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常给鱼塘里浇粪,这是为什么?
粪里含氮磷
这是在向鱼塘中施用磷肥,能刺激水固氮细菌和蓝藻的生长繁殖,对浮游生物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有利于节约鱼饵料和增加鱼产量。
鱼塘养殖中施磷肥能起怎样作用
水中有效磷的含量多少是浮游植物生长的主要限制因素。由于水中缺乏有效磷,致使大量的有效氮没有被充分利用而白白地浪费掉。在鱼类主要生长季节施用无机磷肥对增加水中有效磷的含量,调整有效氮和有效磷的比例。充分利用精养鱼池内丰富的有效氮,促进浮游植物生长,提高池塘生产力起主要作用。
扩展资料
养殖日常管理
控制池水颜色是日常管理的主要技术之一。豆绿、茶褐等良好水色是一个综合性指标,它反映池水中的浮游植物是以隐藻、硅藻及其他藻类(主要是鞭毛藻类)为优势种群,如这些藻类形成“水华”,表明各种营养盐类充足,代谢的中间产物分解快,溶氧状况良好。
水色的控制主要靠适时适量施肥和注入新水、排出池水。饵料主要是水草、旱草和藻类,另补充投放配合饵料、油饼类、谷类和糠麸或田螺、贝类等。可根据鱼的计划产量和饵料系数,计算全年总的投饵量,然后根据鱼的不同生长阶段、摄食强度、水温等每天酌量投喂。
饵料要新鲜、优质。投饵要固定地点,以便检查鱼类摄食情况。施肥目的在于培养池中作为饵料的浮游植物,其种类以有机肥为主,包括禽、畜肥和绿肥,并辅以化肥。此外,高产精养鱼池内因鱼类放养密度大,投饵施肥量多,容易导致溶氧量下降,对鱼类生存造成威胁。
如中国鲤科鱼类常在黎明前后当溶氧降至 1毫克/升左右时,先在水面呼吸,称为“浮头”;如溶氧继续下降至0.2~0.5毫克/升时,则开始死亡,是为“泛池”。为此须经常观察鱼池动态,及时加注新水或开动增氧机,以减轻浮头程度和防止泛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池塘养鱼
想要提高水产的产量和质量,水产养殖户该选择什么样的磷肥呢?
磷不仅是池塘中一切藻类都必需的一种大量营养元素.也是养殖水体内较常见的限制初级生产力的营养元素,是维持池塘良好的藻相及水环境一个不可或缺的营养元素,对水产品种的生产影响很大。
磷作为浮游植物生长的限制性营养元素之一,高温期投喂量达到最高,剩余饲料或是粪便增加,水体中氮源来源增加,因此氮的补充可以较少。但由于自然界中存在的含磷化合物,溶解性及移动性比含氮化合物低得多,自然补给数量及速度也比氮少得多,所以磷对水体初级生产力的限制作用往往比氮更强,这也就是为什么池塘中在高温期时候经常补磷而不经常补氮的原因。
磷肥在水产养殖实际应用注意事项:
1、少量多次补充磷肥
浮游植物的生长速率随着磷浓度的升高而提高,当可溶性磷浓度达到0.02mg/L 时,生长速率达到最大值,此后生长速率不再随着磷浓度的升高而提高,同时又由于磷容易沉淀,沉淀的磷肥基本是不可逆的,因此每次使用量不可一次施加过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可以适量多次,分批泼洒,确保池塘对磷使用率最高,按照磷的特性及藻类对磷的需求,建议5-7天进行一次补磷操作。
2、注意补磷的时机控制
市场上很多养户习惯是等到水瘦下来了,或是水体变浑浊了才想到补磷,补肥,这是个非常不正确的补肥习惯,正确的做法是待水体还有一定肥度的时候适当补肥进行追肥,这样补肥效果最佳,水体环境最稳定,而磷肥的补充更是要遵守这个原则,否则瘦水池塘由于悬浮颗粒较多,容易将磷肥吸附形成颗粒磷而失去作用,因此养殖水体补肥,补磷需要定期以追肥形式补充,才能确保效果最佳。
鱼塘养殖中施磷肥能起怎样作用?
其实鱼塘养殖中磷肥的话一般起到一个维护和保养的作用吧,它可以更好的让鱼儿生长得更快。
用什么化肥养鱼
施用化肥,主要是培养水中的浮游生物。由于养鱼水体一般不缺钾,因而养鱼生产中常用的化肥主要是氮、磷两大类。
1、氮肥类:
氮是水中浮游生物的主要营养元素之一,它能提高光合作用强度,加速浮游生物繁殖,提高浮游生物产量。生产上常用的氮肥,主要有尿素、碳酸氢铵、氨水、硫酸铵、硝酸铵、氯化铵等,除氨水外均为白色晶体,都易溶于水,吸湿性大,都是速效性肥料。
2、磷肥类:
磷是浮游生物生长繁殖不可缺少的元素,施磷肥不仅能满足浮游生物大量繁殖的需要,而且能加速水中固氮细菌和硝化细菌的繁殖,促进氮的循环,增加水中天然饵料。常用磷肥主要有过磷酸钙和重过磷酸钙两种,所含磷素易溶于水,生成磷酸根离子,施入水中后能很快为浮游生物吸收利用,但也有一部分磷会被水滴淤泥吸附,有的生成不溶性的盐类,有的逐步被释放出来供生物利用,在施肥2-3年内仍有一定肥效。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866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