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上完化肥就下雨了,会影响化肥的效果吗?
施肥后两三天下雨效果更好。最好是下毛毛细雨,毛毛细雨不仅不会冲走肥料,还可促使作物更好的吸收掉。其实过一夜下雨就不会影响肥效了。正常情况下肥料的养分间隔一夜就会被植物或者作物给吸收掉。不过若是刚施加后就下大雨了,还是建议等晴天的时候再补施一次。小雨也不用担心,不会将肥料冲走的。
施肥方法要合理。底肥在蔬菜定植一周前施用,并且要与土壤混合均匀。追肥可以在距离植株7-10厘米的地方沟施或者穴施,追肥后要及时盖土、浇水,千万不要将 化肥直接撒在地面或植株上,以免化肥挥发或蔬菜秧苗。根外追肥应该在蔬菜需肥高峰期及蔬菜生长后期施用。
化肥施用要适量。大棚内的化肥不容易流失,过度施用化肥,能引起土壤中盐类浓度增加,导致土壤盐渍化。所以,要控制氮肥用量,增施磷钾肥。
微肥用量要适宜。微量元素化肥在蔬菜上需求量虽然很小,但作用却很大。目前常用的微肥有硼、钼、锌、铁肥等。微肥多做基肥施用,也可以用于拌种、浸种或根外追肥。微肥适量与过量之间的范围比较窄,所以用量一定要准确,避免造成肥害。
氮肥要深施。一般氮肥施用深度应在10-14厘米以下,并要求施后立即覆土,这样可以减少与空气的接触机会,避免因氮肥挥发而产生氨气,危害棚菜,降低肥效。同时,氮肥深施,还能减少蔬菜对硝酸盐的积累,提高氮肥利用率。
防止叶菜类蔬菜施硝铵。小白菜、大白菜、苋菜、空心豆、芹菜、包心菜等,生长期间极易吸收硝态氮肥,如施用硝铵,叶菜吸收的都是硝酸盐类离子,对人体有害。
防止蔬菜施用尿素后浇水。尿素中所含的氮成分为酰铵态氮,酰铵态氮素转化为碳酸铵或碳酸氢铵后才能被蔬菜根系吸收利用。如果尿素施后马上浇水,酰铵态的氮素就会流失。所以,尿素无论做蔬菜的基肥或追肥,都应该在施后5-6天。
防止蔬菜反复施用硫铵。在酸性土壤或石灰性土壤的菜田中,如果连续多次施用硫铵,会使土壤变得更酸,使石灰性土壤出现板结,导致蔬菜生长发育不良。
防止缺水时施用碳铵。碳铵易挥发,在菜田施用碳铵时,无论做基肥还是做追肥,都应该在菜田湿润的情况下深施并立即覆土。
防止叶菜类蔬菜喷施高浓度氮肥。如果用尿素、硫铵等给蔬菜叶面喷施,虽然能使蔬菜叶肥色绿,但有害盐类在绿叶中的含量就会显著增加,继而影响消费者健康
刚刚施用肥料后就下雨放水,肥料会流失掉吗?
扬肥后放水,并不是全是坏处,它也有好处在里面。水田地扬肥后,保持水层天数在2天以上。对水稻池口子影响最小。我们都知道肥料撒入田中后,有的溶解特别的快,比如尿素、碳铵、钾肥等,有的溶解就比较慢,比如复合肥等。不过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肥料溶解在水中最后都会以离子的形式存在。
水是植物有机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植物体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重要原料。植物生长点的细胞,只有在充满水分的时候才能进行细胞的分裂和增大,植物才能正常生长。由于稻田的追肥,都是采取表层施撒方式施用的。这样的话,肥料颗粒在水层中逐渐的溶解,养分也均匀的分布在水层里。而对于水稻的根系来讲,对溶解在水层里的养分吸收能力将非常有限。
十天后,可以明显看出,低田禾苗分蘖快、软叶青绿,高田禾苗却青黄不接的样子。复水肥,低田一克都没用,全追在高田。但好在低田第一批晒田彻底,而高田第二批晒田彻底,,在水稻种植的过程中很常见。除了施肥,在施用插后封闭药之后也有可能遭遇这种情况。施肥、施药之后遭遇连续或者较为集中的降水,造成田内水层过深,。
而如果是像我们这边雨水偏少时,即便施肥后遇到下雨,也不会有太大影响,毕竟我们这边浇灌一些农作物补充肥料时,一般多采取“先施肥后浇水”,由于目前多为大水漫灌方式我们现在使用的化肥基本都进行了“包浆”工艺处理,这就对化肥溶解和转化的时间相对变长。如果这时将化肥使用于地表,接着出现降雨天气,化肥就有可能被雨水冲走。
水稻用磷酸二氢钾后4小时下雨需要补施吗
问:在南方既有单季稻又有双季稻,该怎样合理施肥? 专家:单季稻的生育期较长,产量较高,一般要生长90~120天,亩产500公斤以上.因此施肥量相对较高,但基肥氮的比例相对较低,约占50%左右,而且分蘖肥和孕穗肥并重. 具体施肥方案是:基肥亩施尿素8~12公斤或碳酸氢铵20~30公斤,氯化钾8~10公斤.也可以施用复混肥,亩施30~40公斤.基肥在插秧前整地时施入.追肥分两次,插秧后10~15天施入分蘖肥,亩施尿素8~10公斤,插秧后35~40天施孕穗肥,亩施尿素10~12公斤或碳铵25~35公斤. 问:单季稻是指一年只种一茬的水稻,那么双季稻又该怎样施肥呢? 专家:双季稻又分前茬早稻和后茬晚稻.在施肥上要注意两点:一是把两茬作为一个整体,将磷肥主要给前茬,钾肥主要给后茬.二是与单季稻相比,双季稻生育期较短,一般不超过90天,产量较低,亩产多为400~500公斤.所以施肥量比单季稻少.由于生育期短,养分吸收高峰相对集中而且提前,所以要重施基肥和前期追肥.孕穗肥可以适当少施,或只喷施一些叶面肥.具体方案是:基肥亩施尿素10~15公斤,或碳铵30~40公斤,过磷酸钙或钙镁磷肥20~25公斤,氯化钾8~12公斤.插秧后10~15天,施分蘖肥,亩施尿素5~10公斤或碳铵15~25公斤.插秧后30~35天,酌情施孕穗肥,亩施尿素3~5公斤,或者喷施两次叶面肥,叶面肥浓度:尿素0.5%至1%,磷酸二氢钾0.2%~0.3%. 问:我国南方和沿海地区七八月份高温多雨,正值水稻籽粒形成期,对水稻生长和施肥是否有影响? 专家:连续高温多雨影响水稻灌浆,籽粒不饱满,产生“高温逼熟”现象.这不仅造成减产,而且会降低稻米品质.阴雨连天还可能将施在稻田的肥料冲走和产生病虫害.对此建议采取四点对策:首先,连续喷施几次叶面肥,一则可使水稻降温,二则可补充流失的养分.二是加强水分管理,对刚施肥的稻田,要防止跑水;对可能淹没水稻的田块要及时排水;对水稻收后改为旱作的田块,要疏通沟渠,防止田间积水.三是加强病虫害防治.四是选择适宜生育期的水稻品种.在双季稻区,早稻宜选择早熟或中熟偏早的品种,晚稻宜在前茬稻适时早播的基础上,选择中、晚熟品种,以便将早、晚稻的齐穗期分别控制在六月底前后和九月初,躲过七八月份高温多雨天气.
刚刚施用肥料之后就下雨,肥料一定会流失掉吗?
水越多对地里化肥的稀释越强,大排大灌,肥料损失过半。经过大排大灌的池子,需要少量扬肥来弥补肥料的不足。肥料的浓度也会很低,关着水的作用也不会很好,因为肥料浓度低作物吸收的养份肯定也就少了。但是如果稻田的水位不是很深 ,比如说没有淹掉稻心叶的话就不需要立马放水。
土壤中的营养物质也必须要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植物吸收,输送和利用。施肥后应保持植物有充足的水分供给,便于植物对肥料的吸收。植物体内各种生物化学的变化和有机物的转运只不过损失的比例将随着排水量的大小会有所不同。故此,施肥之前最好关注一下7天之内的天气预报比较稳妥,以避免施肥打药后就遭遇大暴雨水而降低肥效药力,造成不必要的肥、药浪费。
一般多采取“先施肥后浇水”,由于目前多为大水漫灌方式,与下雨过程其实非常类似,只要雨水多不造成水流过快或流到农田外面,自然影响非常有限,可以在农户种植损失承受范围内!我们现在使用的化肥基本都进行了“包浆”工艺处理,这就对化肥溶解和转化的时间相对变长。如果这时将化肥使用于地表,接着出现降雨天气,化肥就有可能被雨水冲走。
对溶解在水层里的养分吸收能力非常有限。因为,水稻的根系在土层的下方,只能吸收土壤中的养分。而对于水层中分布的养分来说,可以通过从水中向土壤中沉积的方式供水稻的根系吸收。而且这个施肥一般都是以氮肥为主。这个施肥的方式有两种形式:填埋式和堆撒式。对于这两种方式也是各自有各自的优点,但有一点就是在施肥后,谁也不能保障最近几天是否还会有降雨的发生。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851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