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抗旱剂怎么使用?你有哪些了解?
我们的生活和蔬菜,白面大米等食品不可分离,但是这些事食物是怎么来的呢?在种植的过程中经历了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随着科技水平的进步,农业的发展,农民伯伯种地,以前难以解决的问题,现在都得到了很好的解决,例如,除草,抗旱。以前农民伯伯都是用锄头一锄一锄的锄。干旱的天气只能,等待老天爷的降雨。然而,现在因为科技水平的提升,这些问题得到了解决。今天我们就来谈一下化学抗旱剂的作用以及抗旱剂的使用。抗旱剂是抑制植物蒸腾,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有90%以上通过蒸腾而损失但是植物的新陈代谢用不了蒸腾这么多水分,因此抗旱剂的使用的使用是非常重要的。化学抗旱的使用,现在是在市场上,化学抗旱剂的种类繁多,去挑选一款合适的,化学抗旱剂是非常不容易的,在挑选的过程中,我们切不可以盲目选择,胡乱试用,我们可以通过查询有关书籍或者上网查询以及向专业人员请教来选择一款合适的化学抗旱剂。
当我们选择到合适的化学抗旱剂之后,要仔细阅读说明书,按照说明书的比例严格配比,合理配制,科学配制。在稀释化学抗旱剂的时候,我们先取少量水来进行稀释,之后再和母液进行配制。让化学抗旱剂和水充分融合。 在喷射的过程中,我们先要进行器械的选择,最好选择雾状的喷射机械。在喷射的过程中,我们要科学合理的喷射,均匀喷射,切勿过多喷射或者少喷漏喷,多喷容易给植物带来损伤,少喷则起不到抗旱效果。接着就是化学抗旱剂的使用时间,上午八点至九点,下午四点至五点,这两个时间段是最好的使用阶段,因为,过热导致药物的快速蒸发,过冷导致植物不容易吸收。
以上就是我对化学抗旱剂怎么使用的一些建议。
抗旱剂为什么能抗旱?
以下答案来自国家八五抗旱节水攻关项目负责人,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刘康德教授在全国抗旱节水工作会议上的材料。
保定万国公司生产的抗旱剂抗旱原理:其主要原料特质黄腐酸精,其含量高达30%以上,喷施到植物叶片后4至8小时即可使植物呼吸孔关闭52%以上,关闭时间长达20天以上,这就大大减少了水分的蒸发。
以处于灌浆期的小麦为例:一亩要消耗六吨水以上,这六吨水的消耗90%以上是通过页面蒸腾挥发,通过喷施万国旱地宝后的小麦,水分减少挥发50%以上,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开源节流,抗旱保水。在干热风到来之前三到五天,喷施一次万国旱地宝抗干热风效果非常明显,可确保小麦亩增产100斤以上。
旱地宝(抗旱剂)用于各类作物的拌种,由于万国黄腐酸精有很强的吸湿性,粘附在种子上的黄腐酸就很快就把种子周围的水分吸收到种子身上,确保种子发芽生根,苗齐苗壮。
万国旱地宝(抗旱剂)还含有植物所需的大量元素和各类微量元素,以及氨基酸元素,配方科学,营养搭配合理,使作物增产、抗病、抗逆成为必然。
总之,万国抗旱剂是多管齐下,微量元素,大量元素,黄腐酸,氨基酸等应有尽有,所以,增产增收,抗旱节水,抗病抗逆是没有任何疑问的。使用万国抗旱产品肯定会收到“有旱定抗旱,无旱更增产,有病可治病,无病可防病”的多重效果。
抗旱安全基础知识
干旱常常以其延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造成饥荒等特点而成为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干旱可分为相互联系的土壤干旱和大气干旱两个方面。那么,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抗旱安全基础知识,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干旱的种类
干旱可分为连续性干旱、季节性干旱和突发性干旱三类。连续不断干旱使地面成为沙漠,在这种地方,不存在明显的降水季节。在半干旱或半湿润气候区,具有一短促的、降雨状况多变的湿季,其他季节即为干季。
干旱是因长期少雨而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气候现象。
根据持续时间,干旱可分为:
小旱:连续无降雨天数,春季达16~30天、夏季16~25天、秋冬季31~50天。
中旱:连续无降雨天数,春季达31~45天、夏季26~35天、秋冬季 51~70天。
大旱:连续无降雨天数,春季达46~60天、夏季36~45天、秋冬季71~90天。
特大旱:连续无降雨天数,春季在61 天以上、夏季在46天以上、秋冬季在91天以上。
干旱形成原因
干旱常常以其延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造成饥荒等特点而成为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干旱可分为相互联系的土壤干旱和大气干旱两个方面。土壤干旱和气候干旱的主要表现都是降水不足。因此,降水不足是干旱问题的症结所在,是干旱的根本原因。降水量是直接影响土地是否干旱的关键因素,发生干旱的几率和降雨量是成正比的,但是干旱并不完全由降雨量决定,还与蒸发等因素有关。
降水不足的气候成因有以下四个方面:
1.持续宽广的下沉气流。
2.局地下沉气流。
3.缺乏气压扰动。
4.缺乏潮湿气流。
《气象干旱等级》
《气象干旱等级》国家标准规定了全国范围气象干旱指数的计算方法、等级划分标准、等级命名、使用方法等,并界定了气象干旱发展不同进程的术语。气象干旱等级国家标准中规定了五种监测干旱的单项指标和气象干旱综合指数CI五种单项指标为:降水量和降水量距平百分率、标准化降水指数、相对湿润度指数、土壤湿度干旱指数和帕默尔干旱指数。气象干旱综合指数CI以标准化降水指数、相对湿润指数和降水量为基础建立的一种综合指数。
《气象干旱等级》国家标准中将干旱划分为五个等级,并评定了不同等级的干旱对农业和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
1.无旱:正常或湿涝,特点为降水正常或较常年偏多,地表湿润;
2.轻旱,特点为降水较常年偏少,地表空气干燥,土壤出现水分轻度不足,对农作物有轻微影响;
3.中旱,特点为降水持续较常年偏少,土壤表面干燥,土壤出现水分不足,地表植物叶片白天有萎蔫现象,对农作物和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
4.重旱,特点为土壤出现水分持续严重不足,土壤出现较厚的干土层,植物萎蔫、叶片干枯,果实脱落,对农作物和生态环境造成较严重影响,对工业生产、人畜饮水产生一定影响;
5.特旱,特点为土壤出现水分长时间严重不足,地表植物干枯、死亡,对农作物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工业生产、人畜饮水产生较大影响。
人工增雨的原理及作业方式
每当大旱发生的时候,很多人寄希望于我们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的专家,觉得如果能够人工增雨也可以缓解干旱的情况,为什么国家有这样的技术不做呢?对此专家解释,人工影响天气要具备一定的天气条件,晴天或天上的云很薄就不具备人工增雨作业条件。只有当云系发展到一定的厚度,这个厚度一般是大于2公里,而且,云里边要有一定的过冷水(低于0度而不结冰的水)含量,云中要有上升气流,这样我们通过地面的高炮、火箭或飞机将催化剂携带到云中的有效部位,就能够起到人工增雨的作用。但是,在大旱期间往往具备人工增雨的天气过程也少。
如果你觉得还是没有十分明白,接下来让我们认真学习下人工增雨的原理和作业方式。
人工增雨原理可概括地用“触发机制”四个字来描述,即在充分研究自然降水过程的基础上,人工触发自然降雨机制。有云才能有雨,但不是所有的云都有降水潜力,只有那些有降水潜力和开发利用可能(云水资源丰富,云层较厚,对冷云来讲主要要有较丰厚的过冷水区)的云才可催化致雨。
目前催化作业的方式大体有三种:
一是以在地面布置AgI燃烧炉为主手段。催化剂依靠山区向阳坡在一定时段常有的上升气流输送入云。这种方式的优点是经济、简便,其明显的缺点是难以确定催化剂入云的剂量。这种方式主要适合于经常有地形云发展、交通不便的山区。
二是以高炮和火箭为主的地面作业。由于增程焰剂炮弹和焰剂火箭的研制成功,将催化剂在合适的时段按需要的剂量输送到云的合适部位的问题已基本上获得解决。其缺点是虽已有车载火箭装备,可在一定范围内移动,但相对于飞机机动性仍差,适合于在固定目标区(如为水库增水)作业,特别是对飞机飞行安全有威胁的强大对流云进行的催化作业。WR-1B型增雨防雹火箭作业系统是目前经国家人影办唯一认定的火箭作业系统。它采用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BR-91-Y型高效碘化银焰剂,产生含AgI的复合冰核气溶胶,具有很高的成核率,其性能指标高于美国和独联体的同关产品。
三是飞机催化作业。飞机催化作业的面比较宽,可以根据不同的云层条件和需要,选用暖云催化剂及其播撒装置,选用制冷剂及其播撒装置(如干冰、液氮),也可挂载Agl燃烧炉、挂载飞机焰弹人发射系统。还可装载探测仪器进行云微结构的观测和催化前后云宏、微观状态变化的追踪监测。不过不是所有的云都可以用来“播雨”的,一般说来低云族中的雨层云和层积云,或中云族中的高层云较为适宜;少云或者晴空条件下,就不能进行飞机人工增雨。
每当大旱时候,大家很容易想到,为什么国家有这样的技术不做呢?首先要告诉大家,人工影响天气要具备一定的天气条件,晴天或天上的云很薄就不具备人工增雨作业条件。只有当云系发展到一定的厚度,这个厚度一般是大于2公里,而且,云里边要有一定的过冷水(低于0度而不结冰的水)含量,云中要有上升气流,这样我们通过地面的高炮、火箭或飞机将催化剂携带到云中的有效部位,就能够起到人工增雨的作用。但是,在大旱期间往往具备人工增雨的天气过程也少。
抗旱方法
一、加强旱情预防预报、增强防御能力
增强防御和减轻自然灾害能力,要用不断发展的科学认识自然,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防灾减灾,依靠科技进步,提升灾情研究、监测、预报和预警水平。据了解,逐级报上来的旱情,几乎层层有水分,真实性和准确性大打折扣,对领导科学决策,指挥抗旱,合理分配抗旱物资和资金,增加了不少困难。
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是:通过建立旱情分析及抗旱统计信息系统,利用先进、科学的气象卫星遥感遥测技术,结合地面土壤墒情监测网的实测资料,对土壤墒情的动态变化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快速、准确地捕捉全省旱情分布及其演变信息,分析受旱程度和旱情发展趋势,提供土壤墒情信息彩图,加强旱情的预测和预报,为决策部门提供及时、准确的旱情及抗旱信息。科学地评估旱灾损失和抗旱效益,提出防旱、抗旱、减灾决策建议,使旱灾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二、加快水利现代化进程,提高水利资源利用效率
水利信息化建设起步晚,发展不平衡,在重大自然灾害面前,就显现出它的不足。大力抓好水利信息化建设,完善和提升各大型灌区、各级水利管理部门水情水质监测及调度决策支持系统,显得尤为重要。这一目标完全实现后,将大大提高信息采集、传输的时效性和自动化水平,为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更加强有力的手段,为防汛抗旱决策提供更为准确的科学依据,为水利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条件。
三、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增强抗旱意识
农业是用水大户,解决农业用水问题,既要因地制宜增加抗旱水源,积极开展春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鼓励农民对直接受益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投工投劳,又要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扩大有效灌溉面积,培育和推广优良粮食品种。加强对保护性耕作技术、节水技术等现有节水农业技术的集成推广。全面推行农业节水抗旱技术势在必行。
(一)积极推广节水灌溉技术。一是田间地面灌水技术。改土渠为防渗渠输水灌溉,可节水20%左右。在习惯大水漫灌或大畦大沟灌溉的地方,推广宽畦改窄畦,长畦改短畦,长沟改短沟,控制田间灌水量,提高灌水的有效利用率,是节水灌溉的行之有效措施。二是管灌。即管道输水灌溉,就是将低压管道埋设地下或铺设地面将灌溉水直接输送到田间,常用的输水管多为硬塑管或软塑管。该技术具有投资少、节水、省工、节地和节省能耗等优点。与土渠输水灌溉相比管灌一般可省水30-50%。三是微灌技术。有微喷灌、滴灌、渗灌及微管灌等。是将灌水加压、过滤,经各级管道和灌水器具灌于作物根际附近,微灌属于局部灌溉,只湿润部分土壤。对部分密播作物适宜。微灌技术的节水效益更显著。与地面灌溉相比。可节水80-85%。微灌可以与施肥结合,利用施肥器将可溶性的肥料随水施入作物根区,及时补充作物所需要水分和养分,增产效果好,目前,微灌一般应用于大棚栽培和高产高效经济作物。四是喷灌技术。是将灌溉水加压,通过管道,由喷水嘴将水喷洒到灌溉土地上,喷灌是目前大田作物较理想的灌溉方式,与地面输水灌溉相比,喷灌一般能节水50-60%。但喷灌所用管道需要压力高,设备投资较大,能耗较大,成本较高,目前多在高效经济作物或经济条件好、生产水平较高的地区应用。五是关键时期灌水。在水资源紧缺的条件下,应选择作物一生中对水最敏感对产量影响最大的时期灌水,如禾本科作物拔节初期至抽穗期和灌浆期至乳熟期、棉花花铃期和盛花期、大豆的花芽分化期至盛花期等。在关键时期灌水可提高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率。六是利用科学的水土保持方法,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土壤涵水量,减少干旱的发生频率。
(二)大力提倡节水抗早栽培技术。一是深耕深松。以土蓄水,深耕深松,打破犁底层。加厚活土层,增加透水性,加大土壤蓄水量。减少地面径流,更多地储蓄和利用自然降水。据在棕壤土上试验。小麦秋种前深耕29厘米加深松到35厘米,其渗水速度比未深耕松地块块10-12倍,较大降水不产生地面径流,使降水绝大部分蓄于土壤中。据测定,活土层每增加3厘米,每亩蓄水量可增加70-75立方米。加厚活土层又可促进作物根系发育,扩大根系吸收范围,提高土壤水分利用率。二是选用抗旱品种。以种省水。不同作物间的耐旱性差异较大,被称为作物界骆驼的谷子、地瓜、花生等作物抗旱性强,在缺水旱作地区应适当扩大种植面积。同一作物的不同品种间抗旱性也有较大差异。抗旱品种较一般品种根系发达具有深而广的贮水性和调水网络,具有受旱后较强的水分补偿能力。三是增施有机肥。平衡施肥。以肥补水,增施肥料,可降低生产单位产量用水量,在旱作地上施足有机肥可降低用水量50-60%。在有机肥不足的地方要大力推行秸秆还田技术,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的抗旱能力。平衡施肥,合理施用化肥,也是提高土壤水分利用率的有效措施。四是防旱保墒的田间管理。主要是正确运用中耕和镇压保蓄土壤水分。
五是地面覆盖保墒。一是薄膜覆盖。在春播作物上应用可增温保墒,抗御春旱,盖膜麦田比裸地麦田土壤水分高3-5%,小麦增产20%左右。二是秸秆覆盖。即将作物秸秆粉碎,均匀地铺盖在作物或果树行间,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增加土壤蓄水量,起到保墒作用。
(三)增强化学调控抗旱措施。一是保水剂。它是由同分子构成的强吸水树脂,能在短时间内吸收其自身重量几百倍至上千倍的水分,将保水剂用作种子涂层。幼苗醮根,或沟施、穴施,或地面喷洒等方法直接施到土壤中,就如同给种子和作物根部修了一个小水库。使其吸收土壤和空气中的水分,又能将雨水保存在土壤中,当遇旱时它保存的水分能缓慢释放出来,供种子萌发和作物生长需要。保水剂可使小麦增产10-15%、地瓜增产30-35%、棉花、花生增产18-21%。二是抗旱剂。抗旱剂目前应用较广泛的主要是黄腐酸制剂,属于抗蒸腾剂,叶面喷洒能有效地控制气孔的开张度,减少叶面蒸腾,有效地抗御季节性干旱和干热风的危害。喷洒一次可持效10-15天。除叶面喷洒外可用作拌种、浸种、灌根和蘸根等,提高种子发芽率,出苗整齐,促进根系发达,可缩短移栽作物的缓苗期,提高成活率。
土壤保墒剂、黄腐酸抗旱剂和抗旱种衣剂的共同点是什么?对农业有什么作用?
都是可用于化学抗旱的制剂,能有效用于干旱农业的生产与发展。
1、土壤保墒剂
用于整地播种后喷施可以提高种子出苗率,用于移栽后喷施,可提高幼苗成活率,达到齐苗壮苗。减少盐分在地表的累积,减轻对农作物的危害。喷剂一个月后,0~30厘米,处理含盐量比CK 63.3%,0~5厘米降低52.5%。同时,由于增加土温而有利于植物根系的生长。同时可以改善土壤结构,防止水分流失,促进农作物生长,提高产量。
2、黄腐酸抗旱剂
此制剂是化学抗旱节水技术中功能最为全面的一个制剂。适应性广,适用于不同地区,不同作物及不同的施用方法。突出表现在调控水分为中心达到开源截流的双重功效。并多方面调节大气作物土壤三者关系,促进作物生理代谢及增强抗旱性。黄腐酸抗旱剂既能缓和土壤干旱的威胁,又能减轻大气干旱的影响,旱地抗旱,水地节水,无旱增产,是在作物漫长生育期中防旱抗旱的主要措施。
3、抗旱种衣剂
抗旱种衣剂通过严格的试验和测试,复合了多项技术,使各种复配置物质起到了相辅相成的作用,并使复杂的技术简单化,严格的技术实用化,从而表现为多功能:抗旱节水、种子消毒、防病治虫、补肥增效、促进生长、抗旱增产。抗旱种衣剂是一项汇多种技术于一体的抗旱出苗措施。从种子保护和作物生理等方面提高抗旱能力。技术要点如下:
(1)用量配比。制剂外观呈粉红色凝胶态,用量配比为1千克种衣剂拌种20kg,即种衣剂∶种子=1∶20,不用再加水。
(2)均匀拌种。将种子放入塑料容器、塑料布或堆在干净的地上即可。按配比量称号种子倒上定量种衣剂,于种子反复掺和均匀包衣使每粒种子表面都呈现均匀的粉红色为止。
(3)摊开晾晒。为了便于播种,应将拌匀的包衣种子摊开晾晒数小时,以加速稳定成膜。并使大粒种子互不粘连,小粒种子互相搓散后即可播种。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722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