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药地上茎有哪几种类型?各有什么特点?
山药的地上茎有两种,起攀缘作用的茎蔓,是山药真正的茎;地上茎上叶腋间生长的零余子(俗称山药豆),是一种茎的变态,叫地上块茎。
(1)地上茎蔓 山药的地上茎蔓属于草质藤本,蔓性,光滑无翼,断面圆形,有绿色或紫色中带绿色的条纹。蔓长3~4米,茎粗0.2~0.8厘米。苗高20厘米时,茎蔓节间拉长,并具有缠绕能力,这时要设立支架。开始只是1个主枝,随着叶片的生长,叶腋间生出腋芽,进而腋芽形成侧枝。
(2)零余子 山药在地上部叶腋间着生很多零余子(地上块茎)。零余子呈椭圆形,长1.0~2.5厘米,直径0.8~2.0厘米,褐色或深褐色。每667米2产量可达200~600千克。在一般情况下,山药零余子生长在茎蔓的第20节以后,而且开始多发生在山药主茎或侧枝顶端向下第三节位的叶腋处。
山药零余子的芽眼和马铃薯一样,有规律地排列着。零余子中含有一种特殊的物质——山药素,是其他部分所没有的。山药素也只在零余子的皮中才有,这种物质对抑制生长和促进休眠的效应很强。零余子虽是由地上腋芽变态而长成,但它必须经过层积才能萌发。在皮层成熟后,山药素含量最多;完全休眠的零余子,随着层积时间的延长含量减少。因此,刚采收的零余子,不能当种用。
生姜地上茎由何发育而来?其形态结构特征有哪些?
生姜的地上茎由根茎节上的芽发育而成,其芽的外部形态为近似卵圆形的鳞芽,上部稍细,下部较粗,外面为几层肉质鳞片所包,鳞片淡黄色并有光泽,除有保护作用外,还可防寒和防止水分散失。生姜芽的结构与其他作物相似,将其纵切,可见芽的中央是幼嫩的茎尖,旁边的突起物是叶原基。随着芽的生长,形成幼茎,幼茎逐渐伸长便形成茎枝。生姜的地上茎为直立茎,茎外为叶鞘所包被。生姜的茎端被包在顶部嫩叶中,呈不裸露状态。
生姜地上茎的解剖结构具有单子叶植物茎的典型结构,从嫩茎的横切面可见,最外层是表皮,表皮以内为基本组织,在基本组织中有许多分散排列的维管束,此时机械组织尚不发达。从老龄茎基部的横切面可见,在基本组织中,接近茎的边缘部分有1~3层细胞壁加厚的厚壁细胞层或环状排列。分布在这圈厚壁细胞层之外的维管束,其外围具有多层厚壁细胞,表明此处机械组织比较发达,因而地上茎具有较强的支持功能。而分散在基本组织中心部位的维管束,其外围则无厚壁细胞或厚角细胞。
从地上茎茎端的纵剖面可见,茎端的中央是幼嫩的茎尖,呈半圆形,周围有几个突起物包围着茎尖,该突起物为叶原基,叶原基进一步生长,便发育成幼叶。
地上茎和地下茎有什么关系?
由于茎所处地位不同,可分为地上茎和地下茎。前者又依其生长状态分为:直立茎(如棉花)、匍匐茎(如甘薯)、攀缘茎(如葡萄)、缠绕茎(如牵牛花)。根据茎中木质化程度不同,又可将茎区分为木质茎(如杨、柳)和草质茎。后者又可区分为1年生草质茎(如花生、大豆)、2年生草质茎(如白菜)、多年生草质茎(如草莓、苜蓿)。由于长期适应环境的结果,茎出现多种变态。地上茎变态可有茎刺(如山楂、皂荚)、茎卷须(如葡萄、黄瓜)、叶状茎(如昙花、假叶树)。常见地下茎变态有根状茎(如竹、荷花)、块茎(如马铃薯)、球茎(如荸荠、慈菇)、鳞茎(如蒜、洋葱)等。
地上茎和地下茎的区别有那些?
植物的茎大都长在地面上,这种茎叫做地上茎。茎上生有枝、叶,顶端有顶芽,侧面生有侧芽。地上茎在适应外界环境上有各自的生长方式,产生了不同的地上茎类型:直立茎、缠绕茎、匍匐茎、攀援茎。也有的地上茎出现了变态,形成不同类型的地上变态茎,如茎卷须、枝刺、肉质茎和叶状茎(茎扁化成叶状,但具明显的节与节间,叶片退化,如竹节蓼、假叶树、天门冬等)。
植物生长在地下的变态茎的总称。有节和节间之分,节上常有退化的鳞叶,鳞叶的叶腋内有腋芽,以此与根相区别。常见有4种类型:根状茎、如莲、竹的根状茎;块茎,如马铃薯、菊芋的块茎;球茎,如荸荠、慈菇的球茎;鳞茎,如洋葱、水仙的鳞茎。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802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