噻呋酰胺的适用作物及防治对象
噻唑酰胺类琥珀酸酯脱氢酶抑制剂,对许多种真菌性病害均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可广泛应用于水稻、麦类、花生、棉花、甜菜、咖啡、马铃薯、草坪等多种作物。生产上主要用于防治水稻、禾谷类作物和草坪,对丝核菌属、柄锈菌属、腥黑分菌属、伏革菌属、黑粉菌属等致病真菌有效,对担子菌纲真菌引起的病害,如立枯病等有特效。
简介
噻氟酰胺又叫噻氟菌胺,进口产品为23%.24%悬浮剂,商品名满穗。它是含噻唑环的苯基酰胺化合物,可防治多种作物病害,特别是担子菌丝核菌属真菌引起的病害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其主要作用机理是抑制病菌三羧酸循环中琥珀酸去氢酶,导致菌体死亡。它具有很强的内吸传导性能,可以叶面喷雾、种子处理、土壤处理等方式施用。经处理的茎叶健康浓绿,为增产提供条件。其不含有机溶剂,对作物很安全,在合适用量下,在水稻孕穗扬花期也可以使用。 耐雨性强,施药后1小时降雨不影响药效。
在使用剂量上,125~250g有效成分/hm2,用于禾谷类作物和非禾谷类作物拌种处理,使用剂量为7~30g有效成分/kg种子。药剂对水稻纹枯产现有优异防效,使用剂量130~140g有效成分/hm2,禾谷类作物锈病125~250g有效成分/hm2。
噻芙酰胺治蚧壳虫吗?
噻芙酰胺不能治蚧壳虫。
噻芙酰胺是除菌剂,不能除虫。
噻呋酰胺对许多种真菌性病害均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可广泛应用于稻、麦类、花生、棉花、甜菜、咖啡、马铃薯、草坪等多种作物。生产上主要用于防治稻和麦类的纹枯病。
使用技术
噻呋酰胺适用于叶面喷雾、种子处理和土壤处理等多种施药方法,防治纹枯病时多采用叶面喷雾。孕穗期及以前是防治纹枯病的关键期,一般每667平方米使用240克/升悬浮剂20至25毫升,对水30至45升喷雾,喷药应均匀、周到。
注意事项
1、有良好的内吸性,很容易通过根部或植物表面吸收并在植物体内传导;
3、经处理的茎叶健康浓绿,为增产提供条件;
4、不含有机溶剂,对作物很安全,在合适用量下,在稻孕穗扬花期也可以使用;
5、耐雨性强,施药后1小时降雨不影响药效。
防治蚧壳虫首选具有超强的内吸和渗透作用的药剂, 如“蚧必治”750至1000倍液喷施,药液经树体吸收后,蚧壳虫吮吸到带药的树体汁液死掉。用药建议在温度较高(要求在28℃至32℃, 因此温度药液传导快,且该温度下蜡质层变软,利于药液渗透虫体)的下午使用,连喷两次, 间隔期为5至7天。对高大、药液很难喷到的树木, 可采用在树干中上部打孔导药, 药液通过木质部导管输送传导到顶部,对虫龄大、蜡质层厚及难防治的蚧壳虫效果明显,操作简单,防治彻底。
噻呋酰胺能防治哪些病
噻呋酰胺防治水稻纹枯病,效果不错,防治水稻稻曲病,没有效果。水稻稻曲病,预防为主,防治该病在水稻破口前5-7天,用苯甲丙环唑喷雾预防,该病是抽穗期染病,灌浆期见病。如果已经看到小球,可以用氢氧化铜、铜高尚、咪鲜胺喷雾,把小球打掉,要打匀打透,效果好。噻呋酰胺防治水稻纹枯病,效果不错,防治水稻稻曲病,没有效果。水稻稻曲病,预防为主,防治该病在水稻破口前5-7天,用苯甲丙环唑喷雾预防,该病是抽穗期染病,灌浆期见病。如果已经看到小球,可以用氢氧化铜、铜高尚、咪鲜胺喷雾,把小球打掉,要打匀打透,效果好。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751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