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种植应该如何施肥?施肥量是多少?施肥要点有哪些?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为了提高水稻种植的产量和质量,提高种植业经济效益,因此要提高水稻栽培技术,以及合理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下面就来分享一下水稻栽培技术及施肥技巧。
技术人员在水稻栽培收获技术实际应用中, 必须要保证水稻稻穗处于低垂状态, 并且每个稻穗的颗粒饱满, 在此情况下, 才能开展收割活动。 技术人员还要积极应用现代化水稻收割技术, 利用机械设备开展相关活动, 保证水稻收割工作符合相关规定, 全面提升水稻种植技术的应用效率, 减少水稻稻穗收割问题, 提升其工作质量。另外, 技术人员要及时发现遗留稻穗, 并对其进行人工收割处理, 避免影响水稻种植业的经济效益, 减少经济损失, 达到预期的发展目的。
水稻产量与水稻生长情况存在较大关系, 为了提升水稻的生产产量, 需要促进水稻育苗工作的完好发展。壮大水稻苗不仅要执行施肥工作, 还需要对其严格管理。如:水稻育苗中**常使用的为水稻壮秧剂, 能够实现培肥、杀菌等工作, 一般用于土壤p H值为7.5以下的环境中。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主要表现为两方面。
该工作执行期间, 一定要注意到基肥施肥的合理利用。在基肥工作中, 对有机肥合理使用, 能够土壤微生物有机质, 优化土壤质量, 提高土壤的吸收容量, 使水稻在种植中获得更高产量。并且, 在合理施肥工作中, 还需要根据水稻的生长周期以及发展需求, 合理追肥, 这样不仅能使水稻在生长过程中各个部位都获得充足养分, 提高水稻苗的生长能力, 还能对水稻的根部、茎部等各个部位进行保护, 从而保证水稻生产质量与生产效率的稳步提升。
在水稻施肥工作中, 还需要注意到一些问题。如:重视钾肥以及磷肥的使用。钾肥和;磷肥在水稻种植中十分重要, 不仅能增强植株的内部活力, 促进植株养分的更快运转, 还能促进水稻产量的提升。如:对粒肥合理施肥, 为了促进水稻后期的生长情况, 需要根据水稻的实际情况对粒肥进行施加。如:加强穗肥的施加。随着水稻的稳定生长, 穗肥数量的增加能够提高水稻的质量和产量。所以, 施肥工作对水稻生产十分重要, 不仅能提高土壤的保水性能, 还能维持水稻的健康、稳定发展。
水稻施肥方法是什么?用量多少?
水稻施肥方法是什么?用量多少?
化肥又称无机肥或矿质肥,直指直接或间接提供植株营养元素,促进生长,增加产量,改善品质的化学物质。化肥在水稻生产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合理使用化肥可以提高稻米的产量和质量,并且提高稻米的商品价值。
化肥又称无机肥或矿质肥,直指直接或间接提供植株营养元素,促进生长,增加产量,改善品质的化学物质。化肥在水稻生产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合理使用化肥可以提高稻米的产量和质量,并且提高稻米的商品价值。
氮、磷肥或氮、磷、钾配合施用。高产栽培条件下水稻易贪青、倒伏、发生稻瘟病,空秕率增加。因此,在施肥上要坚持氮、磷、钾的配合施用。
适量施肥与配方施肥。高产栽培施肥量要适宜,配比合理,要根据不同肥力的地块确定不同施肥量,做到配方施肥,确保高产。
注意事项:
(1)施足基肥。有机肥料分解慢,利用率低,肥效期长,养分完全,所以作基肥施用较好。但由于稻区早春气温较低,土壤中的养分释放缓慢,为了促进高产田秧苗早生快发,可以将速效氮肥总量的30%~50%作为基肥施用。磷肥和钾肥均作为基肥施用,也可以留一部分在拔节期施用。
(2)早施蘖肥。水稻返青后及早施用分蘖肥,可促进低位分蘖的发生,增穗作用明显。分蘖肥分两次施用,一次在返青后,用量占氮肥总量的25%左右,目的在于促蘖;另一次在分蘖盛期作为调整肥,用量在10%左右。目的在于保证全田生长整齐,并起到保蘖成穗的作用。后一次的调整肥施用与否主要看群体长势来决定。
(3)巧施穗肥。穗肥不仅在数量方面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影响较大,而且施用时期也很关键。穗肥在叶龄指数91左右(倒二叶60%伸出)时施,可以促进剑叶生长。当高产群体较繁茂时,穗肥在叶龄96(减数分裂期前)时施,可起到保花作用。
(4)酌情施粒肥。水稻后期施用粒肥可以提高籽粒成熟度,增加千粒重。在水稻抽穗期根据群体生长情况可酌情施用粒肥,但要控制好粒肥施用量和施肥方式。
这个基本都是专业知识,不抄怎么办
水稻施肥方法和用量,
水稻施肥方法有冲施和喷施,不过我这用的喷施较多,因为我用对了个好肥料,朋友介绍的摩尔水溶肥喷的时候加8增效剂,还别说,喷到叶子上湿润很长时间,上面说的几秒吸收,用了好几次,长势确实是好很
水稻施肥量及施肥方法知多少
这个要看哪里种植的水稻,一般用红四方这些大品牌的肥料,效果比较好,施肥量和方法都可以咨询厂家农化服务专家的
水稻三控的施肥方法
水稻“三控”施肥技术是针对当前水稻生产中化肥浪费大、农药用量高和环境污染重等突出问题而研究建立的以控肥、控苗、控病虫(简称“三控)”为特色的高效安全施肥及配套技术体系。
南方用的比较多,北方目前提的比较少。
东北水稻施肥方法, 水稻田的施肥问题,水稻需要在有水的情况下施肥吗,现在较先进的施肥方法是什么(有水的情况)
水稻施肥需要在有水的情况下才能施肥,因为肥料溶解于水中,更容易被作物吸收,而且其吸收利用率相对较高。现阶段水稻较先进的施肥方式在国内还没有,只能采用传统的人工撒施。
水稻移栽后分几次施肥、间隔几天、用量多少
水稻移栽后的培育管理:
插秧
将秧苗仔细的 *** 稻田中,间格有序。传统的插秧法会使用秧绳、秧标或插秧轮,来在稻田中做记号。手工插秧时,会在左手的大拇指上戴分秧器,帮助农人将秧苗分出,并 *** 土里。插秧的气候相当重要,如大雨则会将秧苗打坏。现代多有插秧机插秧,但在土地起伏大,形状不是方型的稻田中,还是需要人工插秧。秧苗一般会呈南北走向。还有更为便利的抛秧。
除草除虫
秧苗成长的时候,得时时照顾,并拔除杂草、有时也需用农药来除掉害虫(如福寿螺)。
施肥
秧苗在抽高,长出第一节稻茎的时候称为分蘗期,这段期间往往需要施肥,让稻苗健壮的成长,并促进日后结穗米质的饱满和数量。
灌排水
水稻比较依赖这个程序,旱稻的话是旱田,灌排水的过程较不一样,但是一般都需在插秧后,幼穗形成时,还有抽穗开花期加强水分灌溉。
施肥方法与用量怎样掌握
施肥用量要根据施肥方法来选择的,以福进门水溶肥为例,冲施的话需要加水稀释300-500倍,淋湿、滴灌加水稀释500-800倍,叶面喷施加水稀释800-1000倍,这是科学的指导用法,只有根据科学施肥方法才能更好利用肥料发,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虎头山影盆景施肥方法是什么?
虎头山影拳一般不需要施肥,每年在换盆时,在 盆底 放少量粹骨粉作基肥即可。
对虎头山影拳要扣水扣肥,否则容易引起烂根,或使其徒长变形,出现“返祖“现象,长成柱状,失去观赏价值。但是平时如果发现长势弱的情况下,可增施速效氮肥和 钾肥 ,每株增施5g 力亨水溶肥 施入,切记不要大水大肥。
虎头山影拳性喜阳光,耐旱,耐贫瘠,也耐荫。不适宜过分潮湿的土壤和光线太弱的环境。
盆栽宜选用通气、排水良好、富含石灰质的砂质土壤。可每隔3-5天浇1次水,保持土壤稍干燥一,这样可使植株生长慢、粗半,株形优美。
盆栽红豆杉的施肥方法是什么?
我们认为在光照、通风、水分、施肥、病虫害防治这五个方面需要特别注意。
一、南方红豆杉幼树阶段喜荫,不宜强光照,适宜在室内散射光条件下生长发育。最佳为每天有适量光照或室内放于近窗处。
二、通风条件好的地方南方红豆杉盆景长势较好。
三、浇水是红豆杉盆景日常养护管理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环节。但并不是水浇得越勤越多就越好。总的原则是“不干不浇,浇则浇透”。 浇透水的标准是水从盆底排水孔流出为止。
何时需要浇水了呢?可从几个方面来判断:第一,叶片本来很挺、有光泽,如果开始变得暗淡,甚至有一点萎软,那就要浇水了,如果叶子下垂,说明盆土已十分干燥了。第二,用手敲几下盆子,从声音上可判断干湿。发出空响声的说明土已干,发出闷声说明土还湿。第三,从盆土判断。最直接的判断方法是用手指插入土壤2到3公分处,感到土壤干、硬时则需浇水,感到湿润则勿需浇水。
浇水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在根部浇水,另一种是在叶面喷水。根部浇水是所有植物都需要的。南方红豆杉盆景还需要经常性的叶面喷水。
最后,红豆杉盆景浇水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1、浇水应该用含盐质低的水。2、浇水不宜用偏碱性的水。红豆杉喜微酸性近中性介质环境。北方水质偏碱,可在水中加入硫酸亚铁调节。茶叶水属碱性,不可浇入盆中。3、必须注意水温和土温相差不要太大。夏季高温时,宜在早晨和傍晚浇水,不能在中午烈日下进行;冬季寒冷时,浇水也不能疏忽,浇水宜在晴朗的中午。4、浇水时最好结合松土缓缓浇入。这样既打破了土壤表层板结,增加了透气性,还有效地增加了盆内基质的蓄水能力。
四、红豆杉盆景出棚时一般不缺肥。若发现有个别长势稍差、叶片细小、叶色发黄可施一次氮磷钾复合肥,扩穴施入。室内养护时可每隔一个月左右喷施一次叶面肥(磷酸二氢钾)。施复合肥建议伏盆6个月之后再施。
五、红豆杉盆景一般极少有病虫害。若发现个别食叶害虫,可人工捕杀并及时检查叶背面、枝干间看是否有虫卵,以除后患。枯叶,脱叶也可用多菌灵以1:1000的浓度调配好后喷洒于叶面。
怎样才能合理施用磷肥
(1)根据土壤供磷能力,掌握合理的磷肥用量。
土壤有效磷的含量是决定磷肥肥效的主要因素。一般土壤有效磷(P2O5)小于5毫克/千克时,为严重缺磷,氮、磷肥施用比例应为1∶1左右;有效磷(P2O5)含量在5~10毫克/千克时,为缺磷,氮、磷肥施用比例在1∶0.5左右;有效磷(P2O5)含量在10~15毫克/千克时,为轻度缺磷,可以少施或隔年施用磷肥。当有效磷(P2O5)含量大于15毫克/千克时,视为暂不缺磷,可以暂不施用磷肥。
(2)掌握磷肥在作物轮作中的合理分配。
在水田轮作时,如稻稻连作,在较缺磷的水田,早、晚稻磷肥的分配比例以2∶1为宜;在不太缺磷的水田,磷肥可全部施在早稻上。在水、旱轮作时,磷肥应首先施于旱作。在旱地轮作时,由于冬、秋季温度低,土壤磷素释放少,而夏季温度高,土壤磷素释放多,故磷肥应重点用于秋播作物上。如小麦、玉米轮作时,磷肥主要投入在小麦上作基肥,玉米利用其后效。豆科作物与粮食作物轮作时,磷肥重施于豆科作物上,以促进其固氮作用,达到“以磷增氮”的目的。
(3)注意施用方法。
旱地可用开沟条施、穴施;水田可用蘸秧根、塞秧蔸等集中施用的方法。同时注意在作基肥时上下分层施用,以满足作物苗期和中后期对磷的需求。
(4)配合施用有机肥、氮肥、钾肥等。
与有机肥堆沤后再施用,能显著地提高磷肥的肥效。但与氮肥、钾肥等配合施用时,应掌握合理的配比,具体比例要根据对土壤中氮、磷、钾等养分的化验结果及作物的种类确定。
(5)过磷酸钙和重过磷酸钙的施用,由于游离酸含量较多,作种肥时应先与草木灰中和酸性后再施用,否则会发生烂种,影响全苗:不宜与碱性肥料混用,以免降低磷肥的有效性。
(6)沉淀磷酸钙的施用,由于在土壤中的移动性小,施用时尽量接近作物根系,便于作物吸收。
(7)磷矿粉与有机肥料共同堆腐沤制后施用,可提高磷矿粉的肥效;磷矿粉与生理酸性肥料配合施用,能提高磷矿粉的溶解度,增进肥效。
(8)钙镁磷肥在土中的移动性小,应施用到根系分布最广的土层,以利于作物吸收。
(9)钢渣磷肥含有10%的游离氧化钙,在储存和施用时不能与铵态氮、硝石、氯化镁混合。
水稻施肥技术
水稻施肥技术(一)
. 一、水稻吸收养分的基本规律是什么?
水稻正常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元素有碳、氢、氧、氮、磷、钾、钙、镁、硫、铁、锌、锰、铜、钼、硼及硅。碳、氢、氧在植物体组成中占绝大多数,是水稻淀粉、脂肪、有机酸、纤维素的主要成分。它来自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一般不需要另外补充。氮、磷、钾三元素是水稻需要量大,单纯依靠土壤供给,不能满足水稻生长发育的需要,必须另外施用,所以又叫肥料三要素。对其他元素需要量有多有少,一般土壤中的含量基本能满足,但随着高产品种的种植,氮、磷、钾施用量增加,水稻微量元素缺乏症也日益增多。
每生产100千克稻谷吸收的氮、磷、钾的数量分别为1.5或1.9千克、0.18或3.82千克,大致比例为2:1:3。由于其中不包括根的吸收和水稻收获前地上部分中的一些养分及落叶等已损失的部分,所以实际水稻吸肥总量应高于此值。而且随着品种、气候、土壤和施肥技术等条件的不同而变化,特别是不同生育时期对氮、磷、钾吸收量的差异十分显著,通常是随着生育时期从秧苗到成熟期的过程中,吸收氮、磷、钾的数量呈正态分布。
二、水稻各生育阶段需肥规律是什么?
氮素吸收规律:水稻对氮素营养十分敏感,是决定水稻产量最重要的因素,水稻一生中在体内具有较高的氮素浓度这是高产水稻所需要的营养生理特性。水稻对氮素的吸收有两个明显的高峰,一是水稻分蘖期,即插秧后两周;二是插秧后7-8周,此时如果氮素供应不足,常会引起颖花退化,而不利于高产。
磷素的吸收规律:水稻对磷的吸收量远比氮肥低,平均约为氮量的一半,但是在生育后期仍需要较多吸收。水稻各生育期均需磷素,其吸收规律与氮素营养的吸收相似。以幼苗期和分蘖期吸收最多,插秧后3周前后为吸收高峰。此时在水稻体内的积累量约占全生育期总磷量的54%左右,分蘖盛期每一克干物质重含(P2O5)最高,约为2.4毫克,此时磷素营养不足,对水稻分蘖数及地上与地下部分干物质的积累均有影响。水稻苗期吸入的磷,在生育过程可反复多次从衰老器官向新生器官转移,至稻谷黄熟时,约60%-80%磷素转移集中于籽粒中,而出穗后吸收的磷多数残留于根部。
钾素的吸收规律:钾吸收量高于氮,表明水稻需要较多钾素,但在水稻抽穗开花前其对钾的吸收已基本完成。幼苗对钾素的吸收量不高,植株体内钾素含量在0.5%-1.5%之间不影响正常分蘖。钾的吸收高峰是在分蘖盛期到拔节期,此时茎、叶钾的含量保持在2%以上。孕穗期茎、叶含钾量不足1.2%,颖花数会显著减少。出穗期至收获期茎、叶中的钾并不像氮、磷那样向子粒集中,其含量维持在1.2%-2%之间。
三、在淹水条件下土壤中的氮、磷、钾会发生什么变化?
淹水条件下氮的变化:水田土壤由于长期淹水,土层分化为两层,其性质很不相同,表面的一薄层为氧化层,厚度仅有数毫米,一般不超过10毫米,其下部为还原层。铵态氮肥或能转化成为铵态氮的氮肥如硫酸铵、碳酸氢铵和尿素等,如施于表面的氧化层会受硝化细菌的作用转化为硝态氮,而硝酸离子不能为土壤胶粒所吸附,于是随水渗漏于下边的还原层,逐渐在反硝化细菌作用下还原成水稻难以吸收利用的气体氮逸失于大气中,这种现象称为反硝化作用。
淹水土壤中磷的变化:水田土壤淹水后磷的供给能力高于非淹水土壤,施入淹水土壤中可溶性磷被固在土壤固相表面,浓度上升比较显著,而且受水田土壤的性质影响很大。淹水后有效磷的增加以磷A值(即土壤有效磷和施用磷肥之比)表示,富含磷酸铁的酸性土壤磷A值较高,而磷酸铁含量低的钙质土壤和腐殖土壤淹水后有效磷却没有增加。因此,土壤淹水后水溶性磷浓度增加,以含铁量低的钙质沙土最明显,含铁量低的酸性沙土次之,再次为近中性黏土,酸性铁质铝土最少。
淹水条件下钾的变化:淹水后土壤中可溶性二价铁离子和锰离子增加,同时将交换性钾置换进入土壤溶液,在某些条件下土壤中存在的过量亚铁离子,会与土壤中钾盐结合形成由K2SO4、F2SO4和水以不同比例组成的难溶性二价盐,从而降低了钾的有效性,铁吸收过多会妨碍钾的吸收。
四、水稻高产施肥的原则及注意事项是什么?
水稻高产施肥的基本原则:重视化肥,配合有机肥,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施用对改良培肥土壤的效果十分显著,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储量,改善土壤有机质组成,增加土壤中氮、磷、钾和微量元素的含量,加强了土壤的保肥性和供肥性,改善土壤物理性质和水分状况。
(1)氮肥、磷肥或氮、磷、钾配合施用。高产栽培条件下极易贪青、倒伏、发生稻瘟病,空秕率增加。因此,在施肥上要坚持氮、磷、钾配合施用。
(2)适量施肥与配方施肥。高产栽培施肥量要适宜,配比合理,要根据不同的地块肥力不同,进行确定施肥量,做到配方施肥确保高产。
(3)高产施肥注意的事项。
①施足基肥。有机肥料分解慢,利用率低,肥效期长养分完全,所以作基肥施用较好。但由于稻区早春气温较低,土壤中的养分释放缓慢,为了促进高产田秧苗早生快发,可以将速效氮肥总量的30%-50%作为基肥施用。磷肥和钾肥均作为基肥施用,也可以留一部分在拔节期施用。
②早施蘖肥。水稻返青后及早施用分蘖肥,可促进低位分蘖的发生,增穗作用明显。分蘖肥分二次施用,一次在返青后,用量占氮肥的25%左右,目的在于促蘖;另一次分蘖盛期作为调整肥,用量在10%左右。目的在于保证全田生长整齐,并起到促蘖成穗的作用。后一次的调整肥施用与否主要看群体长势来决定。
③巧施穗肥。穗肥不仅在数量方面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影响较大,而且施用时期也很关键。穗肥在叶龄指数91左右(倒二叶60%伸出)施,可以促进剑叶生长。当高产群体较繁时,穗肥在叶龄96(减数分裂时期)时施,起到保花作用。
④酌情施粒肥。水稻后期施用粒肥可以提高籽粒成熟度,增加千粒重,要控制好粒肥施用量和施肥方式。
五、为什么水田强调多施有机肥料?
稻田连年种植,每年不但要从土壤中吸收走大量的氮、磷、钾三要素和一定量的钙、镁、硫、铁等元素,而且还要吸收少量的氯、锌、锰、硼、铜、钼等微量元素,大约为氮的10倍,大量的多种营养元素被吸收,还有一部分被淋溶损失,仅靠无机肥料补充远远不能满足水稻生产需要。必须实行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配合施用。
施用有机肥料,不仅可直接为水稻提供各种丰富的养分,而且还能在土壤微生物对有机物质的分解过程中,使一部分有机质起腐殖化作用,合成土壤腐殖质,这对改善土壤物理性和结构,增加土壤胶体的数量与品质,提高土壤保肥供肥能力方面有很大效果。此外,在有机质分解过程中还可以使水田土壤部分迟效性磷、钾活化,并产生各种促进水稻生长的生理活性物质和维生素B和生长素。
六、化肥在水稻生产中有什么作用?
化肥又称无机肥或矿质肥,是指直接或间接提供植株营养元素,促进生长,增加产量,改善品质的化学物质。水稻在生产过程中需要一定量的大量元素,如氮、磷、钾、硅、硫、钙、镁等。还需要少量的微量营养元素,如铁、锰、锌、钼、铜等水稻生长所需要的这些营养元素土壤中不可能全部提供。因此,只能施化肥来补充不足部分的营养元素。例如根据15N示踪测定,从移栽到最高分蘖期的氮吸收量31%来自土壤氮,69%来自肥料。如果移栽后不能及时追施返青肥和分蘖肥就不能保证有效分蘖。所以说,化肥字水稻生产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作用有:合理补充土壤中缺乏的元素,积累养分,提高土壤肥力,大幅度提高产量;不同阶段施用化肥可以增强水稻对外界不良环境的抵抗能力和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合理施用化肥可以提高稻米质量,提高稻米的商品价值。
七、氮、磷、钾对水稻的生理作用是什么?
氮对水稻的生理作用:在各种营养元素中氮素对水稻生育和产量的影响最大,水稻不同生育期和器官氮素含量不同。一般茎叶中的含量约为1%-4%,穗中含量为1%-2%。蛋白质是生命的基础物质,氮是构成蛋白质的主要成分,占蛋白质含量的16%-18%。水稻体内的核酸、磷脂、叶绿素及植物激素,某些维生素如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等重要物质也都含有氮,所以氮素对维持和调节水稻生理功能上具有多方面的作用。
氮素供应适宜时对根部生长快,根数增多,但过量反而抑制稻根生长。氮素能明显促进茎叶生长和分蘖原基的发育,所以植株体内含量越高,叶面积增长越快,分蘖数越多。氮素还与颖花分化及退化有密切关系,一般适量施用氮素能提高光合作用和形成较多的同化产物,促进颖花的分化并使颖壳体积加大,从而可增颖果的内容量,便于提高谷重。
缺氮症状通常表现为叶色失绿、变黄。一般先从下部叶片开始。缺氮会阻碍叶绿素和蛋白质合成,从而减弱光合作用和影响干物质生产。严重缺氮时细胞分化停止,多表现为叶片短小,植株瘦弱,分蘖能力下降,根系机能减弱。氮素过多时叶片拉长下披,叶色浓绿,茎徒长,无效分蘖增加,容易生育过度繁茂,致使透光不良,结实率下降,成熟延迟,加重后期倒伏和病虫害的发生。
磷对水稻的生理作用:水稻茎叶中磷的含量一般为0.4%-1.0%,穗部含磷量比较高,在0.5%-1.4%之间。磷是细胞质和细胞核的重要成分之一,而且直接或见解参与糖、蛋白质和脂肪的代谢,一些高能磷酸又是能量储存的主要场所。磷素供应充足,水稻根系生长良好,分蘖增加,代谢作用旺盛抗逆性增强,并有促进早熟和提高产量的作用。磷参与能量的代谢,存在于生理活性高的部位,因此磷在细胞分裂和分生组织的发育上是不可缺少的,幼苗期和分蘖期更为重要。水稻缺磷植株往往呈暗绿色,叶片窄而直立,下部叶片枯死,分蘖减少,根系发育不良,生育停滞,常导致稻缩苗、红苗等现象发生,生育期推迟,严重影响产量。
钾对水稻的生理作用:水稻不同生育时期茎叶中钾的含量约为1.5%-3.5%,穗部含量较低,一般在0.5%-1%以下。钾在植物体内几乎完全成为离子状态存在,部分在原生质中处于吸附状态。钾与氮、磷不同,它不是原生质、脂肪、纤维素等的组成成分。但在一些重要的生理代谢上如碳水化合物的分解和转移等,钾都具有触媒作用,能促进这些过程的顺利进行。钾还有助于氮素代谢和蛋白质的合成,所以施氮越多,对钾的需量也就相应增加。钾对植物体内多种重要的酶有活化剂的作用。适量钾能提高光合作用和增加稻体碳水化合物含量,并能使细胞壁变厚,从而增强植株抗病抗倒伏的能力。
缺钾时根系发育停滞,容易产生根腐病,叶色边浓绿程度与施氮过多时相似,但叶片比较短。严重缺钾是,首先在叶片尖端产生黄褐色斑点,逐渐扩展至全叶,茎部变软,株高伸长受到抑制。钾在植物体内移动性大,能从老叶向新叶转移,缺钾症先从下部叶片出现。钾不足时淀粉、纤维素、碳水化合物减少,水稻处于繁茂遮阴或光照不足的条件下,增施钾肥后生育大多可以得到改善。
八、主要微量元素对水稻的生理作用是什么?
硫:水稻体内含硫(SO2)量约为0.2%-1.0%,水稻吸收利用的主要是硫酸盐,也可以吸收亚硫酸盐和部分含硫的氨基酸。水稻体内硫素和氮素代谢的关系非常密切。稻株缺硫可破坏蛋白质正常代谢,阻碍蛋白质的合成。
缺硫时植株矮小、叶小,初期色变淡。严重缺乏时叶片上出现褐色斑点,茎叶变黄甚至枯死,分蘖少。根系缺硫反映尤其敏感,当地上部还未明显呈现褐色斑点时根系生长已表现不正常。土壤中含硫过多时,在缺氧条件下转化成为硫化氢可毒害稻根,发生跟腐病。
钙:水稻茎叶中含钙(CaO)量为0.3%-0.7%,穗中含量在成熟期下降至0.1%以下。钙是构成植物细胞壁的元素之一,约60%的钙集中于细胞壁。缺钙时稻株略矮,下部叶尖端变白,后转为黑褐色,叶子不能展开,生长点死亡,根短,根尖为褐色。
镁:水稻茎叶中含镁(MgO)为0.5%-1.2%,穗部含量低。镁是叶绿素成分之一,缺镁叶绿素不能形成,镁是多种酶的活化剂。缺镁时叶片柔软呈波纹状,叶脉黄绿色,从叶尖先枯死,症状从老叶开始。孕穗期前保证充足的镁素营养特别重要。
铁:水稻体内含铁较低,叶片中含量为200-400毫克/千克,老页比嫩页要高,其中相当部分是集中于叶绿体内。铁参与植物体内的呼吸作用,影响与能量有关的生理活动。缺铁叶绿素不能形成,出现失绿症,缺铁现象先从幼叶开始,而老叶仍属正常。在一般情况下土壤中不缺铁。在酸性和长期渍水土壤中铁多被还原成溶解度大的亚铁,如水稻大量吸收会发生亚铁中毒。
锰:锰是水稻体内含量较多的一种微量元素,嫩叶中含500毫克/千克,老叶可达16000毫克/千克。锰能促进水稻种子发芽和生长,并能增强淀粉酶的活力。叶绿素中虽不含有锰,但锰能影响叶绿素的形成。缺锰时,叶绿素合成受阻,光合强度显著受到抑制。正常生育的稻株体内铁和锰之间能保持一定平衡,缺锰则亚铁含量增高,引起亚铁中毒产生失绿现象。当体内含锰量高而亚铁浓度低时,也会由于缺铁产生失绿现象,缺锰植株矮,分蘖少,叶窄而短,严重退绿,先呈黄绿色,后出现深棕色斑点,继之坏死,嫩叶最重。
锌:锌在生长素合成上是不可缺少的,并能催化叶绿素的合成。水稻叶干重的含锌量低限为15毫克/千克。缺锌时叶呈淡绿色,嫩叶基部变黄,叶尖较轻,严重时叶中脉变白稻株顶端受抑制,植株矮,分蘖少,出叶周期拖长,叶尖内卷,老叶下垂,最后枯死。在缺锌土壤上施锌,对水稻有明显增产效果,可以促进生长和提高有效分蘖数,并能提高叶绿素含量和防止早衰。
钼:钼能促进蛋白质的形成,参加稻体内各种氧化还原过程,可消除酸性土壤中铝、锰离子的毒害作用,促进水稻土中自生固氮菌的活力。一般认为水稻植株含钼量最高界限在2毫克/千克以下。缺钼叶变黄绿色,部分叶片发生扭曲,老叶尖端褪绿,逐渐干枯,分蘖少,秕粒多,产量下降。
铜:铜是一些氧化酶的成分,所以它能影响植物体内的氧化还原过程。稻株对铜的需要量极微。缺铜时嫩叶初成青绿色,以后叶尖褪绿,变成黄白色,继之形成棕色枯斑,新叶不能展开,生育推迟。
硼:水稻对硼的需要量极少,硼对氮的代谢和吸收养分上哟促进作用。例如以0.01%硼溶液处理弱光下生长的稻株,测出硼有促进养分向穗部运送的作用,能减少空秕率,提高千粒重。缺硼时生长点细胞分化受阻,花粉发育不正常,影响受精能力,秕粒多,稻株矮小,叶呈深绿色叶中部或尖端处有黄白色斑点,严重时生长点死亡。
九、硅肥在水稻生产中有什么特殊作用?
水稻植株吸收的肥料量占施用肥料量的水稻是吸硅量最多的作物之一,茎叶中的含硅量可达到10%-20%,每生产100千克稻谷稻株要吸收硅酸17-18千克。根部所吸收的硅随蒸腾上移,水分从叶面蒸发,而大部分硅酸却积累于表皮细胞的角质内,形成角质硅酸层,因硅酸不易透水,所以可降低蒸腾强度。充分吸收硅的水稻叶片伸出角度小,叶成直立型,叶片受光姿态好,可增强光合作用能力。硅酸的存在还能增强根部氧化力,能使可溶性的二价铁或锰在根表面氧化沉积,不至于因过量吸收而中毒。同时,促进对其他养分的吸收。施用硅酸,水稻同化作用旺盛,干物质积累量大,从而稀释植物体内氮的浓度,表现为增强耐氮性。施硅酸肥料还可以促使磷向穗部转移。
缺硅水稻体内的可溶性氮和糖类增加,容易诱致菌类寄生而减弱抗病能力。还有的研究认为,茎叶中的硅酸化合物能对病原菌呈现某种毒性而减少危害。水稻生殖生长期如不能满足硅酸的供应,则易降低每穗粒数和结实率,严重时变成白穗。
十、水田各种肥料的利用率是多少?
水稻植株吸收的肥料量占施用肥料量的百分数称为肥料吸收利用率。水田主要肥料的利用率如下:
氮肥的利用率:氮素化肥表施的利用率分别为硫酸铵45.4%,尿素34.8%,碳酸氢铵26.8%。施入土壤中氮素的去向可分水稻吸收、土壤残留、损失三部分。氮肥在稻田的损失,一是反硝化过程,损失约10%-15%,最高可达20%左右;二是施用方法不当,铵态氮通过挥发损失可达5%-50%;三是随水淋失,例如施入稻田的尿素,一般经过两三天水解后转化为铵根离子才能被水稻吸收和土壤胶体吸附,若在24小时内排水,氮素损失量可达10%-20%;四是残留在土壤中的氮除被土壤胶体吸附外,还有10%左右被黏土矿物固定难以释放。
磷肥的利用率:磷肥的利用率一般为10%-25%,平均为14%明显低于氮肥,主要是因为施入土壤中的磷很快和土壤中的铁、铝、钙结合成难溶性磷酸盐(称化学固定作用)。这种固定作用也有有利的一面,可以减少淋洗作用引起的损失,被固定的一部分磷素是弱酸溶性,可供第二年作物吸收利用。稻田在淹水条件下有助于磷素的释放,所以水田土壤有效磷的含量都比相应的旱田土壤高。
钾肥的利用率:由于土壤黏土矿物类型、水分状况和土壤酸、碱性的影响,土壤对钾的固定量差别很大,一般可在11%-77%之间。钾的固定可以减少淋溶损失,在一定条件下还会重新释放出来,通常是干湿交替作用频繁、PH升高,钾的固定量增加。
土壤中钾的消耗主要是水稻吸收和淋失,而钾的补给主要来自于肥料,降雨带来少量的钾,另外残留于土壤中的根茬补充一定的钾。总的来看,土壤中钾的移动性小于硝态氮而大于磷,所以也有一定的淋失量,钾的当年利用率一般为50%-60%。
十一、生产600千克稻谷需要氮、磷、钾三要素是多少?
水稻生产600千克稻谷对氮、磷、钾三要素吸收数量,因不同稻区土壤条件、气候条件以及品种不同而有一定差异。但无论在北方不同生态区,还是同一省内不同稻区,大都是随产量的提高而逐渐增加。生产600千克稻谷一般需要纯氮8.93千克,五氧化二磷6.90千克,氧化钾16.44千克,三要素之比为1:0.77:1.84。
十二、怎样计算和确定每667平方米化肥的施用数量?
施肥量的计算要根据品种、产量指标、土壤肥力、肥料类型等综合资料确定。一般可采用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化肥施用量=计划产量的养分吸收量-土壤供肥量-有机肥供肥量/肥料含养分百分率(%)×肥料利用率(%)
式中计划产量的养分吸收量=每667平方米计划产量(千克)×一千克稻谷需要的营养元素量
土壤供应肥量=无肥区产量的养分吸收量
有机肥供肥量=每667平方米施用量(千克)×含氮量(%)×利用率(%)
一般有机肥含氮量为0.5%,利用率氮为25%,磷为25%,钾为50%,化肥利用率一般氮40%,磷15%,钾50%。
十三、怎样提高水田氮肥的利用率?
氮肥的损失有多种途径,但除氮的挥发损失外,都是通过硝化作用产生的,因此,提高氮肥利用率,主要是以防止铵的硝化为主。
(1)深层施肥。把铵态氮肥或尿素深施到3-5厘米深的还原层中,铵离子为土壤胶体吸附,保持在还原层中避免肥料在氧化层进行硝化作用,以提高氮的利用率。深层施肥可分成球肥深施、全层深施和液肥深施。
(2)氮肥增效剂。又称硝化抑制剂,即使用化学制剂来抑制稻田土壤微生物的反硝化作用,以减少脱氮的损失。目前我国的主要氮肥增效剂有西吡、吡啶等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861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