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光鱼长什么样??应该怎么养?
夜光鱼,学名光脸鲷 会发光的鱼。在印度尼西亚到红海沿岸的海洋里或者在较深的珊瑚礁上有一种体长约8厘米的光脸鲷鱼。黑暗中这种鱼能发出强光,能使离它二米远的人看清手表上的时间。光脸鲷鱼每分钟可发光2次~75次。海洋生物学家认为,到目前为主,光脸鲷的发光亮度在所有发光动物(包括陆生动物和 海洋动物)中是最亮的,因此有“壮观的夜鱼”之称。尤其引人感兴趣的是,光脸鲷的眼睛下缘不仅有很大的一层暗色的皮膜,附着在它的发光器官的下面。皮膜一会儿上翻,遮住了它的发光器官,一会儿又下拉好似电灯开关一样,一亮一熄,闪蓝出黄绿色的光。这种奇妙的闪光现象,在鱼类中是十分罕见的。白天,光脸鲷隐匿在洞穴或珊湖礁中,仅在没有月光的夜晚才冒险出来,常常12条~60 条一起活动,多时可达200条。它们不成线状排列,而排成球形队列。当它们一齐拉下皮膜 时,群鱼的发光器官好似无数的明亮星星,组成了一个巨大的亮球,以此来引诱小型甲壳动 物和蠕虫作为自己的食物,但同时,也不可避免招来了一些大型的凶猛鱼类。当它将要受到威胁或袭击的时候,会立即巧妙地拉上了皮膜,顿时漆黑一团,它则乘机溜之大吉。光脸鲷的正常闪光是每分钟2次~3次,受到惊扰时,次数明显增加,每分钟可以达到75 次,以此来模糊敌人的视线,这是它逃避致害的又一种方式。像许多其它鱼类一样,光脸鲷的发光也依赖于共生发光细菌作为它的光源。据测定,这种鱼的一个发光器官中大约有10亿个发光细菌。这些细菌侵入到鱼的发光器官上,为自己安排了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寄主则为它们提供了充足的养料,它们也帮助寄主引诱食物和逃避敌害。由发光细菌共生而引起的发光现象,甚至在动物体死后的几小时,还能继续发光。最近,一个海洋生物学家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他把捕捉到的光脸鲷放在室内的水族箱里,同时做了一个能闪光的脸鲷的精细模型。当模型放入水族箱的时候,光脸鲷就纷纷向模型游来,并拉下皮膜、闪显出黄绿色的光。这说明了光脸鲷的闪光是彼此联络的信号,也是它们群居生活的一个特征。 附图为光脸雀鲷,光脸鲷的一种。
去吧闪光鱼怎么养?
夜光鱼,又称荧光鱼。看样子你是新手,很苦恼吧 1. 养在淡水,还是海水中呢?有稻田鱼之称的青将鱼,不管是淡水缸还是海水缸,都可以饲养,pH值设定6.5~8.0间,硬度为9.0~19.0°dGH,水温则是26~28℃即可。 2. 除了可以喂红虫、丝蚯蚓、绿藻水、刚孵化的丰年虾及小型淡水鱼吃食的人工饲料之外,为了方便起见,我们会建议喂食萤光鱼汉堡。 3. 换水 (1) 平时有空时,以滴管或是吸管将水族箱中的粪便、残留物吸走。 (2) 而在要换水之前,更可以用清缸棉将水族箱壁的表面附着物刮除后,再进行换水的步骤。 (3) 换水时也不用将鱼捞离水族箱,只需要以虹吸管或是专用的换水器把水吸取三分之一,再将要添加的自来水先滴入水质安定剂及活菌后再倒入缸中,即大功告成。 (4) 平均来说,一尺上下的套缸,每7~10天换水一次,一尺以上的大缸,平均7~15天换水一次。 (5) 假设在设缸时,已有使用活菌与活液,则换水的频率则可降低,平时只要补充被蒸发的水份,并每星期添加活菌及活液,即可延长免换水时间达数个月之久。
夜光鱼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夜光鱼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的介绍
1、水温:月光鱼是热带鱼,喜欢的水温是22-26℃,但是它们在繁殖的时候需要将水温调整到25-26℃。注意:月光鱼对水温的变化比较敏感,如果温差太大会使它们产生应激反应,饲养者需要使用加热棒恒温。
2、水质:月光鱼对水质的适应能力也比较强,可以在中性或弱碱性的水中生存。饲养者只需要将PH值保持在7-7.4之间就可以。有条件的话,可以安装循环过滤系统,减缓水质恶化的速度。如果没有循环泵,就需要一周换1-2次水,保证水质清洁。注意:换水的量不能太大,控制在总水量的三分之一。倒水的时候也要注意,水流不能太快,不然水流会冲击到鱼体,使它们出现应激反应。
3、喂食:月光鱼可以吃的食物种类比较多,饲养者可以用人工合成的饲料搭配活体饵料一起饲养,既可以保证营养充足,也可以使营养更全面。活饵可以选择一些丰年虾、红虫、面包虫、水蚯蚓、水蚤等。注意:月光鱼的食量不大,饲养者不需要喂太多食物,每天喂一次,每次喂食的量能在10分钟内吃完最好。如果气温较低的时候,可以减少投喂量或投喂频率。
夜光鱼有什么品种
2005年,新研发的五种荧光基因鱼,分别为:邰港1号钻石新品系–绿钻夜明珠、红钻夜明珠和金钻夜明珠3种;以及邰港2号白金新品系——白金红豹和白金绿豹两种
1.目前,科学家发现许多鱼类喜欢红色调,一些鱼类身体表面真实具有活力色调的荧光 色。
2.负责此项研究的德国图宾根大学尼科·米切尔斯称,到目前为止,许多研究人员都认为水上生物世界中并不是很欢迎红色,海水面上能够直接吸收阳光中的红色波长。根据阳光波长对海水的渗透性,意味着在空气中物体更易成为红色、在浅水中物体更易成为灰色、在33英尺以下的水面物体更易成为黑色。不像红色,蓝绿色光可以渗透至海面以下更深处,这就是为什么海洋看起来很蓝。
3.但是近期的研究发现显示,鱼类有呈现红色调的独特方法。米切尔斯说,“这项最新研究结果将发表在即将出版的《BMC生态学》杂志上,该研究显示红色荧光普遍存在于海洋鱼类之中。” 米切尔斯在红树林海湾和红海之间潜水时意外地发现一种身体发出红色荧光的鱼,这种鱼被称为“高冠三鳍鱼”
3.许多鱼类都显示出具有蓝色和绿色荧光的能力,2005年,一种水母被确定可散发出红色荧光。散发荧光的现象通常是由于吸收了光线中的一种波长,然后以另一种非常接近的波长释放,这种红色荧光鱼吸收了光线中的蓝绿色波长,再释放出红色波长。 米切尔斯猜测红色荧光在珊瑚和其他鱼类中是一种普遍现象,由于这项首次发现,他还在地中海发现其他多种释放不同颜色荧光的鱼类
夜光鱼掉色是怎么回事
传染性较快的真菌感染。
还有鱼褪色通常和环境有关,可能是水质恶化,或者温度发生波动。
该鱼分布于孟加拉、印度、巴基斯坦、缅甸、尼泊尔的溪流,被引进美国、斯里兰卡、菲律宾、模里西斯等地。
如何养夜光鱼
夜光鱼,又称荧光鱼。看样子你是新手,很苦恼吧 1. 养在淡水,还是海水中呢?有稻田鱼之称的青将鱼,不管是淡水缸还是海水缸,都可以饲养,pH值设定6.5~8.0间,硬度为9.0~19.0°dGH,水温则是26~28℃即可。 2. 除了可以喂红虫、丝蚯蚓、绿藻水、刚孵化的丰年虾及小型淡水鱼吃食的人工饲料之外,为了方便起见,我们会建议喂食萤光鱼汉堡。 3. 换水 (1) 平时有空时,以滴管或是吸管将水族箱中的粪便、残留物吸走。 (2) 而在要换水之前,更可以用清缸棉将水族箱壁的表面附着物刮除后,再进行换水的步骤。 (3) 换水时也不用将鱼捞离水族箱,只需要以虹吸管或是专用的换水器把水吸取三分之一,再将要添加的自来水先滴入水质安定剂及活菌后再倒入缸中,即大功告成。 (4) 平均来说,一尺上下的套缸,每7~10天换水一次,一尺以上的大缸,平均7~15天换水一次。 (5) 假设在设缸时,已有使用活菌与活液,则换水的频率则可降低,平时只要补充被蒸发的水份,并每星期添加活菌及活液,即可延长免换水时间达数个月之久。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680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