裂果,在果蒂周围呈环状浅裂,多在果实近成熟时出现;条纹裂果是果实顶部呈不规则条状开裂。
举例说明裂果有哪几种类型
有三种类型:放射状、环状、条状。
1、放射状裂果,它以果蒂为中心呈放射状,一般裂口较深;
2、环状裂果,以果蒂为圆心,呈环状浅裂;
3、条状裂果,即在果顶部位呈不规则的条状裂口。多数情况下,果实裂纹是混合型的,而不是某一单一类型的。
扩展资料
原因分析:
1、植物内源激素比例的变化会影响到果皮和果肉生长的速度,当两者生长速度失衡时就会形成裂果。
2、树势弱、光照差、通风不良及偏施氮肥的果园裂果严重;负载量大,叶果比小的果蔬易诱发裂果;土壤排水不良、严重板结、通透性差、土壤酸化的果园裂果严重。
3、土壤水分的变化,对果皮中钙的吸收影响较大,干旱、淹水都可能引起水分胁迫,减少钙的吸收量,进而造成裂果。
大棚种果菜常常出现裂果现象,如何解决?
在温室大棚的瓜果蔬菜栽培中,裂果现象一直是困扰农民朋友的一大问题,如西红柿、西瓜、甜瓜等,而这些果蔬一旦出现裂果,影响最大的就是这些果蔬就失去了商品性,直接影响种植的经济效益。因此,有必要对引起果蔬裂果的原因做全面的了解,只有找准了原因,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一、解析裂果发生的原因
引起裂果的原因有很多,但最主要的是水分失调、温差太大和缺钙这3个原因是根本,还有其它一些原因,下面我就逐一进行分析。
1、水分失调引起的裂果
引起水分失调的根本原因是在水分管理时,前旱后涝,在膨果前期控水过度,而膨果后期有浇水过多。那么,在什么情况下会导致水分供应失调?
(1)、前期干旱引起的裂果
前期干旱不是说少浇水就是干旱,也有可能是我们作物的根系出了问题引起的。
①、不当浇水引起的干旱
在前期浇水过晚或浇水过小,无论是那种果蔬类作物,在第一次膨果期施肥时。如甜瓜、西瓜在第一次坐住果时我们一般要施膨瓜肥,西红柿在第一穗果坐住以后要施膨果肥,黄瓜在根瓜采收后要施膨大肥等等,总之,在这次施肥时,要浇大水。
②、浇水大但植株缺水
虽然浇水充足,但植株还是表现出缺水症状。之所以会这样,不是我们的田地里缺水,而是根系弱所导致的生理性缺水。大家都知道,当前我们温室大棚里的土壤酸碱化、盐渍化严重,在生长前期极易出现沤根、烧根等问题的出现。尤其是冬茬,地温较低,施用未腐熟的粪肥,根腐病、枯萎病等根部病害就会过早发生。
(2)、后期过涝引起的裂果
我们许多农民朋友在浇水时不注意掌握水的大小,反正觉得浇水就是那么回事,殊不知这样会带来许多问题。后期过涝尤其是着色期浇水过大,也极易引起裂果现象的发生。果蔬类在浇第二次膨瓜或膨果肥时,绝对不能超过第一次,越是后期,越是要学会控水,浇水越大,裂瓜、裂果的风险也就越大。
2、温差过大引起的裂果
在坐住果以后,前期瓜果较小,白天和晚上温差过大没什么问题,但到了膨大后期,如果昼夜温差太大,尤其是忽冷忽热,极易导致果皮和果肉内外温度不一致,就会容易出现裂果现象。
3、缺钙引起的裂果
缺钙也是引起裂果的主要原因之一。有许多菜、果农朋友会反问,明明是补了很多钙肥的,怎么会缺钙呢?其实,缺钙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地里缺钙,一种是地里不缺钙。
地里本来就缺钙这我们不难理解,而最让我们不理解的是明明补了很多钙,却还是表现出缺钙症状。这主要和钙的吸收相关,我们都知道,钙在植株体内本来移动就比较困难,如果我们田间管理不当,如温度、根系问题、膨果、膨瓜期钾肥施用过多,这都会引起植株对钙的吸收,最终引起裂果现象的发生。
4、其它因素引起的裂果
这些因素虽然不是主要因素,但也是引起裂果现象的常见原因之一。
(1)、激素或叶面肥使用不当
在果实膨大期,我们常常有使用激素进行膨果的习惯,所有的膨果激素都是生长素,尤其是那种膨果速度快的激素,如氯吡脲、吡效隆等,虽然膨果快,但大多是以牺牲植株生长势为代价的,效果越快的出现裂瓜的风险也就越大。
市面上许多劣质的叶面肥,为了满足农民朋友见效快的心理,常常偷偷在里面添加一些激素类的物质,比如什么膨果因子、生根因子,大多都是激素,在选择叶面肥时一定要注意细心甄别。
(2)、瓜果上结露时间太长
早晨太阳升起后,瓜果上结露的时间越长,果皮和果肉内外的温差也就越大,裂果和皴皮的风险也就越大。
(3)、叶片不足、老化
在膨果着色期,我们有习惯打叶的习惯,如果过早打叶,阳光就会直射果实,这也是引起裂果的原因之一,另外,叶片老化严重,出现裂果的几率也就比较大。
(4)、缺硼引起的裂果
缺硼的果实表皮容易木栓化,但这种开裂一般不是大裂口或环状裂口,而是在果肉膨大的张力下就会容易出现小裂果或皴皮。
另外,病虫害也会加重裂果现象的加重,但不是引起裂果发生的原因。
二、温室大棚果蔬类裂果的防治措施
在了解了裂果现象发生的原因,然后分析我们田间的管理措施,就会找出问题所在,然后对症解决。
1、做好水肥管理
在果树的生长期要做好水分的管理,总体上把握一个原则,前期浇水要足,中期浇水中等,后期要适当控水。
在选择叶面肥时,一定要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方法至少能够初步判断叶面肥的好坏。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打开叶面肥的包装闻一闻,如果有刺鼻的味道,一般都是添加了复硝酚钠等激素类的物质,要谨慎使用。
2、膨果期控制合理的温差
在果实膨大期,要适当控制昼夜温差,尤其是着色期昼夜温差的合理调节,不但是减少裂果现象发生的重要措施,也是增糖增色的重要手段之一。西红柿的昼夜温差控制在13℃左右,西瓜、甜瓜控制在15℃左右,有利于上膛和防止裂瓜。
3、补充中微量元素
补充中微量元素也是我们在生产上防止裂果的主要措施之一。我们许多农民朋友没有底肥施用钙肥的习惯,这个一定要改过来。不管是什么果蔬品种,包括底肥,不需要着色的如西瓜等,整个生长期要至少补充2次钙肥。着色类如西红柿等整个生长期要补充3次钙肥。
在补钙是要选对时间和选择能够被吸收的钙。底肥可选择一些离子态的钙,追肥则可选择品质较好的螯合态的钙。
在栽培管理中,如果植株已经表现出缺素症状,可通过叶面喷施进行补充,5~7天左右即可缓解缺钙的症状,最好能够在钙肥里面加一些氨基酸一起使用,因为不管是那种钙,移动性都比较差,而氨基酸是小分子物质,具有较好的移动性,可以带动钙一块被植株快速吸收。
在着色期,一定要去补钙,着色期是整个生长期的核心,着色不好,我们前期所有的努力都会白费。着色期不建议单独补钙,而是要调节钙钾比,尤其是着色期我们使用的钾肥较多,会和钙产生拮抗,缺钙现象比较严重。钙钾比调节好了,果实的着色就好,还能促进含糖量。
另外,在花果期补充硼肥,也能对裂果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
虽然引起裂果现象发生的原因有很多种,但并不是所有的原因都会发生,只要我们对田间管理进行回查,就能很容易找出引起裂果现象发生的原因,从而找到解决的措施。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871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