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赤霉病经常出现,小麦赤霉病有什么防治措施?
小麦赤霉病一旦发病没有治愈可能,轻者减产10%-20%,严重时80%-90%,甚至颗粒无收。另一方面是被赤霉病感染的麦粒中含有毒素,误食后可导致发热、呕吐和腹泻等症状,严重威胁着食品安全。高湿、高温等气候因素,最容易使这种病爆发式流行。由于小麦的赤霉病只要是发病,就无法治愈,因此只能预防。首先,在种植小麦时,选用耐病的品种,在播种前采用相应的种衣剂拌种。
小穗和颖片上面产生水浸状浅褐色斑、逐渐扩大至整个小穗、小穗枯黄,如果阴雨连绵就会造成整个麦穗布满粉红色胶状霉层,使小麦严重减产甚至绝产,即使病情较轻不影响产量也会让小麦失去商品价值。小麦在扬花期的时候,最先是在它的颖片上产生水浸状的浅褐色斑点,之后就蔓延到小麦的整个小穗。在土壤湿度大的时候,病斑上还会产生胶状的粉红霉层,到侵染后期会生出密密麻麻的黑色颗粒状。
同时我们要注意今天小麦由于前期氮肥施都是偏多的,对于目前来看我们要结合一喷三防加入优质的叶面肥(氨基酸、生物刺激),来叶面补施,能够有效的防治小麦后期早衰,促进秸秆韧度科学开展化学防治,控制赤霉病的发生危害,对抗性菌株频率高的区域要及时加快药剂品种更新,提高防治效果,努力降低赤霉毒素的含量,确保小麦品质安全。
如果食用后会造成食物中毒,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热头痛、抽搐等中毒症状,严重者会造成生命危险。所以被小麦赤霉病感染的小麦果粒严禁食用和销售,要就地焚烧处置,以防食品安全苗腐发生不普变。穗腐发病初期,在小穗颖壳基部及小花上产生淡褐色,水渍状病斑,严重时在干燥环境下整穗枯白或者半截穗枯白,穗部腐烂,气候潮湿时,病穗上产生粉红色霉层。
植物赤霉病和褐斑病的区别
植物赤霉病和褐斑病的区别如下:赤霉病是一种植物疾病,可使植株发生根腐、穗腐、秆腐等症状,还使幼苗腐烂死亡。赤霉病是由赤霉菌寄生而引起。而褐斑病(又称立枯丝核疫病 brown spot),主要是由立枯丝核菌引起的一种真菌病害。它可以侵染所有草坪草,其中尤以冷季型草坪禾草受害最重,造成草坪植株死亡,使草坪形成大面积秃斑,极大地破坏草坪景观。
小麦赤霉病是一种真菌病害,小麦赤霉病用哪些方法防治?
小麦赤霉病是一种真菌病害,小麦赤霉病用哪些方法防治?小麦赤霉病又称麦穗枯、红头病。小麦赤霉病最容易在抽穗扬花期发生,到灌浆期才会出现严重后果,等病症出现的时候却很难很难控制住病害,所以小麦赤霉病应以预防为主。小麦从幼苗到抽穗都受赤霉病危害,这其中影响最严重是穗腐,赤霉病病原菌侵入小麦穗轴后,造成被害部位以上枯白穗,故而也将其危害的小麦麦穗称为”半截穗”,因此也是小麦半截穗也是小麦赤霉病识别的重要特征之一,湿度较大时,病变组织表面可见红色或粉红色霉层。
选择抗病的品种,小麦赤霉病病发的原因之一就是不耐肥、迟熟的品种容易感染,所以在种植的时候要选择耐病较强的品种来种植。在选择小麦品种的时候,应该询问当地农资店基本他们都知道相关品种,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品种在当地种植。使用农药防治,防治小麦赤霉病的药物有很多,有多菌灵、速保利、克百菌、苏锐克等都对于小麦赤霉病有较强的防治作用。小麦赤霉病的防治重点应该放在小麦扬花期,在扬花期期间购买农药按照相关药物使用标准进行喷洒,可以有效预防赤霉病。
合理灌溉,合理用肥,小麦赤霉病的形成原因之一就是因为排水不畅导致,所以要进行合理的排水工作。结合当地墒情进行合理灌溉,当然如果土壤的水份过多,也要进行排水工作。合理利用好氮肥的比例,让小麦植株的抗病能力更高。种植小麦过程中对于常见疾病,既要能防,又要会治。多和当地农资机构和农业技术人员沟通,了解相关的防治工作,不然只是对小麦进行粗放式的经营,小麦很难有很高的产量的。
小麦赤霉病,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呢?
小麦赤霉病是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小麦赤霉病(Fusarium graminearum, SCAB)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生,主要分布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特别是湿润和多雨的温带地区。从幼苗到抽穗均可受到影响,主要引起幼苗枯萎、茎基腐、茎腐和穗腐,其中以穗腐最为严重。小麦赤霉病,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呢?
收割后要深留茬,减少细菌的来源。开花时要及时播种,避免下雨。建议采用发酵菌制堆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合理施肥,避免局部施氮,提高植株抗病能力。每亩除草剂用量为150克,喷雾器每次最好用完。不要随意加大除草剂使用量,否则可能引起药害。要特别注意施用除草剂时的药害,对防治药害也有一定的影响,一般每亩除草剂用量为200克,喷雾器每次用完。
在麦收前后,麦田要严禁使用除草剂,因为除草剂会加速麦田中的杂草生长,降低产量和品质。用除草剂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使用,切不得随意添加或滥用。除草剂应选用除草专用剂,一般采用除草剂与高效低毒或低残留农药混配使用,不同的农药在混配时不能互相混用,要根据作物种类和品种,选择除草剂的种类和用法,以免混配后对作物产生不良的影响。
防治小麦赤霉病的药剂有几十种。例如,在一些地方,多菌灵防治小麦枯萎病已经使用了很长时间,但由于耐药性,效果不理想,必须增加用量或更换其他杀菌剂。如戊唑醇、糜仙胺、氰菌酯等。同时要注意正确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混合药物或交替药物,确保所使用的药物具有内吸收、保护、根除等多重作用,全面防止疾病的传播。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824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