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底肥用老三样配比
种植水稻用肥料老三样(氮肥、磷肥、钾肥)作为底肥的配比比例一般为2:1:1.8。施肥的注意事项:施肥时要控制好氮肥的使用量,氮肥虽然能够促进植株的生长,但是也容易造成植株徒长,一般在追肥的时候使用氮肥应将用量控制在15公斤/亩以内。
氮磷钾!分别对农作物有什么作用
1、氮
植物生长的必需养分,它是每个活细胞的组成部分。
氮素是植物体内蛋白质、核酸和叶绿素的组成成分,叶绿素a和叶绿素b都是含氮化合物。氮也是植物体内维生素和能量系统的组成部分。此外,氮素的丰缺与叶子中叶绿素含量有密切的关系。
2、磷
磷对植物营养有重要的作用。磷是植物体内核酸、蛋白质和酶等多种重要化合物的组成元素。磷在植物体内参与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能量储存和传递、细胞分裂、细胞增大和其他一些过程。
磷能促进早期根系的形成和生长,提高植物适应外界环境条件的能力,有助于植物耐过冬天的严寒。
3、钾
钾在植物代谢活跃的器官和组织中分布量较高,具有保证各种代谢过程的顺利进行、促进植物生长、增强抗病虫害和抗倒伏能力等功能。
钾能够促进光合作用,缺钾使光合作用减弱。钾能明显地提高植物对氮的吸收和利用,并很快转化为蛋白质。钾还能促进植物经济用水。钾的另一特点是有助于作物的抗逆性。
扩展资料
1、尿素,固体氮肥中含氮量最高的肥料,理化性质较稳定,施后对土壤性质没有影响,可施用于任何土壤和作物,可做根外施肥使用。同时尿素也是树脂、塑料、炸药、医药、食品等工业的重要原料。
尿素也可以部分代替蛋白质饲料,例如倒在奶牛青饲料中能代替一部分蛋白质饲料,但尿素的加入量不能超过青饲料的3%和总饲料量的1%,否则牲畜肾脏负担过重,容易引起疾病,大豆饼中含脲酶,不要与尿素混合供给。
2、磷肥一般作基肥施用,相同条件下,土壤速效磷含量越高,磷肥肥效越低,磷肥在一般缺磷土壤上对几种主要作物的适宜用量范围:
粮食作物、甘薯、马铃薯、棉花亩用磷肥(4-6) kg,花生、油菜、大豆、黄麻、茶树(3-5)kg、西瓜(2-4)kg、烟草(1一3)kg、甘蔗(6-8)kg、果树每株为(0. 2一0. 3)kg。
当发现作物表现缺磷症状时,采用叶面喷施磷肥,使磷通过叶面的气孔或角质层进入作物体中。水稻、麦类等禾本科作物可用2%一3%的浓度,油菜、蔬菜可用1%的浓度。也可使用磷酸二氢钾0.25%的浓度,在晴天上午露水干后或傍晚未上露水前喷施,有明显的增产效果。
3、钾肥可用作基肥,也可用作追肥,部分品种还可以作为叶面肥,但作基肥和叶面肥施用效果为好。将钾肥用作基肥,可满足农作物全生育期对钾元素的需求,对生长期短的作物和明显缺钾的土壤尤为重要。对生长期长的作物如棉花可采用基施和叶面喷施相结合。
对沙质土壤可采用基施和追施相结合。钾在土壤中的移动性介于氮、磷之间。在土壤速效钾含量低于100毫克/千克/亩即可;土壤速效钾含量在100~150毫克/千克以下,施K₂O₃-5千克/亩即可,当土壤速效钾含量大于150毫克/千克时,可视作物种类不施或少施化学钾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氮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磷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钾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氮磷钾
氮肥、磷肥、钾肥各是适用哪些状况的植物?
一、氮肥适用于缺氮的植物
缺少氮肥的植物表现为植株矮小,叶色发黄,当发现植物有这个状况时,应施加氮肥。
氮肥能够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质量,当氮素充足时,植物可合成较多的蛋白质,促进细胞的分裂和增长,因此植物叶面积增长快,能有更多的叶面积用来进行光合作用。
二、磷肥适用于缺磷的植物
作物缺磷时,表现为生长迟缓、产量降低。缺少磷肥的作物叶片呈深绿色或蓝绿色,成熟延迟,叶柄尤其在叶脉两旁可能产生花青素而呈红色或紫色之条纹,同时叶柄、叶片上会发生坏疽斑点。此时可以施加磷肥。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氮磷过量也会引起贪青晚熟、结实率下降。磷可以促进作物生长,还可增强作物的抗寒、抗旱能力。
三、钾肥适用于缺钾的植物
缺少钾肥的作物表现为在老叶出现杂色或黄色斑点的病征,接着在叶缘出现坏死。
植物最常见的缺钾症状是沿叶缘的灼伤状,首先从下部的老叶片开始,逐步向上部叶片扩展,并且有斑点产生。缺钾植物生长缓慢,根系发育差。茎杆脆弱,常出现倒伏。种子和果实小且干皱。植株对病害的抗性低。
此时可以施加钾肥,施加钾肥的植物具有明显的抗伏倒性,可以增加果实类、蔬菜类作物口感。
扩展资料
以水稻为例说明氮磷钾的作用
1、氮对水稻的生理作用
在各种营养元素中氮素对水稻生育和产量的影响最大,水稻不同生育期和器官氮素含量不同。一般茎叶中的含量约为1%~4%,穗中含量为1%~2%。蛋白质是生命的基础物质,氮是构成蛋白质的主要成分,占蛋白质含量的16%~18%,所以氮素在维持和调节水稻生理功能上具有多方面的作用。
氮素供应适宜时根部生长快,根数增多,但施用过量反而抑制稻根生长。氮素能明显促进茎叶生长和分蘖原基的发育,所以植株体内含量越高,叶面积增长越快,分蘖数越多。
缺氮症状通常表现为叶色失绿、变黄,一般先从下部叶片开始。缺氮会阻碍叶绿素和蛋白质合成,从而减弱光合作用和影响干物质生产。严重缺氮时细胞分化停止,多表现为叶片短小,植株瘦弱,分蘖能力下降,根系机能减弱。
2.磷对水稻的生理作用
水稻茎叶中磷的含量一般为0.4%~1.0%,穗部含磷量比较高,在0.5%~1.4%之间。磷是细胞质和细胞核的重要成分之一,而且直接或间接参与糖、蛋白质和脂肪的代谢,一些高能磷酸又是能量储存的主要场所。
磷素供应充足,水稻根系生长良好,分蘖增加,代谢作用旺盛,抗逆性增强,并有促进水稻早熟和提高产量的作用。水稻缺磷植株往往呈暗绿色,叶片窄而直立,下部叶片枯死,分蘖减少,根系发育不良,生育停滞,常导致稻缩苗、红苗等现象发生,生育期推迟,严重影响产量。
3.钾对水稻的生理作用
水稻茎叶中钾的含量约为1.5%~3.5%,穗部含量较低,一般在0.5%~1%.钾在植物体内几乎完全以离子状态存在,部分在原生质中处于吸附状态。钾与氮、磷不同,它不是原生质、脂肪、纤维素等的组成成分。
但在一些重要的生理代谢上如碳水化合物的分解和转移等,钾都具有触媒作用,能促进这些过程的顺利进行。钾还有助于氮素代谢和蛋白质的合成,所以施氮越多,钾的需求量也就相应增加。
钾对植物体内多种重要的酶有活化作用。适量施钾能提高光合作用和增加植株碳水化合物含量,并能使细胞壁变厚,从而增强植株抗病抗倒伏的能力。
缺钾时根系发育停滞,容易发生根腐病,叶色浓绿程度与施氮过多时相似,但叶片比较短。钾不足时淀粉、纤维素、碳水化合物减少,水稻处于繁茂遮荫或光照不足的条件下,增施钾肥后大多可以得到改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氮磷钾
参考资料来源:临安农林信息网-氮、磷、钾对水稻有什么作用
水稻第二次换肥料放含有氮磷钾肥可以吗?
水稻追肥用什么肥料要看处在哪个生长阶段,生长阶段不同所需的肥料也是不同的。若是分蘖期可施用以氮肥为主,促进更好的分蘖。若是在穗期,要及时追施促花肥,保花肥。
一、水稻施肥方案:
1、基肥
有机肥料分解慢,利用率低,肥效期长养分完全,所以作基肥施用较好。但由于稻区早春气温较低,土壤中的养分释放缓慢,为了促进高产田秧苗早生快发,可以将速效氮肥的总量30%-50%作为基肥施用。磷肥和钾肥均作为基肥施用,也可以留一部分在拔节期施用。
2、分蘖期
水稻返青后及早施用分蘖肥,可促进低位分蘖的发生,增穗作用明显。分蘖肥分二次施用,一次在返青后,用量占氮肥的25%左右,目的在于促蘖;
另一次分蘖盛期作调整肥用量在10%左右。目的在于保证全田生长整齐,并起到促蘖成穗的作用。后一次的调整肥施用与否主要看群体长势决定。
3、穗肥
穗肥不仅在数量方面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影响较大,而且施用时期也很关键。穗肥在叶龄指数91左右(倒二叶60%伸出)施,可以促进剑叶生长,当高产群体较繁时,穗肥在叶龄96(减数分裂时期)时施,建议施用海餐沃水溶肥,起到保花作用。
4、粒肥
水稻后期施用粒肥可以提高籽粒成熟度,增加千粒重,要控制好粒肥施用量和施肥方式。
二、水稻施肥
推荐氮、磷、钾三大肥料自行混合进行施肥。要根据当地的情况进行合理施肥,每个地区的土壤情况不同,所以不能够完全照搬其他地区的施肥策略。
必须施足底肥,有机肥和化肥配合使用效果更好。一般把40%左右的速效氮肥,全部的磷肥和60%的钾肥做基肥使用。另外30%的氮肥做蘖肥施用,最后剩余的30%的氮肥和40%的钾肥可以做穗肥使用。
水稻底肥用什么肥好
水稻所需要的是磷肥,氮肥,钾肥。所以需要使用复合肥。
复合肥由化学方法或(和)混合方法制成的含作物营养元素氮、磷、钾中任何两种或三种的化肥。
复合肥生产多使用测土配方测出土壤的养分情况,测土配方施肥是以土壤测试和肥料田间试验为基础,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在合理施用有机肥料的基础上,提出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等肥料的施用数量、施肥时期和施用方法。通俗地讲,就是在农业科技人员指导下科学施用配方肥。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核心是调节和解决作物需肥与土壤供肥之间的矛盾。同时有针对性地补充作物所需的营养元素,作物缺什么元素就补充什么元素,需要多少补多少,实现各种养分平衡供应,满足作物的需要;达到提高肥料利用率和减少用量,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节省劳力,节支增收的目的。
水稻在成长期时要施什么肥?
多穗大穗是水稻高产的基础。水稻虽然分蘖能力强,但只有早期分蘖才是“有效分蘖”,才能形成穗。因此,要提高水稻产量,不仅要努力促进分蘖,还要努力促进水稻早期分蘖。增加水稻分蘖的措施不仅是肥料,还与秧苗素质和水分管理有关。采取以下措施提高水稻分蘖率:选择壮苗。最好选择旱育龄壮苗,株型矮小健康,根系发达健壮,吸收力强,抗逆性强。抛入稻田后,生根快,返青生长快,分蘖早,成穗率高,增产效果显著。
施足氮肥,增施磷钾肥。施肥时,除了施足氮肥外,磷钾肥也是必不可少的。磷肥对促进水稻早期分蘖有重要作用。如果水稻分蘖期磷肥供应充足,分蘖会早且多;否则,水稻容易出现僵苗。钾肥在增强水稻抗逆性、防止小穗退化、提高水稻结实率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为了增加水稻的有效分蘖,必须在保证氮肥供应的基础上坚持平衡施肥,尤其是缺磷缺钾的田,基肥中应添加磷钾肥,一般每亩施过磷酸钙40-50公斤,硫酸钾10-15公斤。
早期插入和浅插入。适时早栽苗,可增加吸收面积,改善通风透光,延长营养生长期,从而促进水稻早分蘖、多分蘖,形成大穗,增产。苗浅,表土通风好,泥温易升高,有利于分蘖的发生移栽过深会延迟分蘖时间,提高分蘖部位,减少有效分蘖。因此,为了增加有效分蘖,移栽应尽可能早、尽可能浅。如果是旱育秧,最好实行抛秧,促进水稻早出苗和多次低分蘖。不要把幼苗留在地里太久,也不要种得太深。浅水勤灌。温度是影响水稻早期分蘖的重要因素。较高的温度有利于水稻幼苗的早期分蘖和大分蘖。因此,水稻移栽和绿化后,应尽可能频繁地进行浅水灌溉。
除了在低温、阴雨天气或寒夜进行深水灌溉外,只需在晴天在田间保持3厘米左右的水层,以提高水温和泥温,促进水稻幼苗早期分蘖,使低分蘖更多。长期深水灌溉会延迟幼苗的分蘖,提高分蘖节,不仅会减少有效分蘖,还会减少水稻的穗数。施肥促进分蘖早。分蘖肥一定要追早,保证分蘖时养分充足,才能早长。具体追肥时间应在水稻根系恢复,植株返青后(移栽后7-10天)进行。具体用量应根据土壤肥力、基肥用量和苗木生长情况灵活确定。一般每亩施尿素5公斤左右,土壤肥力差、底肥少的田块可酌情增加用量。如果追肥晚,追肥过多,虽然幼苗生长旺盛,分蘖多,但大多是无效分蘖,中期虽然外观漂亮,但后期没有好收成。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782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