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氏粉蚧的为害特点和发生规律是什么?如何防治?
(1)为害特点
其成虫和若虫均以刺吸式口器吸食寄主的幼芽、嫩枝、叶片、果实和根部的汁液。嫩枝被害后,常肿胀,树皮纵裂而枯死,前期果实被害呈畸形。
(2)发生规律
康氏粉蚧1年发生2~3代,主要以卵在树体各种缝隙及树干基部附近土石缝处越冬。梨发芽时,越冬卵孵化,爬到枝叶等幼嫩部分为害。第一代若虫盛发期为5月中、下旬,第二代为7月下旬,第三代为8月下旬,9月下旬雄虫开始羽化,交配产卵越冬。
(3)防治方法
①调运苗木、接穗要加强检疫,防止传播蔓延。
②初发生梨园多是点片发生,彻底剪除有虫枝条或人工刷抹有虫枝条,铲除虫源。
③在梨花芽萌动前,喷石硫合剂或机油乳剂杀死越冬卵。
④在若虫孵化盛期进行药剂防治,常用药剂为40%速扑杀乳油与25%噻嗪酮乳油。为提高杀虫效果,可在药液中混入增效剂。
粉蚧类的发生有何特点?如何防治?
危害葡萄的粉蚧类有4种:葡萄粉蚧(Grape mealybug,Pseudococcus maritimus)、康氏粉蚧(Comstock mealybug,P.comstocki)、暗色粉蚧(Obscure mealybug,P.viburni)、长尾粉蚧(Longtailed mealybug,P.longispinus)。
(1)康氏粉蚧
康氏粉蚧属同翅目粉蚧科,又名梨粉蚧。食性很杂,危害葡萄、苹果、梨、山楂、桃、李、杏、樱桃、梅、板栗、核桃、柿、枣等多种果树及桑、杨、柳及蔬菜等多种植物。
康氏粉蚧分布于吉林、辽宁、河北、北京、河南、山东、山西、陕西、四川等省份。以雌成虫和若虫刺吸嫩芽、嫩叶、果实、枝干的汁液。嫩枝受害后,被害处肿胀,严重时造成树皮纵裂而枯死。果实被害时,出现大小不等的褪色斑点、黑点或黑斑,危害处该虫所产白色棉絮状蜡粉等污染果实;排泄蜜露造成污染,湿度大时形成煤污病;有煤污病的果实彻底失去食用和利用价值。
康氏粉蚧1年发生3代,主要以卵在树体各种缝隙及树干基部附近土、水泥杆缝处越冬,翌春葡萄发芽时,越冬卵孵化,爬到枝叶等幼嫩部分侵害。第1代若虫盛发期为5月中、下旬,第2代为7月中、下旬,第3代为8月下旬。该虫第1代危害枝干,2、3代以危害果实为主。
康氏粉蚧若虫发育期雌虫为35~50天,蜕皮3次即为雌成虫,雄虫为25~37天,蜕皮2次后化蛹,雄成虫羽化的时期,正是雌虫第3次蜕皮而为雌成虫,雌雄交尾。交尾后雄虫死亡,雌虫取食一段时间爬到枝干粗皮裂缝间、树叶下、枝杈处、果实上分泌卵囊,而后将卵产于卵囊内。每雌虫产卵200~400粒,以末代卵越冬。康氏粉蚧喜在阴暗处活动,套袋内是其繁殖危害的适宜场所,因此在套袋果园、树冠郁闭、光照差的果园发生较重。
康氏粉蚧防治可分不同季节进行。
冬春防治:果实采收后及时清理果园,葡萄越冬前清除枝蔓上的老粗皮,喷3~5波美度石硫合剂;春季发芽前喷3~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3%~5%柴油乳剂,消灭越冬卵和若虫。
生长季防治:生长期应抓住各代若虫孵化盛期。花序分离到开花前是防治第1代康氏粉蚧的关键时期,根据虫口密度适时用药1~2次。套袋前的防治非常重要;套袋后,康氏粉蚧有向袋内转移危害的特点,套袋后3~5天是防治该虫的第3个最佳时期。药剂种类和用法同东方盔蚧。
土壤处理防治:在卵孵化期,根际施药,包括颗粒剂、片剂或药液土壤泼浇等。药剂一般使用具有内吸性的吡虫啉等,五氯酚钠+福镁双处理土壤杀虫与杀菌。
(2)葡萄粉蚧
葡萄粉蚧在我国新疆等多地有发生。以若虫和雌虫隐藏在老蔓的翘皮下、枝蔓的裂缝、伤口和近地面的根上等部位集中刺吸汁液为害。随着葡萄新梢的生长,逐渐向新梢上转移,集中新梢基部刺吸汁液进行为害。受害严重的新梢失水枯死,受害偏轻的新梢不能成熟和越冬。危害叶腋和叶梗,被害的叶片失绿发黄,干枯。危害葡萄果实的穗轴、果蒂、果粒等部位,被害后的果粒畸形,果蒂膨大粗糙。刺吸危害的同时,分泌黏液,易招引霉菌寄生,污染果穗。
葡萄粉蚧1年发生3代,以若虫在葡萄老蔓翘皮下,裂缝处和根基部的土壤内群体越冬。秋季气温迅速下降出现极少数卵在卵囊内越冬。翌年3月葡萄萌动时开始活动危害,4月中旬越冬代雌成虫出现,此时雄虫进入化蛹及羽化始期,5月上旬为雄成虫羽化盛期,两性交配。4月底至5月初即葡萄长出新梢期开始产卵,5月中旬为第1代卵盛期,若虫孵化盛期为5月底至6月初。第1代雌成虫6月中旬出现,7月中旬为第2代卵盛期,若虫孵化盛期为7月下旬,第2代雌成虫8月中旬出现,9月中旬为第3代卵盛期,若虫孵化盛期为9月下旬,10月上中旬迁移根基处及枝蔓翘皮下越冬。第2代和第3代有世代重叠现象。雌成虫产卵前蜡粉逐渐减少,1~2天后向体外分泌棉絮状卵囊,卵囊包围虫体,卵产于棉絮状卵囊内,1头雌虫可迁移活动分几处产卵,雌成虫平均产卵量109~272粒,卵期7天左右。若虫孵化后,在卵囊内停留一段时间,爬出后开始在卵囊附近聚集为害,随后逐渐分散危害。
葡萄粉蚧发生与环境关系密切。气候条件方面,早春温暖少雨,有利于越冬代若虫的早发育及取食产卵。夏季气温高,降水量少,有利于1代和2代卵和若虫的发育。秋季气温偏高延长,有利于3代卵的孵化。冬季气温过低且延长,则会使越冬代若虫大量死亡。栽培管理方面,在6~8月对葡萄的枝蔓合理夏季修剪,会使寄主枝蔓及叶片上的卵和若虫大量死亡,结合夏季修剪刮去老皮效果更好。在10月下旬至11月结合葡萄秋季修剪剪去虫枝和刮去老皮,可大量减少越冬代若虫。天敌方面,该虫天敌以寄生蜂为多,主要有跳小蜂、黑寄生蜂等。
葡萄粉蚧的防治以农业防治与药剂防治相结合的方法。农业防治方法包括加强葡萄园的管理,增施肥料,增加葡萄树势,提高抗虫能力。冬季清园。在5月中旬、7月中旬、9月中旬各代成虫产卵盛期人工刮去老树皮。保护天敌,用药应注意避免伤及天敌跳小蜂、黑寄生蜂。药剂防治方法包括:越冬若虫开始活动危害期及1、2、3各代若虫孵化盛期及时用药控制。其中,葡萄秋季修剪后,埋土前,刮去老皮施药(11月)和越冬若虫活动期(4月中旬)施药效果最好。主要药剂有毒死蜱、吡虫啉、啶虫脒、阿维菌素、吡蚜酮等。
康氏粉介的最佳防治时间
康氏粉蚧最佳防治时间是在1~2龄若虫期。用噻嗪酮或噻虫嗪或苯氧威或啶虫脒或毒死蜱或藜芦碱或苦参碱等叶面喷洒,只要喷洒到康氏粉蚧上,就能将康氏粉蚧杀死。防治蚧壳虫时必须要注意,不要用高毒剧毒的杀扑磷(速扑杀)防治,以免污染环境,危害人体健康。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792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