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害的解释及造句
冻害拼音
【注音】: dong hai
冻害解释
【意思】:农业上指由于气温下降使植物体的组织受到破坏。
冻害造句:
1、路面翻浆是季节性冻土地区道路工程中的一个主要冻害现象之一;
2、热空气可能会循环流动,从而保证新鲜农产品不会产生冷害或冻害。
3、离子注入过程中活体材料往往由于真空造成的冻害而不能存活。
4、工程交付使用一段时间后,由于冻害等原因,渠道衬砌产生不同程度的横向、纵向及不规则裂缝。
5、计算了不同寒潮路径、强度和极端最低气温的空间分布与柑桔冻害关系。
6、分析路基冻害产生的原因,阐述路基冻结过程中水分迁移的特征。
7、近年来,巴州地区接连不断的发生了几次较大的果树冻害事件,对巴州林果业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8、因此,变化向量分析法能有效地监测冬小麦冻害灾情与灾后长势恢复情况,同时对其他作物灾害监测提供了途径。
9、本文对春天渐暖回寒时低温造成的葡萄冻害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冻后管理措施。
10、我国北方冻害地区的渠道防渗工程由于冻害使其寿命缩短、效益降低、甚至造成滑塌等事故,损失严重。
11、方差分析表明,樟树苗期种源间在苗高、地径、分枝高、冻害上有极显著差异;
12、秸杆覆盖与空中烟雾组合对冷平流型冻害防御效果明显;
13、隧道病害是长期困扰我国交通运输事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主要包括水害、冻害、衬砌裂损和衬砌侵蚀等表现形式。
14、结果表明:随着低温贮藏时间的延长和冻害的发展,菊苣根细胞膜透性增大,钾离子渗漏速率上升,组织的电阻抗值下降。
15、冻蚀即寒冻风化作用,是寒冷地区水工混凝土构筑物主要冻害之一。
16、路基的热状况、水分状况与变化规律及由此引起的应力重分布是引起道路冻害的主要因素。
17、冻害程度与土壤条件、防冻与否、苗木生长势有很大关系;
18、采用碳纤维加固技术,对因受冻害而发生开裂的混凝土结构进行了加固处理。
19、在季节冻土地区,防治路基冻害问题,强调较多的往往是室内冻胀指标,而对融沉指标考虑的较少。
20、结果显示,所调查的37种植物中,有26种受到不同程度的冻害。
21、针对这一现状,本文对公路隧道的渗漏与冻害问题进行了研究。
22、物以稀为贵,由于受到低温冻害的影响,本省茶叶的产量下降,造成了上市“新茶”价格上扬的格局。
23、从各生态类型区域茶树变异指数分析得出,茶树冻害由轻到重呈花斑式分布。
24、此类结构型式渠道具有:抗冻害能力强,造价低,易于施工等特点。
25、分析霜冻气候规律,从农业气象角度提出防御冻害的措施。
26、结果表明:冬小麦晚霜冻害发生频率为47.7%,且有增多的趋势;
27、通过对苹果树休眠枝条含水量的比较研究,探讨了黄土高原沟壑区不同地形、不同农艺措施处理对果树枝条受冻害“抽干”程度的影响。
28、双流县作为我国最大的冬草莓生产基地,低温冻害是冬季生产关键期的主要气象灾害。
29、隧道工程的冻害及水害的防治是关系到隧道能否正常营运的关键。
30、设计柑橘冻害保险气象理赔指数,为开展柑橘政策性农业保险提供技术支撑。
冬季造成植物冻害都有哪些原因,怎么防止冻害?
从造成冻害的两个方面以及主干受冻的两个表现给大家开个头。
一、造成冻害的外因:
1.除了树种本身的性质外,与外部环境有关。影响树木耐寒性的因素,除树木自身状况(品种、枝条成熟度等)外,还与温度、光照、地势坡向、土壤含水量及土壤养分、种植时间等有关。
2.与降温幅度有关。随着温度的降低,植物进入休眠状态,耐寒性就会增强。如果低温突然来临,树木本身还未经过抗寒锻炼,就很容易发生冻害。
3.与土壤的含水量有关。.土壤水分过多或过少都是有害的,而恰当的土壤含水量则有利于植物安全的越冬。
4.与土壤的肥力厚度有关。土壤中营养元素过量或贫乏也会影响植株耐寒力,如氮肥施入过多(尤其秋季),植株停止生长晚,耐寒力会减弱。钾肥施足时,木质化程度增强,耐寒力会增强。
二、造成植物冻害的内因:
1.与植物的器官有关。植株易发生冻害的部位有根系、根颈、主干、枝杈、花芽及枝条等。
2.与植物的根系深浅有关。根系无自然休眠期,比植株地上部分耐寒力差,近地表的根系常易遭受冻害。根系受冻害后的常见表现为根部变为褐色,皮部与木质部分离。地上部分树枝春季虽然会发芽,但过一段时间会突然死亡,多因根系受冻所造成。
3.与植物根颈有关。根颈停止生长晚,来年早春解除休眠早时抗寒力差。根颈接近地表,受气温影响大,极易发生冻害,根颈受冻后,树皮先变色,后干枯。
那么造成主干受冻的原因有哪些呢?
(1)冬季日灼。初冬和早春温差大,皮组织随日晒温度增高而活动,夜间温度剧降受冻;
(2)冻裂。温度剧降,皮层组织冷缩,木质部产生应力将树皮撑破。一般生长过旺的幼树主干易受冻,落叶树比常绿树严重,如椴树、悬铃木、鹅掌楸、核桃等。(冻裂一般不会直接引起树木死亡,但由于树皮开裂木质部失去保护。)
另外,幼树在秋季应少施肥(尤其氮肥),控制浇水,以免造成徒长,降低御寒能力。容易导致病虫害,削弱树势。
冻伤,冻害,冷害三者的区别
一、对象不同
冻伤:冻伤的对象是人或动物。
冻害:农业气象灾害的一种,冻害的对象主要是越冬作物。
冷害:农业气象灾害的一种,冷害的对象多为果蔬类。
二、发生分部不同
1、冻伤:人体局部或全身损伤。
2、冻害:在中、高纬度地区发生较多,中国受冻害影响最大的是北方冬小麦区北部,主要有准噶尔盆地南缘的北疆冻害区,甘肃东部、陕西北部和山西中部的黄土高原冻害区,山西北部、燕山山区和辽宁南部一带的冻害区以及北京、天津、河北和山东北部的华北平原冻害区。
3、冷害:中国的冷害以东北地区较为严重。
三、特点不同
1、冻伤:受损在表皮层,受冻部位皮肤红肿充血;伤后除红肿外,伴有水疱;皮下组织、肌肉甚至骨头,可出现坏死。
2、冻害:冬季严寒型;入冬剧烈降温型;早春融冻型。
3、冷害:延迟型冷害;障碍型冷害;混合型冷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冷害
百度百科-冻害
百度百科-冻伤
什么叫冻害?原理是什么?
冻害是农业气象灾害的一种。原理是在0℃以下的低温使作物体内结冰,对作物造成的伤害。
常发生的有越冬作物冻害、果树冻害和经济林木冻害等。冻害对农业威胁很大,如美国的柑橘生产、中国的冬小麦和柑橘生产常因冻害而遭受巨大损失。
冻害在中、高纬度地区发生较多。北美中西部大平原、东欧、中欧是冬小麦冻害主要发生地区。中国受冻害影响最大的是北方冬小麦区北部,主要有准噶尔盆地南缘的北疆冻害区,甘肃东部、陕西北部和山西中部的黄土高原冻害区,山西北部、燕山山区和辽宁南部一带的冻害区以及北京、天津、河北和山东北部的华北平原冻害区。
在长江流域和华南地区,冻害发生的次数虽少,但丘陵山地对南下冷空气的阻滞作用,常使冷空气堆积,导致较长时间气温偏低,并伴有降雪、冻雨天气,使麦类、油菜、蚕豆、豌豆和柑橘等受严重冻害。
扩展资料
不同作物受冻害的特点不同,如冬小麦主要可分为:
①冬季严寒型。冬季无积雪或积雪不稳定时易受害;
②入冬剧烈降温型。麦苗停止生长前后气温骤然大幅度下降,或冬小麦播种后前期气温偏高生长过旺时遇冷空气易受害;
③早春融冻型。早春回暖融冻,春苗开始萌动时遇较强冷空气易受害, 等等。不同作物、品种的冻害指标也各不相同,如小麦多采用植株受冻死亡50%以上时分蘖节处的最低温度作为冻害的临界温度,即衡量植株抗寒力的指标。
抗寒性较强品种的冻害临界温度是-17~-19℃、抗寒性弱的品种是-15~-18℃。成龄果树发生严重冻害的临界温度:柑橘为-7~-9℃,葡萄为-16~-20℃。
冻害的造成与降温速度、低温的强度和持续时间,低温出现前后和期间的天气状况、气温日较差等及各种气象要素之间的配合有关。
在植株组织处于旺盛分裂增殖时期,即使气温短时期下降,也会受害;相反,休眠时期的植物体则抗冻性强。各发育期的抗冻能力一般依下列顺序递减:花蕾着色期→开花期→座果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冻害
冻害的症状、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怎样?
冻害是指气温降至0℃以下出现的生理性病害。
【症状】
叶片受害,轻则表皮细胞受伤,蒸腾作用加快,局部叶肉坏死凹陷,影响光合作用。重则叶片干枯脱落;枝梢受害,顶端新枝梢轻则萎蔫,重则干枯,老熟枝条受害,轻则裂皮,重则干枯;树干受害轻则出现裂缝,重则干枯,易出现流胶,重度冻害整株枯死;花朵受害容易脱落;果实受害轻则水渍状不耐贮藏。重则水渍状后脱落,就是留在树上也失去食用价值。受害程度可分为5级:
1级:25%以下叶片因受冻害脱落,个别晚秋梢受轻微冻害,主干完好,迟熟柑橘果实不伤害,对树势有轻微影响。
2级:25%~50%叶片因受冻害脱落,少数秋梢被冻而干枯,主干完好,迟熟柑橘果实轻度受害,对树势有一定影响。
3级:50%~75%叶片因受冻害枯死脱落或缩卷,秋梢枝条冻后基本干枯,少数夏梢受害,迟熟柑橘果实受害,失去商品价值,主干无冻害现象,对树势伤害较严重。
4级:叶片全部枯死,秋梢、夏梢冻后干枯,主干部分流胶或裂皮,迟熟柑橘果实受害,失去商品价值,对树势影响严重。
5级:地上部主干枝条全部冻死,植株死亡。只有砧木部分存活,果实受害,果实果皮、果肉变质,丧失商品价值。
【发生规律】
气温缓慢下降,细胞水分向外渗透,在细胞间隙结冰,如果不是迅速解冻,不会使细胞受伤。若是解冻太快,水分尚未流入细胞壁内而蒸发,可造成生理脱水,使植株出现萎蔫或枯死;气温下降迅速,水分来不及透过细胞,而在原生质和细胞壁间结冰,造成枝、叶、果萎蔫,严重时使细胞壁破坏,造成枯枝落叶、落花落果;温度突然降到0℃以下,细胞水分还来不及从原生质内渗出就结冰,使原生质结构破坏,细胞受伤、死亡,造成枯枝落叶、落果,果实不脱落也失去食用价值。
【预防措施】
①选择柑橘适栽区域和在该区适宜栽植的柑橘品种。避免在不适宜生态区域栽培柑橘。
②园地选择应选无霜冻地区,假如有轻中度霜冻地区栽培应选地势较高的向阳坡地,空气流通快的坡向,要避免在低畦地、冷空气容易沉积的地方建园。
③建园时要把配套设施建设好,如水利、防风林,有条件的喷灌设施建设好。名贵柑橘果实要越冬可搞大棚栽培。
④加强果园管理,有霜冻地区要保证秋梢老熟不抽冬梢过冬。加强有机肥的施用,适当增施磷钾肥,促进枝梢、叶片老熟,防治螨类为害秋梢,结合树干涂白、覆盖、保持土壤适当湿润等,或喷矮壮素、多效唑可延续新梢生长,促进新梢老熟和木质化,提高细胞液中溶质的浓度,可提高柑橘树体的抗寒能力。
⑤寒流袭击前可在中午前后灌水,以提高土温和促进树体水分的平衡,各类柑橘挂果过冬的可搭棚遮盖防冻,或用不织布(无纺布)覆盖。小树可用稻草覆盖。下半夜熏烟造雾均可起到防冻效果。
⑥受冻后早晨喷水洗去粘附在枝叶或果上的霜(喷水不宜过早停止,以免枝、叶、果结冰受冻),如树上有雪要及时轻轻摇落。受冻后要及时修剪,一般掌握在春芽抽吐前,死活界线已分明时进行。修剪后树枝干裸露,易遭日灼,应采取涂白、束草、扎薄膜等措施保护。受害轻或中等要勤施薄肥,受害重的可松土、除草,一般春季不施肥,待有隐芽萌发前施薄肥。
小麦越冬冻害的表现及其防治措施是什么?
小麦越冬冻害是冬小麦种植过程中的主要灾害之一,尤其是低温和干旱的年份,小麦冻害的产生虽然是天气因素引起的,但是通过了解小麦发生冻害的原因和采取一些必要的生产手段,还是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小麦越冬冻害所带来的伤害。
一、引起小麦越冬冻害发生的原因
1、气候因素
越冬冻害指的是小麦进入冬季后至越冬期间由于寒潮降温引起的冻害。当冬季气温下降到-3℃左右的时候,小麦幼苗就会不同程度发生冻害。
2、品种因素
通过这几年的植保经验,种植郑麦366和新麦26号等品种的小麦田受冻害影响较重。究其原因,这些都是弱春性的品种,加上抢墒播种,造成冬前旺长,拔节后不能忍受较剧烈变化的低温,是造成小麦冻害的一个主要原因。
3、播种量因素
一般从田间实际表现来看,播种量过大、底肥施氮肥过多的地块冻害严重。播种量大的麦田,麦苗簇集在一起,蹿高旺长,麦苗细长,弱而不壮;底肥氮肥过多的田块,麦苗叶长株高旺长,弱而不壮。旺长的麦田小麦体内累积的贮存的糖分少,抗寒性降低,容易遭受冻害。
二、小麦越冬冻害的表现
决定冻害程度的温度条件是降温幅度、降温强度和低温的持续时间。降温幅度越大冻害越严重; 降温强度在24h内达到10℃的,造成一定程度的冻害,降温越强越大,冻害越重;低温持续的时间越长,冻害越重。
弱苗冻害较重,壮苗冻害较轻。没有浇水干旱的地块,播种较早、较深的弱苗,受冻害严重。凡因干旱、缺肥、播量大、播种过早、播种过深等形成的弱苗,个体发育差,抗逆能力弱,冻害严重。有利的田间小气候可减轻冻害。通过对冻害观察发现,凡是农田林网附近、树林下的麦田,村庄比较密集的地方,背风向阳处冻害较轻,反之冻害就比较严重。
根据小麦受冻后植株症状表现可将越冬冻害分为两类:
严重冻害:主茎和大分蘖被冻死,心叶干枯,一般发生在已拔节的麦田。小麦进入拔节期,抗寒性明显降低;由于在一株小麦中,主茎和大分蘖的发育进程早于小分蘖,比小分蘖先进入拔节期,所以主茎和大分蘖最容易遭受冻害。
一般冻害:主要表现为叶片黄白干枯,但主茎和大分蘖没有被冻死。
严重冻害会影响产量,而一般冻害不会影响产量。
三、小麦发生冻害后的补救措施
对于发生冻害的麦田不要轻易毁掉小麦该种其它作物,可以先通过观察,如果冻死的只是主茎和大分蘖,而小分蘖还没有冻死,那么可以通过采取补救措施还是可以获得较好的收成。
1、及时追施氮肥,促进小分蘖生长
如果是主茎和大分蘖已经冻死的麦田,要分2次追肥。
第1次施肥是在田间解冻后立即追施速效氮肥,建议每亩施用尿素10㎏,要求开沟施入,以提高肥效。缺墒的麦田对水施用,日平均气温在0℃以上的时候可以在追施速效肥后用水管每亩浇水20立方米,促进肥料溶解,植株吸收。,浇水要当日就要渗入地下;磷素有促进分蘖和根系生长的作用,缺磷的地块可以尿素和磷酸二铵混合施用。
第2次追肥在小麦拔节期,结合浇拔节水施拔节肥,每亩用10㎏尿素。
一般受冻麦田,仅叶片冻枯,没有死蘖现象,早春应及早划锄,提高地温,促进麦苗返青,在起身期追肥浇水,提高分蘖成穗率。
2、注意清沟排渍
对受冻的小麦,要更加注意养护根系,增强其吸收养分的能力,以保证叶片恢复生长和新分蘖的发生及其成穗所需要的养分,因此要做好受冻麦田的清沟排渍工作。
3、加强中后期肥水管理,防治早衰
受冻麦田由于植株的养分消耗较多,后期容易发生早衰,在春季第一次追肥的基础上,应根据麦苗生长发育状况,根据需要,在拔节期或挑旗期适量追肥,促进穗大粒多,提高粒重。
四、防止小麦发生冻害的措施
1、选用抗寒品种
选用抗寒品种品种是小麦增产的内因,在品种选用上要综合考虑其丰产性、抗寒性,特别是拔节后耐寒的品种,是防御冻害的有效措施之一,以利充分发挥品种的优势,增强抗逆性。
2、适时播种,培育壮苗
适宜的播期,根据当地的昼夜平均温度确定,昼夜平均气温稳定在16~18℃时,是冬性品种适宜播期;气温稳定在14~16℃是半冬性品种的适宜播种期;气温稳定在13~15℃时,是弱春性品种的适宜播种期。同时,也要施足底肥,合理控制播量,保持足墒,促使苗齐苗壮,增强小麦的抗寒能力。
3、越冬前给小麦浇水
寒流来临前浇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浇封冻水,可以有效增加土壤热容量,缓冲地温,减轻冻害。
4、麦田熏烟
密切关注天气预报,在即将出现霜冻的晚,在上风口点燃潮湿柴草促使生烟,草堆每隔20m一堆,让烟层在小麦空间不断飘逸缭绕,一般可提高地面气温1~2 ℃。
5、喷施微肥、激素
在越冬前通过喷施微肥如磷酸二氢钾、植物营养素等,可增加抗逆能力,减轻冻害。
以上就是小麦冻害的表现及防治办法,小麦发生冻害后,补救是迫不得已的措施,因此,还是要做好小麦冻害的预防工作,让小麦安全越冬。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735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