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声玉振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典故
金声玉振[jīn shēng yù zhèn]
一、解释:以钟发声,以磬收韵,奏乐从始至终。比喻音韵响亮、和谐。也比喻人的知识渊博,才学精到。
二、典故:《孟子·万章下》:“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始条理者,智之事也;终条理者,圣之事也。”
释义:孔子可说是集大成的人。所谓集大成者,就好比演奏音乐时敲击金钟而玉磐也有振动一样。所谓的金声,是节奏旋律的开始;所谓玉振,是节奏旋律的终结。所谓节奏旋律的开始,是智的体现;所谓节奏旋律的终结,是圣的体现。
三、语法:联合式;作定语、状语;含褒义。
扩展资料
金声玉振的近义词有:掷地有声、铿锵有力、字字玑珠、生花妙笔等;反义词有无声无息、才情枯槁等。
一、掷地有声 [ zhì dì yǒu shēng ]
解释:金石:钟磬之类的乐器,声音清脆优美。比喻文章文辞优美,语言铿锵有力。
出自:《晋书·孙绰传》:“卿试掷地,当作金石声也。”(您试着把它投向地面,会发出钟磬一般的乐器的声音。)
示例:中国代表在会上~的发言,让世界真正感受到了中国的力量。
二、铿锵有力 [ kēng qiāng yǒu lì ]
解释:形容声音响亮而有劲。铿镪:有节奏而响亮的声音。
出自:郭小川《痛悼敬爱的周总理》诗:“我们的总理,回答得最为铿锵有力;不用语言,而用电闪雷鸣般的一生的经历。”
示例:托卡力夫的声音~,完全不是平时那种沙哑的低音。
三、字字玑珠 [ zì zì jī zhū ]
解释:比喻说话、文章的词句十分优美。有时也延伸指说话或写文章言简意深,凝练有力。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指说话或文章。
用法:他的文章~,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四、生花妙笔 [ shēng huā miào bǐ ]
解释:比喻杰出的写作才能。
出自: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梦笔头生花》:“李太白少时,梦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李白年少时梦见他笔杆上开出了鲜艳的花朵,他紧握那支妙笔,飞快地写着。不一会儿,李白身边开满了鲜花,原来这些花都是落在纸上的字变的。从此李白才思泉涌,闻名于天下。)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含褒义。
用法:作者用他那~,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人间仙境。
五、无声无息 [ wú shēng wú xī ]
解释:没有声音,没有气味。比喻没有名声,不被人知道。
出自:《诗经·大雅·文王》:“上天之载,无声无臭。”(上天行事总是这样,没声音没气味可辨。)
语法:联合式;作状语;指默默无闻。
用法:一粒种子,可以躺在泥土里~地腐烂掉,也可以长成为参天的大树。
金声玉振什么意思
玉振金声的解释
喻 文章 道德 之盛。 唐 杨炯 《从弟去溢墓 志铭 》:“莫不玉振金声,笔有馀力。” 宋 高观国 《水龙吟·为放翁寿》词:“玉振金声,水增川涌,德兼才贵。” 参见 “ 金声玉振 ”。
词语分解
玉振的解释 .谓磬声振扬。《孟子·万章下》:“集 大成 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 俞樾 《群经平议·孟子二》:“所谓‘金声而玉振之’者,以金声始洪而终杀,必以玉声振扬之。此‘之’字即指金声而言。”.谓振扬天子之德音。 金声的解释 .指钲声。《荀子·议兵》:“闻鼓声而进,闻金声而退。”《汉书·李陵传》:“闻鼓声而纵,闻金声而止。” 颜师古 注:“金谓钲也,一名镯。” 汉 王粲 《从军诗》之二:“将秉先登羽, 岂敢 听金声。”.指钟
玉振金声什么意思
比喻 文章 道德 之盛。
成语出处: 《梁书·徐勉传》:“网罗经诰,玉振金声,义贯幽微,理入神契。”唐˙杨炯《从弟去溢墓 志铭 》:“至如白雪回光,清风度曲,崔亭伯真龙之气,扬子云吐凤之才,莫不玉振金声,笔有余力。”
成语例句: 玉振金声 ,水增川涌,德兼才贵。 ★宋·高观国《水龙吟·为放翁寿》词
繁体写法: 玉振金声
注音: ㄧㄩˋ ㄓㄣˋ ㄐㄧㄣ ㄕㄥ
玉振金声的近义词: 金声玉振 .谓以钟发声,以磬收韵,奏乐从始至终。语出《孟子·万章下》:“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
成语语法: 作定语、状语;指名声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联合式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727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