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坡耕地和平原地优缺点?
高中生的地理学习应该从多个方面自问对地理对象的了解:是什么/有什么/在哪里/怎么样/为什么等等
“坡耕地”和“平原地”是“土地利用”项目下,两种自然环境下的农用土地(耕地)类型,坡耕地是山坡可耕地的简称,平原地是平原可耕地的简称【明白了它们是什么,就能分析出它们的环境差别】
坡耕地一面靠山遮阳,容易沥水。对于向阳喜湿植物而言,这是它的缺点,对于旱地作物而言,容易沥水排涝却是优点,就环境保护而言,容易发生水土流失却是它的又一缺点。【明白了它们在哪里,就能分析出它们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优势,评价它们怎么样】
农业还需要考虑具体的产业类型,种植业/种什么/种在哪里/为什么种,养殖业/养什么/养在哪里/为什么养等等问题,山坡地上养山羊缺点就是可能存在生态环境问题,山坡地上养鱼虾,问题成堆,就是胡作非为了【所以,你如果问题中还有“水稻”“玉米”(鱼/牧)之类的限制,答案2就得换一换说法了】
———-我侧重于教你学法,没有给完整具体的答案。一般情况下,你对第2部分加上“平原地”的优缺点就行了。
陡坡如何整地
一、鱼鳞坑整地
用于地形复杂,坡面破碎,坡度较陡,水土流失严重的侵蚀沟、陡坡地和土层较薄的土石质山地、农田大地埂造林时采用。按照造林密度设计要求,按“品字”形排列,开挖长150~200cm、宽80~100cm、深50 cm的半月形植树坑,在鱼鳞坑外沿用挖出的生土培筑高30~50 cm、顶宽30 cm的弧形埂,坑内回填表层熟土20~30 cm。
二、漏斗式集水坑整地
在黄土层较厚,坡度1°~5°的平坡地和植被稀少的河谷川道地。多在道路、沟渠两侧营造护路、护岸林或经济林时采用。按照造林密度设计要求,先测设出300cm×300 cm方格线,在方格中心开挖100cm×100cm×100 cm的植树坑,用挖出的土沿方格线培筑高30~50 cm、顶宽30 cm的实埂,然后沿埂基坡面铲修坑周围表土回填至坑内,使正方形畦内呈外高内低“漏斗”状坑。
三、带状整地(包括反坡带子田、水平阶等)
用于坡度在15°~25°之间,坡形较为平直的坡地和土层较厚的墚峁部造林时采用。反坡带子田整地,沿等高线开挖田面宽150~200 cm、反坡10°~15°的带子田,培实外边埂,每隔5~10 m长留筑高30~50 cm、顶宽30 cm的阻水埂。将田面深翻30 cm。带间水平距离(行距)3~4 m。
四、隔坡水平沟整地(包括88542、66431.2、16541.3等水平沟整地)
多用于坡面较为完整、坡形平直,坡度小于25°,土层深厚的山坡地造林时采用。“88542”整地,先用水准仪以不大于6m为间距测设等高线,再沿等高线开挖宽80 cm、深80 cm的水平沟,用沟内挖出的湿土修筑高50 cm、顶宽40 cm的坚实拦水埂,用水平沟上侧方表土回填到沟内至拦水埂基部,再将田面整修成宽2m,外高内低的反坡状,在横向开挖时,每隔10m再留置一纵向拦水埂(埂高0.4m、顶宽0.3m),沟长视地形而定。66431.2、16541.3等整地分法同“88542”整地。
25度坡耕地怎么确定
1、只要25度以上的坡耕地具体良好的水利和水土保持措施的,是可以划为基本农田。
2、已经规划为退耕还林或者容易造成水土流失的25度以上的耕地不能划定为基本农田。
3、这些农田基本上都处于坝区的边缘地带,都是靠天吃饭多以旱地为主。
为什么特别重视坡耕地而不是平耕地你的猜测是?
坡耕地是指分布在山坡上地面平整度差跑水跑肥跑土突出作物产量低的旱地。主要特征“坡地”的概念,一般是指6~25°之间的地貌类型(开垦后多称为坡耕地)。坡耕地的存在严重制约旱地作物产量的大幅度提高。
什么是坡耕地、有林地、灌木林、疏林、幼林、荒山荒坡,其判别标准是什么
根据字面解释意思啊
坡耕地就是有缓坡的可耕地
有林地就是土地上面栽种的有树木
灌木林是纯粹灌木的林地
疏林就是树木比较稀疏的林地
幼林就是树木都还小的树林
荒山荒坡就是没有人耕种或不适宜耕种的山地坡地
坡耕地比例大是什么意思
坡耕地比例大是地区水土流失严重。根据查询公开信息显示,坡耕的比例大小反应的是一个地区水土流失的一般状况,一般这种土地是宜草宜灌木的,不宜大规模耕作,而耕作比例越大,水土流失越严重。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763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