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治菜蛾?
菜蛾又称小菜蛾、吊死鬼,是对十字花科蔬菜危害较大的害虫之一。
防治方法:①农业防治。合理布局,尽量避免与十字花科蔬菜连作。②利用性诱剂诱杀。每方圆150~200米设一个诱芯,每个诱芯含人工合成的性诱剂50微克,穿铁丝吊在水盆上方距水面(水中含洗衣粉)1厘米处,可起到诱杀作用。③生物防治和药剂防治。5%抑太宝乳油、 5%卡死克乳油和5%农梦特乳油2000倍液对防治菜蛾效果均较好。菜蛾对除虫菊酯类和有机磷杀虫剂易产生抗药性,使用时应慎重。对此也可用Bt乳剂和25%杀虫双水剂,每亩各150毫升混用,对水75千克喷雾。
请问这是什么虫子呀?
小菜蛾幼虫,Plutella xylostella (Linnaeus),为属鳞翅目,菜蛾科菜蛾属的一种昆虫。分布在中国各地区。
分类学定义
中文学名:小菜蛾
拉丁学名:Plutella xylostella (Linnaeus)
别 称:吊丝虫、小青虫、两头尖
界:动物界
门: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
亚 门:六足亚门
纲:昆虫纲 Insecta
目:鳞翅目
科:菜蛾科
属:菜蛾属
种:小菜蛾
形态特征
卵
椭圆形,稍扁平,长约0.5毫米,宽约0.3毫米,初产时淡黄色,有光泽,卵壳表面光滑。
幼虫
初孵幼虫深褐色,后变为绿色。末龄幼虫体长10~12毫米,纺锤形,体上生稀疏长而黑的刚毛。头部黄褐色,前胸背板上有淡褐色无毛的小点组成两个“U”字形纹。臀足向后伸超过腹部末端,腹足趾钩单序缺环。
蛹
长5~8毫米,初化蛹时绿色,渐变淡黄绿色,最后为灰褐色,近羽化时,复眼变深背面出现褐色纵纹。茧呈纺锤形,灰白色丝质薄如网,可透见蛹体。
成虫
体长6~7毫米,翅展12~16毫米,前后翅细长,缘毛很长,前后翅缘呈黄白色三度曲折的波浪纹,两翅合拢时呈3个接连的菱形斑,前翅缘毛长并翘起如鸡尾,触角丝状,褐色有白纹,静止时向前伸。雌虫较雄虫肥大,腹部末端圆筒状,雄虫腹末圆锥形,抱握器微张开。
菜花种植小菜蛾很常见,该怎么防治?
小菜蛾,在蔬菜种植过程中很是常见,而且它具有较强的抗药性能,所以使用一般的农药很难将它们去除,这就让很多菜农感到 很是无奈。那么针对这种虫子,我们应该怎么防治呢?不妨跟着我一起来看看吧。
一、作物更替
小菜蛾喜欢吃十字花科蔬菜,所以在种植的时候可以避免 一直种植这个科属的蔬菜。十字花科有很多蔬菜,像荠菜、大白菜、花椰菜、甘蓝、卷心菜、萝卜等等,所以菜农在种植蔬菜的时候尽量避免每年都种植这些蔬菜,避免年年都受到小菜蛾的危害,同时一直种植这些蔬菜的话,很容易导致这片土壤的小菜蛾数量增加,难以去除,从而影响菜农的收成 。另外在种植蔬菜的时候,也要对周边的十字花科的杂草进行去除,这样可以减少虫害的发生。
二、化学手段
虽然现在小菜蛾的抗药性比较强,但是农药还是不断在更新中,所以还是具有一定的杀虫效果。去除小菜蛾的时候,一般是使用15%茚虫威水分散粒剂 或是20%氟虫双酰胺水分散粒剂 稀释后进行喷洒。10天喷洒一次,避免过多喷洒造成虫子的耐药性。等到没有虫子的时候,要间隔时间久一点才能食用蔬菜,以免有农药残留。
三、物理手段
因为小菜蛾具有一定的趋光性,所以可以在晚上8点或是9点使用黑灯光来诱捕这些虫子。一般把等开到5点左右就可以了。黑灯光可以很好的诱捕小菜蛾,具有一定的效果,同时还不用让菜沾染化学药品,尽最大可能保护蔬菜,是一个挺不错的选择。
看了这么多,你还有什么好的办法来解决这种虫子,不妨留言讨论一下吧。
小菜蛾为什么难以根除?
它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害虫,其寄主可多达40余种,主要包括羽衣甘蓝、白菜、菜花、甘蓝、油菜、小白菜等十字花科蔬菜,对羽衣甘蓝和菜花的危害尤为严重。近年来,由于农作物的抗性差,该蛾造成的危害逐年增加,导致蔬菜产量和品质严重下降。
小菜蛾难以控制的原因:
原因一:飞蛾个头小,吃少量食物就能存活,很容易躲避敌人。
原因二:蛾的生态适应性很强,在冬季-15摄氏度的短时间内存活,在-1.4摄氏度下取食。在夏天,它们能在超过35度的高温下生存,只有夏季的暴雨能大量杀死它们。
原因三:飞蛾对化学物质有很强的抵抗力。由于多年来使用化学农药防治蛾类,但是却杀死大量天敌,蛾类成为日常害虫,很快对各类化学农药产生了极高的抗药性,无药可治。由于发生面积大、危害持续时间长、防治难度大,该蛾已逐渐取代铃象甲成为蔬菜头号害虫。
防治措施:
1、加强测报工作,密切关注虫口基数的变化,并适时进行防治,一般小型菜蛾在卵孵化高峰期以1、2龄幼虫为最佳防治时期,因此必须在卵期至低幼期消灭。
2.使用化学陷阱、光陷阱、性引诱剂和其他措施杀死。利用飞蛾的趋光性。诱捕主要在4-5月份进行,或者用其他光源诱捕成虫。
3.释放天敌控制伤害。其中,菜蛾姬蜂对飞蛾数量的控制最为明显。
4.加强田间管理,避免十字花科蔬菜连作,与芹菜、辣椒等其他非十字花科蔬菜轮作;按照“控氮增磷增钾,有机无机结合”的原则施肥,提高蔬菜的抗性;收获后及时清理田间,清除落叶和杂草,并进行耕作,抑制越冬虫源。
小菜蛾防治难的原因是什么?你知道哪些防治小菜蛾的技巧?
小菜蛾防治难的原因是什么?你知道哪些防治小菜蛾的技巧?
对于很多种植蔬菜的朋友,小菜蛾是一点都不陌生,因为小菜蛾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害虫,对于大量种植蔬菜的农民工来说,每年需要花费很大的财力和时间对这种昆虫进行防治,一般是通过打药的方式来将小菜儿进行清除。
一年四季都有小菜蛾的出现,这种虫子,对于温度的适应能力以及环境的适应能力非常的强,这种虫子平时是以植物的叶片为食,我们生活中买到的菜上,如果出现很多不规则的大大小小的洞很可能就是这种虫子咬的。这种虫子会在蔬菜的页面上繁殖,有时他们孵化的卵就还残留在蔬菜上,大家使用时一定要多多留意。
小菜蛾难防治其原因还是有以下几点造成的:这种虫子他的体表有一层蜡质,这蜡质层又比较厚,一般的药根本没有办法穿透;再就是他的繁殖能力强趋势量大,一旦爆发,可使作物快速绝收;其次小菜蛾昼伏夜出触碰时还会装死,打药难度大,所以在防治小菜蛾选择农药的时候一定要选择渗透力强的杀虫剂,朋友时要注意,不光要喷作物的叶面,就连作物的也被都要喷到。
所以,大家一定要在吃菜的时候,首先注意菜上有没有虫子,再就是一定要用水将菜叶好好清洗浸泡之后才可以使用,因为页面上都残留着很多农药,避免误食之后我们的身体机能受到损伤,有条件了尽量买一些果蔬清洗机,这样能保证蔬菜上的残留农药清除干净。当然,也希望以后能有更多的办法来消灭这些害虫,这样可以让农民伯伯的工作没有那么辛苦也可以让我们使用的更安心。
小菜蛾是什么?
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L.)]属鳞翅目菜蛾科,俗称小青虫、扭腰虫和两头尖,是世界性害虫。在我国各地均有分布,以南方各省发生较多。小菜蛾是寡食性害虫,主要为害十字花科蔬菜和野生十字花科植物。在十字花科蔬菜中,最喜食甘蓝、花椰菜、苤蓝,其次是白菜、萝卜、油菜。
为害状
初孵幼虫钻入植物叶肉组织内为害,造成细小隧道。1龄末2龄初,从叶肉内钻出,在叶背取食叶肉,仅留叶面表皮,形成透明斑,农民称“开天窗”;3~4龄将叶食成孔洞(彩版二十三,131),严重时叶片呈网状。苗期常集中为害心叶,留种株上为害嫩叶、嫩茎、幼荚,可将种子咬食一空,严重影响菜子的产量。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6~7毫米,翅展12~15毫米,灰褐色。前后翅细长,缘毛长。前翅缘毛翘起如鸡尾,翅中央有黄白色3度曲波纵带,组成3个连串的黄白色斜方块。卵扁平,橢圆状,大小为0.5毫米×0.3毫米。初产时乳白色,后变淡黄绿色,表面光滑有光泽。幼虫淡绿色。老熟幼虫体长10~12毫米,体有稀疏长而黑的毛。头部淡褐色,前胸背板上有褐色小点,组成“U”形纹。体节明显,两头尖细,腹部第四至五节膨大,整个虫体呈纺锤形,臀足向后伸长。蛹淡黄绿色,纺锤形,长5~8毫米,外有灰白色如纱的丝茧,外观可见蛹体。
发生特点
华北地区1年发生5~6代。以蛹在向阳处的残株落叶或杂草间越冬。翌春4~5月羽化。成虫白天隐藏在植株叶下或其他隐蔽处,日落后开始取食、交尾、产卵。19~21时为活动高峰。成虫有趋光性,对黑光灯有强烈的趋性,羽化后即可交配,交配后1~2天开始产卵,产卵期可达10天。平均每雌虫产卵100~200粒。卵散产或3~5粒排列在一起,多产于寄主植物叶背面化叶脉间凹陷处。卵期3~7天。幼虫期12~27天,共分4龄。幼虫活跃,受惊后扭动倒退、吐丝下垂的习性。老熟幼虫在叶脉附近或落叶上吐丝结茧化蛹。蛹期约9天。小菜蛾发育起点温度为6~8℃,10~40℃能生存繁殖。在高温条件下,成虫寿命短,产卵量少,初孵幼虫成活率低。成虫高温临界为42℃,0~10℃可存活数月,10℃以下仍可产卵。卵、幼虫和蛹的高温临界为35℃左右。在温度为0℃的条件下,卵能忍耐两周,幼虫能忍耐42天。0℃对初蛹几乎无影响。将羽化的蛹抵抗力较弱。小菜蛾最适温度为20~30℃。因此,春、秋两季对小菜蛾最适合发生,为害也就严重。空气相对湿度对小菜蛾生长发育的影响并不十分显著,但暴雨或雷阵雨的机械冲剧,对卵、幼虫(特别是初孵幼虫)十分不利,能造成大量死亡。十字花科蔬菜栽培面积大小和管理措施是否得当,是影响小菜蛾能否大发生的生态条件之一。若越冬基度数大,十字花科蔬菜栽培面积大,品种单一化,管理粗放,则小菜蛾有可能大发生。小菜蛾的天敌有寄生蜂、捕食性天敌昆虫、捕食性螨类、蛙、鸟类及致病微生物。其中菜蛾绒茧蜂、菜蛾啮小蜂、菜蛾姬蜂对小菜蛾的数量控制最明显。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在小范围内避免十字花科蔬菜周年连作;将十字花科蔬菜中的早、中、晚熟品种和生长期长、短不同品种与其他蔬菜错开种植,或相隔一定距离,打断小菜蛾的食物链。对养苗田加强管理,及时防治,避免将虫带入本田。蔬菜收获后,及时清除田园内残株落叶或立即翻耕,可消灭大量虫源。
(2)诱杀。小菜蛾有趋光性,在成虫发生期,每2/3公顷菜田设置1盏黑光灯,若加上电网效果更好。用雌蛾性激素粗提物诱杀:用当天羽化的雌蛾剪取其腹部末端,用二氯甲烷、酒精等溶剂进行粗提,也可用雌蛾活体,用60目尼纱(或铜纱)做成直径为3厘米,长12厘米的圆筒形纱笼,与水盆、三角架制成锈捕器,每笼内放入1~2头当天羽化的活雌蛾,安置在田间,或每667平方米用小菜蛾诱芯6~8个,用竹竿支架,把塑料膜(33厘米见方)4个角缚于支架上,代替水盆盛水,诱芯用铁丝缚于支架上,弯向水面,距水面1~2厘米,薄膜距蔬菜10~20厘米,诱芯每月换1次,水应及时添加。
(3)生物防治。推广8010、8401和青虫菌6号。
(4)化学防治。掌握卵孵化盛期到2龄前用药剂。可选用5%卡死克乳油2000倍液,或5%抑太宝乳油2000倍液或1.8%爱福丁乳油1500倍液,或20%灭幼脲1号或25%灭幼脲3号胶悬剂500~600倍液,也可用5%锐劲特悬浮剂每667平方米50~100毫升或40%丙溴磷乳油40克效果更佳。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685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