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什么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先农和举行亲耕耤田典礼的地方
先农坛。
先农,远古称帝社、王社,至汉时始称先农。春时东耕于藉田,引诗 先农坛 先农,则神农也”引;“坛于田,以祀先农”引。魏时,先农为国六神之一(“风伯、雨师、灵星、先农、社、稷为国六神”引)。藉天祭先农,唐前为帝社,祭坛曰藉田坛,垂拱年(公元685~688年)后改为先农坛。至此祭祀先农正式定为封建社会的一种礼制,每年开春,皇帝亲领文武百官行藉田礼于先农坛。
地理位置:
北京市西城区东经路21号。建于正阳门西南,与其东面的天坛建筑群相对应。
先农坛共有建筑群五组:
1、庆成宫;
2、太岁殿(含拜殿及其前面的焚帛炉);
3、神厨(包括宰牲亭);
4、神仓;
5、俱服殿。
主要用途:
宰牲亭
先农神坛是皇帝祭祀先农神的祭坛,按照传统祭祀需要宰杀牺牲,而宰牲亭是皇帝祭祀先农神时祭祀宰杀牺牲的亭子。
神厨神库院
神厨库院是存放先农诸神神位和准备牺牲祭品的院落,位于先农神坛的正北。 由正殿,东、西配殿和两座六角井亭组成,正殿称为神版库用供奉先农神的牌位,东配殿为神库,存放祭祀和亲耕用品的地方,西配殿为神厨。
俱服殿
和观耕台为同一轴线上的建筑,位于太岁殿东南,俱服殿在观耕台之北,是明清两代帝王祭先农时更衣并行藉耕之典的场所。
观耕台
观耕台为皇帝亲耕完毕, 观看王公大臣们耕作的高台。 观耕台呈方形见方18米,高一层1.9米,四面各有台阶9级,台阶踏步由汉白玉条石砌成,侧面雕有莲花图案。
一亩三分地
一亩三分地是皇帝祭祀先农神后亲耕的田地,位于观礼台的南方。我们平常所说的一亩三分地就是由此而来。
神仓院
神仓院是存放耕田收获的谷物的地方,亲耕收获的谷物供北京各坛、寺庙祭祀使用。院子分为前后两个院,前院有收谷亭、圆廪神仓和库房,后院是祭器的库房。神仓院建于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
庆成宫
庆成宫是皇帝祭祀和亲耕后犒劳百官的地方。庆成宫始建于明天顺二年(1458年),原称斋宫,乾隆二十年(1755年)改今名。庆成宫设宫门两座,院内东侧原有一座钟楼。主要建筑是前殿、后殿及东西配殿,前殿设有月台。
北京的先农坛是为谁纪念的
北京的先农坛是为先农神纪念的。
以纪念先农神农耕文明为主的先农坛位于北京城市中轴线南段永定门西侧,与天坛遥相对应。这组古建筑群始建于明永散尘乐十八年(1420年),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先农以及举行亲耕耤田典礼的地方,是北京皇家祭祀建筑体系中保存完好的一处,目前也是北京的古建筑博物馆。民以食为天,仓廪实而知礼节,才能国泰民安。
所以,皇家的祭祀文化不但有祭祀天地的天坛和地坛,祭祀日月星宿的日坛和月坛,也有祭祀炎帝神农氏的先农坛,炎帝是华夏民族一直敬拜的人,因为炎帝神农发明了渣清农业,让人类的文明更进一步。
先农神简介:
先农神炎帝本姓姜,是女登之子,当年女登在姜水边游览的时候,忽见一条神龙跃冲梁禅出水面,在其身上缠绕了一周,之后便匆匆离去,女登还来不及看清楚,神龙就已经不见了踪影,以至于女登一直怀疑自己是否真的看见了神龙,可是回到家中以后,女登就怀孕了,十月之后,女登产下了一子,这便是炎帝。因为炎帝在姜水边受孕、成长,故而有炎帝姓姜的说法。
先农数科是国企吗
先农数科不是国企。先农数字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成立于2021年04月23日,注册地位于深圳市南山区粤海街道高新区社区白石路3609号深圳湾科技生态园二区9栋B2013,法定代表人为罗峥。经营范围包括一般经营项目是:国内贸易(不含专营、专卖、专控商品)。经营进出口业务(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禁止的项目除外,限制的项目须取得许可后方可经营)。初级农产品批发、销售。服装、纺织品、针织品、日用百货批发、销售。文化用品、体育用品批发、销售。建材批发、销售。机械设备、五金产品、电子产品批发、销售。首饰、工艺品批发、销售。种子研发与销售。销售花、草及观赏植物、饲料、农药(不含危险化学品)等。计算机软件、信息系统软件的开发、销售。信息系统设计、集成、运行维护。信息技术咨询。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服务。粮油仓储服务。低温仓储(不含危险化学品等需许可审批的项目)装卸搬运。运输货物打包服务。,许可经营项目是:提供城市配送运输服务(不含危险货物)。酒类经营。国际道路货物运输。农产品加工。先农数字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对外投资1家公司。
先农有机蔬菜真的是有机么
是有机的,安全—吃有机蔬菜,可减少吃入污染物的机会,同时可减少病变的几率。有机蔬菜的种植、生产过程,不使用任何化学肥料、农药、防腐剂、人造色素等添加剂,这样的蔬菜无污染、好口味有利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减少疾病发生。
古人怎么过二月二:祭祀先农,皇帝亲耕
明清两朝,二月二这天,还要举办祭祀先农和皇帝亲耕成为国家重要的祭祀典礼。
帝王祭祀先农
龙在我国各民族人民心中有着极其崇高的地位,古代先民们认为龙是天子的象征,是祥瑞之物,更是和风化雨的主宰。因此自古以来,民间就有很多关于龙的传说,相传龙头节最早起源于伏羲时期。伏羲氏“重农桑,务耕田”,每年二月二这天,“皇娘送饭,御驾亲耕”。后来黄帝、唐尧、虞舜、夏禹纷纷效法先王。到周武王,不仅沿袭了这一传统作法,而且还当作一项重要的国策来实行。这一做法一直被世代延续,明清两朝,二月二这天,还要举办祭祀先农和皇帝亲耕成为国家重要的祭祀典礼。之后,皇帝还要率百官到先农坛祭祀先农神并亲自耕田。
皇帝耕田有严格的礼仪制度。明制是皇帝右手扶犁、左手执鞭,往返犁地四趟;清制改为往返犁地三趟,然后,从西阶登观耕台,观耕结束后,由东阶退下。
至今仍保存在故宫博物院里的《雍正帝祭先农坛图》就描绘了雍正皇帝出宫至先农坛祭先农神的礼典以及皇帝作示范性演耕的情景。
据有关史料记载,为了保障亲耕典礼的顺利进行,清代皇帝在耕耤之前,都要事先进行演练耕田。圆明园里的山高水长,中南海的丰泽园,是两处重要的演耕场所。嘉庆皇帝亲耕时,还闹出过笑话:碰上了不听话的耕牛,将责任推给了顺天府的官员。有一年,嘉庆来到先农坛亲耕。碰巧顺天府所备耕牛不驯服,一时发起了牛脾气,死活不肯耕地。换了很多头耕牛,嘉庆还是无法驾驭,最后勉强耕了三个来回。嘉庆完成礼仪,又命一些官员耕地。这些官员不会耕地,无法驾驭耕牛,甚至还出现了耕牛四处奔逃的事情。嘉庆十分震怒,当天就向军机处发了上谕:“耕耤为劭农大典,顺天府供备牛只,平时不勤加演习,玩忽从事。着将专司供办之大兴县知县沈守恒、宛平县知县张洽俱先行革去顶戴,交部严加议处;顺天府府尹费锡章系专辖之员,着交部严加议处……”
同样,在民间,二月二的俗语、习俗也越来越丰富。比如,“二月二,龙抬头,龙不抬头不下雨”,意思就是龙抬头意味着天地交泰云兴雨作而万物生长。另外,唐代以后,北方部分地区把龙抬头的二月初二认为是“迎富贵”的日子,流传有“二月二,龙抬头,金子银子满地流”的俗语。
这些虽是俗语,但其实也有一定的道理。我国农历二月时,气候已转暖,春回大地,正是农事之始与春耕播种之时,古今人们都祈望着新的一年农业丰收。同时二月二也是惊蛰节气前后,百虫蠢动,疫疠丛生,而当时的科技不发达,人们只好企盼着龙出来进而镇住各种毒虫,故有龙抬头之说法。
到了明清时候,北京城有着非常多的歌谣、民俗与食俗等内容,有一些还留存至今。
“二月二,龙抬头,天子耕地臣赶牛,正宫娘娘来送饭,当朝大臣把种丢,春耕夏耘率天下,五谷丰登太平秋。”这是我年少时唱过的一首民谣,它写在家中一幅名为“皇帝耕田图”的年画上,年画上画的是身穿龙袍的皇帝手扶犁把躬耕籍田,大臣一手提着竹篮一手撒种,那牵牛的则是一位七品县官,画上还画着提篮送饭的皇后和几个宫女。这张年画儿极具情趣,六十多年过去,仍记忆犹新。
先农坛是祭祀什么的
先农坛是祭祀先农神的。
先农,远古称帝社、王社,至汉时始称先农。春时东耕于藉田,引诗先农坛先农,则神农也”引;“坛于田,以祀先农”引。魏时,先农为国六神之一(“风伯、雨师、灵星、先农、社、稷为国六神”引)。
藉天祭先农,唐前为帝社,祭坛曰藉田坛,垂拱年(公元685至688年)后改为先农坛。至此祭祀先农正式定为封建社会的一种礼制,每年开春,皇帝亲领文武百官行藉田礼于先农坛。2018年7月,北京市确定了先农坛等14处遗产点,力争在2030年基本达到申遗要求,确保到2035年内实现申遗目标。
俱服殿:
俱服殿和观耕台为同一轴线上的建筑,位于太岁殿东南,俱服殿在观耕台之北,是明清两代帝王祭先农时更衣并行藉耕之典的场所。
俱服殿建于1.65米的高台上,建筑面积392.5平方米,面阔五间27.22米,进深三间(六椽七檩)14.24米,前置254.5平方米的月台,月台与建筑台明等宽,南面设十级台阶,东西面设八级台阶。歇山绿琉璃瓦屋面。檐柱头有砍杀。殿内明间减去金柱四根,前后檐柱承载长10.48米的七架梁。彻上明造,梁头及檩枋下均设一斗三升隔架科斗硕。
檐头斗硕为五踩单翘单昂鎏金斗硕,明间补间斗硕六攒,次间四攒,尽间为三攒,四周共用柱头斗硕16攒(包括4攒转角斗硕),补间斗硕56攒。金龙和玺彩画。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759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