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白叶枯病病害症状有哪些?
由于环境条件和水稻品种抗病性的差异,水稻白叶枯病可以表现三种类型的症状,它们分别是叶枯型、调萎型和黄叶型,其中叶枯型还可细分为普通型和急性型。
(1)叶枯型:
普通型:普通型是典型的白叶枯病症状,也最为常见,主要发生在叶片上。病害大多从叶尖或叶缘开始,先产生黄绿色或暗绿色的水渍状条纹斑点,以后沿叶缘或中脉发展成为波纹状斑,病部和健部分界线明显,几天以后病斑变成灰色或枯黄色。在雨后的傍晚和清晨有露水时,病叶上病部或未出现病斑的叶缘上可见蜜黄色的珠状菌脓,干燥后,变硬成粒状或薄片状。
急性型:当环境条件极有利于病害发生时,易感品种的发病叶片产生暗绿色病斑,迅速扩展使全叶呈青灰色或灰绿色,似开水烫过。
(2)凋萎型:此型症状主要发生在秧田后期和移栽后返青分蘖期。病株心叶或心叶下第一片叶呈现失水、青卷,最后呈枯萎症状,随后其他叶片相继青萎,常引起缺蔸或死丛现象。折断病株茎基部并用力挤压,可见大量黄色菌脓涌出;剥开刚青卷的心叶,常发现叶面有黄色珠状菌脓,偶有褐色不透光的短条斑。根据以上特点以及病株茎部没有虫蛀孔,可与螟虫引起的枯心相区别。
(3)黄叶型:这类病状发生在热带地区稻田,多见于成株上的心叶,病叶呈淡黄至青黄色,而较老的叶片仍呈正常绿色。在病叶上,一般检查不到病原细菌,但在感染的叶片下方的节间及假茎部存在大量病菌。
水稻白叶枯病是什么原因
水稻白叶枯病是由水稻黄单胞杆菌侵染引起的细菌性病害,大多是叶片受害,叶片呈枯白色。成株期常见的典型症状有叶缘型,另外还有急性型、凋萎型、黄化型等,急性型、凋萎型症状的出现预示着白叶枯病将严重发生。水稻拔节孕穗期是发病的始盛期,此期如遇大风大雨天气,特别是遇台风暴雨天气,病害容易流行。该病一般先在田间出现发病中心,而后向四周蔓延,形成大面积发病。
水稻白叶枯病有什么症状?要如何防治呢?
可在整个生育期发病,可形成叶枯型、急性萎凋型、褐斑型三种症状。 最常见,主要累及叶,病斑先发于叶尖、叶缘,最初为暗绿色水渍损害条斑,病斑与无病健康部位界限明显。 湿度高的话,叶子上会有蜜黄色的球状细菌流脓。 苗期到分蘖期,病苗心叶青枯萎凋亡,其馀叶片青枯卷曲,后全株枯死。 用手折茎压迫时,断口溢出黄色菌脓,青枯叶中也常有球状黄色菌脓。
叶子上形成不定形的褐色坏死斑。 主要表现在低温条件下及抗病品种。 大田发现病株时,严格按照以下步骤进行防治,以达到“略有发现,预防一枚,保护一枚”的效果; 发现病株时,立即摘出病叶或全株拔出,装入塑料袋,带出田块深埋; 立即用药防治,用药时,周边开始向发病中心用药,距离发病中心越远,用药量越大,间隔4-7天,连续用药2-3次,以控制蔓延。
发病田周围的稻田,不论有无发病,均应喷药保护。 有效药剂为25%,药液用量:插秧亩产40公斤,大田亩产60公斤,4-7天一次。 对水稻白叶枯病应采取综合措施防治。 加强稻田肥水管理,合理施用氮肥。 氮肥施用过多或太晚,水稻抗病力减弱,农田郁郁寡欢,形成高湿适宜发病的小气候,病情加重。
水浆管理要浅水勤灌溉,避免串串,分蘖末期适当放置农田,减少病原菌传播和入侵,要及时调查病情,特别是敏感品种的焊料块要加强调查,零星发病的焊料块要及时喷药封堵发病中心,防止蔓延。 水稻生长过程中,如果遇到暴风雨,暴风雨后抓住晴天立即喷洒600倍20%噻肟铜水溶液或600倍20%噻二唑铜水溶液、5000倍新霉素水溶液,在孕穗期和裂口期,向各叶面喷洒600倍25%米氮平水溶液、或800倍50%氯溴酸水溶液、600倍20%喹啉铜水溶液一次。
什么是水稻白叶枯病?
水稻白叶枯病是由水稻白叶枯病病原细菌侵害叶片而引起的水稻叶面病害。
水稻的白叶枯病会出现哪些症状?
水稻白叶枯病:水稻白叶枯病又称白叶瘟、地火烧,各稻区都有发生。
症状:整个生育期都可发病,可形成叶枯型、急性凋萎型和褐斑型三种症状。
(1)叶枯型。最常见,主要为害叶片,病斑先从叶尖、叶缘发生,初为暗绿色水渍状条斑,病斑和无病健康部位界限明显。湿度大时,病叶上出现蜜黄色球状细菌菌脓。
(2)急性凋萎型。苗期至分蘖期,病苗心叶失水青枯、凋萎死亡,其余叶片也先后青枯卷曲,之后全株枯死。用手折断病茎挤压,可见断口处有黄色菌脓溢出,青枯的卷叶内也常有珠状黄色菌脓。
(3)褐斑型。叶片上形成不定形的褐色坏死斑。主要出现在低温条件下及抗病品种上。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868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