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化肥的作用有哪些?会有什么影响?
农药化肥的作用有哪些?会有什么影响?
肥料是庄稼的必需品,而化肥则很多庄稼人的首选,合理施用化肥对农作物有增产的效果,但是如果过量施用化肥,就会适得其反,不仅对农作物产生危害同时也会危机土壤。所以,我国提倡测土施肥,缺多少补多少,因为过量施肥真的有害无益,那么化肥使用过量会有哪些危害?
农药对我们的危害
我国使用量最大的农药是有机合成农药,农药在给人类带来利益的同时也造成了危害,危害人畜健康,杀伤其他有益生物,污染土壤、水域,破坏生态“食物链”,打乱生态平衡,这种称为“显性危害”或“暴露危害”的影响能够引起人们的重视。而农药的另一类被称为“隐性危害”或“潜在危害”是在短时间内显示不出来,要经过较长时间才被人们开始察觉和体验出来。
一般情况下,农药在植物中的残留是对土壤生长的植物,随着植物生长成熟过程,农药直接进入植物的根茎叶中,可将农药残留在农产品内。
还有一种农药残留是附着在蔬菜、水果的表面,有些在较短时间内可以通过生物降解成为无害物质,而一些农药却难以降解,是残留性强的农药。而农药的生物富集是农药对生物间接危害的最严重形式,植物中的农药可经过食物链传递并不断的蓄积,长期接触或食用含有农药残留的食品,可使农药在体内不断蓄积,对健康构成最大的潜在危害是慢性中毒和“三致”作用。
化肥对我们的危害
化肥在农作物增产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而且,过度依赖施用化肥不仅造成浪费,也会给人生活带来很多的化学污染。化肥对土壤产生污染的物质是重金属和放射性物质,主要来源于化肥制造的原料中。产生污染的重金属主要有镉、镍、钴、锌、铜等,土壤一旦遭受重金属污染就难以彻底消除,进入土壤后不仅不能被生物降解,可以通过食物链不断在植物和生物体内富集,甚至可以转化为毒性更大的甲基化合物。
化肥对农作物的生长作用?
化肥对作物的作用:提供作物所必需的无机养分:氮、磷、钾和多种微量元素。
[拓展:植物的有机养分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化肥是营养元素,对植物有什么好处呢?
想必在农业领域大家对化肥都非常熟悉,它对农作物的增产增收等带来不可或缺的作用,同时也满足了现代农业的大量需求,那么化肥对植物有什么好处呢?
很多人认为化肥是不安全的农产品。在此需要指出:化肥不是农药,它是为植物生长提供需要的营养物料,植物中的营养如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等都是通过吸收肥料中的氮、磷、钾等营养后转化合成的。很多试验表明:增施氮肥可以提高作物中的蛋白质含量,营养合理配合使用可提高玉米中的赖氨酸含量等。
当植物营养不足时,不仅会大幅度降低产量,也会严重影响品质。很多诸如“瓜不甜、果不香”的原因是没有合理使用化肥,而不是化肥造成了品质下降
总而言之,氮对植物活动及其作物产量和质量均有非常重要的功效,有效使用氮肥是得到作物增产的合理对策。
磷:磷元素是果树体内的核酸、核蛋白、磷脂、植素、磷酸腺苷和多种酶的成分。核酸和核蛋白是细胞核与原生质的成分,在植物活动与遗传变异中具有重要功能;植素是磷脂类化合物组成成分之一,磷脂是细胞原生质不可缺少的成分;磷酸腺苷对能量的贮藏和供应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多种含磷酶具有催化作用;磷是糖类、含氮化合物、脂肪等代谢过程的调节剂,在能量转换、呼吸及光合作用中都起着关键作用,光合作用的产物要先转变成磷酸化的糖,才能向果实和根部输送。磷肥能增强果树的抗旱、抗寒能力,促进果树提前开花,提前成熟。
钾:钾元素在光合作用中占有重要地位,钾参与光合作用产物碳水化合物的运转、贮存(特别是淀粉的形成)。钾可促进蛋白质的合成,是某些酶或辅酶的活化剂;钾与三磷酸腺苷(ATP)的活性有关,是硝酸还原酶的诱导剂。钾能保持原生质胶体的分散度、水化度、黏滞性、弹性和一定膨压等性质。钾可增加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的含量,防止细胞失水,提高抗旱、抗寒、抗病和抗倒伏的能力。钾可促进气孔开张,促进果实膨大,提高果实的含糖量及贮运性能。钾对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合成有关,据研究,植物体中有数十种酶的活性,所以需要有钾离子存在。
化学肥料对作物作用
一、钾肥 作用:钾肥用于农业生产,它对农作物的主要作用是平衡氮、磷和其它营养元素,可促进植物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形成,调节植物的功能作用以达到发展根系,强壮枝干,提高抗旱和抗寒能力。钾肥还可改善作物的质量,使作物增产,结合土壤、气候条件和作物种类,按比例施用氮、磷、钾肥,对提高农作物单位面积的产量是非常重要的。
注意事项:氯化钾为中性、生理酸性的速溶性肥料,不宜在对氯敏感的作物和盐碱土上施用,如烟草、甜菜、甘蔗、马铃薯和葡萄。可作基肥和追肥,但不能作种肥(氯离子会影响种子的发芽和幼苗生长)。硫酸钾为中性、生理酸性的速溶性肥料,适用于各种作物,可用作基肥(深施覆土)、追肥(以集中条施和穴施为好),可用作种肥和叶面喷施(浓度为2-3%).
二、磷肥 作用:合理施用磷肥,可增加作物产量,改善作物品质,加速谷类作物分蘖和促进籽粒饱满;促使棉花、瓜类、茄果类蔬菜及果树的开花结果,提高结果率;增加甜菜、甘蔗、西瓜等的糖分;油菜籽的含油量。
注意事项:过磷酸钙:能溶于水,为酸性速溶性肥料,可以施在中性、石灰性土壤上,可作基肥、追肥、也可作种肥和根外追肥。注意不能与碱性肥料混施,以防酸碱性中和,降低肥效;主要用在缺磷土壤上,施用要根据土壤缺磷程度而定,叶面喷施浓度为1-2%。钙镁磷肥:是一种以含磷为主,同时含有钙、镁、硅等成分的多元肥料,不溶于水的碱性肥料,适用于酸性土壤,肥效较慢,作基肥深施比较好。与过磷酸钙、氮肥不能混施,但可以配合施用,不能与酸性肥料混施,在缺硅、钙、镁的酸性土壤上效果好。磷酸一铵和磷酸二铵:是以磷为主的高浓度速效氮、磷二元复合肥,易溶于水,磷酸一铵为酸性肥料,磷酸二铵为碱性肥料,适用于各种作物和土壤,主要作基肥,也可作种肥。
三、氮肥 作用:(1)提高生物总量和经济产量;(2)改善农作物的营养价值,特别能增加种子中蛋白质含量,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施用氮肥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在增加粮食作物产量的作用中氮肥所占份额居磷(P)、钾(K)等肥料之上。
注意事项:碳酸氢铵:适合于各类土壤及作物,宜作基肥施用,追肥时要注意深施覆土。尿素:尿素适合于各类土壤及作物,可作基肥、追肥及叶面喷施用(喷施浓度为1-2%)。作追肥时应适当提前。氯化铵:酸性土壤、盐碱地及忌氯作物(果树、烟草等)不宜施用氯化铵。氯化铵是水田较好的氮肥。施用氯化铵应结合浇水,氯化铵不宜作种肥施用。硝酸铵:硝酸铵宜作旱田作物的追肥,以分次少量施用较为经济。不宜施于水田,不宜作基肥及种肥施用。
肥料在农业生产中起着什么作用?
肥料在农业生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一是提高作物产量,解决温饱问题。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调查统计,肥料的平均增产效果在40%~60%。二是改善作物品质,提高生活水平。通过合理施肥,可以有效改善作物品质,如适量施用钾肥,可明显提高蔬菜、瓜果中糖分和维生素含量,降低硝酸盐含量;适量施用钙肥,可以防治瓜果水心病、脐腐病等。三是保障耕地质量,促进可持续发展。通过合理施肥,补充作物吸收带走的养分,保护耕地质量。四是使作物生长茂盛,提高地面覆盖率,减缓或防止水土流失,维护地表水域、水体不受污染,相应地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
在我国,农民购买肥料投入占全部农资投入的50%,如施肥不当,既增加农民投资成本,又不利于农作物生长发育。如氮肥施用过量,可能导致抗病虫、抗倒伏能力下降,作物产量下降,引起农产品尤其是食品中硝酸盐的富集;氮素的淋失会对地表水和地下水产生环境污染;氨的挥发和反硝化脱氮会对大气环境产生污染。
因此,肥料既是宝贵的资源,又要防止因不合理施用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735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