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什么虫子?
蓟马
是昆虫纲缨翅目的统称。幼虫呈白色、黄色、或橘色,成虫黄色、棕色或黑色;取食植物汁液或真菌。体微小,体长0.5-2mm,很少超过7mm。
蓟马科Thripidae隶属于缨翅目Thysanoptera蓟马总科Thripoidea,全世界已知276属2000余种,包括针蓟马亚科Panchaetothripinae、棍蓟马亚科Dendrothripinae、绢蓟马亚科Sericothripinae和蓟马亚Thripinae 4个亚科。 该科昆虫广泛分布在世界各地,食性复杂,主要有植食性、菌食性和捕食性,其中植食性占一半以上,是重要的经济害虫之一。 [1]
中文名
蓟马
别 名
蓟虫
——————————————————————————————
蓟马的形态特征
稻管蓟马形态特征 黑色、褐色或黄色;头略呈后口式,口器锉吸式,能挫破植物表皮,吸允汁液;触角6-9节,线状,略呈念珠状,一些节上有感觉器;翅狭长,边缘有长而整齐的缘毛,脉纹最多有两条纵脉;足的末端有泡状的中垫,爪退化;雌性腹部末端圆锥形,腹面有锯齿状产卵器,或呈圆柱形,无产卵器。 触角5-9节,节Ⅲ-Ⅳ感觉锥叉状或者简单;下颚须2-3节,下唇须2节;翅较窄,端部较窄尖,常略弯曲,有2根或者1根纵脉,少缺,横脉常退化;锯状产卵器腹向弯曲
蓟马的生活习性
蓟马的成长历程 蓟马一年四季均有发生,春、夏、秋三季主要发生在露地,冬季主要在温室大棚中,危害茄子、黄瓜、芸豆、辣椒、西瓜等作物。
发生高峰期在秋季或入冬的11~12月份,3~5月份则是第二个高峰期。雌成虫主要进行孤雌生殖,偶有两性生殖,极难见到雄虫。卵散产于叶肉组织内,每雌产卵22~35粒。雌成虫寿命8~10天。卵期在5~6月份为6~7天。若虫在叶背取食到高龄末期停止取食,落入表土化蛹。 该科昆虫广泛分布在世界各地,食性复杂,主要有植食性、菌食性和捕食性,其中植食性占一半以上,是主要的经济害虫之一。
它们常以锉吸式口器锉破植物的表皮组织吮吸其汁液,引起植株萎蔫,造成籽粒干瘪,影响产量和品质 。
蓟马喜欢温暖、干旱的天气,其适温为23℃~28℃,适宜空气湿度为40%~70%;湿度过大不能存活,当湿度达到100%,温度达31℃时,若虫全部死亡。在雨季,如遇连阴多雨,葱的叶腋间积水,能导致若虫死亡。大雨后或浇水后致使土壤板结,使若虫不能入土化蛹和蛹不能孵化成虫。
危害状况
编辑 语音
蓟马以成虫和若虫锉吸植株幼嫩组织(枝梢、叶片、花、果实等)汁液,被害的嫩叶、嫩梢变硬卷曲枯萎,植株生长缓慢,节间缩短;幼嫩果实(如茄子、黄瓜、西瓜等)被害后会硬化,严重时造成落果,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
有的种类可形成虫瘿,降低了园林植物的观赏价值进而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更为严重的是有些种类还可传播病毒病,如烟蓟马(Thrips tabaci)可传播番茄斑萎病毒TSWV,严重危害番茄、烟草、莴苣、菠萝、马铃薯等经济作物;
又如于2003年传入我国的检疫性害虫-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它对植物造成多种危害,同时还能传播番茄斑点萎蔫病毒TSWV、凤仙斑点坏死病毒INSV和烟草条纹病毒TSV等 ,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另外该科蓟马有还有一些对人类有益的种类,有些种类可以捕食其它昆虫,是天敌昆虫,可用在生物防治上,如食螨蓟马属Scolothrips的塔六点蓟马Scolothrips takahashi捕食叶螨及其卵,有些种类可以帮助植物传播花粉,如牛角花齿蓟马Odontothrips loti。
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 早春清除田间杂草和枯枝残叶,集中烧毁或深埋,消灭越冬成虫和若虫。
加强肥水管理,促使植株生长健壮,减轻危害。
物理防治 利用蓟马趋蓝色、黄色的习性,在田间设置蓝色粘板,诱杀成虫,粘板高度与作物持平。
化学防治
常规使用吡虫啉、啶虫脒等常规药剂
农村菜园种的豆角,有小黑虫子,这是什么害虫,怎么防治?
农村菜园种植豆角,这是很常见的。你如果去农村会看到很多人家院子里或者是房前屋后总有那么一丁点儿地种植了各种蔬菜,其中就有豆角,但是在种植豆角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烦心事,其中一个就是虫害的骚扰。
种植豆角都有哪些害虫呢?这里我们抛开地下害虫不说,单就出苗后到采收时危害豆角花、叶片、豆荚的害虫来谈谈这个问题。
第一个害虫就是常见的蚜虫,蚜虫的颜色有绿也有黑,所以你说的黑色虫有可能是蚜虫。蚜虫危害豆角的叶子和嫩茎,尤其是高温干旱季节繁殖速度快,危害严重,叶片背面没有几天就会大量出现导致叶片叶绿素减少,影响豆角的光合作用。如果真是蚜虫,可以选择生物药剂藜芦碱、苦参碱、鱼藤酮等防治,也可以选择低毒农药噻虫螓、吡虫啉、啶虫脒、烯啶虫胺、螺虫乙酯等防治。
第二个就是蓟马。豆角蓟马可以说是常见但是危害性很大的害虫,一年四季都会出现,由于个体较小,善于蹦跳飞跃,一般躲藏在豆角的花朵中,防治时,很难把躲在豆角花朵里的蓟马全部打掉。蓟马危害豆角植株,会出现落花、叶片皱缩、嫩芽停止生长,结荚后遭遇蓟马危害,会出现卷曲,有铁锈色产生。所以,豆角蓟马的防治在种植中十分重要。
我们要利用蓟马怕光、昼伏夜出的习性,也要根据豆角闭花授粉的特性来进行有针对性的防治。豆角花里面蓟马最多,但是豆角花在25度左右就会闭合,所以选择早晨、傍晚用药,打药时先打地面再打叶片、花朵,可以选择使用噻虫螓、乙基多杀菌素、阿维啶虫脒、烯啶虫胺、联苯菊酯啶虫脒等药。同时在地里面插上蓝板扩大防治效果。
在豆角上一般出现的黑色小虫子就这两种,不知道是不是你拍到的样子?蓟马形体小,肉眼不仔细查看不容易发现,蚜虫呢比较常见,你最好能够发图片给我才能准确诊断。
什么是蓟马图片
蓟马图片如图
蓟马为昆虫纲缨翅目的统称。幼虫呈白色、黄色、或橘色,成虫黄色、棕色或黑色;取食植物汁液或真菌。体微小,体长0.5-2mm,很少超过7mm。该科昆虫广泛分布在世界各地,食性复杂,主要有植食性、菌食性和捕食性,其中植食性占一半以上,是重要的经济害虫之一。
蓟马一年四季均有发生,春、夏、秋三季主要发生在露地,冬季主要在温室大棚中,危害茄子、黄瓜、芸豆、辣椒、西瓜等作物。发生高峰期在秋季或入冬的11~12月份,3~5月份则是第二个高峰期。
扩展资料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调整种植制度,尽量避免水稻早、中、晚混栽,相对集中播种期和栽秧期,以减少稻蓟马的繁殖桥梁田和辗转为害的机会。合理施肥,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适期适量追施返青肥,促使秧苗正常生长,减轻为害。防止乱施肥。
2、化学防治
防治时期:依据稻蓟马的发生为害规律,遭受稻蓟马的为害时期,一是秧苗四、五叶期用药一次,二是本田稻苗返青期。这两个时期应是保护的重点。即在秧田秧苗四、五叶期用药一次,第二次在秧苗移栽前2-3天用药。
3、防治指标
常见卷叶苗,叶尖初卷率约15%-25%,则列为防治对象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稻蓟马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蓟马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820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