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肥农药对环境的影响
随着化肥农药等化学合成物质作用于农业生产中可以使农业生产能力得到极大提高增加农产品产量给农民带来更多收入,然而过度使用化肥农药不仅会引发食品安全问题土地也会受到不同程度污染。农药化肥等不合理使用导致农业耕地污染不断加剧,我国农业的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占全球总量30%以上,并且利用率过低造成土地土壤酸化盐化和板结导致地力下降,重金属硝酸盐等有害物质污染土壤甚至是水和空气,最后破坏了生态环境同时也会导致农产品质量下降。合理使用化肥农药是对土壤没有破坏的,但是滥用化肥农药肯定会对土壤造成一定的破坏。比如长期大量使用化肥会造成土壤板结还会加快土壤盐碱化,长期大量使用农药对土壤的破坏更加严重,农药残留会长期对土壤产生污染,肥料分有机肥和化肥两种,土壤里氮磷钾的成本是植物生长的条件,如果完全使用化学肥料土壤有机质必然得不到补充导致土壤板结,再就是化肥里有各种重金属成份如果土壤缺少有机肥分解重金属,会使农作物果实吸附这些有害的重金属,人食用重金属超标的农产品对身体伤害很大尤其是镉砷铅这几种致癌的重金属。
化肥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化肥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
造成江河湖及地下水源的污染。据有关资料表明,农田径流带入地表水体的氮占人类活动排入水体氮的51%。据调查,全国532条河流中,82%受到不同程度的氮污染,这些河湖水域中氨氮和硝酸盐都是主要污染物,富营养化日趋严重,同时造成地下水污染。
威胁近海生物。大量氮肥流失为“赤潮生物”的迅猛增殖提供了丰富的氮营养条件,已成为赤潮的主要诱发因素之一。赤潮的发生,使海域生态系统遭到破坏,鱼类、贝类中毒或死亡,并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类健康。
影响人类健康。原苏联科学家发现,施氮过多的蔬菜中硝酸盐含量是正常情况的20~40倍。人或牲畜食用硝酸盐含量高的植物后,硝酸盐在体内转化反应,会产生亚硝酸胺,同时亚硝酸盐容易与血红素中的铁离子结合,导致高铁血红素白血症,使人们出现行为反应障碍、工作能力下降、头晕目眩、意识丧失等症状,严重的还危及生命。饮用水、食物中硝酸盐超过一定含量,人食用后会受到很大毒害。在人体内硝酸盐易转化成亚硝酸盐,与仲胺合成产生毒害性很强的亚硝胺类致癌物,硝酸盐、亚硝酸盐对人体健康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的严重危害性。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建议饮用水中硝酸盐含量不得超过11.3 mg/L。在我国华东沿海等一些肝癌高发区调查发现,当地及其附近区域的土壤、地表水、地下水因大量施用氮肥,污染比较严重。
破坏土壤结构。长期大量地使用氮肥特别是大量施用铵肥,会使土壤逐渐酸化。铵离子能够置换出在土壤胶体微粒上起联结作用的钙离子,造成土壤颗粒分散,从而破坏了土壤团粒结构。大量施用氮肥,给土壤引入了大量非主要营养成分或有毒物质,如硫铵中的硫酸根离子和氯铵中氯离子,或尿素中的有毒物质缩二脲,它们对土壤微生物的正常活动有抑制或毒害作用。土壤酸化不仅破坏土壤性质,而且会促进土壤中一些有毒有害污染物的释放迁移或使之毒性增强,使微生物和蚯蚓等土壤生物减少,还会加速土壤中一些营养元素的流失。我国东北地区一些农场长期使用氮肥,根据调查,50年代初土壤有机质含量约5%~8%,现在已降到1%~2%。在江西省的红土壤上施用两年铵态氮肥后,表土pH由5.0降到4.3,土壤板结普遍严重。一些地处热带的农田中长期大量施用氮肥而不用有机肥,致使土壤严重板结,最终丧失了农业耕种价值。
长期使用化肥不是对生态系统不利吗?
长期使用化肥,对于农作物及土壤都是不利了,主要是无机肥,其大量的使用会减少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使土壤酸碱值增高,从而形成土壤板结盐碱化,降低内作物产量.但为了粮食问题,生存所需,我们现在还必需使用化肥来短期提高产量,(就象我们明知到开车会污染空气一样),但现在人们已经认识到这一点,所以化肥正在向着有机化肥和生物肥料发展,从而减少其对于土壤和环境的影响.我想不会太长时间,有机肥料就会占有相当的市场份额了.环境也会好起来.
有机肥料为什么能保护生态环境?
使用有机肥料的主要优点是您将在未来数年内可不断耕种而不是消耗土壤。
天然得有机肥料有助于增强土壤健康。有机肥料是生态系统友好的替代品,可替代化学肥料。众所周知,化肥会消耗土壤微生物并浸入地下水中,对湖泊、河流、海洋生物造成巨大的“灾难”。
使用有机肥料的主要优点是您将在未来数年内不断耕种而不是消耗土壤。通过以可持续和环保的方式提高土壤肥力并刺激植物生长,有机肥料将为土壤增加养分,以供植物吸收。这些营养素还被居住在健康,生产性土壤中的多种微生物所利用,这些微生物反过来又有利于植物生长,并提高植物的免疫力以及对高温和干旱条件的耐受性。
硬质板结的土壤质地或散沙状的砂质土壤要种植蔬菜、果树或中药等作物是非常困难的(极个别作物除外,例如:黄精种植)。
若在田里混入有机肥,有机肥就会成为微生物的食物,有利于微生物的繁殖。细菌、真菌类、各种昆虫、蚯蚓等大小不同的生物开始活动。
此时透过微生物分泌的黏液,在微观的土壤中,离子结构成为小小的团状。这样的土壤成为团粒结构,非常适合作物的生长。
因为团子和团子之间的空隙,能使通气性、排水性良好。同时一个一个的团子也能贮存水分,保水性也很好。
在这样的土壤中有许多的微生物,彼此之间形成相互推挤的平衡。因此,就不会有恶性的微生物繁殖,就像人体的肠道一样,有益微生物与有害微生物达到平衡。同时混入有机肥的作物害能提高病虫害侵袭的风险。
为什么化肥会使农田里的生物多样性减少
为什么化肥会使农田里的生物多样性减少
从生态学总体的角度看,农田生态系统也有其抵抗力稳定性,人施用化肥是对农田生态系统的施加的外界干扰,如果这种干扰时间长、强度大,超出了农田生态系统的承受极限,使其抵抗力稳定性难以恢复到原来的水平,导致农田里的生物多样性减少。
更细一点分析,各种生物对化学物质损害的耐受力也是不同的,如软体动物对二价铜离子极为敏感,部分植物对硒元素敏感,在农田中施放含这些物质的制剂就会定向地杀灭上述生物。然而农田生态系统里的物种丰富度是很低的,任何一个物种灭绝都会使其食物网遭受创伤。
你可能要问,施放化肥使作物长得好不就行了,管其他生物做什么?其他生物多了不会啃噬作物吗?其实生物多样性是作物生长的必备条件,要知道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是相互影响的。如果在农田中大量施放化肥,从化学角度看,化肥绝大多数属于电解质,会使土壤胶粒沉淀,这样就破坏了土壤的团粒结构,使土壤板结,土壤通透性和保水保肥性下降,于是就出现了化肥越施土地越贫瘠的现象。这是化肥对无机环境的破坏,无机环境也会反作用于生物,使作物根部呼吸不畅,土壤菌群失调,许多不利于农作物生长的因素也就出现了。
化肥对环境有何污染?
随着工业的发展和有机肥料来源的局限性,化肥的用量呈大幅度增长的趋势,它对提高产量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化肥特别是氮肥使用过多,对生态环境带来了一些负效应,严重的已形成公害。例如氮肥中氨素的挥发,以及硝化、反硝化过程中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氮有害气体,对人及动植物均会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化肥特别是氮肥和磷肥通过各种渠道流入湖泊、河流等水域,从而造成水体中富集营养以及地下水的污染。另外,劣质磷肥中所含的三氯乙醛进入水体后成为水合三氯乙酸,可直接污染水体。长期使用氮肥,还会使土壤中碳氮比失调,致使土壤微生物向腐殖质中寻求碳源和其他营养,使其分解从而造成土壤板结,理化性质变劣。硫酸铵、氯化铵等生理酸性肥料使用过多,易改变土壤的化学性质,随着理化性质的改变,土壤微生物的区系也随之改变,如纤维素分解细菌的减少,可使土壤中有机质难以腐烂。氮肥使用不当还会促使土壤中病原菌数量增多,生活力增强,果树等作物上大量使用氮肥,还会使蚜虫等害虫为害加重。
(1)氮肥的污染 氮素化肥在土壤中以硝态氮和铵态氮两种形式出现,但大多数植物主要吸收硝态氮,硝酸根离子被植物体迅速同化利用,所以一般不会对人畜造成危害。但氮肥施用过多,促使土壤中硝酸盐浓度增高,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硝酸盐转化为亚硝酸盐,亚硝酸盐可与各种胺类化合物反应生成强致癌物质——亚硝胺,造成严重污染,对人体危害极大。虽然水果中硝酸盐、亚硝酸盐污染程度远远低于蔬菜,但亦应引起重视。
(2)磷肥的污染 磷是植物生长的必需元素,在土壤普遍缺磷的情况下,增施磷肥可明显提高作物产量。但是磷肥中含有镉、氟、砷、稀土元素和三氯乙醛,过多施用会影响植物对锌、铁元素的吸收。特别是一些劣质磷肥,不仅含有大量的有害重金属,而且三氯乙醛的含量亦很高,三氯乙醛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迅速转变为三氯乙酸,其毒性大于三氯乙醛,并会引起植物根系萎缩,枝叶生长不良,导致严重减产。磷肥亦是土壤中有害重金属的一个重要污染源,钙镁磷肥中含铬量较高,过磷酸钙中含有大量的镉、砷、铅等重金属。另外,磷矿石中还有放射性污染,其中主要是铀和镭。因此,磷肥所造成的污染不容忽视。
(3)钾肥的污染 过量使用氯化钾会使土壤板结,并会降低土壤pH,使之逐渐变酸,从而影响植物生长。另外,氯化钾中氯离子对果实及其他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均有不良影响,无公害草莓生产应禁止施用氯化钾。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690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