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大豆的肥料用量每亩用氮磷钾各多少公斤是最合理的?
大豆是重要的油料作物,其种子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还含有氨基酸、脂肪酸和维生素,这些物质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并很容易为人体吸收利用。可以说,大豆是改善人们物质生活,提高现代食品质量的重要物质。
一、
需肥特性
大豆是需肥较多的作物,因为形成蛋白质和脂肪等营养物质需要大量的营养元素,尤其是氮、磷、钾。一般认为,每生产100Kg大豆,需吸收氮(N)5.3-7.2Kg,磷(P2O5)1-1.8Kg,钾(K2O)1.3-4.0Kg,与其他作物相比,大豆籽粒中氮、钾含量是小麦的两倍多,是水稻的四倍多,磷含量比小麦多30%,比水稻多40%。
由于大豆根部生有根瘤,能固定空气中的游离氮素可供给大豆生长发育所需,因此,大豆生长所需的氮素并不完全需要根系从土壤中吸收,而仅需吸收1/3的氮素,其余的2/3则由根瘤菌固氮来满足大豆生长发育的需要。因此,为获得大豆高产,应重视大豆施肥。
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大豆需肥的数量不同。一般讲,苗期是由种子营养转为靠自身根系吸收营养时期,此时植株小,生长量少,对养分的需求量少,但此期为促进根系生长及根瘤的形成,应供应充足的磷素,并施入少量氮肥。一般在形成第一夏叶以前,根瘤菌从根毛侵入根部而迅速繁殖,根部受到刺激形成根瘤,通过根部疏导组织,作物将糖类运送给根瘤菌,根瘤菌将其固定的硝态氮供给大豆,随着大豆的生长、根瘤增大、数量增多,根瘤菌固氮能力逐渐增强,供给大豆氮素能力增多。开花结荚期为大豆营养与生殖生长最旺盛的时期,大豆对养分的吸收达到高峰,充足养分供应可提高单株结荚率,明显提高大豆产量。鼓粒期以后,根系对养分的吸收能力降低,吸收量明显减少。有资料表明,大豆开花以前,氮素吸收量仅占全年生育期总吸收量的16.6%,磷(P2O5)占
2.4-12.4%,钾(K2O)占25.6%。到开花结荚期则分别吸收N73.4%、P2O5、K2O82.1%。
二、
施肥技术
1.
基肥
施基肥是大豆高产的基础,尤其是春播大豆,生育期较长。基肥应该包括全部有机肥、磷肥及部分氮肥,缺钾地块应施用钾肥。有机肥充足,可满足大豆对多种元素需要,尤其是钾及微量元素。有机肥每亩用量为2-3m3,磷肥可用普钙与磷矿粉结合。磷矿粉开沟施于深层,供大豆全生育期生长需要。
2.
种肥
种肥要满足于苗期对养分的需要。由于苗期根少根小,对养分吸收能力弱,应供应足够的养分。种肥以速效性磷肥为主,配合少量微肥及氮肥。地力高的地块可不施氮肥;磷肥每亩用普钙10-20
Kg,开沟施于种子附近;微肥可采用钼酸铵拌种。为促进大豆根瘤菌的形成,提高根瘤数量,早固氮多固氮,可采用根瘤菌剂拌种,每亩用根瘤菌剂
200-250g,增产效果显著。
3.
追肥
在施足基肥与种肥的情况下,一般大豆苗期不需要追肥。开花结荚期,由于植株生长旺盛,需要大量养分,此时为满足大豆生长发育的需要,增花保荚,提高大豆产量,应在此期追施适量氮肥,一般每亩用尿素5-10
Kg,时间掌握在开花前或初花期,肥地、长势强的地块为防止植株徒长,用量宜少或不施,肥力低、生长弱的地块宜早施、多施。
另外,可在花荚期页面喷施1-3%的过磷酸钙或0.15%的钼酸铵溶液,或0.1-0.15%的硼酸溶液375–750
Kg/hm2,可改善大豆品质并促进大豆早熟。
怎样确定水稻氮、磷、钾化肥适宜用量?
答:稻田土壤在水稻生长期间,绝大部分时间处于淹水状态,土壤水多气少,二氧化碳增加,氧化还原电位下降,还原性增强,铵态氮占主导地位,磷、钾的有效性增加,铁、锰活性加强,锌的有效性降低,pH趋于中性。
现以安徽省为例说明水稻推荐施肥用量。
据土壤养分监测数据表明,安徽省稻田土壤有机质含量1.8%~2.5%,平均2%左右;全氮含量0.09%~0.15%,平均在0.11%左右;速效磷含量8~15mg/kg,平均在10mg/kg左右;速效钾含量70~120mg/kg,平均在90mg/kg左右;土壤有效硼(B)含量0.4~0.5mg/kg;有效锌(Zn)含量0.8~2mg/kg(表5)。
表5 安徽省水稻推荐施肥量
对土壤全氮含量0.15%、碱解氮120~130mg/kg、速效磷15mg/kg、速效钾100mg/kg以上和有机肥施用量较多的地区,根据目标产量,酌情减少化肥施用量。对于前期作物为油菜、小麦,且磷肥施用量较大的地块,应酌情减少磷肥施用量。对土壤速效磷含量5mg/kg、速效钾50~60mg/kg以下和有机肥施用很少的地区,根据目标产量,酌情增加化肥用量,尤其是磷、钾肥的施用量。土壤有石灰反应的应分别施用1kg左右的硫酸锌和硫酸锰,江淮和皖南地区杂交稻每亩酌施20~30kg硅肥。氮、钾肥视水稻生长情况分基肥、追肥2~3次施用,磷肥一次基施。水稻氮肥的基蘖肥与穗粒肥比例以6∶4或5∶5较宜,钾肥以基肥与拔节肥(分蘖末)按5∶5为宜。对于皖南、皖西南土壤pH在5.0以下的水稻土,应酌情施用石灰。
施肥量的推荐因水稻品种特性、产量目标及土壤供肥能力不同而有较大差异,现将中籼稻产量目标为500kg/亩的本田施肥量推荐列于表6。操作上应根据品种、土壤条件和产量指标等调整施肥量。另外,对于早茬田和低洼沤水田应注意基施锌肥1kg/亩,对于新改水田(特别是由蔬菜地新改水田)应注意基施硼肥0.5~1kg/亩。
表6 中籼稻亩产500kg施肥量推荐表
小麦施肥氮磷钾亩施各多少斤为宜
小麦是喜磷的作物,氮肥15足以,钾肥有没有都可以的,磷肥吗要多,至少18以上,钾肥放到追施的时候,就是来年的农历3月初适宜。
全国 一亩水稻平均【氮磷钾】化肥用量是多少??
稻田土壤在水稻生长期间,绝大部分时间处于淹水状态,土壤水多气少,二氧化碳增加,氧化还原电位下降,还原性增强,铵态氮占主导地位,磷、钾的有效性增加,铁、锰活性加强,锌的有效性降低,PH趋于中性。
对土壤全氮含量0.15%、碱解氮120~130mg/kg、速效磷15mg/kg、速效钾100mg/kg以上和有机肥施用量较多的地区,根据目标产量,酌情减少化肥施用量。对于前期作物为油菜、小麦,且磷肥施用量较大的地块,应酌情减少磷肥施用量。对土壤速效磷含量5mg/kg、速效钾50~60mg/kg以下和有机肥施用很少的地块,根据目标产量,酌情增加化肥用量,尤其是磷、钾肥的施用量。土壤有石灰反应的应分别施用1kg左右的硫酸锌和硫酸锰,江滩和皖南地区杂交稻每亩酌施20~30kg硅肥。氮、钾肥视水稻生长情况分基肥、追肥2~3次施用,磷肥一次基施。水稻氮肥的基蘖肥与穗粒肥比例以6:4或5:5较宜,钾肥以基肥与拔节肥(分蘖末)按5:5为宜。
施肥量的推荐因水稻品种特性、产量目标及土壤供肥能力不同而有较大差异,现将中灿稻产量目标为500kg/亩的本田施肥量推荐列于下表。操作上应根据品种、土壤条件和产量指标等调整施肥量。另外,对于早茬田和低洼沤水田应注意基施锌肥1kg/亩,对于新改水田(特别是由蔬菜地新改水田)应注意基施硼肥0.5~1kg/亩。
农作物对肥料的需求,大概是多少的量?
目前农民存在哪些施肥误区?
重化肥,轻有机肥;
重氮肥,轻磷、钾肥,忽视微肥;
重产量,轻质量;
施用方法陈旧落后。
2
各种化肥的养分含量?
碳酸氢铵N 17%;
二铵N 18% P2O5 46%;
硫酸钾K2O 50% ;
氯化钾K2O 60% ;
尿素N 46% 。
3
硫酸钾型、氯化钾型复合肥的不同用法?
氯敏感作物:烟草、茶叶、马铃薯、甘薯、甜菜、甘蔗、西瓜、草莓、苹果、梨、柑橘;盐碱地、大棚保护地——以上作物和土壤适用硫酸钾型复合肥。
喜氯作物:棉花、水稻、猕猴桃——以上作物及水田适用氯化钾型复合肥。
4
化肥的利用率?
氮肥35% ,
磷肥10-20% ,
钾肥50-60% 。
5
鉴别真假化肥的方法?
看:包装是否正规、颗粒是否光滑均匀;
摸:摩擦肥料看是否出油、出汗;
溶:残渣越少越好;
烧:冒泡、熔化、燃烧。
6
化肥为何会烧苗?
原因在于:化肥施用量过大或是种子离根系太近。
原理:施肥增加了土壤水中盐的浓度,或是化肥与根系直接接触,使得根系周围土壤养分浓度过高,本着水分是从低浓度向高浓度方向流的原理,根系中的水分外流到土壤中,使种子或幼苗的根中的水外流,造成烧苗。
7
如何避免烧苗?
种肥隔离或少量多次施肥。
8
作物营养的临界期和最大效率期有何区别?
临界期:养分需要量少、不可缺、一般在苗期;
最大效率期:养分需要量大、利用率高、一般在生育中期(玉米的喇叭口期、小麦的拔节期、棉花的花铃期、水稻的拔节期)。
9
小麦的需肥规律?
一般中等肥力水平每生产100kg小麦籽粒,需要氮3kg左右、磷1.0~1.5kg、钾2.5~3.1kg。
10
玉米的需肥规律?
玉米每形成100公斤籽粒需要吸收纯氮2.5公斤,五氧化二磷1.2公斤,氧化钾2.0公斤,氮磷钾比例为1:0.48:0.8,需肥量随产量水平的提高而增加。
11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865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