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蚜是什么?
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属于同翅目,蚜科,又叫腻虫、蜜虫、瓜蚜。棉蚜在各棉区均有发生,北方棉区发生重。寄主植物100多种,以棉、瓜类受害重。
为害状
成蚜和若蚜群集在棉花及瓜类作物的嫩芽、嫩叶背面、嫩茎上刺吸汁液。被害叶片初期出现黄白斑,后形成背面卷曲或皱缩,使棉苗生长受阻,并会推迟现蕾开花。棉蚜吸食叶片汁液时排出大量水分、蜜露落到下面叶片上,出现油光的“顶门腻”,棉蚜把顶尖的两片真叶,腻的攥成蛋蛋,阻碍棉花的光合作用。有时棉蚜能导致茎枯病的发生。棉蚜排泄物可诱发腐生菌,使茎叶呈现污黑的霉层,影响棉叶的光合作用和呼吸功能;蜜露能招引大量的蚂蚁。
形态特征
成蚜分①干母,是从越冬卵孵化出来的成熟个体,体长1.6毫米,洋梨形,茶褐色,触角5节,营孤雌生殖。
②无翅胎生雌蚜,体长1.5~1.9毫米,体色夏季黄绿或黄色,春秋季蓝黑、深绿或棕色,触角6节;腹部末端1对暗色短圆筒形腹管,尾片青绿色,乳头状,两侧有刚毛3对;复眼暗红色。③有翅胎生雌蚜,体长1.2~1.9毫米,体黄色、浅绿或深绿色,前胸背板黑色,有透明翅2对,前翅中脉3叉,后翅中、肘脉全;腹背两侧有3~4对黑斑,有时腹背有2~3条间断黑横带;触角6节,较短;腹管暗黑色,圆筒形,有瓦棱纹,尾片乳头状。④无翅产卵雌蚜,体长1~1.5毫米,体灰褐、墨绿、暗红或赤褐色;触角5节,后足胫节发达,排列不规则圆点几十个;腹管小,黑色。⑤无翅胎生雄蚜,体长1.3~1.9毫米,体色有绿、灰黄或赤褐;触角6节,腹管灰黑色,较短。卵为椭圆形,体长0.5毫米,初产时橙黄色,6天后变漆黑色,有光泽。若蚜:①无翅若蚜,与无翅胎生雌蚜相似,但体较小,腹部较瘦,体色夏季为黄色或黄绿色,春秋为蓝灰色,复眼红色,经多次蜕皮变为无翅胎生雌成蚜。②有翅若蚜,夏体淡红,秋黄色,胸两侧有翅芽,腹两侧有白色圆斑,经4次蜕皮变为有翅胎生雌成蚜。
发生特点
棉蚜每年于10~11月间,以有翅雌、雄蚜迁飞到木槿、花椒、石榴和杂草(夏枯草、车前草)等寄主植物上交尾产卵过冬。第二年早春,当5日平均气温达6℃时,过冬卵陆续孵化为无翅蚜,当5日平均气温达12℃时棉蚜进行孤雌繁殖,产生“干母”在越冬树上取食。一般4月下旬至5月上旬,棉苗出土后,产生有翅雌蚜迁飞到棉苗上胎生无翅雌蚜为害,即俗称苗蚜。特别是出土早的棉田和靠近树木、杂草的棉田有翅蚜就多,为害重,造成棉花卷叶,棉花生长受阻,推迟果枝形成。一般5月下旬至6月上旬大量繁殖后,产生有翅蚜,在棉田内第二次扩散蔓延,形成苗蚜为害高峰,棉花出现“小老黑”,伏桃减少50%以上。由于蚜虫繁殖过多,胎生有翅蚜迁飞到其他棉田。当温度适宜,天气干旱,有利于繁殖时,小蚜虫经5天繁殖1代,适温16~22℃,1头雌蚜每天胎生5头小蚜虫,一生产70~80头,1年繁殖10~20代;7—8月份当温湿度适宜时,伏蚜大量繁殖为害,严重时造成上部果枝不结铃或小蕾脱落;当温度超过30℃时,虫口迅速下降。大雨对棉蚜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不利于蚜虫发生,但小雨天气,时晴时雨利于伏蚜增殖。进入晚秋气温下降,棉蚜又迁回寄主植物上交尾产卵越冬。
防治方法
(1)农业措施。实行棉麦、棉菜、棉油间套作。
(2)种子处理。播前棉籽温汤浸种,然后用三九一一、呋喃丹、涕灭威等药剂拌种。一般每100千克干棉籽用75%三九一一(即甲拌磷)乳油1千克,将50升55~60℃的温水倒入大缸或某容器内,倒入农药混匀,再倒入棉籽搅拌,待药液吸干后,铲出堆闷24小时,播种,或每667平方米用1.5~2.5千克5%三九一一颗粒剂或3%呋喃丹(克百威)颗粒剂或5%涕灭威颗粒剂与棉籽一起播入土中,可基本控制苗蚜。
(3)苗期防治。当棉蚜达防治指标,百株瓢虫、草蛉等昆虫不能控制蚜害时(即三叶前卷叶株率10%,三叶后卷叶株率达20%,益害比不足1∶150),采用内吸剂涂茎、点心防治。如40%氧化乐果或40%久效磷或50%甲胺磷等7.5毫升,缓释剂聚乙烯醇1克,水50毫升,先将聚乙烯醇煮沸溶化,待冷却后再加入内吸杀虫剂搅拌成高浓度溶液。使用时,在细棍一端扎上棉絮,在药液中沾湿,涂在棉茎中下部,沾1次药可涂7~10株或采用人工助迁瓢虫,即从小麦田收集七星瓢虫,然后分散放到棉田。
(4)蕾期防治。喷雾防治当棉蚜发生达到指标后,可采用点片防治,用烟碱和增效烟碱,每667平方米用50毫升,并可保护天敌;当蚜虫高峰期,用有机磷杀虫剂如50%辛硫磷或50%久效磷或甲基一六〇五或50%甲胺磷等,要注意多种农药交替使用,以避免抗药性的产生。伏蚜严重时,可667平方米用80%敌敌畏乳油75毫升,用2.5千克水稀释,与7.5千克的麦糠或锯末拌匀,撒在棉株行间,可起到熏杀蚜虫作用。
如何防治棉蚜?
棉蚜以群集棉花嫩头、叶背刺吸汁液,致使棉株形成“龙头”,棉叶卷缩畸形生长,根系发育不良,代谢受损,生长停滞。棉蚜分泌蜜露,可诱发霉菌寄生,阻碍光合作用和生理作用。防治要点如下:
(1)种子处理 选用70%高巧或锐胜,按种子量的0.4%~0.5%进行光籽包衣。
(2)降低基数,保护天敌 选用吡虫啉、啶虫脒、抗蚜威等天敌安全性农药防治前期小麦田蚜虫,在瓢蚜比低于1∶150时进行喷施,减少迁入基数,保护天敌。
(3)化学防治 苗蚜点片发生时,可用1000倍乐果滴心;百株蚜量3000头、卷叶率30%,百株单叶2000头、卷叶率5%以上时,可选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2000倍液,或3%啶虫脒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叶片正反面喷雾。
棉蚜是什么意思
棉蚜(学名:AphisgossypiiGlover)是蚜科蚜属的一种昆虫。俗称腻虫。为世界性棉花害虫。中国各棉区都有发生,是棉花苗期的重要害虫之一。寄主植物有石榴、花椒、木槿、鼠李属、棉、瓜类等。
这种吸汁的昆虫通过直接进食和间接通过植物病毒疾病传播(已知超过50种植物病原性病毒)影响植物。它的寄主范围很广,全世界至少有700个寄主植物。它会严重影响大多数葫芦科和茄科蔬菜作物以及叶类蔬菜,豆类,马铃薯,观赏植物,核果,油菜籽,柑橘,棉花或许多其他重要作物。
棉蚜要怎样防治?
棉蚜的防治措施(1)园艺管理:早春剪除虫枝,刮除老皮,铲除园中杂草,结合夏剪剪除被害枝梢,以减少虫源。
(2)药剂防治:①越冬卵孵化后及时喷药。可用30%桃小灵乳油2500倍液,或50%辛氰乳油1500倍液,或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4000倍液,或40%灭抗铃乳油1200倍液,或90%快灵可溶性粉剂3000倍液,或20%好年冬乳油1000倍液,或20%康福多浓可溶剂3000倍液等药剂。
②药液涂干或包扎。蚜虫初发时直接用毛刷在树干上部或主枝基部涂抹40%乐果乳油或20%好年冬乳油30倍液,在枝干上形成60厘米宽的药环;也可用脱脂棉醮此药液环贴枝干上,外面再用塑料薄膜包裹捆住。
(3)生物防治:保护和利用草蛉、瓢虫、蚜茧蜂等天敌;提倡使用蚜霉菌400倍液喷雾。
棉蚜是怎样的害虫?
棉蚜又称瓜蚜、草绵蚜虫。属同翅目蚜科。是传播番木瓜环斑花叶病的主要昆虫媒介之一。寄主有75科285种,第一寄主为花椒、鼠李、石榴、木槿等。第二寄主为锦葵科、葫芦科、豆科、马鞭草科、菊科等多种植物。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749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