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的黑星病是由哪些原因引起的?
黄瓜黑星病的病原及发病规律:(1)病原。
黄瓜黑星病由半知菌亚门,枝孢霉属瓜疮痂枝孢霉菌引起寄主发病。
(2)侵染循环。
病菌在病残体内、土壤中或附着在种子上越冬,是第二年的初侵染来源。在温湿度适宜时,病菌从叶片、果实、茎蔓的表皮直接侵入,也可从气孔和伤口侵入,借风雨、气流、灌溉水、农事操作等传播,种子带菌又能远距离传播。病菌侵入后,潜育期随温度而异,在棚室中一般为3~6天,在露地一般为9~10天发病。
(3)发病条件。
该病原菌对温度适应范围较广,5~30摄氏度孢子均可萌发,该病原菌对湿度的要求较高,适宜的相对湿度为90%~100%,有水滴存在更适于发病。因此,当棚室内温度超过10摄氏度,相对湿度又高于90%,棚顶及植株叶面结露就是该病发生和流行的重要条件。在保护地以春末和初秋发病严重,阴雨,光照少,植株密度大,保护地大灌水,通风不良,种子带菌,多年连作等均有利于发病。
苹果黑星病是什么?
Venturia inaequalis(Cke.)Wint.
症状
苹果黑星病主要为害叶和果实。叶片正面和背面均可能出现病斑。病斑起初呈淡褐色,圆形或放射状,渐演变为黑色,上生黑色绒状霉层,直径3—6mm。嫩叶上病斑多呈放射状或羽毛状,褐色或黑褐色,霉层不明显。发病后期,四周组织增厚,中央变灰色或灰黑色。叶柄染病,形成棱形或长条状病斑,病叶早期脱落。果实发病,病斑多出现于果实肩部和胴部,起初黄绿色,渐变黑褐色至黑色,圆形或椭圆形,表面有黑色霉层。随果实增大,病部凹陷龟裂,病果畸形。病重树早期落叶,产量大减,质量降低,树势削弱,花芽形成减少。
病原菌(图1-12)
图1-12 苹果黑星病病菌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
苹果黑星病菌有性阶段为Venturia inaequalis(Cke.)Wint.,假囊壳产生于落地病叶。起初着生于子座中,暗褐色至黑色,球形,直径90—170μm,后顶部突出,上生刚毛,长40μm,突起处有孔口。子囊圆筒形,中部略膨大,40—70×6—11μm,含8个子囊孢子。子囊腔先为拟侧丝所充满,后逐渐融化,而让位于子囊和子囊孢子。子囊孢子卵形,有一个隔膜,偏于顶部,分隔处缢束,上胞较小,顶部稍尖,11—15×6—8μm。无性阶段为Spilocaea pami Fr.,分生孢子梗丛生于子座上,暗褐色,单胞,少数有分隔,50—60×5—5.5μm。分生孢子暗褐色,纺锤形,单胞,少数有分隔,12.7—22.5×6.8—9.5μm。
发生规律
苹果黑星病菌以假囊壳在落地病叶中越冬,翌年春季子囊孢子成熟,射出,随风传播,为当年初侵染源。生长期发病后,病斑上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在沈阳一带,一般年份5月下旬开始发病,6月下旬至7月上中旬为发病盛期,9月末停止发展。在哈尔滨,一般年份5月底6月初子囊孢子成熟,遇雨即大量放射,6月上、中旬开始发病,7月中旬入发病盛期。发病早晚和轻重程度与春季(沈阳为3—4月,哈尔滨为5—6月)降雨早晚、多少有密切关系。降雨早、降雨量较大的年份发病早且重。
不同种和品种之间感病性有很大差异。在黑龙江,苹果黑星病主要为害小苹果,黄太平、白海棠感病,其次是花红、黄海棠等,大秋果、铃铛果、扁海棠等较抗病。在哈尔滨,大苹果园中国光、印度、青香蕉、祝、红星、旭、元帅等品种均感病。国光病重,元帅较轻。在沈阳苗圃中,国光、鸡冠、金冠、印度、红星、富士、翠秋、锦江、沈香等品种树苗均发生黑星病,其中国光、富士、翠秋发病最重,红冠、红星、印度次之,鸡冠、金冠较轻。在沈阳进行交互接种试验证明,大苹果和小苹果上的黑星病菌,可以交互侵染。
防治方法
1.加强检疫
划定疫区和保护区,封锁疫区,严防从病区引进苗木接穗,防止此病蔓延。
2.落叶后清扫果园
收集病叶集中烧毁或深埋,清除侵染源。春季在子囊孢子成熟飞散前,用10%硫铵液或5%尿素液喷洒地面落叶,杀死叶中越冬病菌。
3.喷药保护
根据春季降雨情况和空中子囊孢子预测,从落花后至春梢停止生长期喷洒1∶2∶200—240式波尔多液、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等杀菌剂2—3次,预防侵染。
黑星病是什么病害????
是真菌性的病害,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其中嫩叶、嫩茎及幼瓜易感病,真叶较子叶敏感。子叶受害,产生黄白色近圆形斑,发展后引致全叶干枯;嫩茎发病,初呈现水渍状暗绿色梭形斑,后变暗色,凹陷龟裂,湿度大时病斑上长出灰黑色霉层(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生长点附近嫩茎被害,上部干枯,下部往往丛生腋芽。成株期叶片被害,开始出现褪绿的近圆形小斑点,干枯后呈黄白色,容易穿孔,孔的边缘不整齐略皱,且具黄晕,穿孔后的病斑边缘一般呈星纹状;叶柄、瓜蔓被害,病部中间凹陷,形成疮痂状病斑,表面生灰黑色霉层;卷须受害,多变褐色而腐烂;生长点发病,经两三天烂掉形成秃桩。病瓜向病斑内侧弯曲,病斑初流半透明胶状物,以后变成琥珀色,渐扩大为暗绿色凹陷斑,表面长出灰黑色霉层,病部呈疮痂状,并停止生长,形成畸形瓜。
在农村种植桃树怎么防治黑星病?需要做什么?
防治并举,预防为主,辅助治疗。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注意桃源的通风。在能旱能涝的土地上种植。秋冬修剪桃树时,彻底清除病枝、病果、落果、枯枝等。集中深埋处理。要减少原发感染源。栽植早熟、抗病品种,油桃品种如巨峰、千年红、燕红等。结合冬剪,剪除病枝,带出园外烧毁,消灭越冬病源。注意夏剪,加强内膛修剪,促进通风透光,降低果园湿度。
6月初开始套袋。因地制宜选择抗病或早熟品种。2.在秋末冬初结合修剪,认真剪除病虫枝、枯枝,清除僵果、残桩,集中烧毁或深埋。3.桃园注意雨后排水,合理修剪,使桃园通风透光。4个果实落地后进行套袋。落花后3~4周进行套袋。晚熟的桃子可以推迟到11月,所以在全年供应中起着重要作用。特别是近几年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可供应的冬晚桃开始满足需求。
每斤高达五至六元,甚至更高,经济效益十分可观。因此,预防桃树病是提高效益的前提。桃树黑星病,又称疮痂病、黑斑病。主要危害果实,对枝干和叶尖及叶片也有一定危害。果实发病初期,果实表面出现暗绿色圆形病斑,逐渐扩大,至成熟期出现暗紫色或黑色病斑,稍有凹陷,然后稍有凸起的黑色痣状斑,病菌扩大表面,一般不深入果实内部。
药物防治方面,在花蕾期喷洒波美3度石硫合剂,出现花蕾时喷洒25%氯溴异氰尿酸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落花后是防治病害的关键时期。可用80%代森锰锌+70%甲基托布津600~800倍液。均匀喷雾,也可用40%氟硅唑8000倍液均匀喷雾,最好交替使用。每隔十至十五天喷三至四次。
苹果树上出现叶部为害,叫黑星病
你好!苹果树黑星病又名疮痂病,是苹果产区的主要病害。既能侵害叶片、叶柄,也能侵害果实、花、芽及嫩枝等部位。但主要为害叶片和果实。一是果树休眠期全园喷布5波美度石硫合剂,降低越冬菌源。二是生长期发病前进行喷药保护,可用药剂:1:1.5-2:160-200波尔多液、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甲基硫菌灵、氟硅唑、戊唑醇、烯唑醇、醚菌酯水分散粒剂、吡唑醚菌酯等。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801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