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瘟病 稻瘟病症状描述正确的是

如何识别稻瘟病?

由于病菌侵入的时间和部位不同,表现的症状也不同,因此,有苗稻瘟、叶稻瘟、节稻瘟、穗稻瘟、谷粒稻瘟等区别。

(1)苗稻瘟(苗瘟):多由种子带菌引起,在单季晚稻秧田和后季稻秧田上危害严重。三叶期前发生,一般不形成明显病斑,多变黄褐色枯死。多数是三叶期后发生在叶片上(即苗叶瘟),病斑短纺锤形至梭形,或密布不规则的小斑,灰绿色或褐色,天气潮湿时病部生有灰绿色的霉(分生孢子)。严重时,可使秧苗成片枯死。

(2)叶稻瘟(叶瘟):秧苗及成株的叶片上都可发生,初期现针头大小的褐色斑点,很快扩大。一般在分蘖盛期盛发,严重时,远望发病田块如火烧过似的。病斑有四种类型。

急性型:病斑不规则,由针头大小至近似绿豆大小,大的病斑两头稍尖,水渍状,暗绿色,背面密生灰绿色霉。急性型病斑的出现是稻瘟病流行的预兆。

慢性型:急性型的病斑在气候干燥等情况下可转化成慢性型。病斑梭形,外围黄色的是中毒部,内部褐色是坏死部,中心灰白色是崩坏部;褐色坏死线贯穿病斑并向两头延伸,这是稻瘟病的一个重要特征。天气潮湿时,病斑边缘或背面也常有灰绿色的霉。

褐点型:病斑为褐色小点,局限在叶脉间。气候干燥时,多在抗病力强的稻株中下部叶片上出现。适温、高湿时,有的会变为慢性型病斑。

白点型:这种类型的病斑较少见,多在感病嫩叶上出现近圆形的小白点。气候适宜发病时,可转变为急性型病斑。

(3)穗稻瘟(捏颈瘟、穗颈瘟):发生在穗颈和穗轴或小枝梗上,对产量影响最大。初期出现小的淡褐色病斑,边缘有水渍状的褪绿现象。以后病部向上、下扩展,长的可达2~3厘米,颜色加深,最后变黑枯死或折断,造成瘪谷甚至白穗。

(4)节稻瘟(节瘟):一般发生在剑叶下第一、第二节,节上初生黑褐色小斑点,逐渐成环状扩展,最后使整个节部变成黑色,造成茎秆节弯曲或折断。

(5)谷粒稻瘟(谷粒瘟):发病早的病斑呈椭圆形,中部灰白色,以后使整个谷粒变成暗灰色的秕谷。发病迟的常形成不规则的黑褐色斑点。

稻瘟病 稻瘟病症状描述正确的是

稻瘟病防治方法和时间

稻瘟病被称为水稻的“不死之癌”,在我国南方水稻从育秧期到成熟期的整个时期均可侵染,而在我国北方,水稻移栽后直至成熟期均可侵染。不同类型的稻瘟病对水稻的威胁不同。重要的是,水稻许多其他病害引起的病斑也会成为稻瘟病孢子侵染的通道,这也是为什么水稻在发生亚麻斑病、细菌性褐斑病等病害时,容易引起伴生的稻瘟病。

因此,控制稻瘟病是水稻种植过程中的重中之重。但由于能引起稻瘟病的因素很多,在固定的时间或生长期内是无法有效控制的。只有综合影响因素才能判断是否需要及时防治稻瘟病。

1.根据气候条件及时防治。水稻秧苗达到6-7叶龄后,进入分蘖盛期,同穴苗数大幅度增加,秧苗的叶片数也随着茎数的增加而增加。在大风、降雨、长时间湿热天气的条件下,树叶会相互摩擦,出现一些褐斑。主要原因是刀片摩擦造成的伤口引起病菌或孢子的感染。如果是在北方地区,这个阶段稻瘟病感染的概率有限,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也有限。

而在南方地区,由于特殊的气候条件,容易造成稻瘟病的孢子从病斑侵入,从而在叶片和穗轴上滋生大量的病斑。因此,在叶片受到特殊气候条件伤害后,建议及时防控稻瘟病,避免稻瘟病蔓延。

2.根据品种抗性控制稻瘟病。水稻品种繁多,对有效积温的要求不同,口感品质差异,产量差异,抗性优劣,可谓“百花齐放”。但从品种审定的角度来看,稻瘟病抗性也是水稻新品种审定的重要因素之一。一般来说,水稻品种对稻瘟病的抗性可分为抗性、中抗和高抗。在选择水稻品种时,最好咨询经销商或其他种植户,了解该品种对稻瘟病等病害的抗倒伏能力,以决定是否需要加大稻瘟病防治的力度和频率。

水稻的稻瘟病有哪些症状表现?怎样治疗才最有效?

水稻稻瘟病是一种常见的水稻灾害,损失惨重!了解发病的原因、症状、及时防治,能最大程度的减少损失。今天就聊聊:水稻稻瘟病的症状、发生原因和防治方法。

一,水稻稻瘟病常见的症状特点:

1、苗稻瘟:小苗发病,基部变灰黑色,叶变淡褐色、卷缩、枯死,没有明显的病斑;严重时成团枯死,如火烧状。在枯死苗的表面,可见到灰青色的霉层,这就是病菌孢子丛。三叶期以后发病,叶片上有明显病斑,症状与叶稻瘟相同。

2、叶稻瘟:根据病斑形状和蔓延速度,可分为慢性型和急性型两种类型:急性型病斑,最初在叶片上生水渍状暗绿色小点,以后扩大成短椭圆形,两端稍尖,病斑上密生灰绿色霉。这种病斑发生后,蔓延迅速,是病害大发生的预兆。慢性型病斑一般呈长梭形,中央灰白色,边缘褐黑色,外有黄色晕圈,有时病斑上生少量灰绿色霉。这种病斑蔓延缓慢。

急性型和慢性型病斑可以互相转化,当环境条件适合于发病时,慢性型可以发展成急性型;相反,环境条件不适于发病时,急性型也会转化为慢性型。

叶枕(叶节)容易感染稻瘟病,发病后叶枕呈淡褐色或暗褐色,潮湿时表面产生灰绿色霉层。孕穗期剑叶叶枕发病,是穗颈稻瘟大发生的预兆。此外,叶鞘也可发病,症状与叶稻瘟相似。

3、节稻瘟:稻节上初生褐色小点,逐渐扩大,围绕全节,使节部变黑、干枯、下陷;表面上长出黑色霉层,易折断,影响结实、灌浆,造成枯穗或半枯穗。

4、穗颈稻瘟:通常在穗颈部,有时也发生在枝梗或穗轴上。病斑灰黑色,不定形。发病早而重的,全穗变白,很像螟虫为害造成的白穗。发病迟或发病轻时,稻穗外表与健穗无差别,只是秕谷增多,千粒重减轻。

5、谷粒稻瘟:一般在谷壳上出现灰白色或暗灰色不定形病斑。严重的谷粒枯白,成秕谷。

二,产生水稻稻瘟病原因

大多种植户连续多年种植单一优质稻品种,为了使水稻快速生长,种植户往往加大肥水用量,后期偏施氮肥,造成水稻过分生长,枝叶茂盛,通风条件差,这些都会助长稻瘟病的发生。

1、气候因素。在影响稻瘟病发生和流行的气象因素中,最主要的是温度和湿度,其次是光照和风。当温度在20-30℃,湿度在90%以上,稻株保持一层水膜的时间达6-10 h。则分生孢子最易萌发和侵入。

2、品种感病。优质水稻抗病品种多年连续种植,会逐渐退化,造成异常气候条件,丧失抗病性,发病率明显增加。

3、田间管理不当。如果施肥不当也会引起稻瘟病的发生。追施氮肥过多或过晚,水层管理过深,使水稻植株贪青,抗病力差,有利于病菌的侵入、生长和繁殖,因而发病严重。

4、化学药剂防治问题。由于栽培措施和施肥情况的不同、药剂防治效果差别很大。栽培密度过大、氮肥施用过量、发病期间降雨多,防治次数再多也难以阻止病害的发生。

三,怎么防治水稻稻瘟病

播种带菌种子可引起苗瘟。适温高湿,有雨、雾、露存在条件下有利于发病。菌丝生长温限8~37℃,最适温度26~28℃。孢子形成温限10~35℃,以25~28℃最适,相对湿度90%以上,那稻瘟病的防治方法有哪些呢?培育适龄壮秧,合理密植,拉线条栽,重施基肥,科学施用n肥,增施磷、钾肥,使稻株体内可溶性氮化物减少,促进根系纵深生长。合理用水,以水调肥、促控结合,一般保水返青后,分蘖期浅灌,够苗后根据土质排水晒田,减少无效分蘖。有灌溉条件的地方提早节令,种植高产、抗病品种,用品种抗性控制稻瘟病发生与危害,下面具体了解一下如何防治水稻的稻瘟病吧?

1,农业防治

1-1处理越冬病源

感病田块收割脱谷后的稻草全部运出稻田,机械收割后残留的稻草和脱谷剩余物要干净彻底的烧掉或翻地深埋。清除沟旁杂草要做到育苗前把染病稻草全部处理干净。

2-2选用抗病品种

目前,辽河系列、辽星系列等水稻新品种是主栽的优良水稻品种。经过两年的稻瘟病田间监测和调查结果显示;辽河12、辽星一号等水稻新品种的抗性都在抗至中抗以上,适合大面积种植。在生产中要不断搞好良种提纯复壮,保持优良种性和良好抗性。同时,建议农户不要盲目引种,特别是盲目引进未经审定的品种,以确保粮食丰收。

3-3加强栽培管理、合理施用肥料

推广旱育壮秧、稀插、配方施肥、浅水灌溉等行之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减轻稻瘟病的放生。通过旱育壮秧、稀插,为水稻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增强水稻抗病能力,减轻病害发生。在施肥上,搞好氮、磷、钾肥配合施用,有条件的实行配方施肥,防止偏施、晚施、多施氮肥,适当增施磷、钾肥。盘锦稻区以偏盐碱田块为主,在施肥中要进行有机肥和化肥配合施用,在改善土壤的同时提高水稻产量、减少病害发生。栽培上实行浅水灌溉为主,做到浅、干、湿相结合,为水稻后期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田间小气候,降低稻瘟病的发生。

2,药剂防治

目前,主要的防治药剂有富士一号、稻瘟灵、三环唑、使百克,在生产上都取得良好的效果。

2-1药剂防治效果。经过两年试验、示范,应用上述药剂对稻瘟病的防治效果均达到90%以上,对叶瘟和穗颈瘟的防治效果好于粒瘟和枝梗瘟。

2-2防治时期。从分蘖期开始,深入田间调查,及早发现发病中心。当出现急性病斑或病株率达3%时,及时施药防治。如果叶瘟较重隔7天再施一次药,必须严格控制叶瘟。防治穗颈瘟,可在抽穗始期和齐穗期各施一次药。对于低洼地块和水稻营养生长过盛的地块,无论有无叶瘟,遇阴雨多湿,低温寡照天气,一定要在抽穗始期和齐穗期各施一次药,控制穗颈瘟发生。

3-3施药剂量。25%使百克乳油600ml/hm2,40%富士一号或40%稻瘟灵1500ml/hm2,20%三环唑可湿粉剂1500g/hm2,于上午10点之前,下午3点以后施药,如遇雨天不便于施药,也要抓住雨停间歇打药,做到用药及时。

水稻稻瘟病的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因地制宜地选用抗病品种。秧田期以前彻底处理完病稻草,消灭越冬菌源。施足基肥,巧施追肥,灌水应以深水返青,浅水分蘖,晒田拔节和后期浅水为原则。增施硅肥可有效减轻发病。

(2)种子处理。

播种前用4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或50%稻瘟净乳油、40%异稻瘟净乳油浸种。早稻用1000倍药液浸种48~72小时,晚稻用500倍药液浸种24小时。

(3)田间喷药。

2~3叶期发生苗瘟,用6%施稻灵防治1次。移栽时,用25%使百克乳油1500倍液或20%三环唑乳油750倍液浸秧根3小时,可有效地预防稻瘟病。稻株上部3片叶片病叶率为3%时及时施药。防治穗瘟,应在破口至始穗期施第一次药,然后根据天气情况在齐穗期施第二次药。药剂可选用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或40%稻瘟灵乳油,或40%克瘟散乳油,每亩75~100克,或50%异稻瘟净乳油,每亩100~150克。

稻瘟病是什么?

稻瘟病又称稻热病,是水稻上重要病害之一。。发生遍及全国各大稻区,北方稻区以稻颈瘟为害最为突出,流行年份一般可造成损失10%~20%,严重者可达50%以上。

症状

水稻生长期间,植株各部位均可发病。根据其发病部位可分以下几种:

苗瘟:

3叶期前病苗基部灰黑色枯死,无明显病斑。3叶期后病苗叶片病斑呈短纺锤形、棱形或不规则小斑,灰绿色或褐色,湿度大时病斑上产生青灰色霉层,严重时成片枯死。北方稻区多不发生苗瘟。

叶瘟:

分蘖盛期发病较多。初期病斑为水渍状褐点,以后病斑逐步扩大,最终造成叶片枯死。根据病斑形状、大小和色泽的不同,可分4种类型:①慢性型。病斑呈棱形或纺锤形,外层为黄色晕圈,内环红褐色,中间为灰白色,病斑两端常有纵长褐线。在高温下,病斑背面产生青灰色霉状物。②急性型。病斑为椭圆形、圆形、菱形或不规则形,针头大小至绿豆大小,暗绿色,水渍状,背面密生灰绿色霉层。此类病斑发展快,常为流行的先兆。③白斑型。病斑为圆形或近圆形,白色。在气候条件适宜时,可转为急性型病斑。④褐点型。病斑褐色,针头大小。多产生在气候干燥、抗病品种和稻株下部叶上,若在适温高湿条件下,可转为慢性型病斑(彩版五,28)。

节瘟、叶枕瘟:

节瘟发生在稻株下部节位上。初期节上有褐色小点,逐步扩大至全节,变成黑褐色,并凹陷缢缩。早期发病可造成白穗。叶枕瘟发生在叶片基部的叶耳、叶环和叶舌上。初期病斑灰绿色,后呈灰白色或灰褐色,潮湿时长出灰绿色霉层,可引起病叶枯死和穗颈瘟。

穗颈瘟、枝梗瘟:

发生在穗颈部和小穗枝梗上。病斑初期为暗褐色,后变黑褐色。在高湿下,病斑产生青灰色霉层。发病早的形成白穗,发病迟者,籽粒不饱满,空秕谷增加,千粒重下降,米质差,碎米率高。

粒瘟:

发生在谷粒的内外颖上。发病早的病斑呈椭圆形,灰白色,随稻谷成熟,病斑不明显;发病迟的病斑为褐色,椭圆形或不规则形。

病原

有性世代为Magnaporthe grisea Barr.(仅在人工培养下产生,自然条件下尚未发现),无性世代为Pyricularia oryzae Cav.为真菌,属半知菌亚门,梨孢霉属。该病菌发育适温为8~37℃,最佳温度范围26~28℃,在10~35℃范围内均可产生分生孢子,以25~28℃最适宜;病菌侵入寄主组织以24~30℃最适。当空气湿度饱和时最有利分生孢子形成;若相对湿度低于80%,分生孢子几乎不能形成。相对湿度达96%以上,有水滴存在,孢子萌发侵入寄主。日光对病菌有抑制作用,在缺氧条件下孢子不能萌发。

发病特点

稻瘟病病菌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在病稻草、病谷上越冬。翌年当气温回升到20℃左右时,遇降雨,便可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也可随雨滴、流水、昆虫传播。孢子达到稻株,在有水和适温条件下,萌发形成附着孢,产生菌丝,侵入寄主,摄取养分,迅速繁殖,产生病斑。在适宜温湿度条件下,产生新的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逐步扩展蔓延。

一般高氮肥地块发病重;增施磷、钾肥有利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减轻为害。长期灌深水冷水,土壤缺氧均有利发温湿度对发病影响大。当气温在20~30℃,田间湿度达90%以上,植株体表面保持6~10个小时的水膜,易发病;当温度大于32℃或小于15℃时病害受抑制。北方稻区在水稻抽穗期,遇20℃以下,兼有降雨天气,易流行穗颈瘟。

防治方法

(1)选种抗病品种。合理布局,避免因品种单一造成病菌生理小种变化。

(2)种子处理。可选用10%的402抗菌剂1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和20%托布津1000倍液浸种2天,或2%福尔马林浸种20~30分钟,再堆闷3小时。

(3)加强田间管理,提高抗病能力。追施基肥,氮、磷、钾肥合理配置,前期浅水灌溉,分蘖期适时排水晒田,以后即湿润灌溉。

(4)生长期药剂防治。针对北方稻区发生特点,应早防叶瘟,预防穗瘟、叶瘟。当田间出现发病中心,近期有阴雨,气温在20℃以上,立即打药控制。重病田和感病品种连续间隔7天1次。穗瘟:凡孕穗期叶病率1%~3%,病情有上升势头,并将有阴雨天,应在破口和齐穗期各打1次预防药。防治药剂每667平方米可选用: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75~100克,40%克瘟散75~100毫升,40%稻瘟灵(富士一号)75~100毫升,50%多菌灵75~100克,或50%异稻瘟净100~150毫升对水10千克,用机动喷雾器喷雾。在阴雨天,防治穗瘟打药不便,可用生石灰与硫磺粉按10∶1或二炭灰与三环唑按20∶1拌匀撒施(《农业实用技术百科全书》)。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77638.html

(0)
氨基酸肥料氨基酸肥料
上一篇 2023年2月24日 上午8:09
下一篇 2023年2月24日 上午8:11

相关推荐

  • 2024芝麻酱制作技术

      芝麻酱是颇受群众欢迎的一种调味品。它营养丰富,含高蛋白和脂肪酸,经常食用有防癌作用。由于芝麻酱的色香味美别具一格,有“入口绵,到口光,嚼后香,吃后想”的特色。在目前市场上为紧俏商品之一。50kg可加工芝麻酱40-42.5kg。   1.原料和工具。选上等芝麻作原料。设备为一盘支架石磨,一口铁锅,另置水缸、竹筛、木铲等。   2.制作方法。芝麻晒干扬净,清…

    肥料资讯 2025年2月26日
    00
  • 吉林化肥厂最新消息 吉林化肥厂最新消息新闻

    清河口化肥厂什么时候停产 中石化湖北化肥厂2022年十二月份有什么新消息 查看全部1个回答 白鱼doer TA获得超过4309个赞 关注 成为第784位粉丝 停产了。中石化湖北化肥厂2022年十二月份有消息是因为受供电影响所以湖北省化肥停产了,化学肥料,简称化肥。用化学和物理方法制成的含有一种或几种农作物生长需要的营养元素的肥料,化肥也称无机肥料,包括氮肥、…

    肥料资讯 2023年4月4日
    00
  • 大叶芹 大叶芹和水芹菜的区别

    大叶芹和小叶芹的区别 1、科属:大叶芹是茴芹属的植物,小叶芹是羊角芹属的植物。2、外形:大叶芹高度为70-85厘米,小叶芹高度为30-100厘米。3、叶片:大叶芹叶片呈现宽卵形,小叶芹叶片为阔三角形。4、果实:大叶芹果实为卵球形,小叶芹果实为长圆形。 大叶芹和小叶芹有哪些不同 1、科属不同 大叶芹和小叶芹的区别表现在科属上,其中大叶芹是伞形科茴芹属的多年生草…

    肥料资讯 2023年2月24日
    00
  • 马兜铃科 马兜铃科属

    马兜铃(马兜铃目马兜铃科植物)详细资料大全 马兜铃(学名:Aristolochia debilis Sieb. et Zu),别名水马香果、蛇参果、三角草、秋木香罐,中文名因其成熟果实如挂于马颈下的响铃而得。马兜铃为多年生的缠绕性草本植物。其根、茎、果实都称马兜铃,马兜铃有清肺降气、止咳平喘、清肠消痔的功效,其茎称天仙藤有理气、祛湿、活血止痛的功效,其根称青…

    肥料资讯 2023年2月23日
    00
  • 番茄制果丹皮的技术

      传统果丹皮以山楂为原料,而最常见的番茄也能生产果丹皮。由番茄生产的果丹皮不加添加剂,酸甜可口无异味,深受人们喜爱。1、原料精选。要选无病虫害的成熟果实,大小均可,用清水充分漂洗干净。2、去皮制浆。将清洗后的番茄放在90~95℃热水中浸烫2分钟,经凉水冷却后除去果皮和果柄,然后放入钢精锅或不锈钢锅中捣碎,加热煮烂充分软化。煮时不能加水,并禁用铁锅。将煮烂的…

    肥料资讯 2023年4月3日
    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自6.2开始主题新增页头通知功能,购买用户可免费升级到最新版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