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肥对玉米的作用及功能
磷肥在玉米的生长过程中起到的作用及功能有:促进植株的根尖细胞的分裂生长,加快植株的细胞的增殖速度;提高细胞(原生质)的黏滞性、耐热性以及保水的能力,降低植株在高温下的水分蒸发量;增加籽粒数,提高千粒重,改善籽粒的品质等。
磷肥对植物的作用是什么?
1、磷肥能使树木茎枝坚韧,促使花芽形成,花大色艳,果实早熟,并能使树木生长发育良好,多发新根,提高抗寒、抗旱能力。
2、合理施用磷肥,可增加作物产量,改善作物品质,加速谷类作用分蘖和促进籽粒饱满;促使棉花、瓜类、茄果类蔬菜及果树的开花结果,提高结果率;增加甜菜、甘蔗、西瓜等的糖分;油菜籽的含油量。
锌肥磷肥莫混用
把硫酸锌锌肥和磷肥混合在一起施用,会形成不易溶解于水的磷酸锌。农作物的根系对这种锌很难吸收利用。因此施用硫酸锌时,一定要避免与过磷酸钙、重过磷酸钙、磷酸二铵和磷酸二氢钾等磷肥接触,更不能混合在一起施用。
用硫酸锌作底肥施用,可以把硫酸锌与农家肥均匀地掺在一起施入,到播种时再施磷肥。也可以把磷肥均匀地掺在农家肥中作底肥施入,播种时再施硫酸锌。这样能在锌肥和磷肥之间形成隔离层,防止它们相互接触。
播种玉米时用硫酸锌作拌种肥,最好把磷肥掺在农家肥中作底肥施入,防止锌肥与磷肥接触。玉米苗期用硫酸锌水溶液喷雾防治“花白苗”时,不能与磷酸二氢钾或过磷酸钙浸出液混合施用。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磷肥
玉米啥时需要磷肥最多?
玉米的价格走势现在一直呈上涨的态势,由于玉米是猪饲料的主要原材料,所以在各地大量种植玉米,玉米的作用很多,许多地方习惯蒸玉米或者烤玉米食用,或者直接用来榨油食用。
玉米对磷元素的需求临界期在三叶期,此时种子内的营养已消耗殆尽,转向土壤中吸收营养,如果土壤干旱、低温或缺磷时,往往会出现缺磷性紫苗现象(当然紫叶并不都是缺磷)。这个时期缺磷会对玉米产生不可扭转的伤害,无法通过后续补偿来扭转。所以此时不能缺磷。也不能低温、缺水而致磷元素无法吸收。
玉米的生长发育分好几个阶段,一般在花粉期和果实期,玉米需要磷肥量会增多,所以及时补充磷肥对玉米的生长非常有好处。
1.玉米花粉期磷肥的补充
玉米的花粉期周期为7天左右,花粉期分为授粉和受精,对玉米的结果非常的重要,授粉主要分为自然和人工授粉两种方式,这个阶段必须及时补充玉米的肥料,特别是磷肥的增施,磷肥在花粉期对玉米的主要作用就是使玉米的根茎坚韧,促使花芽的形成,提高授粉的成活率,提升坐果率,所以磷肥对授粉的营养补充非常的关键。
2.玉米果实期的磷肥补充
玉米进入果实期以后需要大量的肥料。不单单只需要补充磷肥,它需要施农家肥和氮磷钾复合肥,以及其他的肥料和微量元素,要想玉米长的饱满就必须补充肥料,磷肥对果实生长发育非常重要,它可以使玉米颗粒非常饱满,也可以使玉米不会裂果,是玉米早熟,提高玉米的抗旱和抗寒能力,以及玉米新根的生长,提高玉米的结果率,增加玉米的产量等等,果实期是离不开磷肥的。
总结:玉米的磷肥增施,需要结合玉米的生长阶段,切不可随意施肥,科学适量的施磷肥,可以使玉米产量提高,品质提高,对玉米全周期的生长都有帮助。
种玉米时,怎样做才能实现玉米高产呢?
玉米作为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在全国范围内的种植面积都是名列前位的,玉米还是一种高产作物。但是实际在种植过程中,农户很难将玉米种植培育到一个产量高峰,就是说实现玉米高产并不简单。那么玉米到底怎么做可以高产?掌握两大种植技术很关键。
玉米无法高产,原因在于农户并没有完全弄清楚玉米所需肥料特点。特别是种植培育技术问题没有弄清楚,很直接的影响了作物的产量。那么有什么办法可以让玉米获得高产?掌握这两项技术很重要。
一、玉米晚收增产技术
所谓的玉米晚收增产技术主要指的是在不影响小麦适时播种的前提下,充分的延长玉米灌浆时间,从而增加玉米粒重,提高玉米产量。技术要点如下:
改变苞叶变黄就开始收获的习惯,严格把握玉米完全成熟的标志;即籽粒变硬,籽粒灌浆线下移到籽粒的基部完全消失,籽粒基部黑色层形成,籽粒呈现品种固有的颜色和特征,果穗苞叶变干、蓬松,呈白色;
推迟10天收获,改变习惯上的玉米授粉后40~45天收获,变为玉米授粉后的55天左右收获;充分利用生育后期秋高气爽的利于物质积纍的气候资源,尽量延长玉米灌浆时间。
二、玉米巧施磷肥增产技术
施用磷肥,能够促进玉米的早熟高产,这一点,想必广大农户有所知,但是其中的原理,以及具体如何施用,却并不见得非常了解;
事实上,之所以施用磷肥能够有助于玉米的高产,主要是因为低温较低的情况下,*壤的养分转化较慢,可供玉米吸收利用的有效磷含量低,所以,在玉米苗期的时候,经常会因为缺磷导致营养不足而发育不良;所以,在种植玉米的时候,以磷肥作为底肥,或者种肥早施,能够促进玉米植株和根系的早期生长发育,对玉米产量的提高有明显的作用。
实验证明,施用磷肥的玉米,比不施用磷肥的玉米根数直接多一倍,而且植株内干物质的积纍量比不施磷肥的玉米也是增加了一倍以上之多。
以上两种方式,玉米种植户们都可以进行一定尝试,这对产量一定是有所帮助的,不信你就试试!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和图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会第一时间内删除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690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