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长调节剂有哪些基本特性?
近年来,植物生长调节剂品种发展较快,迄今为止,生长调节剂在农业、林业、果树、蔬菜和花卉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已在插条生根、壮秆抗倒、促进开花、增加结实、改善品质、贮藏保鲜、促进成熟、防止脱落、疏花疏果、诱导或打破休眠、单性结实、性别转化、防除杂草等方面取得了可喜成果并预示着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可用于调节植物生长的药剂已达490多种。各种调节功能虽然随药剂的不同而有所变化,但各种植物生长调节剂都具备以下基本特性:第一,调节剂是以调节植物生长为目的。在植物生长调节剂中,有些是除草剂,如2,4-D、调节膦,有些是杀虫剂,如西维因等,有些是杀菌剂,如苯菌灵。但是当这些药剂用作调节植物生长时,是按照调控作物的目的、使用时期、使用剂量和施药方法而进行的,实现调节植物生长的目的。
第二,调节剂对植物具有一定的生理活性。
无论是刺激植物胚芽、根尖生长的生长素,还是抑制细胞分裂、控制植株徒长的抑制剂,都必须进入植株体内才能起调节作用,使植物体内的酶活动并相互联系起来,通过代谢在一定的部位起作用,并以较小的剂量具有较高的调节功能。这不同于氮、磷、钾、硼、钙、镁、钼、铁等化学肥料,也不同于植物体内固有的糖、蛋白质、脂类、酶类、维生素等营养物质。
第三,调节剂是一类人工合成的化合物。在植物体内,有一类植物激素,这类激素是植物体在生命活动过程中的代谢产物,其不同的器官组织可产生不同的植物激素,并向不同的部位转移,对生长发育起不同的调节作用。这类由植物体本身所产生的激素称为内源激素。而通过人类以生物和化学合成的一类植物激素称为外源激素。也就是说,植物生长调节剂是由人工合成的,在植物体内具有生理活性的,以较小的剂量可起到较大调节效能的化合物。
化肥与农药的区别?
1、用途不同
化肥:施肥不仅能提高土壤肥力,而且也是提高作物单位面积产量的重要措施。化肥是农业生产最基础而且是最重要的物质投入。
农药:农业上用于防治病虫害及调节植物生长的化学药剂。
2、分类不同
化肥:学肥料分为速效肥、缓效肥、长效肥。土壤用肥、叶面用肥等。
农药:按用途主要可分为杀虫剂、杀螨剂、杀鼠剂、杀线虫剂、杀软体动物剂、杀菌剂、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
3、危害不同
化肥:化肥都是由各种不同的盐类组成,所以长期和大量施用这些由盐类组成的肥料,当肥料进入土壤后,就会增加土壤溶液的浓度而产生不同大小的渗透压,作物根细胞不但不能从土壤溶液中吸水,反而将细胞质中的水分倒流入土壤溶液,就导致作物受害。
农药:农药流失到环境中,将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有时甚至造成极其危险的后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化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农药
植物激素和化肥有何区别
植物激素是植物体内合成的对植物生长发育有显著作用的几类微量有机物质。也被成为植物天然激素或植物内源激素。
植物激素有五类,即生长素(Auxin)、赤霉素(GA)、细胞分裂素(CTK)、脱落酸(ABA)和乙烯(ethyne,ETH)。它们都是些简单的小分子有机化合物,但它们的生理效应却非常复杂、多样。例如从影响细胞的分裂、伸长、分化到影响植物发芽、生根、开花、结实、性别的决定、休眠和脱落等。所以,植物激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重要的调节控制作用。植物激素的化学结构已为人所知,有的已可以人工合成,如吲哚乙酸;有的还不能人工合成,如赤霉素。目前市场上售出的赤霉素试剂是从赤霉菌的培养过滤物中制取的。这些外加于植物的吲哚乙酸和赤霉素,与植物体自身产生的吲哚乙酸和赤霉素在来源上有所不同,所以作为植物生长调节剂,也有称为外源植物激素。
最近新确认的植物激素有,茉莉酸(酯)等等
化肥是为了补充植物所缺乏或大量需要的营养元素的化学物质。
从功能上看,化肥是为了补充植物所需要的营养成分的,而植物激素是植物的生长调节剂,起着改变植物的生理功能速度的作用,没有补充营养的作用。
从成分上看,它们往往是简单的以C、H、O、N等为组成的化学物质,营养成分比例很低。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819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