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黄豆可以吃吗?
可以吃。
野大豆全株为家畜喜食的饲料,可栽作牧草、绿肥和水土保持植物。茎皮纤维可织麻袋。种子含蛋白质30-45%,油脂18-22%,供食用、制酱、酱油和豆腐等,又可榨油,豆粕是优良饲料和肥料。
还可药用,有补气血、强壮、利尿等功效,主治盗汗、肝火、目疾、黄疸、小儿疳疾。曾自茎叶中分离出一种对所有血型有凝集作用的植物血朊凝素。
扩展资料:
野大豆在中国除新疆、青海和海南外,分布中国各地区。生于海拔150-2650米潮湿的田边、园边、沟旁、河岸、湖边、沼泽、草甸、沿海和岛屿向阳的矮灌木丛或芦苇丛中,稀见于沿河岸疏林下。野大豆具有喜光耐湿、耐盐碱、耐阴,抗旱、抗病、耐瘠薄等优良性状。
因长期大量采挖作药用,野生植株急剧减少,有趋于绝灭的危险。由于野大豆在中国极为普遍,而且适应能力强,又有较强的抗逆性和繁殖能力,只有当植被遭到严重破坏时,才难以生存。所以在开荒、放牧和基本建设中应对野大豆资源加以保护。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野大豆
百度百科-多茎野豆
中药野大豆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野大豆的功效与作用有什么
1、野大豆,中药名。为豆科植物野大豆GlycinesojaSieb. et Zucc.的种子。分布于东北及河北、陕西、陕西、甘肃、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河南、湖北、湖南、四川、贵州等地。具有补益肝肾,祛风解毒之功效。用于肾虚腰痛,风痹,筋骨疼痛,阴虚盗汗,内热消渴,目昏头晕,产后风痉,小儿疳积,痈肿。
2、别名:穞豆、零乌豆、马料豆、细黑豆、料豆、马豆、野毛豆、驴豆、鹿豆、饿马黄、野料豆、柴豆、野黄豆、山黄豆、野毛扁豆。
3、主治:用于肾虚腰痛,风痹,筋骨疼痛,阴虚盗汗,内热消渴,目昏头晕,产后风痉,小儿疳积,痈肿。
野大豆属于什么植物
前言
野大豆属一年生草本,茎缠绕、细弱,疏生黄褐色长硬毛。叶为羽状复叶,具3小叶;小叶卵圆形
、卵状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3.5-5(-6)厘米,宽1.5-2.5厘米,先端锐尖至钝圆,长约5毫米,淡紫红色;苞片披针形;萼钟状,密生黄色长硬毛,5齿裂,裂片三角状披针形,先端锐尖;旗瓣近圆形,先端微凹,基部具短爪,翼瓣歪倒卵形,有耳,龙骨瓣较瓣及翼瓣短;雄蕊10,9与1两体;花柱短而向一侧弯曲。荚果狭长圆形或镰刀形,两侧稍扁,长7-23毫米,宽4-5毫米,密被黄色长硬毛;种子间缢缩,含3粒种子;种子长圆形、椭圆形或近球形或稍扁,长2.5-4毫米,直径1.8-2.5毫米,褐色、黑褐色、黄色、绿色或呈黄黑双色。
方法
1
野大豆分布在中国从寒温带到亚热带广大地区,喜水耐湿,多生于山野以及河流沿岸、湿草地、湖边、沼泽附近或灌丛中,稀见于林内和风沙干旱的沙荒地。山地、丘陵、平原及沿海滩涂或岛屿可见其缠绕它物生长。野大豆还具有耐盐碱性及抗寒性,在土壤pH值9.18–9.23的盐碱地上可良好生长,零下41℃的低温下还能安全越冬。花期5–6月,果期9–10月。成熟种子含蛋白质30—45%,含油脂18—22%,除供食用外,还可榨油和药用,有强壮、利尿、平肝、敛汗的效用;茎叶与油粕是优良饲料。喜水耐湿,多生于海拔300~1300米间的山野及河流沿岸、湿草地、湖边、沼泽附近,有时也见于林内或干旱沙荒地区。耐盐碱,在土壤PH值9.18~9.23的盐碱地上仍可良好生长;抗寒,零下41℃的低温下能
安全越冬。花期5~6月,果期9~10月
2
野大豆具有许多优良性状,如耐盐碱、抗寒、抗病等,与大豆是近缘种,而大豆是中国主要的油料及粮
食作物、故在农业育种上可利用野大豆进一步培育优良的大豆品种。野大豆营养价值高,又是牛、马、羊等各种牲畜喜食的牧草。因此对中国拥有丰富的野大豆种质资源,必须引起应有的重视,并加以保护。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747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