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钾肥储备肥质量怎么样
好。
1、首先,国家钾肥储备肥是指以钾为主要养分的肥料,常见种类有氯化钾、硫酸钾、硝酸钾等。
2、其次,能促进作物中酶的活化,使作物茎秆坚强,防止倒伏。
3、然后,能增强作物抗寒、抗旱等抗逆性能。
进口钾肥国家的执行标准
通过查询,显示进口进口钾肥是需要办理进口许可证还有商检,这两个属于常规的正常监管。化肥的是关税很低一般为百分之一因为国内化肥的价格长期低于国际市场价格所以总体政策是宽进严出进口一定要算好成本。最好先查询当地相关部门网站取得第一手信息。
钾肥进口配额申请条件
两个条件。
1、具有钾肥进口化肥国营贸易或非国营贸易经营权。
2、已获得钾肥进口化肥关税配额分配量,只要有这两个条件就能申请配额了。
东北对农业氯化钾的需求
上半年,国内氯化钾价格持续高位。春节前后,现货供应持续处于紧缺状态,尤其东北地区更是“一货难求”。春节前,国产钾陆续进入冬季检修期,开工率较低。春节过后,白俄罗斯钾肥被制裁,进口钾港口库存量逐渐下降,再加上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影响物流运输,加剧了国内货源紧张的局势。1月份,青海盐湖氯化钾调涨报价,带动国内钾肥价格随之调涨。春节放假之前,港口60%~62%白钾自提价维持在4200~4300元/吨,边贸62%白钾车板价在3900元/吨。2月中旬,中国与国际钾肥供应商加拿大钾肥公司(Canpotex)达成海运钾肥进口合约,再加上3月下旬国家发展改革委部署投放100万吨国家钾肥储备的消息传出,给行业打了一剂“强心针”。一季度,港口62%白钾自提价格涨至5000元/吨左右,青海盐湖股份氯化钾60%粉、晶第一到站价涨至3900~4100元/吨。
4月份,全国春耕工作大面积展开,东北市场钾肥供应紧俏局面有所缓解,边贸钾肥货源也开始向周边地区辐射,主要发往北方市场。5月份,春耕用肥进入尾声,对氯化钾的需求有所减弱,市场供应有限。青海盐湖氯化钾基准产品60%粉、晶出厂价上调至3980元/吨。港口氯化钾库存量在5月第四周降至200万吨以下,约为196万吨(不含保税)。与此同时,夏季备肥陆续启动。受氯化钾价格高位影响,复合肥企业采购较为谨慎,氯化钾市场按需采购为主。但国内氯化钾市场供应仍十分有限,生产企业供货和港口到货量均有限。值得一提的是,在新疆地区水溶肥生产销售高峰期,受国内氯化钾货源紧缺影响,今年水溶肥生产进度明显比往年同期慢,部分工厂甚至面临停产的困境。
进入6月份,国内钾肥市场进入传统需求淡季,国产钾开工正常,边贸口岸到货量略有增加,港口库存依旧处于低位。6月第四周,港口氯化钾库存降至180万吨(不含保税)。价格方面,6月1日,盐湖股份95%氯化钾产品再次上调500元/吨,基准现汇出厂价调整为4480元/吨。与国产钾相比,部分进口钾价格在6月份出现小幅下跌,港口62%白钾自提价维持在由6月初的5350元/吨降至6月底的5325元/吨,边贸62%白钾车板价维持在4900元/吨左右
为什么我国的钾肥需要进口?
摘自网络:
中国耕地本身缺钾,而用于钾肥生产的钾盐在我国又属紧缺矿产资源,长期依赖进口满足农业生产需求。我国钾肥需求量一直以高于氮肥和磷肥的速度增长
据业内人士分析,钾肥不像其他肥料原材料,全球紧缺,而且集中在加拿大、俄罗斯、以色列、约旦和中东地区,被少数国家所控制,价格基本处于垄断地位。近年南美洲、东南亚等地区农业发展较快,对钾肥的需求每年都在上升。
据介绍,目前中国钾肥主要有硫酸钾和氯化钾两种。万向公司即将推出的是硝酸钾,除可供钾元素外,还可供氮,是无氯钾、氮复合肥。目前这种硝酸钾在我国施用较少,这种称为世界紧缺的“绿色钾肥”在欧洲国家较为盛行。
中国是世界钾肥消费大国之一,钾肥消费量占世界钾肥消费量的20%左右。从历年消费情况看,钾肥投入总量由1980年的38.6万吨(折纯,下同)增长到2005年的720万吨,年均消费递增率达到12%。经过艰苦努力,中国钾肥年产量达到了260万吨(K2O)左右,仅能满足国内钾肥需求的30%左右,每年大概有500万~600万吨的钾肥需要进口。中国钾肥需求仍将保持年均100万~150万吨的增长速度,但2010年以前中国钾肥产量仅能达到300万吨,进口量将进一步增长。
看到中国钾肥进口持续增长,国际钾肥供应商形成了一致联盟,逐年提高钾肥价格,2005年钾肥谈判在1000元人民币/吨的基础上增加了40美元,2006年又增长25美元/吨,2007年进一步增长了5美元/吨,2008年增长了400美元/吨。直接导致中国钾肥零售价格大幅度增长,2007年底已经达到2800元/吨,比三年前翻了一番,2008年仍在继续增长。解决钾肥供应和平抑钾肥价格已经成为当前中国面临的棘手难题。
目前解决这一难题的措施是加大中国自有钾盐资源的开发,不断加强周边国家钾资源的利用,加强中国与国际其他进口国的进口谈判手段等。但是中国自有钾盐在2010年以前供应能力难以突破350万吨,正在开发的泰国、老挝等国的钾资源在2015年前尚不能形成规模,最大替代能力仅能达到300万吨。因此,中国钾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难以摆脱进口的束缚。目前受生物能源发展的影响,全球钾肥需求每年多增长100万吨以上,导致全球钾肥供应趋紧,钾肥供应商已经掌握了这一脉络,即使中国与巴西、印度、东南亚等国家达成攻守同盟,也难以逆转涨价的趋势,无法在根本上解决钾肥进口的被动局面。
目前急需从农业领域解决这一问题,这也是国家和行业内外的共同呼声。上世纪80年代以前,中国主要以有机肥投入为主,土壤钾素处于匮缺状态,年亏缺150万吨左右。80年代以后,化肥钾虽然得到大范围应用,但是作物产量的大幅度增长进一步将土壤钾素匮缺扩大到500万吨左右,促进了钾肥的进一步施用。进入21世纪,中国作物产量出现停顿,但钾肥投入不断增加,土壤钾素匮缺缩小到120万吨左右。考虑到土壤中有丰富的钾素,因此这些匮缺是容许的,我们并不追求钾素的大量盈余。因此,现阶段首先要从宏观层面给出这一信息,应该控制钾肥投入,充分挖掘土壤钾素。另一方面应该挖掘中国有机钾资源,中国秸秆中有机钾资源总量达到750万吨左右,由于循环利用率仅50%,因此每年实际能够还田的数量低于600万吨,仍有150万吨的资源由于焚烧、秸秆废弃等途径而损失,而这些数量正好与中国农田土壤钾素匮缺数量相当。因此提高秸秆的直接还田可以在现有钾肥投入水平上保持土壤钾素平衡。而如果保持现有土壤钾素平衡,充分利用有机钾资源可以减少1/3的钾肥进口。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699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