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种植技术 土茯苓种植技术

茯苓种植技术

茯苓,多为不规则的块状,球形、扁形、长圆形或长椭圆形等,大小不一,小者如拳,大者直径达20~30厘米,或更大。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茯苓种植技术,一起来看看。

茯苓种植技术

备料

茯苓菌生长要依赖松木提供养分,因此,栽培茯苓要以松树为材料。在生产上主要分为干段木栽培和树蔸栽培两种。

1.干段木备料法

选择直径12cm以上不成材的松树砍倒(或取材后留下的头尾),砍去其部分枝条,留下树尾的树叶,然后用铲刀按树的大小铲去4~5面树皮(以铲至木质部为宜),铲面间要留下两指宽的树皮4~5条,从上至下不宜有断痕,留下的树皮称为引线(俗称“留筋”)。经10~15天,待树干晒干至出现有裂口后将其锯成长70~80cm的小段,并按“井”字形堆垛于干燥向阳处。段木垛上盖草料,垛的四周开好排水沟,地面上撒杀白蚁药。

2.树蔸备料法

在秋、冬季砍伐松木时,选择直径12cm以上的树桩,将其周围1?5m范围内的杂草、表土铲除干净,灌木砍掉,深挖0.8m左右,让树桩和根部暴露在土外。然后在树桩上铲去4面树皮,留下4条两指宽的引线。露出地面的树根最多留4~6条,将其余的根截断。对树根也要铲皮3面,左右侧各留1条手指粗的引线,留根长度1~1.5m。上述各项工作,宜在上年冬季进行。

接种

1.接种季节

茯苓接种分春、秋两季。春植是在清明至立夏进行。桂南、桂东南、桂西地区气温回升较早,在清明前后接种较适宜;桂北、桂西北地区宜到立夏前后接种。秋季各地气温相差不大,茯苓可在立秋前后接种。

2?接种方法

茯苓栽培是以菌种或鲜茯苓个(菌核)作为“种子”进行繁殖。菌种是用小松木段片装瓶(塑料)消毒,加适量培养基质,接上茯苓原种培养后,在瓶内长出白色旺盛的菌丝体。鲜茯苓个繁殖则是选用皮薄、嫩红褐色的鲜茯苓个,用竹刀切成带皮、重为0.1~0.15kg的片块作为接种用的繁殖材料。

接种前,在整好的种植地内顺着坡向开窖,窖深20cm,宽40~50cm,长度依段长而定。稍平整窖底,撒上杀白蚁药并与土拌匀,将段木顺坡向摆入窖内。先放入两段。用菌种接种时,先在两段木上半部分用利刀削成长×宽=150cm×10

cm的新口,用镊子将瓶内长有菌丝的松木段片取出,平摆在段木间新口处,加盖松木片或松叶,上面再放一条段木(两段木重20kg以上则不放第三段木),覆土10~15cm。用鲜茯苓块接种则在段木的上端锯几处,将鲜茯苓块贴上,轻轻摩擦后用手压紧,用土覆盖。树蔸接种则是在树蔸上削2~3个新口,然后将菌种和鲜茯苓块分别接种在树蔸的新口处,盖上松木片和松叶,盖土15~17cm,窖面要堆成龟背形。

田间管理

1.查窖补缺 接种后7~10天,便可长出白色的茯苓菌丝,这时应检查各窖内的菌情,以便及时补缺。1清晨露水未干时在种植地内察看,若窖内段木已长有茯苓菌丝,则窖上土干燥无露水;若窖上有露水,则说明段木未长有茯苓菌丝。2从窖旁把土挖开,发现段木下段已有白色菌丝生长,闻之有茯苓气味,可确定为茯苓菌丝。如发现死菌和不上菌的茯苓窖,应隔7~10天再检查1次。如第2次检查仍不见茯苓菌丝,才可开窖从其它已上菌的段木中取出1段调到未上菌的窖内。或将未上菌的段木全部挖出,晒干水分,将剥口重新削过,另接上菌种。3要注意的是,茯苓菌种上菌1个月左右,在木面是见不到菌丝的。此时,大部分菌丝已入木生长。茯苓接种后1个月,不见基面菌丝,就误认为不上菌而把段木撬开,会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2.接种7~10天后,如果发现白蚁,应立即用杀白蚁药喷洒在白蚁身上或蚁路上,进行防治。

3.茯苓形成菌核(结苓)后,如发现茯苓露出地面应及时培土,雨季要注意排水。

采收加工

茯苓一般在接种后8~10个月成熟。将采收的茯苓堆放在室内避风处,用稻草盖严“发汗”5~6天,然后摊开晾1~2天。待水分蒸发后,重新堆起,再用稻草盖严放5~6天后,去皮(或先剥净鲜茯苓外皮),放入蒸笼内隔水蒸熟至透心,或用水煮熟至透心(煮时要换水3~4次,其标志是当水转黑时便换水)。取出用利刀将其切成长×宽×厚=4cm×4cm×0.5cm的方块。然后将白块、赤块分别摆放在竹席或竹筛里,上覆1张白纸,置阳光下晒至全干,要注意常翻动。如遇阴雨天可用炭火烘干,但不可用明火烘烤,避免烟熏使茯苓片变黄,影响产品质量。

茯苓的药理作用

抗肿瘤作用

1、对大鼠膀胱化学致癌的影响 实验动物雌Wistar大鼠,体重70-110g,致癌剂N-J基一N(4-羟丁基)亚硝胺(BBN),实验时以20%乙醇将BBN原液配成36%的溶液。正常对照组:在乙醚浅麻醉下,单纯以溶剂(20%乙醇)0.25ml经导管ig,每周2次,共12wk。病理对照组:36%BBN溶液0.25ml(90mg)ig,每周2次,共12wk、每只鼠BBN总剂量2.16g。土茯苓组:BBN处理同病理对照组,以每lkg含120g土茯苓干粉的饮食饲养。至wk30实验结束,处死动物,取膀胱、输尿管、肾盂,肾、肝和脾作组织学检查。结果表明,土茯苓组对BBN膀胱肿瘤的发生无明显抑制作用,而且发生了较多的鳞状细胞型肿瘤,因此在使用该品防治膀胱肿瘤时,应持慎重态度。

2.对黄曲霉毒素B1致大鼠肝癌作用的影响 取性Wistar大鼠,8wk龄,ipAFB1(280ug/kg,6次/wkx2)作肝癌启动动剂。2wk后,施以促癌程序:给含0.015%2-乙酰氨基芴(2AAF)饲料2wk,在wkl末,切除大鼠肝中叶和左外侧叶。10d后,断颈处列大鼠,肝脏取材作r-谷氨酰转肽酶(r一GT)染色。大鼠从注射AFB1前10d起,至停注AFB1后3d止,进食含受试物饲料。结果,大鼠肝癌前病变r一GT染色阳性肝细胞灶,土茯苓组(饲料中含377.7g/kg)的病灶也稍少,且显著小于对照组。提示土茯苓对预防肝癌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解毒作用

茯苓怎么种植

茯苓种植方法是段木栽培。

1、种植前的准备:

(1)苓场选择及处理:

苓场应在种前3~4个月确定。苓场以背风向阳、地势干燥、排水方便、坡度在15左右的酸性(pH值为5~6)黄色砂质壤为最好。要翻垦过冬,深挖30~50厘米,消除石块及树根,四周开好排水沟。有白蚁的应进行清除,并用农药消毒*壤。接种前10天再进行一次翻地,打碎泥。

(2)备料:

从当年树木开始落叶至次年新芽萌发前这段时间均可砍伐备种获苓的松树(径粗以10~20厘米为好),剔去较大的树枝,留小枝及树叶,加快水分散失。松树经几天挥发后,用板斧纵向从苑至梢削去宽约3厘米的树皮,削的深度以见到木质部为度,间隔3厘米(即保留3厘米的树皮)再削一道树皮,如此使树干被削皮6~8处。

这种处理方法叫削皮留筋,目的有三:一是加快树料的干燥(水分和油脂从被削部位溢出);二是便于获苓菌丝在形成层生长,进而蔓延侵入木质部,留筋部分成为菌丝的传菌线;三是留筋部分对菌丝有保护作用,抵抗干旱、暴雨等不利影响。

再把树干锯成60~90厘米的料筒(段木),以“井”字形方式把料筒堆架起来,筒与筒间隔10~17厘米,下垫石块,上盖草叶。

(3)菌种准备:

①母种培养按常规方法。②原种培养基配方:小松木钉(1厘米×1厘米×0.5厘米)25千克、松木屑40千克、米糖8.5千克、蔗糖1千克、石膏粉0.5千克或松木屑78%、麦麸20%、糖1%、石膏1%。

③栽培种制备:生产上常用小松木片(厚0.5厘米、宽1厘米、长10厘米)制作栽培种。制法是,先配0.5%硫酸铵(或硝酸铵)加1%的蔗糖的营养液,然后将松木片放入营养液中浸泡4小时左右,待木片吸足营养液后,取出装入广口瓶或菌种袋内,灭菌接种按常规,置于25~28℃培养室内培养30天左右即得。

2、接种:

栽培时先挖好窖池,窖深17~23厘米,宽40~50厘米,底部顺坡排列,长度视需要和地形来定。挖后将段木放入窖内,一般每窖放两根,大小搭配各一根,或小的也可以放三根,保持与地面平行,使留筋部位靠紧,周围用砂石填紧固定,把菌种放在段木端夹缝之间,并使料筒间出现夹缝。

放种时先用斧头把接种部位削出新口,每窖放1/2瓶,或1/4袋菌种,菌种面上盖撕烂的菌种袋、树叶或木片,然后覆盖10~17厘米,窖面堆成龟背形。

种植的管理:

茯苓接种后,一般7~10天即可发菌,3~6个月就可结苓,8~10个月第一批茯苓成熟,13~15个月还可采收第二批。接种后的管理工作应抓好以下几点:

⑴发菌检查。

⑵补种调种。

⑶护窖除虫。

⑷结苓培育。

茯苓种植技术_茯苓如何种植

茯苓种植在温暖、阳光充足、通风干燥的环境,怕严寒。茯苓如何种植?我整理了茯苓种植技术,一起来看看吧。

茯苓如何种植

【概述】

别名:松薯、松苓、云苓、茯苓片、赤苓、茯灵、白茯苓、茯菟等。

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05(Schw.)Wolf]的干燥菌核供药后,按切取部位又分茯苓皮、赤茯苓及茯苓片等等。有渗湿、健脾、宁心等功效。主治痰饮、水肿、小便不利、泄泻、心悸眩晕等症。

主要生长栽培区域:主产于云南、广西、福建、安徽、湖北等省区。人工栽培我国已有400多年历史,现有较多省能大量栽培并投入生产,山东省烟台等地区已引种成功,并投人生产。

【植物形态】

茯苓植株是由菌丝体、菌核、子实体三部分组成的真菌。菌丝体是茯苓的营养器官,幼嫩时呈白色绒毛状,老弱时为棕褐色,并在菌丝体上产生菌核和子实体。菌核是贮藏器官,也是休眠器官,寄生在松树等树木的根部或埋在地下的松树枝茎等材料上,由菌丝集结而成。形态近圆而多变,大小不一,可由几十克至几十千克。新鲜的菌核外皮略皱,黄褐色或淡褐色,皮薄而粗糙,有明显的瘤状皱缩。皮里(同一块菌核内部)部分呈白色,部分呈暗红色,也有的在同一块菌核内部均呈白色,而另一块均呈淡红色粉粒状。切开断面不平,具颗粒状棱角,有裂隙。切面有粉性,薄片呈淡灰色水纹。子实体是繁殖器官,无柄,平伏生在菌核表面,厚3~8ram,白色,成熟呈黄白色或淡褐色,管口深2~3mm,不规则形,孔壁薄,边缘渐变成齿状。孢子长方形至近圆形,极小,6~8btmX3~4肚m,壁表面平滑,透明无色。

【生物学特性】

茯苓喜温暖、阳光充足、通风干燥的环境,怕严寒。野生于松树根上,在砍伐下的腐木段上也能生长。茯苓是兼性腐生真菌,其菌丝既依靠侵害活的树根,又能吸取死树的营养而生存。喜欢寄生于松树的根部,依靠其菌丝在树根和树干中蔓延生长,分解、吸收松木的养分、水分作为营养来源。为好气性真菌,只有在通气条件良好的情况下,才能很好生长。故喜生长在通风向阳、排水良好的坡地,结苓(菌丝聚结成大型菌核)常在土面下20~30cm的树根处。

人工种植的茯苓,生长发育可分两个阶段:

(1)菌丝生长阶段:菌丝从树根或人工段木中吸取营养,同时分泌酶,用来分解和转化树根或段木中的有机质,蔓延生长。

(2)菌核阶段:菌丝生长到后期,聚结成团,形成菌核,亦称结苓。结苓的大小与菌种的优劣、营养条件(即宿主情况)、温度、湿度及其他环境条件有密切关系。

茯苓菌丝的生长温度为18~35℃,以25~30℃生长最快且健壮,35℃以上菌丝容易老化,10℃以下其生长十分缓慢,0。C以下处于休眠状态。子实体则在24.o~26.5℃时发育最迅速,并能产生大量孢子,当空气相对湿度为70%~80%时,孢子大量散发,可明显见到“孢子云”现象。在20℃以下,子实体生长受限制,所产生的孢子也不能散发。

对水分的要求,以宿主(树根、段木)含水量在50%~60%时为最适宜,土壤含水量则以25%~30%为最好。由上可见,茯苓喜温暖、稍干燥的环境条件。在年平均温度17℃左右,无霜期280天左右的山地,栽培茯苓较为有利,寒冷潮湿的气候则不利于茯苓生长发育。另外,土壤酸碱度以pH 5~6为适宜。

茯苓菌核是茯苓的储藏器官,子实体是繁殖器官,菌丝体是营养器官,它的主要养料来源是松木及木屑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及木质素。

茯苓接种后,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菌丝便迅速向木料上蔓延,一般20~30天,乳白菌丝便可布满木料,100~120天便可开始结苓。栽培茯苓,在湿度为25%左右的土壤上生长较好。如湿度低于15%,菌丝生长就受到抑制。水分过多就会被溺死。茯苓结苓后,对水分要求更迫切,如此时遇干旱,菌核便会龟裂。除加强培土外,应进行喷洒水抗旱。茯苓菌丝生长过程需有足够空气,才能结出较大菌核(茯苓)。茯苓在栽培过程中不需要阳光,但是阳光能通过土壤调节温度和湿度,问接影响茯苓的生长。茯苓的营养由菌丝分泌酶将松木中纤维素等物质分解吸收。

茯苓种植技术

1.选地整地

(1)选地:茯苓为好气性真菌,最怕涝,喜通风向阳环境。以新开垦的坡度为20。~30。的山坡,排水良好、土质疏松、土层深厚、含砂多、含泥少的砂土、黄砂土为好。土壤以酸性或弱酸性为宜(即pH一5~6),切忌碱性土壤。砂砾土、黏土,盐碱地、积水潮湿地不宜栽培。培植过茯苓的地5年以内不能再种。最好选用多年来未耕种的半砂半土或砂地。选好地后3~4月问,晴天进行整地,深翻30~40cm,除净杂草和石块,苓场周围要挖好排水沟,以利雨季及时排出水。

(2)备木料:秋末冬初,在松树休眠阶段,选弯曲不成材的松树伐倒,此时干得快且不易脱树皮。伐下的木料进行剥皮留筋,即把圆柱形的松木料,顺木将树皮相间纵剥。剥一条宽皮,不剥的一条皮叫“筋”,俗称“剥皮留筋”,以利菌丝传引上料,作引种的传引路线,“筋”的宽度2.5~3cm。剥皮部位剥到木质部,最好将木质部少刮去一点,便于出油干燥。将剥皮留筋木料按“井”字形堆起干燥,第二年春天呈六七成干时,在松木断口停止排松树脂,敲着有清脆声音时锯料。锯成长50~80cm的料段,细木料最长不超过90cm,锯好后按“井”字形堆垛。放于向阳、通风、便于干燥处。木料必须干透,才可作为茯苓的寄主材料,供栽培用。不干透,菌丝不能吸收其养分,影响生长。

2.繁殖方法

(1)选种准备:作繁殖用的菌种,也叫引子。有菌丝引、肉引和木引三种。

1)菌丝引:是以液体培养基人工分离培养的斜面菌种,接人栽培种瓶内培养,当菌丝长满全瓶时,即可栽培。

2)肉引:是用鲜茯苓,选鲜嫩、皮薄、里面粉白、浆水足的苓块切片,直接贴在松木段上。每个鲜茯苓重0.2~lkg左右为好,个小坚硬的及个大松泡的都不可做引子。

3)木引:指肉引接种的木料。即带有茯苓菌丝的木段,也可以繁殖大量的菌种,并可节约鲜茯苓用种量。5月份,用松木剥皮留筋的干料,截成30~40cm的短段,每窖3~5根,平放窖底。用土封住一端,选鲜嫩、浆足的茯苓做引子,紧贴木料的另一端,每块木料上都有茯苓引子30~509。贴后用土挤紧,使紧贴一起,木料上覆土7~lOcm,两端覆土13~16cm,贴后60~80天,当木料呈米黄色,表示已充分传菌,如木料呈黄白色,还不成熟,暗黄色已老。选断面呈米黄色的木料,截成13~16cm长的小段,即成木引。

(2)茯苓接种栽培技术:

6月间,宜早不宜迟,迟种生长期短,产量低。选晴天接种,土质稍湿润挖窖,窖底顺坡向挖,深25cm左右,长、宽根据木段大小、多少而定。

1)菌丝引接种:接种前将段木放入窖中,每窖1~2或3~5根,粗细搭配。先将窖中细段木的一端削尖,以便能插入栽培瓶中,尖端向上,瓶倒套在段木尖端,两旁或一侧紧靠粗段木。这样菌丝由细段木蔓延至粗段木上,接种后及时覆土lOcm左右,窖面呈龟背形。

2)肉引法:根据松木料的粗细大小,每窖3~5根料,上一下二或上二下三,将木料平放窖中。贴引子的一头要摆齐,靠紧,便于传引。贴引子时,先将引子用刀割一浅口,划破苓皮,再用手掰开,随掰随用。将不贴引子的一头,埋住固定位置,脚踏在木料上,将引子带皮的一面向外向上,肉面贴在木料头上,贴后一手按住引子,一手扒土塞紧,上面盖一片大的树叶以防水浸引子腐烂。上面再覆土lOcm左右。种好一窖再种下一窖,窖距30cm左右。

3)木引:用已种下六成熟,断面呈米黄色的松树段,截成10~15cm的小段,每窖下木引一小段,放在新木料底部中间一根的上方,中间一根木料要短些,使木引头和木料头接拢对齐。接引后,用大的树叶将木引盖好,以防浸水烂引子,然后覆土10cm左右。

(1)浇水排涝:引子下窖后,下点小雨最好,传引快,但怕大雨水。如连续5~6天无雨,可在窖上喷水润湿。排水沟要经常清理,避免下雨时地面径流冲刷,而影响“传引”结苓。故雨后注意及时排水,保证地面无积水。

(2)培土除草:下种后2~3个月便开始结苓,翌年3~6月是茯苓迅速膨大期,结苓期地面出现裂缝,茯苓容易外露,要经常培土,填缝覆盖,以免影响正常结苓。培土同时,顺便清除田间杂草。入冬前要全面盖土防寒,开春后扒去覆土。种茯苓的场地,严禁人畜践踏,影响结苓。

(3)茯苓种植防治病虫害

白蚁:属膜翅目蚁科。白蚁蛀食木料和茯苓时,使之不能长茯苓,造成严重减产。防治方法:5~6月间繁殖出巢时,在蚁路上撒农药,使触杀死亡,最好沿蚁路找蚁室,挖出烧毁,或者用敌百虫毒土,撒在窖上,进行毒杀;也可以引进白蚁新天敌——蚀蚁菌,此菌只要蚁群中有一只感染上,能使巢内全部白蚁感染而死亡,而蚀蚁菌对人、畜均无感染力。

4.选育良种

茯苓菌种选择特别重要。要菌种生长快,对环境适应能力强的茯苓。茯苓肉引选择更为重要,肉引的鲜茯苓,选皮薄、鲜嫩,里面以粉白为优,浆水足的茯苓块切片做肉引最好。

【茯苓种植收获加工】

8~9月份,茯苓外皮呈黄褐色时即可采收。采收时选晴天,将窖上土除去,把茯苓取出,保持茯苓个体完整。刷去泥砂,堆在不通风的屋子里,使其发汗,隔2~3天摊开风干表土水分,再堆放发汗,反复2~3次。堆放过程中有的茯苓产生鸡皮状的斑点,变黄白色时,应随即剥去,以免引起腐烂。至外皮现皱纹时,用刀剥下皮即“茯苓皮”。然后将茯苓切成均匀的薄片,晒干即可作药用。近表皮处呈淡棕红色,加工切成块状或片状,称“赤茯苓”。剩余的边角称“茯苓碎”,然后分别晒干人药。有时茯苓菌核中有穿心树枝或树根,可带枝或根切片晒干后,即是传统中药中的“茯神”。通常lO0kg鲜茯苓,可加工50~ 55kg茯苓片或块。

茯苓片以片薄、色白、细腻、有光泽、无碎末者为佳。

茯苓块以整齐、均匀,无碎末者为佳。

茯苓个,以体重坚实、外皮棕褐色,略带光泽,皮纹细,无裂隙,断面色白细腻,黏牙力强,不带砂者为佳。体轻,质松,有裂隙,外皮带砂粒者次之。

猜你喜欢:

1. 如何种植茯苓

2. 茯苓怎么种植

3. 茯苓种植技术

4. 茯苓的种植技术及功效作用

5. 土茯苓种植的方法

6. 土茯苓如何种植

7. 土茯苓怎么种植

 

茯苓种植技术 土茯苓种植技术

茯苓的种植技术有哪些,茯苓怎么种植?

茯苓,又称玉灵、茯灵、万灵桂、茯菟,是常用中药材之一,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和胃、宁心安神等功能。茯苓主产于安徽、云南、湖北等地,那么如何种植茯苓?种植方法的的掌握,可是关系到产品的产量和品质的,所以下面就将茯苓的种植方法介绍如下:

1、备料

茯苓和其他的药材种植有一定的区别,其主要原因是因为它本身就属于一宗兼性寄生菌,所以在种植之前就需要备好料,进行菌丝体的培育,这样才能正常的生长。茯苓菌它生长最有利的养分就是赖松木所以我们需要准备好赖松木,然后将其分节或做成树蔸用来备料,每节大概是一米左右的长度,去除树皮放到土地上,然后盖上草料即可。

2、茯苓栽种地的准备

茯苓种植场地宜选择排水良好的东、南、西向的10~25°的山坡为宜。土壤以黄砂土为好,粘土、砂砾土不宜种植,且不宜连作。选好地后,深翻时要除净杂物,有白蚁危害的地区需用杀白蚁药进行土壤消毒。等到接种前半个月左右还需进行一次深翻,这样可以彻底的清楚土壤中的杂质和虫害,保证茯苓的生长。

3.茯苓的接种栽种

在栽种前要准备好段木,以入冬之前松树还没有进入休眠期的松树段木为佳。可以使用边切边接的肉引法,引接到段木的切口的木引,或者是菌丝引的方法,大家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选择。

4.茯苓的田间管理

接种后10天,菌丝已开始长入树桩内,这时应检查是否上菌,不上菌的要及时补接种。茯苓的主要虫害是白蚁,严重的往往将松木蛀空。防治方法:选场忌北向及无白蚁潜居的场地。发现白蚁为害,立即挖除蚁巢,或用亚砒酸、西维因等药物毒杀。螨类使用氯杀螨砜或洗衣粉(烷基苯磺酸钠),茯苓虱使用西维西水剂驱杀。

5、茯苓的采收

及时的采收也是很重要的,接种60天后开始结苓,随着茯苓的膨大,土壤出现裂缝,这时要及时加盖薄土保苓。9个月后,就可采挖了,挖时采大留小,覆上土再过4-5个月又可采挖一批,直径20厘米以上树蔸可采鲜苓7.5公斤左右,能连采2年。  采收好的茯苓最好是堆放在室内避风处,用稻草盖严放置5-6天,然后摊开晾1-2天。 

虽然茯苓种植的效益高,但是还是存在一定风险的,广大的种植户要合理控制栽种面积,切不可盲目扩种。

茯苓怎么种植技术

1、选地整地:种植茯苓要使用排水性好、坡度在25度左右的山坡作为场地,并深翻晾晒,消灭其中的碎石和杂草。2、准备养料:选择直径约12厘米的松木,去皮暴晒后切成80厘米的小段。3、接种种植:将菌种洒在松木上,覆盖草料后挖出排水沟。

茯苓如何种植

1、选地整地

种植茯苓要选择排水性好、坡度在25度左右的山坡作为栽种场地,准备黄沙土作为基土,然后对田地进行深翻,消灭其中的碎石和杂草,并将土块打碎整平,最后在土面喷洒一次除虫剂,避免白蚁影响茯苓生长。

2、准备养料

茯苓在生长的过程中,主要从松木中获取养分,养殖前要选择直径在12厘米以上的松木,将侧枝清除后,用铲刀削去树皮,露出木质部,然后将松木放在阳光下晒裂后,切成80厘米的小段,再以井字形的形式堆放在田地中。

3、接种种植

种植茯苓可以在每年的春秋季节进行,栽种时要将菌种接种在松木段上,然后向上覆盖草料,并向四周挖出排水沟,避免产生积水,接种10个月后,茯苓就会成熟,此时要将其采摘,然后堆放在避风处用稻草掩盖一周。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81625.html

(0)
氨基酸肥料氨基酸肥料
上一篇 2023年3月2日 下午9:37
下一篇 2023年3月2日 下午9:39

相关推荐

  • 玉米螟防治方法(玉米螟防治方法和技术)

    请问一下玉米螟怎么防治? (1)农业防治。 冬前处理寄主作物的茎秆,压低越冬虫口。 (2)灯诱成虫。 在各代成虫盛发期,点黑光灯诱杀成虫。 (3)化学防治。 在菜用甜玉米上以心叶末期为防治适期,花叶株率达25%以上,即应进行防治,以药剂灌芯或用颗粒剂施于喇叭口为最佳。农药可选苏云金杆菌(Bt)粉剂800~1000倍液,20%杀灭菊酯乳油3000~3500倍液…

    肥料资讯 2023年1月31日
    00
  • 氨基酸肥料农业上咋用?老农教你几招提升产量!

    今儿个,咱来聊聊这个氨基酸肥料在农业上的事儿。说起这个,那可是我亲自下场子,一步步摸索出来的经验,绝对接地气! 我对这氨基酸肥料也是一知半解,就知道它好像挺火的,说是对庄稼那咱也不能光听别人说不是?于是我就琢磨着,自己亲自试试看,这玩意儿到底咋样。 第一步,就是选材料。 我寻思着,这市面上卖的氨基酸肥料,咱也不知道里面都有些干脆自己动手做!家里正好有些吃剩下…

    肥料资讯 2025年2月3日
    00
  • 广东氨基酸洁面乳招商(保湿迷迭香、清爽温和肤—千妇恋氨基酸洁面泡沫初体验)

    骞夸笢姘ㄥ熀閰告磥闈钩鎷涘晢 馃崿DR姘ㄥ熀閰稿噣娑︽场娌磥闈钩馃尶鏃犻渶澶氭帹鑽愮殑娲楅潰濂?br/>瀛曞涔熻兘鏀惧績浣跨敤鐨勨湪娓呮磥 銆佽ˉ鍏呮按鍒嗐€佸钩琛℃补鑴?娓╁拰淇濇箍 銆佹棤鍒烘縺 360掳娓呮磥鏃犳瑙掞紒 閬囪棣欐皼姘ㄥ熀閰歌糠杩娲楅潰濂舵€庝箞鏍?/strong> 澹负鐭ュ繁鑰呮锛屽コ涓烘偊宸辫€呭锛岄鍊艰繖绉嶄…

    肥料资讯 2022年9月1日
    00
  • 非常是什么意思(南山今日好处又非常是什么意思)

    非常什么意思 特别有四个意思,分别是: 1、 不一般;与众不同。 2、格外。 3、特地,特意。 4、尤其。 特别:[ tè bié ]  引证解释: 1、不一般,与众不同。 《三国志平话》卷上:“ 吕布 东北而进。数日,见桑麻地土特别。” 2、格外。 巴金 《寒夜》九:“他走得很慢。身子摇摇晃晃,头变得特别重。” 3、特地,特意。 周恩来 《关于和平谈判问题…

    肥料资讯 2022年11月4日
    00
  • 侦查蜂来后又不来了是什么原因,根据不同情况来分析

      有更适合的新巢址:一旦找到更合适的巢址后侦查蜂便不会到之前的巢址去侦查。   蜂群内部出了问题:蜂群内部因种种原因而中止自然分蜂时侦查蜂也不会再出巢去侦查新巢址。   可能是蜜源侦查蜂:因食物采集结束后就不来了可能为蜜源侦查蜂。   侦查蜂受到了惊吓:侦查蜂在侦查巢穴时受到惊扰,就不会再前来侦查了。      一、有更合适的新巢址   侦查蜂来后又不来了…

    肥料资讯 2023年4月21日
    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自6.2开始主题新增页头通知功能,购买用户可免费升级到最新版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