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娘出自哪部古典名剧
红娘出自《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是元代王实甫创作的杂剧,简称《西厢记》。红娘在《西厢记》中,是相国府小姐崔莺莺的贴身丫环,在她的帮助下,崔莺莺和张生最后有情人终成眷属。
红娘的生平
红娘在《西厢记》中,不仅是相国府小姐崔莺莺的贴身丫环,同时也负责帮老妇人监视小姐。红娘在元代社会里,虽然是相国小姐莺莺的贴身女婢,但其社会身份只是一个贱民。而红娘却拥有高于时代的自由精神,她一面鼓励、安慰张生,替张生想办法,帮张生成就好事;一面也会批评张生软弱,文魔秀士。红娘是一个机智勇敢、沉着冷静、机智敏捷的姑娘,她最终选择站在了老夫人的对立面,并且沉着冷静,勇敢机智地化解了危机,为张生与崔莺莺的结合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西厢记》的介绍
《西厢记》,又叫做《王西厢》、《北西厢》,全剧含有反封建礼教的色彩,书写了书生张生与相国小姐崔莺莺在侍女红娘的帮助下,冲破孙飞虎、崔母、郑恒等人的重重阻挠,终成眷属的故事。
红娘出自哪部经典戏剧
“红娘”,出自元稹所著《莺莺传》,也就是我们熟悉的《西厢记》。故事说的是唐贞元年间,西洛书生张珙进京应试,在河中府普救寺邂逅崔相国的女儿崔莺莺,二人一见倾心,红娘从中搓合,最终结成眷属。
《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歌颂了以爱情为基础的结合,否定封建社会传统的联姻方式。作为相国小姐的莺莺和书剑飘零的书生相爱本身,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对以门第、财产和权势为条件的择偶标准的违忤。莺莺和张生始终追求真挚的感情。他们最初是彼此对才貌的倾心,经过联吟、寺警、听琴、赖婚、逼试等一系列事件,他们的感情内容也随之更加丰富,这里占主导的正是一种真挚的心灵上的相契合的感情。
《崔莺莺待月西厢记》被明代的李日华改编成南曲《西厢记》,清代以后昆曲、京剧等各种地方戏都在演出,而且对汤显祖的《牡丹亭》和曹雪芹的《红楼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如《红楼梦》第二十三回的回目“《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词警芳心”即直接关涉《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历代文人对《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尤为青睐,现传明、清刻本不下百种,为古典剧作之冠。拉丁文、英文、法文、德文、俄文、意大利文、日文等均有译本,影响所及,遍布全球。
在国学上,“红娘”一词是出自于哪部经典戏剧?
“红娘”一词出自于《西厢记》。
红娘这个人物“成名”于元代王实甫的《西厢记》。北宋以后,这个故事广泛流传到了南宋被民间艺人改编为话本《莺莺传》和官本杂剧《莺莺六幺》。金代董解元进一步把这个故事改编为《西厢记诸宫调》。王实甫的《西厢记》就是在历史上流传的崔、张故事,特别是在《董西厢》的基础上的再创造。
红娘这个人物在崔、张故事中以一个婢女的身份出现,在元稹的《莺莺传》中虽有其名,但并不十分重要,是一个平凡的女婢,从唐到宋的流传过程中她的地位也一直如此,自《董西厢》起,才对这个形象进行了成功的创造,使之成为一个有血有肉的艺术形象。
红娘出自哪里
红娘出自元杂剧《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崔莺莺待月西厢记》一般简称为《西厢记》。在《西厢记》中,红娘是相国府小姐崔莺莺的贴身丫环,在她的撮合下,张生和崔莺莺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
红娘的人物介绍
在元朝,社会有明确的良民、贱民之分。奴婢在元代被称为驱口,其社会地位较低。驱口只有通过赎身才能摆脱贱民身份,成为良人,但赎身的费用很高,对大多数驱口而言,赎身几乎是不可能的。驱口主要被用于家内服役,部分人从事农业、牧业或手工业生产。通过赎身脱离奴籍的驱口,一般仍需与使主保持一定的依附关系,成为其家的贴户,又称为户下户。
在这种身份下,在元代封建体制,红娘作为相国府里小姐的贴身丫环,主动促成崔莺莺与张生之间的爱情,这充分体现了红娘人物的机智勇敢与积极豁达。红娘的形象在古代万千侍女中是个不朽的典型,她促进了《西厢记》的广为流传,在艺术史上具有较高的价值。
《西厢记》的作者
《西厢记》的作者是元代杂剧作家王实甫,王实甫与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齐名,主要代表作除了《西厢记》之外,还有《丽春堂》、《破窑记》等。王实甫创造元曲词汇,是中国戏曲”文采派”的杰出代表。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685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