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镜蛇瓶子草的介绍
眼镜蛇草(学名:Darlingtonia californica)是瓶子草科的其中一个属,为一种食虫植物,主要分布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北部与奥勒冈州。 眼镜蛇草是非常知名的食虫植物品种,因酷似眼镜蛇而得名,是许多玩家收藏的目标。
巧设陷阱的食虫植物——瓶子草是什么样子的?
瓶子草属于被动捕捉型食虫植物,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它主要分布在美洲、亚洲热带地区和澳大利亚等地。全世界的瓶子草约有9种,它们的叶子奇形怪状,有的呈管状,有的呈壶状,有的呈喇叭状,看上去好似各种形状的瓶子,因此人们称它为“瓶子草”。这些瓶状叶内壁光滑,有蜜腺,有倒刺毛,下部还有消化液。瓶子草诱捕虫子的过程与猪笼草类似,当虫子为蜜所吸引而不慎落入瓶底,就无法再出来;虫被消化液淹死并消化掉,最后营养物质被叶子所吸收。比较著名的瓶子草有北美洲纽芬兰州的紫红瓶子草,美国加利福尼亚和俄勒冈州的眼镜蛇瓶子草,澳大利亚的澳洲瓶子草。其中,最有意思的是眼镜蛇瓶子草。这种草的瓶状叶上端弯曲,看上去好似蛇头;在接近瓶口处有一个叶片向下延伸部分,很像蛇的长舌。在“长舌”附近有一个小孔,此处还生有蜜腺。当昆虫从小孔钻进去吃蜜时,一不小心就会掉进瓶里,成为瓶子草的一顿美餐。这种草的叶片的顶端有一些透明的小亮点,酷似小孔,使钻入瓶中的昆虫无法找到出口。可以说,眼镜蛇瓶子草精心设计了它的陷阱,以期捕食到更多的昆虫。
眼镜蛇瓶子草的捕虫机制
眼镜蛇瓶子草的鱼尾状附属物背侧会分泌大量糖蜜,并散发出强烈的气味。黄蜂及苍蝇等昆虫会被这种气味吸引至瓶口。顺着蜜腺爬行的昆虫可能被引入捕虫瓶内,而捕虫瓶内透光的斑纹又会迷惑昆虫,使其将这些斑纹误认为出口而被困在捕虫瓶内。由于捕虫瓶蜡质的顶部及带下向毛的中下部,昆虫会逐渐落入捕虫瓶基部的消化液内。之后,其尸体被消化,植株即可从中吸收分解出来的营养物。与此捕虫机制类似的物种还有鹦鹉瓶子草(Sarracenia psittacina)、小瓶子草(Sarracenia minor)、克洛斯猪笼草(Nepenthes klossii)及马兜铃猪笼草(N. aristolochioides)。
眼镜蛇瓶子草是美洲的三种瓶子草植物之一。其捕虫瓶并不搜集雨水,而是通过根部吸收水分再分泌于捕虫瓶内。人们曾认为眼镜蛇瓶子草的捕虫瓶不会分泌消化酶,而必需依靠共生菌及原生动物将猎物分解为可吸收的养分。但后来的研究表明,眼镜蛇瓶子草至少能分泌一种蛋白水解酶来消化猎物。捕虫瓶内壁细胞从消化液中吸收养分与根系细胞从土壤中吸收养分是类似的。但眼镜蛇瓶子草与一些动物及微生物之间仍存在着密切的互利互惠关系。
瓶子草
瓶子草是一种相对体形较大气质高雅的食虫植物,叶子成瓶状直立或侧卧,大多颜色鲜艳有绚丽的斑点或网纹,形态和猪笼草的笼子相似,能分泌蜜汁和消化液,受蜜汁引诱的昆虫失足掉落瓶中,瓶内的消化液会把昆虫消化吸收。
眼镜蛇瓶子草怎么养?
眼镜蛇草
瓶子草科的其中一个属,为一种食虫植物,主要分布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北部与奥勒冈州。 眼镜蛇草是非常知名的食虫植物品种,因酷似眼镜蛇而得名,是许多玩家收藏的目标。
栽培技术
浇水需使用矿物质含量低的水(如雨水、纯净水等);耐冷怕热,尤其是根部要保持冰凉,日夜要有较大的温差;喜欢强光,在温度不至于过高的情况下,可接受阳光的照射,植株顶部会呈现红色的网纹,非常的漂亮;如需施肥可按指示浓度的1/5以上喷施。
生存温度:-10-30
适宜温度:15-27
栽培基质:泥炭、水苔、珍珠岩、沙等
环境湿度:50%
原 产 地:美国
眼镜蛇瓶子草是较难栽培的食虫植物之一。其需要较高的日间温度及较低的夜间温度。其原生地为终年有冰凉山泉流入的沼泽或河岸,根部能一直保持较低的温度。所以在栽培最佳的模拟方法即是以冷凉的纯净水培养。天气炎热时可将冰块放于土壤表面降温。在高湿度、温暖的环境下,可以给予植株充足日照;若湿度低或变化幅度大,则需稍微遮荫。
眼镜蛇瓶子草从种苗开始种植是非常困难且缓慢的,所以通常在晚冬或春季以其匍匐茎繁殖。通常在春分至晚春时,匍匐茎节间上会长出许多小牙。将匍匐茎剪成数段,每段带一些根。再将这些茎段放在凉爽潮湿的碎水苔上,保持明亮高湿的环境。数周后即可见到芽发育。
与其他生长于温带地区的食虫植物一样,眼镜蛇瓶子草需要在冬季休眠才能长期存活。植株在冬季会停止生长3至5个月。直到邻近春天,成熟植株会长出单一朵花,并于数周后长出数个大型的捕虫瓶。整个夏季其都会不断长出捕虫瓶,但其尺寸都远小于春季的捕虫瓶。
许多栽培者都已成功栽培了眼镜蛇瓶子草,并发现了三个变型:全绿、全红、红绿。野生的眼镜蛇瓶子草,在一般强度的日照下为全绿,强光下则呈现红绿色。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765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