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芽魔芋的种植方法有哪些?
珠芽魔芋的种植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选种:珠芽魔芋种子应选底光滑、无裂纹、无破损、无腐烂、芽巢小而浅、顶芽结实的进行种植,同时选用质量好、结实、无畸形、无病虫害、芽眼强的种球种植。用农用链霉素溶液浸泡种子进行灭菌消毒,约半小时。也可以用石灰和石灰混合,涂抹在珠芽魔芋表面,然后晾晒一两天消毒。之后,可以播种,也可以不种整球,只要用刀把刚长出来的眼睛割下来,在切口上粘上石灰和草灰,然后播种。
2、种植魔芋后,秋冬深犁一次土壤,增加土壤松散度。在深耕时,可根据土地和生长条件施用农肥。播种前应在晴天选择全土缘。
3、选地:珠芽魔芋不喜欢阳光直射。它喜欢阳光强度较弱的光线。光照时间短,根系发育需要暗光。所以在选择种植珠芽魔芋的地时要选择阳光没有直射的地进行种植。珠芽魔芋适合种植在树林下,腐殖质土壤,潮湿的环境和荫凉但可见的地方。主要适合在山区种植,特别是在无阳光的山坡上。一般要求环境湿度较高,有利于植物生长,同时珠芽魔芋需要深厚而疏松的土壤,有利于鳞茎生长。
4、珠芽魔芋是一种喜肥的作物,对肥力的需求很大。在生长过程中缺乏肥料将导致发病几率增加和产量下降。施肥以农家肥为主,以化肥、全基肥、干追肥为辅。珠芽魔芋是一种耐旱植物。除苗期浇水几次外,基本不需要浇水。自然降雨足够它生长。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长期的雨季应采取排水措施,避免块茎腐烂。
5、珠芽魔芋需要良好的排水土壤,地下水位低,空气相对湿度不能太少,在种植珠芽魔芋时,地要进行分沟。
6、魔芋种子在播种前应浸泡、晾干1 – 2天,以减少病害的发生。
7、不同地区播种时间不同,一般在3月下旬至4月下旬,或在冬季之前。
在种植珠芽魔芋时,如何进行有效的施肥?
在种植珠芽魔芋时,有效的施肥方法如下:
1、选肥:施用有机肥的珠芽魔芋产量较高,魔芋生长期长,产量高,肥料需求量大,所以一般选择有机肥。
2、种子肥的施用: 在种植珠芽魔芋时,每亩施熟化农肥7000公斤左右,此外还需施加磷酸钙镁肥或普通钙,钾肥,三元复合肥。其中一半用作沟渠或池塘的基肥,另一半用作覆盖种子的肥料。
3、追肥: 珠芽魔芋叶还没全发散时,每亩施三元复合肥50公斤,钾肥25公斤。可以选择与水混合,也可以将其撒在离魔芋茎根约11厘米的地方,覆盖在土壤上。
4、避免过量施肥:过量施用尿素会导致魔芋地上部分过度生长,叶片颜色过绿过软,易发生软腐病,魔芋的膨胀倍数相对较小。因此,在魔芋施肥时,尽量不施尿素肥或少施尿素肥。
5、珠芽魔芋在幼苗早期可受精一次,在鳞茎旺盛生长的早期和中期可受精2-3次。前期施肥量宜较小,中期施肥量宜逐渐增加。氮、磷、钾可同时施用,追肥应控制在后期,避免晚熟。
在种植珠芽魔芋时,十分诶过程汇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珠芽魔芋施肥的第一步是施基肥;种植珠芽魔芋时,要及时施用基肥。珠芽魔芋往往采用块茎栽培。施肥时要避免播种。种子和肥料可以交错施用。否则,种子可能会被肥料烧毁,导致发芽失败。
2、 施基肥后,必须在叶片即将合在一起时,进行第一次追肥。在追肥初期,尿素可与钾肥一起施用。施肥方法是在珠芽魔芋幼苗两侧拉沟施肥,或直接将肥料撒在珠芽魔芋表面,然后浇水。
3、注意每次施肥后,应每隔1-2天左右浇水一次,使肥料能充分发挥其作用。第二次追肥是魔芋块茎生长的时候。此时施肥的目的主要是促进魔芋块茎的加速生长。这个时候珠芽魔芋的根比较丰富。挖沟施肥时,一定要与植物保持一定距离,不要伤魔芋根。
珠芽魔芋种植技术
魔芋以葡甘聚糖为其特有的主要成分,仅在亚洲有规模化种植,我国在全球魔芋市场中排名第一。因种植周期长、繁殖系数低、病害严重,传统种植的魔芋品种属典型的低产作物。而珠芽类魔芋是染色体属三倍体的极少数魔芋种(约有16个品种) 之一,其与国内传统种植品种花魔芋和白魔芋染色体组为26或28截然不同。珠芽魔芋植株外观独特,叶面上长有大小不一的棕色扁球形或长形气生叶面茎,是主要的繁殖用材料。珠芽魔芋叶面球茎独有的多苗接力生长特性,突破魔芋是独苗作物的现有概念,可大幅度提高植株的叶面积指数,巧妙延长植株的生长周期,显著增加魔芋的生物产量。用叶面球茎作为种植用种,植株具有抗性强、耐高温高湿、优质高产等优势,且其繁殖系数比传统白魔芋、花魔芋提高8~10 倍以上,改变了花魔芋、白魔芋仅能以小球茎或繁殖根作为种芋的传统低效途径。
因珠芽魔芋叶面球茎最高膨大系数约达100倍,是地下小球茎膨大率的20倍以上,且储运方便。因此,成本低廉且能丰产叶面球茎的方法成为提高珠芽魔芋生物产量的关键技术之一。对珠芽魔芋植株进行化学矮化,可达到大幅度增加叶面球茎数量及其成熟度的目的,能显著增加魔芋繁殖系数,方便获得批量生产用种。现将珠芽魔芋叶面球茎丰产技术介绍如下。
珠芽魔芋生长需要荫蔽环境
珠芽魔芋适宜在低海拔、高温高湿环境中生长,否则其生物学特性难以充分展现。在无荫蔽环境下,魔芋球茎生物产量最低,随着荫蔽度增加,地下球茎个头亦增大,在荫蔽度75%时达最大,之后球茎生物产量会随荫蔽度的进一步增加而呈现下降趋势。这是由于在较强光照环境中,叶片易出现日灼伤害,降低了光合作用效率,导致干物质量减少。与花魔芋不同,缺乏高温高湿条件的较高海拔区域不适合珠芽魔芋生长,而要满足其在低海拔生长的气候特征,适当荫蔽成为不可或缺的环境要素。因此,上坡入林寻找适宜的荫蔽环境是种植珠芽魔芋的理性选择。若无高秆作物荫蔽,可利用遮阳网辅助。
高荫蔽度导致的问题及其控制
1.植株较高易倒伏。魔芋独特的生长方式是,新植株的长出必然伴随母体球茎的“换头”过程,即母体在供养过程中原球茎快速萎缩并与新植株脱离,完成“新老交替”生长循环。在此进程中,因外部环境的温湿度参数已适宜魔芋顶芽的萌发生长,母体中养分开始快速分解,从而使得魔芋顶芽出现生长优势;而一旦顶芽出土后,新植株根系所覆盖的面积亦开始快速延伸,促使“魔芋笋”叶柄急速向上生长,即使在无荫蔽的环境,魔芋亦多呈现高植株的外部特征。由于在高荫蔽度环境下高大植株频现,叶片的蒸腾作用亦会显著加快,极易出现植株失水倒苗现象,尤其当遇到大风天气时,植株成片倒伏造成生长中断,致使魔芋大面积减产甚至绝收。
2.养分分散致叶面球茎数量少、干物质含量低。珠芽魔芋高植株对应的是偏小的叶面积,叶面球茎数量稀少且个头偏小。相反,一些叶柄较细且高仅50~60厘米的植株却长有较多叶面球茎,有些甚至出现叶柄无法承受过多叶面球茎的现象。从能量守恒原理方面分析,营养物质过多地耗费于植株长高,致使用于叶面球茎生长的养分不足,导致叶面球茎数量稀少(一般不超过10 枚)且个头较小,其中往往干物质含量不足,在储存期间叶面球茎易发生脱水干瘪,致使种芋数量进一步受到制约。
3.荫蔽度的控制。在0~700 米低海拔高温高湿环境条件下,魔芋植株具有旺长特性。因此,需在利于魔芋生长的林下荫蔽度(40%~60%) 环境下对其进行矮化,使植株长势达最佳状态,并延长其生长期,最终获得最大生物产量。若荫蔽度大于75%,植株矮化效果不佳,亦不利于地下球茎生物产量的积累。若位于1100米以上海拔环境,虽可进行净种而不必荫蔽,但过多的光照不利于地下球茎生物产量的积累。
珠芽魔芋矮化种植方法
植物矮化多采用生长延缓剂如多效唑(PP333)、烯效唑(S3307)、矮壮素(CCC)进行,以抑制植株体内赤霉素的生物合成,达到控制植物细胞伸长、缩短节间距、促进分蘖及矮化株高的目的。由于珠芽魔芋繁殖材料多样,植株矮化方法及特点差异颇大。
1.不同种芋采用差别化矮化方法。对较大地下球茎(500克以上) 应采取去顶抑制与化学抑制结合的方法。即对500克以上的球茎,先进行人工“打顶”,即将顶芽扳掉,再将其浸泡于50毫克/升多效唑溶液10小时;对500克以下的球茎,将其浸泡于80毫克/升多效唑溶液中10 小时,取出后置于15~35℃的荫凉干燥处存放,这样可抑制球茎顶芽过快生长,利于侧芽叶芽的萌发及生长。当室外夜间最低温度高于15℃时即可将球茎下地种植。
魔芋的顶芽优势过强,大球茎尤其如此。因此,需对500克以上球茎进行人工“打顶”,以利侧芽分化,去顶后的球茎一般会长出3~6 棵侧芽植株,当侧苗长出后,以多效唑抑制植株叶柄的过度生长,并适时加盖遮阳网以保护叶片免受日光过度照射;将大球茎按株行距80 厘米×80 厘米种植于30~35 厘米深的土壤穴坛或起垅种植;在魔芋笋出土后的展叶期,以100毫克/升多效唑溶液对整个植株进行喷施,即可抑制植株叶柄的过度生长,得到矮化的利于叶面球茎生长的株型。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706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