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国家化肥储备(2020年国家化肥商业储备项目)

2022年12月化肥还需要法检吗

需要。

2022年8月底针对国家化肥商业储备管理办法做出调整,使得储备周期拉长降低了集中采购导致价格上涨,保证稳定性另外还实时惠农政策,多次种粮补贴,保障终端刚性需求,为价格理性回归做出指引,同时2022年针对化肥品种继续实施出口法检政策,保障国内供应稳定。

目前化肥行业市场的前景如何?

由于我国长期过量使用化肥,农业生产出现一系列问题,在加上中国耕地复种指数高,土壤持续生产能力、肥料利用率下降,土壤质量健康、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日益严重。近年来,我国一直在实施“减肥增效”策略,减少化肥使用量。2016年我国已实现了化肥零增长,政府、企业及科研单位以及社会不断形成合力,化肥减量增效的作用不断得以体现。

产量与需求量波动下降

2010-2019年,我国农用氮磷钾化肥产量呈波动下降趋势。2010-2015年,我国农用氮磷钾化肥产量呈波动上升趋势,2015年我国农用氮磷钾化肥产量为7432.0万吨,为近年来最高值。2015-2019年,受我国“减肥增效”政策的影响,农用氮磷钾化肥产量开始呈波动下降趋势。2020年1-11月我国农用氮磷钾化肥产量为5094.7万吨,较2019年同期同比下降0.9%。

2010-2015年,我国农用化肥施用折纯量呈逐年递增。2015年我国农用化肥施用折纯量达到6023万吨,为近年最高水平。2015年,我国农业部印发《〈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推进落实方案》,2015年之后我国化肥施用量开始下降。2015-2019年,我国农用化肥施用折纯量呈逐年递减趋势。2019年我国农用化肥施用折纯量为5404万吨,较2018年同比下降4.42%。

华南及东北地区产量较低

从各区域化肥产量看,2019年,西南、华北、华东、华中化肥产量均在1000万吨以上,占比均超过22%。华南及东北地区化肥产量较低,均在100万吨以上,与西南、华北、华东及华中地区存在较大差距,两个地区占比分别为2.49%、2.44%。

2019年,我国前十的化肥生产省份化肥产量占我国化肥总产量的75.3%。其中湖北省占比最高为9.9%,其次是青海省以9.8%的占比位居第二。

需求分布较为平衡

从我国各区域化肥施用量上看,我国各地区化肥施用量结构较为平衡。2019年,华东地区化肥施用量达1281.4万吨,为全国化肥施用量最高的地区,占比达23.71%。华中地区化肥施用量达1169.6万吨,占比21.64%。

——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化肥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为什么实施化肥使用量零增长 白由路答记者问

为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央1号文件和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稳粮增收调结构,提质增效转方式”的工作主线,大力推进化肥减量提效、农药减量控害,积极探索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农业部制定了《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和《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细化实施方案,加大工作力度,强化责任落实,有力有序推进,确保取得实效。

农业部

2015年2月17日

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

化肥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是粮食的“粮食”。化肥在促进粮食和农业生产发展中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目前也存在化肥过量施用、盲目施用等问题,带来了成本的增加和环境的污染,亟需改进施肥方式,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不合理投入,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为此,农业部制订《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

一、现状和形势

(一)化肥施用现状。我国是化肥生产和使用大国。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3年化肥生产量7037万吨(折纯,下同),农用化肥施用量5912万吨。专家分析,我国耕地基础地力偏低,化肥施用对粮食增产的贡献较大,大体在40%以上。当前我国化肥施用存在四个方面问题:一是亩均施用量偏高。我国农作物亩均化肥用量21.9公斤,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每亩8公斤),是美国的2.6倍,欧盟的2.5倍。二是施肥不均衡现象突出。东部经济发达地区、长江下游地区和城市郊区施肥量偏高,蔬菜、果树等附加值较高的经济园艺作物过量施肥比较普遍。三是有机肥资源利用率低。目前,我国有机肥资源总养分约7000多万吨,实际利用不足40%。其中,畜禽粪便养分还田率为50%左右,农作物秸秆养分还田率为35%左右。四是施肥结构不平衡。重化肥、轻有机肥,重大量元素肥料、轻中微量元素肥料,重氮肥、轻磷钾肥“三重三轻”问题突出。传统人工施肥方式仍然占主导地位,化肥撒施、表施现象比较普遍,机械施肥仅占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的30%左右。

(二)面临的形势。化肥施用不合理问题与我国粮食增产压力大、耕地基础地力低、耕地利用强度高、农户生产规模小等相关,也与肥料生产经营脱离农业需求、肥料品种结构不合理、施肥技术落后、肥料管理制度不健全等相关。过量施肥、盲目施肥不仅增加农业生产成本、浪费资源,也造成耕地板结、土壤酸化。实施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是推进农业“转方式、调结构”的重大措施,也是促进节本增效、节能减排的现实需要,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实施可行性。从国外的经验看,欧盟、北美、亚洲、中东部分发达国家的化肥施用量都呈现先快速增长、达到峰值后保持稳中有降或持续下降的趋势,逐步走上了减肥增效、高产高效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从我国的实际看,通过开展测土配方施肥,目前三大粮食作物氮肥、磷肥和钾肥利用率达到33%、24%和42%,比项目实施前(2005年)分别提高了5、12和10个百分点。在肥料利用率提高的同时,化肥用量增幅出现下降趋势。2013年全国化肥用量增长1.3%,分别比2012年和2005年低1.1和1.5个百分点。如果科学施肥各项措施落实到位,耕地质量水平不断提升,肥料利用率逐步提高,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的目标是可以实现的。

二、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一)总体思路

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为目标,牢固树立“增产施肥、经济施肥、环保施肥”理念,依靠科技进步,依托新型经营主体和专业化农化服务组织,集中连片整体实施,加快转变施肥方式,深入推进科学施肥,大力开展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增加有机肥资源利用,减少不合理化肥投入,加强宣传培训和肥料使用管理,走高产高效、优质环保、可持续发展之路,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和生态环境安全。

(二)基本原则

一是保障生产、节本增效。在减少化肥不合理投入的同时,通过转变肥料利用方式,提高肥料利用率,确保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是因地制宜、循序渐进。根据不同区域、不同作物生产实际和施肥需要,加强分类指导,制定分阶段、分区域、分作物控肥目标任务,稳步推动各项措施落实。

三是统筹兼顾、综合施策。统筹考虑土肥水种等生产要素和耕作制度,按照农机农艺结合的要求,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技术、法律等手段,有效推进科学施肥。

四是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企业主推、社会参与,创新实施方式,充分调动推广、科研、教学、企业和农民积极性,构建合力推进的长效机制。

(三)目标任务

到2020年,初步建立科学施肥管理和技术体系,科学施肥水平明显提升。2015年到2019年,逐步将化肥使用量年增长率控制在1%以内;力争到2020年,主要农作物化肥使用量实现零增长。

一是施肥结构进一步优化。到2020年,氮、磷、钾和中微量元素等养分结构趋于合理,有机肥资源得到合理利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90%以上;畜禽粪便养分还田率达到60%、提高10个百分点;农作物秸秆养分还田率达到60%、提高25个百分点。

二是施肥方式进一步改进。到2020年,盲目施肥和过量施肥现象基本得到遏制,传统施肥方式得到改变。机械施肥占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的40%以上、提高10个百分点;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面积1.5亿亩、增加8000万亩。

三是肥料利用率稳步提高。从2015年起,主要农作物肥料利用率平均每年提升1个百分点以上,力争到2020年,主要农作物肥料利用率达到40%以上。

三、技术路径和区域重点

(一)技术路径

一是精,即是推进精准施肥。根据不同区域土壤条件、作物产量潜力和养分综合管理要求,合理制定各区域、作物单位面积施肥限量标准,减少盲目施肥行为。

二是调,即是调整化肥使用结构。优化氮、磷、钾配比,促进大量元素与中微量元素配合。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引导肥料产品优化升级,大力推广高效新型肥料。

三是改,即是改进施肥方式。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提高农民科学施肥意识和技能。研发推广适用施肥设备,改表施、撒施为机械深施、水肥一体化、叶面喷施等方式。

四是替,即是有机肥替代化肥。通过合理利用有机养分资源,用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实现有机无机相结合。提升耕地基础地力,用耕地内在养分替代外来化肥养分投入。

(二)区域重点

东北地区。施肥原则:控氮、减磷、稳钾,补锌、硼、铁、钼等微量元素肥料。主要措施:结合深松整地和保护性耕作,加大秸秆还田力度,增施有机肥;适宜区域实行大豆、玉米合理轮作,在大豆、花生等作物推广根瘤菌;推广化肥机械深施技术,适时适量追肥;干旱地区玉米推广高效缓释肥料和水肥一体化技术。

黄淮海地区。施肥原则:减氮、控磷、稳钾,补充硫、锌、铁、锰、硼等中微量元素。主要措施:周期性深耕深松和保护性耕作,实施小麦、玉米秸秆还田,推广配方肥、增施有机肥,推广玉米种肥同播,棉花机械追肥,注重小麦水肥耦合,推广氮肥后移和“一喷三防”技术;蔬菜、果树注重有机无机肥配合,有效控制氮磷肥用量;设施农业应用秸秆和调理剂等改良盐渍化土壤,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使用石灰等调理剂改良酸化土壤,发展果园绿肥。

长江中下游地区。施肥原则:减氮、控磷、稳钾,配合施用硫、锌、硼等中微量元素。主要措施:推广秸秆还田技术,推广配方肥、增施有机肥,恢复发展冬闲田绿肥,推广果茶园绿肥;利用钙镁磷肥、石灰、硅钙等碱性调理剂改良酸化土壤,高效经济园艺作物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

华南地区。施肥原则:减氮、稳磷、稳钾,配合施用钙、镁、锌、硼等中微量元素。主要措施:推广秸秆还田技术,推广配方肥、增施有机肥,适宜区域恢复发展冬闲田绿肥种植;注重利用钙镁磷肥、石灰、硅钙等碱性调理剂改良酸化土壤;注重施肥技术与轻简栽培技术结合,高效经济园艺作物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

西南地区。施肥原则:稳氮、调磷、补钾,配合施用硼、钼、镁、硫、锌、钙等中微量元素。主要措施:推广秸秆还田技术,注重沼肥、畜禽粪便合理利用,恢复发展冬闲田绿肥种植;推广配方肥、增施有机肥,注重利用钙镁磷肥、石灰、硅钙等碱性调理剂改良酸化土壤,山地高效经济作物和园艺作物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

西北地区。施肥原则:统筹水肥资源,以水定肥、以肥调水,稳氮、稳磷、调钾,配合施用锌、硼等中微量元素。主要措施:配合覆膜种植推广高效缓释肥料,实施保护性耕作、秸秆还田,推广配方肥、增施有机肥;在棉花、果树、马铃薯等作物推广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结合工程措施利用石膏等调理剂改良盐碱地。

四、重点任务

(一)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创新实施方式,加快成果应用,在更大规模和更高层次上推进测土配方施肥。一是拓展实施范围。在巩固基础工作、继续做好粮食作物测土配方施肥的同时,扩大在设施农业及蔬菜、果树、茶叶等经济园艺作物上的应用,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全覆盖。二是强化农企对接。充分调动企业参与测土配方施肥的积极性,筛选一批信誉好、实力强的企业深入开展合作,按照“按方抓药”“中成药”“中草药代煎”“私人医生”等四种模式推进配方肥进村入户到田。三是创新服务机制。积极探索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结合、政府购买服务的有效模式,支持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向农民提供统测、统配、统供、统施“四统一”服务。创新肥料配方制定发布机制,完善测土配方施肥专家咨询系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助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

(二)推进施肥方式转变。充分发挥种粮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的示范带头作用,强化技术培训和指导服务,大力推广先进适用技术,促进施肥方式转变。一是推进机械施肥。按照农艺农机融合、基肥追肥统筹的原则,加快施肥机械研发,因地制宜推进化肥机械深施、机械追肥、种肥同播等技术,减少养分挥发和流失。二是推广水肥一体化。结合高效节水灌溉,示范推广滴灌施肥、喷灌施肥等技术,促进水肥一体下地,提高肥料和水资源利用效率。三是推广适期施肥技术。合理确定基肥施用比例,推广因地、因苗、因水、因时分期施肥技术。因地制宜推广小麦、水稻叶面喷施和果树根外施肥技术。

(三)推进新肥料新技术应用。立足农业生产需求,整合科研、教学、推广、企业力量,加大研发投入力度,追踪国际前沿技术,开展联合攻关。一是加强技术研发。组建一批产学研推相结合的研发平台,重点开展农作物高产高效施肥技术研究,速效与缓效、大量与中微量元素、有机与无机、养分形态与功能融合的新产品及装备研发。二是加快新产品推广。示范推广缓释肥料、水溶性肥料、液体肥料、叶面肥、生物肥料、土壤调理剂等高效新型肥料,不断提高肥料利用率,推动肥料产业转型升级。三是集成推广高效施肥技术模式。结合高产创建和绿色增产模式攻关,按照土壤养分状况和作物需肥规律,分区域、分作物制定科学施肥指导手册,集成推广一批高产、高效、生态施肥技术模式。

(四)推进有机肥资源利用。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和我国农业经营体制特点,积极探索有机养分资源利用的有效模式,加大支持力度,鼓励引导农民增施有机肥。一是推进有机肥资源化利用。支持规模化养殖企业利用畜禽粪便生产有机肥,推广规模化养殖+沼气+社会化出渣运肥模式,支持农民积造农家肥,施用商品有机肥。二是推进秸秆养分还田。推广秸秆粉碎还田、快速腐熟还田、过腹还田等技术,研发具有秸秆粉碎、腐熟剂施用、土壤翻耕、土地平整等功能的复式作业机具,使秸秆取之于田、用之于田。三是因地制宜种植绿肥。充分利用南方冬闲田和果茶园土肥水光热资源,推广种植绿肥。在有条件的地区,引导农民施用根瘤菌剂,促进花生、大豆和苜蓿等豆科作物固氮肥田。

(五)提高耕地质量水平。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完善水利配套设施,改善耕地基础条件。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控污修复、治理盐碱、改造中低产田,普遍提高耕地地力等级。力争到2020年,耕地基础地力提高0.5个等级以上,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0.2个百分点,耕地酸化、盐渍化、污染等问题得到有效控制。通过加强耕地质量建设,提高耕地基础生产能力,确保在减少化肥投入的同时,保持粮食和农业生产稳定发展。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农业部成立由部领导任组长的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协调指导组,部内有关司局和单位负责同志为成员,种植业管理司负责具体工作。各省(区、市)成立由农业厅(委、局)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推进落实领导小组,加强协调指导,推进各项措施落实。

(二)上下联动推进。结合实施延伸绩效考核,建立上下联动、多方协作的工作机制,强化责任、整合力量、加强督查。重点实施区域要建立协作机制,相互交流、共同促进。充分发挥教学科研机构和行业协会的技术信息优势,鼓励开展技术推广、政策宣传、技术培训、服务指导等工作。

(三)完善扶持政策。加强与发展改革、财政等部门的沟通协调,扩大测土配方施肥、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项目规模,支持秸秆还田、绿肥种植、增施有机肥和水肥一体化、机械施肥等技术推广。对新型经营主体、适度规模经营提供科学施肥服务和施用有机肥、配方肥、高效缓释肥料予以补助。积极争取金融、保险、税收等政策,支持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开展。

(四)强化技术支撑。农业部成立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专家指导组,提出具体技术方案,开展指导服务,把各项关键技术落实到位。落实好化肥农药减施综合技术研发重大专项。推动建立全国肥效监测网络,完善肥料使用调查统计制度,及时、准确掌握肥料使用和效应评价数据。地方各级农业部门也要成立相应的专家团队,围绕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开展技术指导服务。

(五)加强宣传培训。开展“科学施肥进万家”主题宣传活动,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体,大力宣传科学施肥知识,增强农民科学用肥意识,营造良好社会氛围。结合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素质提升计划,加强新型经营主体培训力度,着力提高种粮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科学施肥技术水平。

(六)加强法制保障。抓紧制定出台《耕地质量保护条例》和《肥料管理条例》,加快建立健全耕地质量保护和肥料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强化肥料使用管理,规范农业生产过程,加强肥料市场监管,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切实维护农民群众利益。

化肥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我国化肥行业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化肥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是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经过多年持续快速发展,我国已成为化肥生产和消费大国。据统计,2000年以来,我国化肥产量由3186万吨增至2010年的6619.8万吨,年均增长7.59%,2011年我国化肥总产量达到6027万吨,同比增长12.1%;自给率由不到80%转变为目前的整体自给有余。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 中国化肥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原料上涨、能源短缺、物流成本高涨、通胀压力持续增强等宏观经济环境成为制约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公敌,然而化肥行业却有其特殊性,季节性强、流通性差、进退机制缺失等产业结构不合理的情况长期存在。尽管市场调节机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中国农业保护政策压制化肥等农业物资价格的上涨,化肥生产企业的原材料价格补贴政策以及化肥的延伸政策的缺失使化肥生产处于长期亏损,而依靠高污染、高排放、高浪费、低效率的生产方式更是为化肥企业生产成本居高不小、利润逐渐萎缩雪上加霜,伴随着中国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企业管理运营水平成为限制中国化肥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前瞻产业研究院化肥行业研究小组表示,我国化肥产业“十二五”发展重点已初步确定,其中企业整合和重组将成为重中之重,计划到“十二五”末,氮肥企业数量减少到200家以下,磷肥企业数量减少到150家以下。预计2015年化肥需求约5100万吨,2020年约5300万吨,国内化肥行业“十二五“期间的产量和产品结构目标是:氮肥、磷肥自给率保持110%-120%,钾肥自给率60%以上,高浓度肥料维持合理比例。

肥料发展前景如何啊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这个行业,有机肥行业能带来更多的就业,甚至带出了新的行业和就业人群的出现。有机肥前景较好,但一些问题待政策支持。

发展有机肥是真正的社会主义循环农业,是真正的共产主义事业,目前全国普遍采用化肥和农药的种植模式,这使得农民与土地之间已经无需培养感情,汗水被药水代替,有机肥被化肥代替。

有机肥虽然在使用和运输上成本比化肥多,但是最终优化植物生长却是最小的投入。农民、果农、园艺等种植户以最节省时间和金钱的,也是最利于环境的。

有机肥市场混乱,生活垃圾(餐厨)、淤泥有机肥这两种对生产工艺要求很高,不建议使用这种发酵原料。恶臭等其它问题也是难题。

化肥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是粮食的“粮食”。化肥在促进粮食和农业生产发展中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目前也存在化肥过量施用、盲目使用等问题,带来了成本的增加和环境的污染,亟须改进施肥方式,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不合理投入,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为此,农业部制订《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

有机肥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有重要作用

有机肥是乡村振兴的连接器,有利于生产出一流产品和品牌。

提升土壤有机质

促进种养循环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现代农业和有机农业起到促进作用

2020年以来,保障粮食生产已经上升到国家经济安全层面了。个人见解,经供参考。

化肥市场空间还有多大?

今年农业生产资料市场比较稳定,货源充足,其中化肥产品的绝大多数品种呈现买方市场,价格持续下跌,资源供大于求的矛盾突出,农资部门经营难度增大。分品种看,复合肥、二铵由于减少了进口,市场相对平稳;尿素受资源供大于求的影响,销售下降幅度较大。化肥整体形势疲软,主要原因是农业需求不旺,供求关系失衡,预计尿素供大于求500万吨左右,二铵供大于求100万吨左右。

今年化肥销售不旺,其原因是由于农副产品价格持续低迷,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购买力下降,需求受到影响;加上气候异常,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以及部分地区粮食种植面积减少,相应减少了对化肥的需求;农民用肥结构也发生了变化,从使用单质肥转向更多的使用复合肥,使某些单质肥的用量下降。

今年以来化肥市场销售价格在去年下滑的基础上,仍未见反弹,依然是继续走低的趋势,且已是连续四年下降。往年进入销售旺季,某些品种价格会有所回升,但今年包括进口钾肥在内,出现了用肥旺季不涨反跌的现象,

农资部门有的为此背上了沉重的经济包袱,严重挫伤了供销社农资部门淡季储备和经营的积极性。

化肥目前已进入淡季,下一步工作是做好淡季储备,保证来年春耕供应。受资源、农民购买力和市场竞争加剧等多方面的影响,预计冬季化肥等农资商品的价格走势平稳。

一是流通渠道和市场主体混乱。由于无法科学地界定化肥批发和零售的界限,一些无经营权的单位和个体户非法经销化肥,同时一些有经营权的单位也存在各种不规范的经营行为,使当前全国不少地方的化肥市场渠道重叠、纵横交错,分不清谁是批发、谁是零售?谁为公、谁为私?严重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

二是市场管理难度大,假冒伪劣现象比较严重。随着化肥经营单位的大量增加,市场管理和监督机制一时难以适应。一些生产、经营企业和个体户乘机造假售假,严重侵害了农民的利益。

三是价格混乱,低价竞争严重。由于资源供大于求和各种不正当竞争程度不同地存在,同一地区同一品种的化肥销售价格参差不齐,有的甚至差距很大。一部分个体经营者利用缺斤短两、以次充好迎合农民追求廉价的心理;一些生产、经营单位为了自身利益,竞相压价抛售,大打价格战。这些行为都在不同程度上导致了化肥市场价格的混乱。

由于困扰今年农业形势和农民收入的因素在明年依然存在,甚至有进一步发展的趋势,预计农业需求依然不旺。

2020年国家化肥储备(2020年国家化肥商业储备项目)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73742.html

(0)
氨基酸肥料氨基酸肥料
上一篇 2023年2月17日 下午6:51
下一篇 2023年2月17日 下午6:54

相关推荐

  • 蔷薇果氨基酸原粉:农业领域中的多功能应用

    蔷薇果氨基酸原粉:农业领域中的多功能应用 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和有机农业的关注度不断提高,蔷薇果氨基酸原粉作为一种天然有机的肥料,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蔷薇果氨基酸原粉不仅可以提高植物的养分吸收能力,还可以增强植物的抗病能力和抗逆能力,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本文将介绍蔷薇果氨基酸原粉在农业领域中的多功能应用。 一、蔷薇果氨基酸原粉的基本介绍 蔷薇果氨基酸原粉…

    肥料资讯 2023年3月22日
    00
  • 四叶草花语(四叶草的花语是什么)

    四叶草花语 1、幸运美好:四叶草的叶片翠绿,寓意着生机、希望,可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期待。2、执着信念:四叶草十分罕见,但人们总会忍不住找寻四叶草的踪影,十分执着。3、等待爱情:稀有的四叶草在三叶草丛中显得十分孤单,如同等待爱情的人。 四叶草有哪些含义 1、幸运美好 四叶草花语是幸运美好,四叶草的叶片为绿色,代表着生机、希望,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有着对美好…

    肥料资讯 2022年10月17日
    00
  • 香椿大棚栽培技术要点有哪些这几点你可能还不知道

      香椿,又名红椿,椿甜树、香格树等,为楝科香椿属多年生落叶乔木,原产我国中部。从辽宁省南部到华北、西北、西南、华中,华东等地均有分布。传统的香椿栽培大多处于零散状态,主要作为林木栽培,附带采摘嫩芽作为蔬菜。20世纪80年代末,山东等地采用露地矮化密植栽培以及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等设施栽培,使菜用香椿得到迅速发展。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香椿种芽无土栽培技术…

    肥料资讯 2023年3月14日
    00
  • 内蒙水溶肥公司(内蒙古肥业有限公司)

    呼和浩特市广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呼和浩特市广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是2000-03-03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玉泉区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注册地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玉泉区昭君路内蒙古农牧科学院内平房从东数1号。 呼和浩特市广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150104720120721G,企业法人庞敬平,…

    肥料资讯 2022年8月30日
    00
  • 全国哪的水稻最好吃通过评比这7款水稻深得人心有你家乡吗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除了自给自足,还有许多销往国外,各种水稻、小麦、马铃薯品种繁多,适合南北不同土壤、气候来种植。   今天聊一聊我国主要农作物水稻,众所周知,水稻适应性较强,南北地域皆可种植。大家平时所吃的大米,就是水稻的产物。   大米是南方人的主食,一日三餐离不开大米。如今随着我国科研水平的提高,各种大米品种,特别是杂交水稻深得人心,不仅年产量大幅度…

    肥料资讯 2023年2月19日
    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自6.2开始主题新增页头通知功能,购买用户可免费升级到最新版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