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油菜可分为哪几种类型?有何区别?
我国栽培油菜的历史悠久,地域辽阔,有适合于各种类型油菜生育的自然环境条件,因而我因栽培的油菜种类繁多,是世界油菜品种资源丰富的国家之一。根据我国油菜栽培的历史传统和油菜生产发展的要求,并结合植物形态特征和农艺性状的分类,将芸墓属油菜分为白菜型油菜、甘蓝型油菜和芥菜型油菜三大类型。
白菜型油菜原名甜油菜,形似白菜,有两种:一是北方小油菜;二是南方小油菜。前者分布在我国西北、华北各省,后者我国南方各省都有种植。白菜型油菜其特征为株型矮,分枝习性为生分枝,茎,叶蜡粉少,叶面平滑,叶色淡绿,基叶倒卵形或卵形,叶缘呈波浪或钝齿。墓茎叶抱墓着生,是这个类型最显著的特征之一。花大、花色淡黄到金黄,花瓣大,相邻花瓣相互重叠;角果着生稀,长扁;种子圆形,褐色或黄色。早熟,需肥少,适于低肥水水平下栽培;能迟播早收,不抗病,产量低而不稳,增产潜力不大。
芥菜型油菜通常称为高油菜、苦油菜。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和西南各省。其主要特征是:植株高大,株型松散,分枝纤细,分枝部位高,主根发达;叶面粗糙,刺毛多面密,叶缘有锯齿;墓茎叶有短柄,不抱茎;花色黄,花瓣较多较长;开花时花瓣互不重叠,角果细而短,籽粒较少和小,种子有黄,红,褐色或黑色;种子有辛辣味,油分品质较差,不耐贮藏。生育期较长,产量低,但抗旱、耐瘠性均较强。
甘蓝型油菜又叫大油菜。我国已大面积种植。其主要特征是:植株高大,主根粗壮,分枝性中等,分枝较粗壮;基叶具有琴状缺刻,藁茎叶半抱茎着生,叶色似甘蓝,蓝绿色,密被蜡粉或少被蜡粉,叶片较厚;花瓣大,黄色,花瓣相互重叠,角果较长,种子较大,种子黑色或黑褐色;耐肥高产,抗病性较强,含油量较高,增产潜力较大,但生育期较长,成熟较迟。
甘蓝型油菜的生物学特征
甘蓝型油菜株体较大,发育中等,生育期较长。苗期株型因品种不同而异,
冬性强的欧洲品种,株型匍匐性强,越冬时生长点下陷,能耐低温;
春性强的亚洲品种,直立性强,主根发育中等,支细根较发达。基叶叶形椭圆或长椭圆,伸长基茎叶出现明显的琴状缺刻。薹茎叶披针形,都不具琴状缺刻;薹茎叶半包茎着生,是甘蓝型油菜显著的共同特点之一。叶质似甘蓝,叶肉组织较致密,叶面被或不被蜡粉。叶色常绿、淡绿、浓绿呈蓝绿。叶面平滑不被刺毛,或在苗期少被刺毛,成长叶无刺毛。分枝性较强,原产欧洲的甘蓝型油菜分枝部位一般较高,株高中等或较高。花较大,黄色,花瓣平滑,部分皱缩,重叠呈覆瓦状或侧叠状。花序中间花蕾着生位置高于开放花朵,开花时花药一般内向开裂或半内向开裂,自交亲和性强,自交结实率高,一般70-80%以上,属常异花授粉作物,但可分离出正交不亲和系。角果果皮组织发育中等,过熟果皮易开裂,在中国西北干旱地区尤为显著。种子较大,一般千粒重3.5-4.5g。种皮蝉褐或红褐,少数土黄色。种皮表面网纹浅,不具辛辣味。种子含油量高,一般35-45%,最高可达55%以上。
什么是甘蓝型油菜?
甘蓝类型:
1、这类油菜广泛分布于我国长江中下游、西南、西北和华南等地区。
2、主要特性是:植株高大,枝叶繁茂。苗期叶色较深,叶质似甘蓝,叶肉组织较致密,叶有明显裂片,叶面积前端较大的称顶裂片,后面短小的称侧裂片。叶面被有蜡粉,边缘呈锯齿状或波状,基叶有明显的叶柄。幼苗多为半直立或匍匐。薹茎叶半抱茎,茎秆被蜡粉。花瓣大,花瓣平滑重叠呈复互状,种子较大,自交结实率较高,角果较长,多与果轴呈直角着生,也有斜生和倒生的。种子黑色或黑褐色,粒大饱满,千粒重3~4g,高的达5g以上。含油量较高,一般在42%左右,高的达50%以上。
3、成熟迟,生育期长,抗寒和抗病毒能力较强,比较耐肥,产量较高且较稳定,增产潜力大。
甘蓝油菜什么时候种植?
一、选用良种:
选用适应性好、抗病力强、产量高、抗逆性强、增产潜力大的甘蓝型油菜品种,如中油杂11、德油5号、绵油系例等适应当地地区的优良品种。
二、适期早播:
适时早播可以充分利用晚秋的光热资源,使油菜积累更多的光合同化物,以提高生物产量和种子产量。自贡地区采用育苗移栽宜在9月中、下旬播种,直播田宜在10月上、中旬播种。
甘蓝油菜
三、培育壮苗:
壮苗移栽时应具备的标准是:绿叶5-7片,苗高17-23cm,根茎粗0.4-0.6cm,株型矮壮,叶柄粗短,叶色正常,根系发达,无病虫害。
1、种子处理:选用适宜当地的优良品种,播种前将种子晒种2-3天,筛选颗粒饱满的种子,以确保种子质量与高发芽率,保证苗齐苗壮。
2、苗床准备:按苗床与大田1:5~7的比例确定苗床。苗床应选择土质粘沙适中,向阳,排水方便,前作两年内没有种植十字花科作物的沙壤土或壤土,有利于苗齐苗壮和减少病害的传播。苗床地前作收获后应及时翻耕,耕细整平开厢,低洼湿地厢面宜作成”瓦背形”厢面,有利于降低土壤湿度,保证幼苗的正常生长和培育壮苗。
3、播种:一般每亩苗床地播种量400-500g左右。为保证播种均匀一致,应将处理好的种子加入一定量的干湿适度的细泥砂和匀和转再进行播种,均匀的撒播于苗床厢面,以提高播种质量,为培育壮苗打下基础。
4、苗床管理:留苗密度,肥水措施和病虫防治是苗床管理的三项主要工作。苗床密度过大易造成”高脚苗”和”曲根苗”,降低幼苗素质;过稀增大苗床面积造成浪费。一般每亩苗床留7~8万苗,苗距8~10cm,一亩苗床可栽5~7亩大田。
为培育健壮苗,应在齐苗时”蔬”苗,出真叶时匀苗,出2~3片真叶时定苗。3叶期喷150ppm多效唑培育壮苗。苗床施肥以前促、中控效果较好。即在定苗时追肥,促进发棵开叶,中期肥水施用宜稍加控制,以炼苗积累营养物质为主。栽前补肥,促发新根。建议用少量的水溶性生根剂进行管理,有助于植物成活。如沃叶生根剂,不含激素。苗床期应注意防治病毒病、猝倒病、霜霉病、白锈病和蚜虫、菜青虫、蟋蟀等病虫害
我国的甘蓝型油菜有什么特性?
中国传统上种植白菜型油菜和芥菜型油菜为主,但产量水平较低,如1949年油菜总产为73.87万t。1954年开始引进甘蓝型油菜,油菜总产量为82.94万t,但因栽培技术不适应,没有得到大面积推广。20世纪80年代是中国油菜快速发展时期,开展的甘蓝型油菜早熟育种工作,培育成了高产、稳产、抗病和广适性甘蓝型油菜品种,甘蓝型油菜得到迅速推广,种植面积为492.1万hm2,是1949年种植面积的3倍,油菜产量也快速提高,单产达到了1000kg/hm2以上。进入90年代,由于市场对食用油的需求增加,以及育种和栽培技术的进步,中国油菜生产继续保持良好的增长状态。到2003年,油菜种植面积达到了723.84万hm2,总产量达到了1117.11万kg,比1949年增长了4倍。
油菜花有几种类型
1、白菜型油菜
白菜型油菜是原产于中国西北地区的大白菜演化来的,植株矮小,分枝较小,茎秆纤细,有薄而光滑的椭圆形叶片。
2、芥菜型油菜
芥菜型油菜,基因组为AABB,也叫高油菜、辣油菜。是十字花科芸薹属芥菜的油用变种。多个发源地,中国是原产地之一。
3、甘蓝型油菜
甘蓝型油菜由白菜(AA, n=10)与甘蓝(CC, n=9)通过自然种间杂交后双二倍化进化而来的一种复合种。欧洲是它的起源地。因其叶形和株型与甘蓝酷似,故名。染色体组为AACC, n=19。
扩展资料
甘蓝型油菜特征特性:甘蓝型油菜株体较大,发育中等,生育期较长。苗期株型因品种不同而异,冬性强的欧洲品种,株型匍匐性强,越冬时生长点下陷,能耐低温;春性强的亚洲品种,直立性强,主根发育中等,支细根较发达。
基叶叶形椭圆或长椭圆,伸长基茎叶出现明显的琴状缺刻。薹茎叶披针形,都不具琴状缺刻;薹茎叶半包茎着生,是甘蓝型油菜显著的共同特点之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芥菜型油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白菜型油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油菜花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788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