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长调节剂有哪些
植物生长调节剂有复硝酚钠,芸苔素。
1,复硝酚钠是一种强力细胞赋活剂,化学成份为5-硝基愈创木酚钠、邻硝基苯酚钠、对硝基苯酚钠。与植物接触后能迅速渗透到植物体内,促进细胞的原生质流动,提高细胞活力。
2,芸苔素又叫芸苔素内酯,是一种新型植物内源激素,是公认的高效、广谱、无毒植物生长调节剂,渗透强、内吸快,在很低浓度下,即能显著地增加植物的营养体生长和促进受精作用。能有效增加叶绿素含量,提高光合作用效率,促根壮苗、保花保果;提高作物的抗寒、抗旱、抗盐碱等抗逆性,显著减少病害的发生;并能显著缓解药害的发生,使作物快速恢复生长,并能消除病斑。
植物
植物是生命的主要形态之一,包含了树木、灌木、藤类、青草、蕨类、及绿藻、地衣等熟悉的生物,植物可以分为种子植物、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等。
绿色植物大部分的能源是经由光合作用从太阳光中得到的,温度、湿度、光线、淡水是植物生存的基本需求。种子植物共有六大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绿色植物具有光合作用的能力——借助光能及叶绿素,在酶的催化作业下,利用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吸收二氧化碳,产生葡萄糖等有机物,供植物体利用。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种类有哪些
答:我国目前允许使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有30多种,主要用于水果、蔬菜、棉花、小麦、水稻、大豆等作物。按其作用可分为四类:
(1)植物生长促进剂指可以促进细胞分裂、分化和伸长,或促进植物营养器官生长和生殖器官发育的生长调节剂。主要包括生长素类(如吲哚乙酸)、赤霉素类(如GA3)、细胞分裂素类(如氯吡脲)、油菜素内酯类(如芸薹素内酯)等。
(2)植物生长延缓剂指对植物茎的亚顶端分生细胞或初生分生细胞的细胞分裂有抑制作用的生长调节剂,能抑制节间伸长而不抑制顶芽生长,对叶、花和果实的形成没有影响,它的抑制生长效应可被活性赤霉素所解除,如矮壮素、缩节胺等。
(3)植物生长抑制剂指能抑制植物顶端分生组织生长、干扰顶端细胞分裂的生长调节剂,能引起茎伸长的停顿和破坏顶端优势,其作用不能被赤霉素所恢复,如脱落酸、抑芽丹等。
(4)其他乙烯利等催熟剂;噻苯隆等脱叶剂。
植物生长调节剂
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人工合成的(或从微生物中提取的天然的),具有和天然植物激素相似生长发育调节作用的有机化合物。
现已发现具有调控植物生长和发育功能物质有胺鲜酯(DA-6),氯吡脲,复硝酚钠,生长素、赤霉素、乙烯、细胞分裂素、脱落酸、油菜素内酯、水杨酸、茉莉酸、多效唑和多胺等,而作为植物生长调节剂被应用在农业生产中主要是前9大类。
按照登记批准标签上标明的使用剂量、时期和方法,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人体健康一般不会产生危害。如果使用上出现不规范,可能会使作物过快增长,或者使生长受到抑制,甚至死亡。对农产品的品质会有一定影响,并且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我国法律禁止销售、使用未经国家或省级有关部门批准的植物生长调节剂。
植物生长调节剂常见分类:
1、延长贮藏器官休眠:胺鲜酯(DA-6),氯吡脲,复硝酚钠,青鲜素,萘乙酸钠盐,萘乙酸甲酯。
2、打破休眠促进萌发:赤霉素,激动素,胺鲜酯(DA-6),氯吡脲,复硝酚钠,硫脲,氯乙醇,过氧化氢。
3、促进茎叶生长:赤霉素,胺鲜酯(DA-6),6-苄基氨基嘌呤,油菜素内酯,三十烷醇。
4、促进生根:吲哚丁酸,萘乙酸,2,4-D,比久,多效唑,乙烯利,6-苄基氨基嘌呤。
5、抑制茎叶芽的生长:多效唑,优康唑,矮壮素,比久,皮克斯、三碘苯甲酸,青鲜素,粉绣宁。
6、促进花芽形成:乙烯利,比久,6-苄基氨基嘌呤,萘乙酸,2.4-D,矮壮素。
7、抑制花芽形成:赤霉素,调节膦。
8、疏花疏果:萘乙酸、甲萘威、乙烯利、赤霉素、吲熟酯,6-苄基氨基嘌呤。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作用有哪些特点?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作用主要有以下5个特点:(1)特异性植物生长调节剂与植物激素一样,其作用的靶标是植物细胞、组织和器官,并通过与植物激素的受体结合而起作用。这与动物(包括人体)激素作用的靶标(即动物细胞、组织、器官和动物激素受体)是完全不同的,因此,正常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人或动物不会产生激素效应。
(2)微量性植物生长调节剂微量使用就能发挥应有的调控作用,超量时反而没有作用或引起副作用。如2,4-滴的用量在10~20毫克/千克时,可促进番茄坐果,但当用量达到1000毫克/千克时,反而会抑制番茄生长,甚至导致叶片畸形、干枯脱落,或者整株死亡。
(3)特效性植物生长调节剂有时可以发挥特殊的效果,以解决一些其他手段难以解决的问题。如温室果蔬类,在没有传粉媒介昆虫时,花朵的坐果率很低,这时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点花,能起到代替昆虫授粉的作用,从而提高坐果率。
(4)广谱性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范围包含种植业中的大部分植物,如大田作物、蔬菜、果树、花卉、林木等。
(5)安全性植物生长调节剂仅对植物起作用,对高等动物(包括人)的毒性较低。如我国允许使用的30多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多数是低毒品种,仅少数是中毒,没有高毒品种,使用时比较安全;同时,由于其使用微量,残留量较低,有时甚至无法用仪器检出,对农产品和环境影响也小。
常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有哪些
1、胺鲜酯DA-6
胺鲜酯DA-6不仅能有效提高植物过氧化物酶和硝酸还原酶的活性,还能提高植物叶绿素的含量,加快光合速度,促进植物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使根系发育更健壮,调节体内的养分平衡。
2、复硝酚钠
复硝酚钠具有高效、低毒、适用作物范围广等特点,其属于强力细胞赋活剂,与植物接触后能够快速的渗透进植株体内,加快生根的速度,促进生长发育,防止落花落果的现象出现。
3、芸苔素
芸苔素是公认的高效、无毒植物生长调节剂,渗透力强,植物吸收快速,即使在很低的浓度下,植物的营养体生长也能显著增加,还能够提高作物的抗寒能力,减少病害的发生。
4、氯吡苯脲
氯吡苯脲是具有细胞分裂素活性的苯脲类植物生长调节剂,广泛的应用于农业、果树和园艺,具有促进细胞分裂、扩大生长的效果,能有效增大果实体积,提高作物产量。
5、赤霉素
赤霉素属于一种植物激素,其品种繁多,大多被用于农业生产,不仅有促进作物生长发育的效果,使作物提前成熟,还有减少花、果实脱落的效果,提高果实的结果率。
什么是植物生长调节剂?
通过化学合成或微生物发酵等方式,研究生产出一些与天然植物激素有类似生理功能和生物学效应的物质,称为植物生长调节剂。如农业生产上应用的赤霉素是通过微生物发酵而制成。芸薹素内酯有天然提取出来的,也有人工合成的。乙烯利、2,4-D、多效唑等大多数植物生长调节剂是化学合成的产品,其中有一些分子结构和生理效应与植物激素类似的有机化合物,如吲哚丙酸、吲哚丁酸等。还有一些结构与植物激素完全不同,但具有类似生理效应的有机化合物,如萘乙酸、矮壮素、三碘苯甲酸、乙烯利、多效唑、烯效唑等。
植物生长调节剂称为植物外源激素。1951年美国植物学会将人工合成的外源植物激素定义为植物生长调节剂,中国学术界将人工合成的能够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激素类化学物质称为植物生长调节剂,农业行业标准NY/T1667.1—2008将植物生长调节剂定义为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调节作用的农药。目前我国已将应用于农业生产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列为农药。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693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