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时期我国化肥产业将会遇到哪些机遇和挑战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2016-2021年中国化肥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显示,在中国氮肥工业协会起草的《氮肥“十三五”发展指南》初稿中,将“严格控制总量、改善原料结构、优化产品结构、提高技术研发水平、提升节能环保水平、转变企业经营模式”定为氮肥六大发展愿景。
一,严格控制总量:氮肥总产能6100万吨,产能利用率提升至80%。到2020年,中国氮肥总量年均保持0.3%微幅增长,氮肥产能目标6100万吨,产能利用率提升至80%。
二,改善原料结构:非无烟煤合成氨产能占比24%提升至40%。继续推进合成氨原料及动力结构调整,提高以非无烟煤为原料的产能比重,支持部分有条件的气头氮肥装置承担天然气调峰任务,并执行可中断气价政策。到2020年,采用非无烟煤的合成氨产能占比从目前的24%提升至40%左右;以常压无烟煤为原料的合成氨产能占比从目前的51%下降至41%;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合成氨产能占比从目前的22%下降至17%。其余2%为以焦炉气为原料。
三,优化产品结构:大力发展增值尿素和尿素硝酸铵溶液(UAN)。以提高氮肥利用率为目标,大力发展高效环保的新型肥料。到2020年,传统单质尿素用量要实现一定程度的减少,增加增值尿素、尿素硝酸铵溶液等新型氮肥的用量,提高传统氮肥利用率约10个百分点。到2020年,增值尿素、尿素硝酸铵溶液、脲铵氮肥、农业用改性硝酸铵和硝酸铵钙等复合氮肥要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
四,提高技术水平:建一批达世界先进水平的合成氨生产企业。加强先进煤气化技术、净化技术的推广和大型合成装置的开发,优化固定层间歇煤气化生产工艺,较大幅度提高行业技术创新水平。到2020年,大中型氮肥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从目前的不足1%提高至1.5%,建设一批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大型合成氨生产企业。
五,提升节能环保水平:所有合成氨企业能源消耗达到指标要求。到2020年,所有合成氨企业能源消耗水平达到《合成氨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指标要求,其中70%的企业达到对新建企业准入值要求。所有合成氨企业吨氨排水、氨氮、COD达到《合成氨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指标要求。
六,转变企业经营模式:向为现代农业提供技术的服务型企业转变。从制造型企业转向为现代农业提供技术支持的服务制造型企业。提升氮肥生产企业营销水平,构建以氮肥生产企业为核心,流通企业、物流企业、农业科研和推广机构等相关单位配合的肥料销售服务体系。依托“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培育5~10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氮肥企业集团。
液体缓释氮肥不是免登记产品?
如果说现在农资市场上,什么产品最火爆,我想很多人会说“液体缓释氮肥”,但是这个产品不管营销在火爆,这只是商业模式和营销模式的问题,不等于这个产品属于农业部门免登记产品。下面我们将从下面几个方面讲一讲这些产品。
第一、氮肥主要产品类型。
氮是植物体内许多重要有机化合物的重要组分,土壤中能够为作物提供氮源的主要氮肥形态分为铵态氮、硝态氮、酰胺态氮,这几种氮源均为速效氮肥,酰胺态氮在土壤中经过微生物转化为铵态氮或硝态氮后为作物生长提供氮营养。目前主要的氮肥包括:①铵态氮肥碳酸氢铵(NH4HCO3)、硫酸铵{(NH4)2SO4}、氯化铵(NH4Cl)、氨水(NH3.H2O)、液氨(NH3)等;②硝态氮肥硝酸钠(NaNO3)、硝酸钙{Ca(NO3)2}、硝酸铵(NH4NO3)等;③酰胺态氮肥尿素{CO(NH2)2},是固体氮中含氮最高的肥料。
④尿素硝铵溶液、脲铵氮肥及磷酸一铵、磷酸脲等氮磷二元肥和硝酸钾等氮钾二元肥。
第二、什么是缓释肥料。
缓控释肥料是结合现代植物营养与施肥理论和控制释放高新技术,并考虑作物营养需求规律,采取某种调控机制技术延缓或控制肥料在土壤中的释放期与释放量,使其养分释放模式与作物养分吸收相协调或同步的新型肥料。一般认为.所谓“释放”是指养分由化学物质转变成植物可直接利用的有效形态的过程(如溶解、水解、降解等)。“缓释”是指化学物质养分释放速率远小于速溶性肥料施入土壤后转变为植物有效养分的释放速率。施人土壤后转变为植物有效态养分的释放速率远小于速溶肥料。
第三、什么样的肥料免于登记呢?
根据《农业肥料登记管理办法》2017修订版的要求:
(1)免于登记。对经农田长期使用,有国家或行业标准的下列产品免予登记:硫酸铵,尿素,硝酸铵,氰氨化钙,磷酸铵(磷酸一铵、二铵),硝酸磷肥,过磷酸钙,氯化钾,硫酸钾,硝酸钾,氯化铵,碳酸氢铵,钙镁磷肥,磷酸二氢钾,单一微量元素肥,高浓度复合肥。
(2)直接审批登记的种类。农业部对符合下列条件的产品直接审批、发放肥料登记证:(一)有国家或行业标准,经检验质量合格的产品;(二)经肥料登记评审委员会建议并由农业部认定的产品类型,申请登记资料齐全,经检验质量合格的产品。
第四、那些氮肥免于登记呢?
硫酸铵,尿素,硝酸铵。
第五、那些氮肥直接登记呢?
那么,我们先看看氮肥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有哪些:
(1) 碳酸氢铵:GB 3559-2001农业用碳酸氢铵;
(2) 氯化铵:GB/T 2946-2018 氯化铵
(3) 氨水:HG/T 5353-2018工业氨水
(4) 液氨:GB/T 536-2017液体无水氨
(5) 硝酸钠:GB/T 4553-2016工业硝酸钠
(6) 硝酸钙:HG/T 3787-2005工业硝酸钙 和 HG/T 4580-2013 农业用硝酸钙
(7) 尿素硝铵溶液:HG/T 4848-2016尿素-硝铵溶液
脲铵氮肥:HG/T 4214-2011脲铵氮肥
其他氮肥行业标准:NY 411-2000固氮菌肥料; HG/T 4135-2010稳定性肥料(本标准适用于添加脲酶抑制剂和(或)硝化抑制剂生产的含氮(含酰胺态氮/铵态氮)稳定性肥料(添加脲酶抑制剂的肥料应含尿素) )特别强调该反应是指的在土壤中的反应。GB/T 34763-2017脲醛缓释肥料
第六,缓释液体氮肥有哪些,是否免于登记或者直接登记呢。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缓释氮肥包括:尿素硝酸铵、脲甲醛缓释氮液、氨基酸类混合产品、含有矿源黄腐酸钾的缓释氮液产品、有机多肽氮肥等。不管哪个缓释氮肥都不是免于登记的“硫酸铵,尿素,硝酸铵”中的一元;尿素硝酸铵和脲甲醛缓释氮液目前有行业或者国家标准,这个可以通过直接审批登记,但是≠免于登记。其他缓释液体氮肥都应该是经过肥效试验在登记的。
第七,目前很多液体缓释氮肥说液体氮肥做了大量的试验是怎么回事。
目前所讲的液体氮肥的全国性试验基本上是尿素硝铵溶液的区域性试验,而不是其他类型肥料的试验。
2016年1月7日,由国家化肥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与中国氮肥工业协会组织的尿素硝酸铵溶液(UAN)试验示范推广项目启动会在京成功召开。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王道龙所长、中国氮肥工业协会顾宗勤理事长与新疆兵团第八师土壤改良试验站等13家试验协作单位签订了试验合作协议。在全国氮肥协会,中国农科院等单位的共同协作下,尿素硝铵溶液在全国开展了3年系统性试验,但是该试验仅仅是尿素硝铵一个液体氮肥的试验,而不是所谓的液体缓释氮肥。
第八,执行大量元素水溶肥标准是否可以免于登记呢?
大量元素水溶肥料,以氮、磷、钾大量元素为主,按照适合植物生长所需比例,添加以铜、铁、锰、锌、硼、钼微量元素或钙、镁中量元素制成的液体或固体水溶肥料。产品执行标准为NY1107-2010,该标准规定,固体产品的大量元素含量 ≥ 50%,微量元素含量 ≥ 0.2~3.0%;液体产品的大量元素含量 ≥ 500 g/L,微量元素含量 ≥ 2~30 g/L。
大量元素含量是指总的氮磷钾含量之和。产品至少应该包含两种大量元素,且单一大量元素含量不低于4.0%(固体)或者40g/kg(液体)。因此单一的缓释氮肥不符合大量元素水溶肥标准。
第九,进口产品是否可以免于登记呢?
根据《农业肥料登记管理办法》2017修订版,第五条的要求:实行肥料产品登记管理制度,未经登记的肥料产品不得进口、生产、销售和使用,不得进行广告宣传。也就是说,肥料登记与是否进口无关,均需要进行登记;而且没有生产国使用证明(登记注册)的国外产品的肥料登记申请不予受理。
综上分析,肥料进口、生产、销售和使用的前提是登记,氮肥免于登记的只有硫酸铵、尿素、硝酸铵三种;其他氮肥,不管是缓释氮肥还是液氮都必须登记,不管是进口还是国产都需要登记;缓释液体氮肥也不属于大量元素水溶肥,其标准也不适合于单一元素肥料;近年,国家大面积系统的液体氮肥肥效试验,是尿素硝铵溶液的试验,其他肥料均是蹭热度,玩移花接木。
最后,肥料生产者申请肥料登记前,须在中国境内进行规范的田间试验。农业的试验周期是多少,大家应该清楚,时间才是检验肥料效果的唯一标准,而不是营销。
作者:新疆农垦科学院农田水利与肥料研究所梁飞副研究员,首发今日头条“新疆农垦科学院梁飞”
由科普中国重新排版编辑
内容来自:云上智农
氮肥行业形势严峻 创新发展时不我待
2014年氮肥行业运行总的特点是:运行困难,企业亏损严重。产能未现增长,退出产能速度加快。开工率低位运行,产量同比下降。氮肥价格下跌至近十年最低点,出口量创 历史 新高。
由于氮肥市场极度低迷,企业大面积亏损,行业经济运行极其困难。2014年1-12月氮肥行业主营业务收入为2616.7亿元,同比下降6.2%;利润总额为负56.6亿元,同比增长-195.6%,也就是说行业亏损56.6亿元。可2013年同期行业盈利59.2亿元。反差很大。
2014年氮肥行业共有企业331个,其中亏损企业156个,同比增长23个;亏损企业亏损额129.6亿元,同比增长106.7%。行业亏损面达到47.1%。
2014年,我国产能退出的速度加快,全年退出总产能达500万吨。2014年我国尿素新增产能和退出产能基本持平,尿素产能零增长,仍保持在8070万吨左右。
2014年氮肥产量情况不理想,受低迷市场影响,2014年氮肥企业开工率一直在低位运行,导致氮肥产量下降,这也是近些年氮肥产量首次出现下降。 全年累计生产合成氨6090.6万吨,同比下降1.7%;生产氮肥4518.8万吨,同比下降1.5%;生产尿素(折氮100%)3059.4万吨,折合实物量6607万吨,同比减少100万吨,下降1.5%。
2014年,6月底以来,尿素企业开工率降至70%以下,远低于前两年同期水平;2014年12月,尿素企业开工率下降至全年最低点,约为62.8%,其中以煤为原料的开工率为73.5%,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尿素企业开工率为38.3%。2015年1月初,随着部分气头装置恢复开车,尿素开工率小幅回升。据2015年1月28日调查,全国尿素生产企业日产量约为16.94万吨,开工率约为65.97%;其中以煤为原料的尿素企业开工率为75.04%;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尿素企业开工率为44.15%。
2014年我国氮肥总消费量预计为3950万吨,尿素总消费量为5880万吨。
农业74.2%,人造板15.3%,三聚氰胺4.7%,火电脱硝4.2%,其他1.2%。
2014年累计出口氮肥885.9万吨(纯N),同比增长58.9%。其中出口尿素1361.6万吨(实物量,下同),增幅64.7%,创 历史 新高;出口硫酸铵415.8万吨,同比增42.5%;出口硝酸铵42.6万吨,同比下降10.0%;出口氯化铵56.1万吨,同比增长40.9%。
2014年我国氮肥减产,出口量增多,导致供应量大幅减少。就尿素而言:
2014年尿素产量同比减少100万吨,出口量增加535万吨,全年供应量同比减少636万吨。而消费量同比增加150万吨。全年尿素供需有些失衡,需要消耗部分2013年结转量。
2014年国内氮肥价格走下坡路,全国尿素平均出厂价1558元/吨,同比下降290元/吨。2014年氯化铵市场也极度低迷,全年平均出厂价仅335元/吨,同比下降275元/吨。
中国氮肥协会在总结氮肥形势时指出,氮肥行业面临以下问题:一是生产企业市场开拓力度不够。一些大型生产企业销售理念和销售模式缺乏创新,过度依赖流通企业,不能有效适应农业需求结构的改变以及流通环节不畅的市场的变化,在市场低迷面前,只能靠降价促销。二是流通环节采购积极性不高。近几年,市场的固有规律被打破,流通企业对未来市场难于预判,经营氮肥积极性严重受挫,流通企业不敢也不愿经营尿素,流通环节蓄水池作用明显减弱。三是出口环节有问题。中国出口量占到世界尿素贸易总量的20%以上,但是却成为全球价格洼地。作为最大尿素出口国,在国际市场上没有话语权,尤其是印度在尿素进口招标方式上存在不合理性,导致我国尿素出口较为被动和不公平。国内的大型生产、流通企业没有发挥好出口的主体作用,对价格掌控能力不强,导致出口价格较低。出口产品质量也存在问题。2015年1月1日起,尿素开始执行全年统一的出口关税,出口成为“常态化”,解决了尿素常年生产,季节性使用的矛盾,可能有所好转。最后的问题是行业面临结构调整关键期。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下,面对新常态,我国氮肥行业也需要实现新发展。但是氮肥产业作为传统产业面临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今后怎么转型、怎么发展将成为行业面临的问题。
中国氮肥工业协会理事长顾宗勤在今年7月中旬于内蒙鄂尔多斯市召开的2015中国氮肥、甲醇技术大会上发出警示,当前我国氮肥、甲醇行业面临四个难题。其一是产能严重过剩,行业投资过热。“十二五”期间,我国氮肥和甲醇产能年均增长率达5%和14%,当前氮肥和甲醇的产能利用率仅为76%和66%。其二是产品结构需要进一步调整。氮肥产品结构不能满足农业需求的新变化,导致高效专用肥料开发滞后,肥料利用率降低。甲醇消费面临传统下游产品大多过剩、新兴下游产品应用开发跟不上行业发展需求的局面。其三是行业整体技术水平有待提高。尿素生产、大型压缩机、氨冷冰机、空分等关键技术与世界先进技术还有不少差距,一些大型关键装备依然依靠国外。其四是运行成本逐年上升。“十二五”以来,氮肥生产用的天然气价、电价、氮肥运价相比2010年分别上涨了104%、32%、107%,企业运行十分艰难。
在我撰写这一篇稿子时,已届7月底,2015年已过去一半多了。今年的化肥形势比起去年好不了多少。如晋煤煤化工在全国是最好的板块之一。今年上半年,使出十八般武艺,什麽发挥煤化联动优势,深入挖潜增效,全方位苦练内功,开展降本增效活动,通过创新供电模式,加强余热利用措施等等,花了九牛二虎之力,这麽大的版块,只盈利9600万元。可见,广大的“第三世界”日子不好过。
工信部在研讨化肥形势时指出,1 6月,氮肥产量为2432.1万吨(折纯氮),同比增长3.7%。其中尿素产量1679.8万吨,增长6.1%。化肥行业整体运行是平稳的,产量和出口量有所提升,行业效益也有所提升,但整体仍处于较低水平,电价和运输等优惠政策逐步取消,行业运行成本不断增加。这最要命的恰恰就是这个电价。
国家发展改革委的2015年748号通知,《关于降低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和工商业用电价格的通知》第四条明确指出:“逐步取消化肥电价优惠,化肥生产用电执行相同用电类别的工商业用电价格;优惠价差较大的地方,分两步到位,2016年4月20日起全部取消电价优惠。” 这一通知对化肥行业是晴天霹雳,一石激起千层浪。业内人士马上就叫嚷了:电价优惠没有,化肥企业怎么活?
阳煤丰喜集团就说,从4月20日开始,电价上涨0.1元/千瓦时,公司每个月就要多支出1300万元电费。这给公司的生产经营造成巨大压力,为我们今年走出困局,增加了难度。
河北正元集团有同样的感受:河北省从4月20日电价上调0.0977元/千瓦时,以2014年电耗为例,正元集团平均每月增加1116.83万元,相当于本厂职工基本工资总额。成本上涨的幅度之大,着实令人吃惊!
山东阳煤平原化工有限公司十分焦虑地说,化肥用电价上涨,直接导致我们与大氮肥企业的吨产品生产成本差距又增加了100元。2016年4月20日取消全部电价优惠后,电价还要再涨0.1元/千瓦时,企业的生存环境将进一步恶化。
晋煤集团煤化工指出,此次电价调整,致使公司合成氨、尿素、甲醇成本增加65 75元/吨。以晋煤的生产规模来讲,预计每年将增加生产成本13.84亿元,这给煤化工产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如果明年4月20日起取消优惠电价,执行大工业用电价格,还会使合成氨、尿素、甲醇生产成本增加200元左右,对以固定床为气头的企业来说更是一次生死考验。
取消优惠电价影响最大的是占化肥企业数量70%以上的中小企业。待到明年4月20日完全取消优惠价格,就全国而言,一千瓦时电平均相差0.27元,如按现在电价0.7元/千瓦时计算,明年电价就要上涨38.57%,对于化肥企业而言很难承受。与以烟煤(包括褐煤)为原料的大化肥装置(年产30万吨合成氨及以上),吨氨耗电量仅为中小型化肥企业的1/5 1/4的相比,成本劣势更明显。
紧接着,工业和信息化部于2015年07月29日发布的《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推进化肥行业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明确指出:我国化肥行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产能过剩矛盾突出,产品结构与农化服务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技术创新能力不强,节能环保和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不高,硫、钾资源对外依存度高等。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推进化肥行业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是我们化肥行业“十三五”转型发展的线路图,明确了产能总量、原料结构调整、产品结构升级、节能环保提升四大目标,以及化解过剩产能等八项重点措施。
氮肥总量调控目标为,到2020年,氮肥产能要控制在6060万吨,产能利用率提升至80%;原料结构调整方面,要求到2020年采用非无烟煤的合成氨产品占比从目前的24%提升至40%左右;产品结构方面,以提高化肥利用率和产品质量为目标,大力发展新型肥料。力争到2020年,我国新型肥料的施肥用量占总体化肥使用量的比重从目前的不到10%提升到30%。氮肥、磷肥企业非肥料产品销售收入比重达到40% 50%。在节能环保方面,要求到2020年,所有合成氨企业能源消耗水平达到《合成氨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要求。其中70%的企业达到新建企业准入值要求;合成氨吨氨排水、氨氮、化学需氧量和磷铵污水排放达到相应国标要求(磷肥和钾肥的略)。
为确保路线图所规定目标的如期实现,《指导意见》提出八项重点措施。在化解过剩产能方面,原则上不再新建以天然气和无烟块煤为的原料合成氨装置…….要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并鼓励引导企业兼并重组。在加快提升 科技 创新能力方面,要集中力量突破先进煤气化技术,高效低压合成大型化技术等一批关键技术与装备。要组建一批引导行业技术创新的研发平台,培育一批创新型示范企业。其他措施还包括积极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加强农化服务,借力“一带一路”战略拓宽国际市场,以及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等。
面对这个局面,对于企业来说,倒逼着你必须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只有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发展自信,变中求新,变中求进,变中求突破才能走出困境。山东的发展经验值得借鉴,他们已步入适应新常态,抓住新机遇,推进化肥工业创新驱动发展。即告别单纯依靠产能扩张的粗放式发展阶段,步入了产业集约化、产品多元化、生产智能化、服务个性化发展的新里程。
随着我国经济运行步入新常态的发展阶段,化肥企业应发掘新的生存空间和发展机会,在巩固和扩大已取得成果的基础上,适应新常态、抓住新机遇,推动我国化肥工业创新驱动发展。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751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