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头蒜真的能吃吗 独头蒜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1、独头蒜是可以吃的。
2、独蒜又叫独头蒜、独瓣蒜,当我们把大蒜的蒜皮剥开,通常可以看到它的鳞茎分成多瓣。大蒜一般有6~10个蒜瓣,但部分大蒜只有一个蒜瓣,这样的大蒜就是独蒜。
3、形成原因:
大蒜的鳞茎是由靠近蒜薹的1~2层(多瓣蒜为1~6层)叶鞘间产生的鳞腋芽肥大而形成的。鳞芽即是大蒜的营养物质的储藏器官,也是大蒜的无性繁殖器官。鳞芽的分化与肥大以同化物质的输入贮存为基础,并以较高的温度(15℃~20℃)和较长的日照(13h以上)为必要环境条件。而大蒜花薹的形成又以低温为前提条件,一般萌动的蒜瓣在0℃~4℃下经30~40d可完成春化,分化花芽,并在温暖过长日照下抽薹。假如植株生长期间既未满足抽薹对低温的需要,也缺乏足够的营养物质供给鳞芽分化,其结果不仅不抽薹,也不能形成侧芽,而在长日照和温暖的气候条件来临时,外层叶鞘中的营养内移,贮于顶芽的最内层鳞片之中,使顶芽的内层鳞片变得特别肥厚,从而形成独头蒜。播种过晚是产生独头蒜的主要原因,农谚“种蒜不出九,出九长独头”,说明秋播大蒜播种时期过了阴历九月易形成独头蒜。此外,凡影响同化物质生产和运输的其他栽培条件以及环境条件,导致营养不足时也会产生独头蒜。如种瓣太小、土壤贫瘠、基肥不足、营养供应不及时、密度过大、叶数太少、鳞芽分化所需温度及光照条件不足、干旱缺水、草荒严重等等均会导致产生独头蒜。当然不同品种间鳞芽分化及肥大所需条件也有差异。
由于独头蒜无分瓣,蒜头为一整体,因此蒜中含有的活性成分——大蒜素比普通大蒜的含量更高,抑菌效果也更明显。另外,独头蒜辣味浓郁,富含的营养成分高于普通分瓣蒜,因此独头蒜比普通的多瓣蒜更受人欢迎。
独头蒜有什么功效?独头蒜的功效与作用
独头蒜其实也是一种蒜,主要是因为外形不一样,所有这样叫,那么吃独头蒜有什么功效和作用呢?下面我们来介绍下吧!
独头蒜有什么作用 作用
1、强力杀菌.大蒜中含硫化合物具有奇强的抗菌消炎作用,对多种球菌、杆菌、真菌和病毒等均有抑制和杀灭作用,是目前发现的天然植物中抗菌作用最强的一种.
2、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大蒜可防止心脑血管中的脂肪沉积,诱导组织内部脂肪代谢,显着增加纤维蛋白溶解活性,降低胆固醇,抑制血小板的聚集,降低血浆浓度,增加微动脉的扩张度,促使血管舒张,调节血压,增加血管的通透性,从而抑制血栓的形成和预防动脉硬化.每天吃2~3瓣大蒜,是降压的最好最简易的办法,大蒜可帮助保持体内一种酶的适当数量而避免出现高血压.
3、防治肿瘤和癌症.大蒜中的锗和硒等元素可抑制肿瘤细胞和癌细胞的生长,实验发现,癌症发生率最低的人群就是血液中含硒量最高的人群.美国国家癌症组织认为,全世界最具抗癌潜力的植物中,位居榜首的是大蒜.
4、降低血糖,预防糖尿病.大蒜可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增加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提高人体葡萄糖耐量,迅速降低体内血糖水平,并可杀死因感染诱发糖尿病的各种病菌,从而有效预防和治疗糖尿病.
5、排毒清肠,预防肠胃疾病.大蒜可有效抑制和杀死引起肠胃疾病的幽门螺杆菌等细菌病毒,清除肠胃有毒物质,刺激胃肠粘膜,促进食欲,加速消化.
功效
独头蒜加点糖后凉拌吃,是缓解上吐下泻、痢疾的一个小窍门,而其温热的特性也适用于伤风、咳嗽或胃寒的人暖胃之用.而从长远的效用看来,平时有意多吃些独头蒜,可以降血压和血脂、防癌(尤其是消化道癌).而在古医学典籍流传下来的疗法中,把独头蒜或捣烂或切片敷于患处,可以治疗肿痛、冻疮、肉刺、疖子、牙痛、毒虫叮咬等.
禁忌事项
独头蒜有”小毒”之说,不宜天天吃.尤其是有两类人需要慎吃:有大便结燥、口臭、生口疮、发烧或手脚发烫其中一种症状的人,这种人阴虚火旺,吃独头蒜相当于火上添油;另一类是眼睛不适、年纪偏大的人,独头蒜有伤肝损目的一面.
使用注意事项
捣碎吃有保健作用
大蒜含有蒜氨酸和蒜酶等有效物质,碾碎后它们会互相接触,从而形成具有保健作用的大蒜素.因此,大蒜最好捣碎成泥吃,并且要先放10~15分钟后再吃,这样有利于大蒜素的生成.
生吃杀菌效果好
在加热过程中,起到抗菌作用的有机硫化物含量会逐渐下降,温度越高下降越快,所以熟吃大蒜并不能很好地起到杀菌效果.家里用蒜拌凉菜、吃饺子时用醋和少量芝麻油调的蒜泥都是很健康的吃法.
炝锅加点儿糖保护大蒜素
用大蒜炝锅时油温不宜过高,烹调时间不宜过长,将大蒜拍碎后放入锅中,喜食甜味的可以加入少许糖,因为糖对大蒜素有保护作用,能减少高温对大蒜素的破坏.
紫皮蒜比白皮蒜更抑菌
大蒜根据外皮的颜色可分为白皮蒜、紫皮蒜、黑皮蒜等,其中白皮蒜和紫皮蒜比较常见.和白皮蒜相比,紫皮蒜口感更辛辣,活性成分大蒜素的含量更高,抑菌效果也更明显.
独头蒜更抗癌
独头蒜实际上是植株营养不足、发育不良、不能产生多瓣的大蒜鳞茎.其辛辣味独特,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防癌作用要高于普通分瓣蒜.
在黑暗处保存
新上市的大蒜含水量比较高,买回家应平铺晾干后再保存,不要置于塑料袋中.大蒜最好在通风、干燥、黑暗处保存,这样能抑制其发芽.存放时还应保持外皮的完整,随用随剥皮.
每天生吃不宜超过2~3瓣
大蒜素对肠胃有一定的刺激作用,生吃过多大蒜,易引起急性胃炎,长期过量食用还容易造成眼部不适.对于肠胃功能不好的人来说,每天最好别超过1瓣;肠胃好的人,最好每天2~3瓣.肝病、非细菌性腹泻、眼疾、胃病、十二指肠、脑溢血患者最好不要吃大蒜
独头蒜有什么功效
独头蒜具有杀菌抑菌,降低体内胆固醇,抑制癌症,预防糖尿病、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功效。
独头蒜实际上是植株营养不足、发育不良、不能产生多瓣的大蒜鳞茎。其辛辣味独特,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防治癌症作用要高于普通分瓣蒜。
大蒜含有蒜氨酸和蒜酶等有效物质,碾碎后它们会互相接触,从而形成具有保健作用的大蒜素。因此,大蒜最好捣碎成泥吃,并且要先放10-15分钟后再吃,这样有利于大蒜素的生成。
扩展资料:
不适合吃大蒜的人群:
1、肝病患者
很多人用吃大蒜来预防肝炎,甚至有人在患肝炎后仍然每天吃大蒜。这种做法对肝炎病人极为不利,因为大蒜对肝炎病毒没什么作用,相反,大蒜的某些成分对胃、肠还有刺激作用,可抑制肠道消化液的分泌,从而加重肝炎病人的恶心等诸多症状。
另外,大蒜的挥发性成分可使血液中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等降低,并有可能引起贫血,不利于肝炎的治疗。
2、部分腹泻患者
发生非细菌性的肠炎、腹泻时,不宜生吃大蒜。如果再吃生大蒜,辛辣味的大蒜素会刺激肠道,使肠黏膜充血、水肿加重,促进渗出,使病情恶化。如果已经发生了腹泻,食用大蒜更应该慎重。
3、其他疾病的重症患者
食用大蒜、辣椒等辛辣食品,有利于健康人保持长久的健康,而对得重病、正在服药的病人,则有明显的副作用,不但会使药失效,还有可能与药物产生连锁反应,使病人遭到危险。同时,有可能与药物产生连锁反应的辛辣食品有:姜、小茴香。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生吃杀菌效果好大蒜竟有这些好处
种大蒜容易出现独头蒜,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如何防治?
种植大蒜出现“独头蒜”,大部分情况都是人为的原因,“独头蒜”产量低,没有蒜薹,一般情况下如果不是有特殊的要求,应该减少独头蒜的产生。
一、引起独头蒜发生的原因
引起独头蒜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栽种大蒜时播种期不当
大蒜栽种过早或者是过晚,都是会影响到蒜的生长发育的。先说春播大蒜,如果春播时间太过于晚的话,由于气温高,不能够满足植株通过春化阶段所需要的低温以及时间等一些原因,导致花芽的分化需要的叶子数还没有长够,马上就遇到了鳞茎膨大需要的适宜的条件,这种情况就导致花芽的分化收到了抑制,顶芽又变成了贮藏叶,这样就形成了“独头蒜”。
2、栽种大蒜选择的种瓣太小
在栽种大蒜时,要对掰开的蒜瓣进行分级。如果你选用了蒜头小,而且是比较瘦的蒜瓣来做蒜种,那么在播种以后它出来的幼苗生长肯定会弱,导致吸收能力也很差,就会严重的影响大蒜鳞盘分体,也是容易形成“独头蒜的原因。
3、栽种大蒜选择的土壤贫瘠
栽种大蒜,虽然对土壤要求不严格,如果土壤贫瘠或者是连茬种了大蒜的地块,会受到土质还有肥料不足的影响,也会导致幼苗长得瘦弱,鳞盘发育太差不能分瓣,从而形成了“独头蒜”。
4、栽种大蒜种植的密度太大
播种时,如果密度过于大,就破坏了大蒜个体应该要占到的面积,出现了单位面积上蒜株来争夺养分的现象,造成肥料和养分的不足和生长空间的限制,这样也会形成“独头蒜”。
5、栽种大蒜对田间管理不当
虽然大蒜的生长过程中它的适应性比较强,但大蒜生长对于环境条件的要求,对养分和水分的需求都是十分敏感的,如果在管理的过程中因为肥水,病虫害,草害,都会造成对大蒜个体生长不良,出现了鳞盘不容易分芽或者是个体不能够适时膨大,就会形成了“独头蒜”。另外还有,如果叶数太多了,叶片非常小,光照条件,土壤的pH值太大,也是形成“独头蒜的原因。
二、防治出现独头蒜的措施
在了解了造成独头蒜的原因后,我们就可以通过一些田间措施来减少独头蒜的出现。
1、施足基肥很重要
秋播的大蒜在前茬作物收获以后,就要立即开始耕翻土地,耕翻的深度要求在28厘米以上,要精耕细作整平耙细,建议做成畦宽1.5~2米比较合适。栽种大蒜的畦不要过于太长,超过了30米,浇水就不会太方便,所以以20~25米比较合适。如果是春播的大蒜,要在冬前就做好耕翻土地,要深翻细耙,做畦,规格和秋播的大蒜是一样的,注意在封冻前要进行灌水,这样可以保持充足的底墒。因为大蒜是一种浅根系的作物,它的根系浅,当然吸肥的能力就比较弱,对于基肥的要求是比较高的,必须选择全效的有机肥,一次性施足基肥。
施用大粪切忌用生粪,在施用前必须充分的腐熟,捣碎倒匀。这样可以大粪在条件发酵引起蒜蛆的危害,避免影响幼苗的生长和发育。施入充分腐熟的有机肥的量是5000~6000公斤,过磷酸钙是40~50公斤,硫酸钾是25~30公斤,要施用大蒜专用复合肥5~10公斤。如果是酸性土壤的话,建议在耕地之前施入100~150公斤的生石灰,这样可以中和酸。
2、蒜种选择是关键
栽种大蒜,种蒜是大蒜幼苗期的主要的营养来源,而且是大蒜的幼苗期比较长,大约是160~180天,所以说,种蒜的大小和好坏对于大蒜的产品质量都是有很大的影响的。也就是,种瓣越大,那么大蒜植株的长势就健壮,并且形成的大蒜也就越重,所以,在收获大蒜的时候就要根据大蒜品种的特征特性,先在田间进行株选,到了播种之前有再一次来选瓣,必须挑选洁白肥大,没有病害,没有损伤的蒜瓣来做种蒜。
3、严格选择播种期是重中之重
在栽种大蒜的时候,必须根据当地气候条件,所选择的大蒜品种来严格的原则播种期。老话就有“中秋不在家,端午不在地”和“春蒜不出九,出九长独头”。意思就是秋播大蒜应该在秋分节气到寒露节气来播种,春播大蒜应该在当地土壤5厘米深处开始化冻,大约在3月中旬以前,不出数九,来播种。
4、合理密植方法要正确
平时见到的有红皮蒜和白皮蒜,一般情况下白皮蒜在种时行距在16厘米,株距在10厘米。而红皮蒜的行距在10厘米,株距在8厘米。不同的蒜种要选择不同的行株距。
5、加强水肥管理
大蒜在幼苗期要控制浇水,进行松土保墒,防止蒜苗出现徒长和提早褪母的现象出现。秋播的大蒜在封冻之前要浇一次大水(夜冻日消,晚上冻了白天可以化了),在封冻前可以在畦面覆盖杂草,稻草,马粪,到了第二年春暖的时候要及时的揭去覆盖物。返青水是在2月的下旬至3月上旬浇灌,3月中旬要加强中耕,这样有利于保墒并提高地温。
对于怎么防止独头蒜在自己家的大蒜田大规模出现。一定要做好选择好的大蒜品种,肥沃的土壤,充足的基肥和合理的追肥,只有把这几个方面做好了就能够种植出品质好和产量高的大蒜。假如说自己能够有很好的销售终端的话,独头蒜的经济效益也是非常可观的。
独蒜是如何种植的?
所谓独蒜其实就是我们长说的独头蒜。虽然独头蒜相对于大蒜来说个头小、产量要低一些,但是由于独头蒜的单价高,整体算下来收益要远远大于大蒜种植,而且由于独头蒜的生长周期短,所以深受种植户的欢迎。那么独头蒜是如何种植的呢?今天我们就来说说独头蒜的科学种植技术。
一、独头蒜是如何形成的?
大蒜在秋后播种以后,要经历冬天的越冬和春天的低温春化。到了开春,当平均日照时间超过13个小时以后,大蒜就会进行花芽分化,中间部位长出花茎,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蒜薹;在靠近叶基部的位置形成鳞芽,这些鳞芽在吸收了足够的水分和养分后,就会发育成蒜瓣。
如果在生长发育阶段,水分和养分供应不足,即便种子完成了花芽分化,外围的鳞芽也会枯死,不过大蒜的养分仍然会向中心部位供给,所以内侧的鳞芽仍然能够正常生长,这样独头蒜就形成了。
二、独头蒜的科学种植方法
1、选蒜种
选种直接会影响独头蒜独头率的高低,品种不同大蒜的生长周期也会有差异,而独头蒜能否高产在选种中要注意以下两个因素:
(1)尽量选择早熟品种
大蒜喜好冷凉气候,不耐炎热。种子发芽适宜的温度为20℃~25℃,超过27℃就会休眠不发芽。茎叶生长发育适宜的温度在15℃~20℃之间,若超过25℃则生长发育不良,茎叶容易枯死,提早进入成熟休眠。所以独头蒜的种植最好在温度超过25℃的时候就完成采收,因此,越早熟的品种从种植到成熟的时间也就越充足。
(2)选种要选择中等偏小,分瓣多的蒜头
独头蒜的种植机理就是抑制普通大蒜的花芽分化来实现的,因此,选种要选择中等偏小,分瓣多的蒜头,这样的蒜头养分少,形成独头蒜的概率也就相对越大。
2、独头蒜的播种
独头蒜的播种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播种时间的确定、特殊处理蒜种、整地和播种。
(1)播种时间的确定
独头蒜的播种时间,根据各地区的气温差异是有区别的。具体的播种时间我们以25℃为临界气温,进行倒推3个月,基本就是合适的播种时间。播种时只要最低气温在-5℃以上,土壤10公分没有冻土层的情况下就可进行播种。播种时只要最低气温在-5℃以上,土壤10公分没有冻土层的情况下就可进行播种。
独头蒜区别于大蒜在春天播种,是因为蒜瓣的形成需要花芽分化,而春天播种的蒜瓣没有经过足够的低温时间,即便日照时间达到要求,花芽也不会分化或者分化不完全,最后只有最内层的鳞芽发育膨大,独头率会大大增加。
(2)特殊处理蒜种
为了提高独头蒜的独头率,在播前2个月把选好的蒜种放在2~5℃的低温环境中存放,在播种前把大蒜放在干净的井水中进行浸泡处理,8~12小时取出用多菌灵进行拌种,晾干后即可进行播种。
(3)整地与播种
在播种前在土壤中施入基肥后充分耕犁耙碎,使得基肥与土壤充分混合,一般而言中等肥力的土壤亩施有机肥2000公斤,磷肥(一般选用过磷酸钙)35公斤;钾肥5公斤。
播种时将蒜种基部(发根部位)向下垂直插入土中3~4公分,播种过浅发芽后容易倒伏,播种过深则发芽不良。播种密度一般为行距15公分左右,株距控制在5公分左右,播种后顶部覆土1公分即可。种植后如果能覆膜尽量覆膜,虽然费点功夫,但是对于蒜头的长个来说是有益处的。
3、合理化的水肥管理
从种植到收获,独头蒜的生长发育期大概90天的时间。这期间的水肥管理大致又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大蒜定植完成以后浇第一水到花芽分化完成,在这期间,要控水控肥,为什么要控水控肥呢?在独头蒜的形成中我们说到,控水控肥的主要目的是让花芽和外围的鳞芽枯死,只发育最内侧的鳞芽,形成独立蒜瓣,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提高独头率。独头蒜定植后到花芽分化完成,一般需要25天左右的时间,这段时间只需要在蒜种养分用尽之前追施一次水肥即可。也就是等到大蒜长出4~5片叶子的时候,此时蒜种母体内的营养成分基本已经消耗殆尽,此时可以进行一次浇水和施肥。
第二阶段为花芽分化完成至收获期,花芽分化后独头蒜已经形成,就可以放心的浇水,浇水的时间以地干了以后为标准,间隔大约10~15天一次,每次浇水都要随水带肥,施肥量5~10公斤左右,后期要适当加大加肥的施用量,以促进蒜头长个,这样可以极大提高独头蒜的单头产量。但要注意在接近收获期,土壤水分不宜过多,以利贮藏。
总之,独头蒜种植花芽分化是独头率高低的关键因素,因此选好种子的同时,蒜农朋友一定要注意在花芽分化期的管理工作,在提高独头率的同时,重视后期的水肥管理,因为后期水肥管理是否得当直接影响独头蒜的产量和品质,掌握了这一系列的技巧,独头蒜获得丰收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752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