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直升机返乡的青海前首富被判刑,这名前首富那些年是靠什么发家的?
2022年的7月1日,据新闻媒体报道,开直升机返乡的一名首富最终被判刑,这个首富的名字叫做肖永明。这件事情其实还是要从2016年开始说起,在2016年的时候,肖永明控制的一个公司完成了上市,因此肖永明的身价也随之暴涨,成为了青海的首富,不过没过多久校有名就因为非法采矿被判处了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并且处罚金200万元,同时没收非法所得两亿多元。很多网友非常的疑惑,那么证明开升机的首富之前到底是如何发家的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肖永明的发家之路其实还是比较传奇的,在1964年的时候,肖永明出生在石阳的一个小镇,肖永明的父亲没有读过多少书。但是却经常的去跑合同,拉肥料等等,在1981年的时候,肖永明开始在父亲的厂里担任副厂长,帮助父亲打理生意,经过多年的历练,肖永明想要自己去创业,于是他来到了青海,和一些一个伙人一起开启了一个酒家,干起了餐饮事业,根据肖永明的经营,这个酒家很快的就超越了当地的大饭店,成为了餐饮界的一哥,这是肖永明的第一桶金。
在1983年的时候,肖永明开始去涉及起了钾肥的生意,最开始肖永明只是去倒卖钾肥,但是到后来肖永明干脆开启了钾肥厂,随着制造业的崛起,钾肥资源也开始非常的受欢迎,于是加肥产业发展的也特别的好,2002年的时候,肖永明开了一家钾肥有限公司,正式开启了行业的报复之路。在2009年的时候,肖永民将自己的股权转让给了一家公司,并且在这其中肖永明开始吸收了很多资本入股,最终在16年的时候,家公司完成了上市,肖永明也一度成为了青海首富。但是在二零一六年之后肖永明就开始了一系列的财务造假的行为,高光时刻也被定格于此。
总的来说,青海的这名首富其实发家之路是非常传奇的,最开始是在厂里上班,后来开始做餐饮,随着制造业的兴起,又开始了一系列的钾肥生意,这些都是抓住了好的时机。
坐拥265亿财富,青海“前首富”如今获刑,他是如何跌落“神坛”的?
引言: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诞生了许多富豪,也出现了许多全国首富,随着而来的也会出现“富豪跌落神坛”的事件。在2021年荣登青海首富宝座的肖永云跌落神坛,被人们称为“钾肥大王”的他,也在一夜之间变成了人们心目中的老赖。于2021年月25日因涉嫌非法采矿罪被执行逮捕, 一夜之间从神坛跌入牢狱。他究竟是一步步向歧途的?
曾经的肖永明,因为父亲肖方也是生意人的缘故,从小便具有着生意头脑。长大一些便拥有了自己的企业,选择独立打拼,在青海格尔木创立了餐馆“小小酒家”。 思维敏锐的他在格尔木发现了商机,成立了自己的钾肥加工厂,生意越做越大,最后成立了格藏钾肥公司。随后因为国家提倡环保的倡导影响到了中小企业, 肖永明决定将格藏格公司兼并瀚海集团,肖永明的身价也由此高涨到265亿元,成为了海省的首富。
原本可以就此顺风顺水的他,依旧决定疯狂吸收资本并购公司,他的下坡路也在此埋下了伏笔。为了收购巨龙铜业,肖永明负债过多,不惜通过贷款、股权质押、融资等手段为其弥补漏洞。逐渐,他的野心变得越来越大,为了补足资金漏洞,最终违反了法律底线,开始非法融资、在公司报告和账目上动手脚。很快,他的一系列违法行为被市场监管部门发现,也因此受到惩罚,失去了藏格企业的法人代表人的资格,也因此下了巨额债务。
原本在老百姓眼中孝敬父母,回馈自己家乡的肖永明,由此变成了一个偷税漏税、虚假记录资产报告的老赖。肖永明的生活也从可以专机接送,而变成了如今出行都被限制的违法人员。一代首豪就此陨落,实在是令人惋惜!
青海富豪肖永明谢幕:80年代的富二代,负债220亿元,终沦为老赖
说起青海首富肖永明,这些年开始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公众人物,出名的原因并不仅仅因为他是青海首富,而是因为他债务缠身,还受到证监立案调查。
看起来依旧让普通人羡慕,像这样能登上排行榜的富豪,所拥有的财富光是后面的零就能让普通人数半天,但有一个问题,大家可能不会仔细去想,就是排行榜上的富豪资产都是带有一定水分的,计算净资产的时候,一般会将他们手中上市公司的股权价值算在内,而这些资产并不是能马上变成现钱的,因此实际上付好手中的钱,远远没有那么多,而肖永明就是如此。
3年前他回家办事都是开直升机,而去年起却连高铁消费都受到限制,巨大的变化令人唏嘘不已。
从饭店老板到“钾肥大王”
肖永明1964年出生于四川省安岳县,他的父亲肖方林改革开放前是生产队长,改革开放后又做过很多生意,后来还开办了永鸿塑料厂。
肖永明是家中的老大,少年时期成绩并不好,非常调皮,于是17岁就离开学校跟随父亲做生意,年纪轻轻就成为永鸿塑料厂的副厂长。在父亲手下积累了不少经验。在80年代,他就算得上是一个富二代。
十多年后,32岁的他独自外出打拼,打拼的地方,离家乡很远,是个藏区,但不是西藏。他去了青海的格尔木。
而肖永明在格尔木,最早的生意是从餐饮业开始,他开了一家名叫“小小酒家”的餐馆,这家餐馆非常红火,据说成为上世纪90年代格尔木餐饮业的标杆。
在此之后,肖永明并没有止步不前。90年代后期,国内的制造业迅速崛起,而在格尔木这个内陆城市拥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
格尔木有一个湖,肖永明听说这个湖中的钾盐含量十分高。便亲自前往考察。也因此发现了商机,于是他开始转向做钾肥生意,以他的精明才干,很快钾肥生意所赚到的钱就超过了做餐饮的收入。于是他收购了一家钾肥加工厂。
2002年11月,他和妻子林吉芳注册成立了藏格钾肥有限公司。其实在当年,肖永明的公司在当地毫不起眼,那时格尔木市场份额最高的两家钾肥企业均为国有。
从2004年起,藏格钾肥开始入股昆仑矿业,但最初比例仅为1.25%。而后几年肖永明继续增持。经过了一系列的优质企业收购和增资,在昆仑矿业的持股比例逐渐增加到15%,成为第二大股东。
2007年,由于政府为了保护资源,减少小厂乱采乱挖带来的不利影响,开始主导产业整合。后来藏歌钾肥兼并了钾镁厂(也就是瀚海集团)。对于他收购瀚海集团,厂里的老员工都表示不了解。被收购时候的瀚海集团,正是处于盈利状态,员工待遇福利都很不错,每年还有 旅游 的机会。
在此之后藏格钾肥成为跃居行业第二,而熟知他的川商老乡们对他的崇敬油然而生,以他作为榜样。
2016年,藏格钾肥成功上市,肖永明的身价暴增至265亿元,一跃成为青海省当年首富,
然而肖永明正式进入公众的视线,是2017年他买下了私人飞机,花费三个亿,还高调的开回家乡。
最快“跌落”的首富
2017年,当地报纸曾刊载过一条消息,说国庆高速太拥堵,石羊镇的滨河路上出现让人歆羡的一幕:一架私人直升机停在镇上,飞机上走下来几个人,马上被等待的 汽车 接走,这是肖永明送家人回四川老家办事,开的是直升飞机,私人飞机降落在老家时,引来不少路人的注目,风光无限,曾在家乡传为佳话。
虽然他们一家现在很少回石羊镇住了,但是在他四川老家的门口,还可以看见挂了安岳县公安局给送的题匾,好不威风。
肖永明出名之后,对老乡们很是大方,每年回生产队的老人1000块钱。小孩400排队发钱。他发家致富之后,也不忘了照顾乡亲们,村里的老乡有很多都跟随他的格尔木去打工,有的甚至还负责管理。
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曾经藏格钾肥在注入上市公司前吸收实力资本入股,如今肖永明将同样的路径复制到巨龙铜业。而将肖永明拉下神堂的正是他的矿业。
巨龙铜业的实际控股人是肖永明,这家公司成立于2006年。2012年时,巨龙铜业42.88%的股权转让给藏格,有趣的是交易双方的实控人都是肖永明。至于为何要出售巨龙铜业,是公司的解释是为了补充发展需要的流动资金。
但巨龙铜矿早已是一家亏损多年的企业,但是肖永明看中的铜矿资源的丰富,因此先后通过贷款、股权质押、融资等手段为该公司输血,前后投入151亿元进行收购,正是这次收购始肖永明的事业开始走下坡路,他填补不了巨龙铜业的巨大资金缺口。
天有不测风云,这一次肖永明不但失败了,而且败得很惨。
几年后,肖永明合计负债近220亿元。同年,因涉嫌违规操作,他被迫卸任法定代表人。年底又因营业收入和营业利润。等问题。被采取了五年市场禁入措施,并被罚款90万元。
肖永明本人出行乘坐飞机、高铁等都受到限制,沦为老赖,短短5个月的时间,负债累累,那个曾经风光无限、高调出行的肖永明,现在却连普通人能够乘坐的交通工具都使用不了了。
遭遇了人生最大“滑铁卢”的四川富豪肖永明,是否能够实现重新出现转机,实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值得拭目以待。
又一位西北大佬退场
撰 稿:王艺璇
编 辑:秦 风
近 几年,一位又一位传奇大佬,以不同形式退出江湖。
有人踉跄身陷囹圄,有人风发豪宅游艇,留给外界无尽的猜测与感叹。而这些大佬之后,其一手缔造的商业帝国谁来执掌、又如何执掌,其间故事更是精彩纷呈。像“玻璃大王”曹德旺父子的“较劲”,双汇掌门人万隆父子“反目”……
在西北,随着父辈有意无意地退隐,商二代们亦早早站在聚光灯之下 ,像东岭集团李黑记之子李磊,袁家村集团创始人郭裕禄儿子郭战武,迈科集团何金碧两个儿子何晨、何昕,金花股份吴一坚之女吴梦窈等等,其中有成功,也有波折。
但少有人如肖永明这般,其个人起势与落败被演绎地淋漓尽致。
当年其旗下藏格控股暴雷、震惊中国资本市场之前,镐京笔记(ID:Haojing2022)曾深入青海格尔木现场调查,诸般景象,历历在目。
如今,钾肥大王肖永明已成过往,无论其转身的背影何等落寞与不光彩。
但其三位90后子女成为百亿帝国新的执掌者,又是那般地春风化雨,引人遐思。他们正行走在父亲安排的道路上,朝着新的“铁王座”发起冲击,尽管步调已悄然改变……
17岁的塑料厂副厂长
“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
“罚金200万元,违法所得2.94亿元依法没收。”
这是中国钾肥大王肖永明留给资本市场最后的身影。日前,消息一出,其一手缔造的藏格矿业(000408.SZ)股价应声三天飘红,虽然肖本人与上市公司早已完成了切割。
听来让人唏嘘,在四川与青海两地叱咤风云的肖永明,缔造了青海首富、中国钾肥大王等诸多声誉,却在即将步入耳顺之际,以如此狼狈的姿态落幕。
1964年,全国一派战天斗地的景象,“四个现代化”发展目标被正式提出。也正是这一年,四川安岳县启元村的肖方林夫妇,迎来了家里第一个孩子,取名永明。
肖方林是当地一个能人,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人勤快、脑子活,在担任村里生产大队队长同时,还在当地开了一家塑料厂,是村里最早富起来的一批人之一。
或是受父亲“言传身教”,作为家里长子的肖永明,心思并不在学业上,于17岁这年成为塑料厂的副厂长,成为父亲的得力臂膀。
但对于肖永明而言,父亲的这家塑料厂远非个人的终点。而立之后,肖永明盯上了当时正火的餐饮,来到距老家一千多公里外的格尔木,准备在此另立门户。
格尔木是连接西藏、青海和甘肃三地的交通要塞,青藏、青新、敦格三条公路干线在此交汇。自古以来,交通要塞都乃兵家必争之地,做生意亦是如此。
“小小酒家”饭店,成为肖永明的新“战场”。虽然名字里有“小”字,但这家饭店却在短短数年时间里,一跃成为格尔木当地一家网红餐厅。据媒体报道,上世纪90年代,凡是来过格尔木的人,不可能不知道“小小酒家”,它是当年格尔木餐饮界的一个标杆。
如今,“小小酒家”早已不是当年的小馆子模样,招牌赫然出现在格尔木希尔顿逸林酒店外墙位置,不过并不营业。据酒店工作人员表示,这只是老板肖永明对过往的一个念想。
饭店的成功,让肖永明挣到了经商的第一桶金。 同时,饭店作为一个四通八达的社交载体,亦给肖永明带来了大量无形资源。这也为其后续缔造百亿商业帝国,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从饭店老板到青海首富
与四川相比,格尔木显得荒凉了很多。
但依托中国面积最大的盐湖察尔汗盐湖,这里如今是国内最大的钾肥生产基地。格尔木也因为产业的兴旺,成为青海第二大城市。
丰富的钾肥资源,让肖永明嗅到了新的商机,这将是他新的主攻赛道。
2000年之前,格尔木在钾肥行业的版图上呈现两足鼎立的格局:盐湖集团与格尔木钾镁厂,两家国企以青藏铁路为界,一西一东平分“钾肥天下”。
直到青海昆仑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下称“昆仑矿业”)的成立,才打破了这种局面。
2000年3月,青海省政府为了整合察尔汗盐湖铁路以东的资源,将该片区一些小而散的钾肥公司组建为昆仑矿业。
就在这家公司成立的第二年,37岁的肖永明做了一个决定:关闭“小小酒家”,携妻子成立格尔木藏格钾肥有限公司。
2004年,藏格钾肥出资100万元,将昆仑矿业1.25%的股权收入囊中。随后在不到一年时间里,通过收购及增资等行为,藏格钾肥在昆仑矿业的持股比例已增至15%,位列第二大股东。
果敢、不留后路的运作手法,让肖永明成功晋身至钾肥的竞争赛道;而对机遇敏锐地捕捉,让他很快尝到了甜头。
2007年,青海国土资源厅下发《关于责令青海昆仑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整合为紧密型公司的通知》,责令昆仑矿业整合,杜绝乱采滥挖和争抢资源。
很快,藏格钾肥与另外一家企业,出现在昆仑矿业的收购方名单里。不过后者却不知为何,未能如期缴纳保证金,最终成就了肖永明和藏格钾肥。
藏格钾肥以3.8亿元的价格,成为昆仑矿业的控股股东。 肖永明一战成名,短短数年时间便将青海省第二大钾肥公司收入囊中 ,钾肥大王的称号不胫而走。
2016年,藏格钾肥完成借壳上市,公司更名为藏格控股。这一年,肖永明家族以265亿元身家成为青海首富,位列当年胡润百富榜第64位。此后几年间,其首富之位无人能撼。
只不过,已站在巅峰的肖永明,此时已有了更大的目标,但其危机亦悄然来临……
染指“无底洞”铜矿折戟
2017年,一篇《国庆高速太堵?资阳男子直接开直升机回家》的报道,成为当时的热点。
后经证实,这架直升机的主人,正是肖永明。当天是送其家人回四川老家办事,且飞机停留的道路也是肖永明投资修建。
行事高调的肖永明, 在发家之后并不吝于对家乡的馈赠 ,无论是修路、修水利、建学校,还是给村里人发现金,在过去多有报道。
在许多人看来的功成名就,依旧不是肖永明的终点。
2018年7月,藏格控股对外宣称,将以280亿元收购西藏巨龙铜业有限公司(下称“巨龙铜业”)。
资料显示,巨龙铜业公司拥有驱龙铜多金属矿、荣木错拉铜矿和知不拉铜多金属矿,其中的驱龙铜多金属矿铜,资源量达1000万吨,被称为中国第一大铜矿。
巨龙铜业寄托着肖永明的财富梦。
事实上,早在上市公司宣布收购之前的几年里,肖永明家族通过股权质押融资等形式,已向巨龙铜业累计投了55亿元。
不过,这么一块看似诱人的铜蛋糕,没有铜牙铁齿,没有好的胃口,是很难啃下来的。最大的难题是,受制于自然条件,这个矿开采难度非常大,长期未能实现盈利;且大量资产包括采矿证处于抵押状态。
当时曾有投行机构测算,短期内无盈利能力的巨龙铜业,从建设到正式投产所需资金逾200亿元,相当于“无底洞”。
280亿元收购巨龙铜业,更像是肖永明拉上上市公司一众股东进行的一场“豪赌” ,赢则皆大欢喜,输则“万劫不复”。
可惜,这次命运之神未能眷顾肖永明。
在重重质疑以及监管压力下,藏格控股很快终止了此次重大资产重组事宜。肖永明的“铜矿梦”宣告破产,与此同时,此前风光无限的藏格控股及肖永明,迎来了更大的麻烦。
从首富到“首负”
2019年,藏格控股出具了一份营收、净利双增长的年报。
不过很快,这份亮眼的成绩单却被审计机构出具了非标准审计意见, 称上市公司内部存在重大缺陷。
对此,藏格控股解释,2018年,以肖永明为实控人的藏格集团及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公司资金22亿元,期间仅返还了5000余万元。
消息一出,市场一片哗然。
很多人未曾料到,当时的肖永明身陷资金困局已到了如此程度。但是,他的麻烦还远未止步。
2019年9月,证监会宣布,藏格控股涉嫌3项违法事实:虚增营业收入和营业利润、虚增应收账款和预付账款、未按规定披露其控股股东藏格集团及其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藏格控股被罚款60万元,肖永明被判处5年市场禁入。
屋漏又遭连阴雨,这位草莽枭雄很快又被扯进了另外一件官司中。
早年间青海焦煤非法采矿事件的“老底”被掀出,让肖永明失去了翻身的可能。
多年前,由于政策不完善,非法采矿普遍。一位青海省国土资源厅执法总队负责人曾告诉媒体,截至2005年5月,执法总队使用卫星定位系统测量采煤区时,非法采挖的煤炭量已接近300万吨。
资料显示,青海焦煤违反矿产资源法的规定,未取得采矿许可证擅自开采煤炭资源。而作为参股股东的肖永明等人,明知存在问题之下,仍积极组织或参与……
近日,因非法采矿罪,肖永明被判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并处罚金200万元。同时扣押在案的肖永明退缴违法所得2.94亿元,也被依法没收,上缴国库。
此时很多人才发觉,肖永明早已完成了与上市公司藏格控股之间的切割。
藏格控股表示,“肖永明先生未在公司担任任何职务,未参与公司任何经营决策,公司目前经营管理层人员稳定,生产经营正常。”
从首富到“首负”,堪堪5年光景 ,肖永明的结局,让人唏嘘不已。
但结局似也并不意外,几年前在走访格尔木期间,与当地人聊起肖永明, 好几个人都直言其“胆子很大,会来事”。
肖永明的时代正在结束,近两年,跟随他多年的曹邦俊、王聚宝、黄鹏等公司元老们,陆续递交了辞呈。
但肖氏家族征战资本市场的故事,却并未结束。
一代新人换旧人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近几年,一边是肖永明诸多不顺,过往违法违规事件频频发酵,另一边, 三个“90后”子女却在其精心安排下,逐渐完成了商业版图的承继。
肖氏家族新的接班人,与其父那种“什么北大清华,不如胆子大”的草莽式性格与打法,截然不同。
资料显示,大儿子肖宁,生于1990年,曾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早在2012年,就逐步接手巨龙铜业的工作,先后担任董事长助理、董事;与2021年6月担任藏格控股董事长一职。
次子肖瑶,同样出生于1990年,据知情人士透露,毕业于北京大学,于2010年加入藏格控股,如今在上市公司担任董事、副董事长、总经理等职。
女儿肖苗苗,公开信息不多,现任上市公司旗下核心资产格尔木藏格钾肥的董事兼总经理,同时在肖氏家族其他几家公司中,均有任职。
上述知情人士曾与肖瑶有过几次接触,据其形容,肖瑶日常较为低调,待人很和善,并未有一些富二代的纨绔之气,时常与朋友相聚在成都的苍蝇馆子,但很少谈及家族及生意上的事情。
在肖永明的帮扶下,三位子女进入企业任职都较为顺利。且如今藏格控股(现更名为藏格矿业),有了一条新的赛道——盐湖提锂。
早在2018年,肖永明就开始着力布局新能源领域,在察尔汗盐湖建设碳酸锂项目。目前,藏格矿业在盐湖资源储量、规模和生产成本方面,已具备了明显的结构性竞争优势。
随着全球 汽车 电动化趋势加快,动力电池需求持续放量,刺激着碳酸锂需求增长。
在碳酸锂“量价齐升”的背景下,2021年藏格矿业营收达36.23亿元,同比增长90.31%;其中碳酸锂9.46亿元、同比增长1389.02%,占营收比重由3.34%提高到26.12%;净利润超14亿元,相当于公司2018年至2020年3年净利之和。
多年前,肖永明靠着察尔汗盐湖,成为青海首富; 多年后他的子女同样依托盐湖,站在了新能源的“风口”,肖氏两代人的命运,相似又不同。
就在肖氏兄弟执掌上市公司之后,藏格矿业这两年在资源拓展上大刀阔斧,已不再局限于察尔汗。
2021年,公司先后取得了锂资源储量达到250万吨的麻米措盐湖和大浪滩盐湖的采矿权和探矿权;
2022年2月,入股加拿大超级锂业股份有限公司,就其持有的位于世界著名的锂三角核心区域内的阿根廷LagunaVerde盐湖锂矿权区展开合作。
当前,藏格矿业市值已逾550亿元。肖氏商业帝国的故事,仍在延续……
青海前首富被判3缓4罚200万,他做了哪些违法的事?
今天是7月5日,根据消息显示,青海的前首富被判三年缓刑四年罚款了200万元,那么这个首富到底做了什么事情以至于遭受刑法呢?
第一、根据报道显示,青海前首富肖永明是因为没有取得许可证就开采煤矿,所以导致违法
根据法院的判决书显示,被告人肖永明违法了矿产资源法,在没有获得矿产资源开采许可证的情况下就私自开采煤矿,而肖永明不仅仅知道自己没有开采许可证,仍然积极的去组织开采煤矿,可以说这个行为已经严重违法了矿产资源法的条款,所以根据法律,将其判三年缓刑四年罚款200万元。要知道,如果没有许可证开采煤矿的话,不仅仅会缺少国家开具的说明书,而且也没有专家进行勘探是否可以开采,一旦出现问题,那么就会造成死伤一群的重大事故,严重危害矿工的生命安全。而这个没有许可证就私自开采的行为就是置于矿工的生命于不顾,为了自己的利益偷偷的开采煤矿,可以说这就是一种严重的为了一己私利违反法律的行为。
第二、肖永明也违反了证监会对于其开出的五年禁止进入市场的规定,并且之前他就涉及了假造资产罪
根据报道,肖永明的藏格矿业曾经是我国的第二大钾肥公司,拥有强大的财力,但是从此以后,肖永明一直想着扩大规模,于是他想办法收购另一家公司,并且冒着伪造资产的危险来收购其他公司,最终事情败露,导致了肖永明失去了自己的市场地位,也受到了法律的惩处。可以说这种贪心的行为一定会受到相应的惩处。
肖永明在被发现以后,上缴了自己开采矿产所得的2亿多的盈利,所以刑罚会轻一点,但是这种不好的行为还是值得我们反思。
昔日青海首富被禁坐高铁,面临高额债务的他经历了怎样的“过山车”?
昔日青海首富被禁坐高铁,变成了一个老赖,这件事给人很多的思考,那么面临高额债务的他经历了怎样的过山车人生呢?下面给大家分几个方面介绍:
一、从一个有志青年,开始发展自己的事业!
青海首富的经历,估计不是很多人了解,毕竟青海的情况很多朋友们不是很熟悉!其实青海的首富年轻的时候和每一个年轻人都一样,他是四川小镇的一个普普通通的年轻人,很早的时候就开始成为一个塑料厂的副厂长,就这样下青海首富肖永明开始了自己的传奇人生!十四年之后,肖永明离开了自己的家乡,前往青海创业,开始创办饭店,名字就是小小酒家!之后肖永明的生意越来越好,逐渐的强大起来!
二、从饭店老板到钾肥大王!
肖永明是一个十分善于创造机会的人,他在饭店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开始转行做钾肥大王。这一次转变让肖永明在一起更上一层楼!他的事业终于越来越大,拥有了一家股份制的公司。之后肖永明的企业终于上市,成为一家上市公司,也就是藏格控股,这时候肖永明的事业开始走向巅峰,让他成为青海首富!
三、藏格控股肖永明退居二线,可是涉险占用资金!
今年藏格控股爆出一个消息,那就是退居二线的肖永明,竟然占用企业的资金,得到二十二亿元,他曾经归还过五千万左右,可是还有巨大的缺口。这件事情让肖永明成为老赖,现在连坐高铁都会被禁止了!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744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