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飞虱的防治方法
防治稻飞虱比较常用的药剂有烯啶虫胺、醚菊酯、氰戊菊酯、溴氰菊酯、噻嗪酮、吡蚜酮等,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当地的药剂。
在打药时由于气温较高,建议亩用量不变的前提下,多打水,打透,尽可能把药液喷打到水稻的整株上。
种植水稻过程中,前期雨水较多,后期较干旱时,稻飞虱的发生程度就会加大,稻飞虱是水稻在生长过程中,常见的害虫之一,它对于水稻的危害是很大的,不及时防治,很容易造成减产。
稻飞虱是一种刺吸式害虫,所以以吸食水稻的汁液危害,有时一株水稻上,能有很多只稻飞虱,造成叶片发黄干枯,严重的直接死亡,另外一种危害方式,是传播病害,一般情况下,稻飞虱传播条纹叶枯病是比较厉害的,在病虫害同时侵袭下,不及时防治,就只有等着减产。
扩展资料
水稻种植的注意事项
1、为增强水稻的抗病性,做到合理施肥。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适时进行追肥,但要注意氮肥的施用量,不可过多,以避免稻株徒长、晚熟。
2、掌控氮、磷、钾的合理搭配,做到促控结合。要实施科学灌水,做到灌排自如,浅水勤灌,干湿交替,及时晒田,防治稻田长期积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稻飞虱
如何防治稻飞虱?
对飞虱的防治应以褐飞虱为主,其综合防治措施如下:
(1)选用抗虫品种:稻飞虱是水稻上的重要害虫,有一批经抗源杂交培育出的抗虫品种,可选用适合当地的抗虫品种种植。
(2)生物防治:一是保护天敌,稻飞虱在稻田中能被许多天敌捕食或寄生。如各种蜘蛛、青蛙捕食成虫、若虫,黑肩绿盲蝽吸食稻飞虱卵,各种稻虱缨小蜂寄生于稻飞虱卵,各种螫蜂寄生于稻飞虱若虫。这些天敌对抑制稻飞虱的发生可以起到一定作用。在使用农药时,要注意选择对天敌杀伤力小的中、低毒农药品种,尤其在水稻前期要尽量不使用或少使用农药,以减少对天敌的杀伤。二是稻田养鸭,根据稻田虫害情况,掌握在稻飞虱、叶蝉若虫盛发期以及螟虫、稻纵卷叶螟成虫始发期至盛发期在稻田放鸭防治,不仅对稻飞虱有显著的控制效果,而且由于鸭子的践踏,稻田中杂草也极少,收到了治虫除草的双重效应。
(3)栽培防治:合理密植,浅水灌溉,适时烤田,不偏施氮肥,防止水稻后期贪青徒长,降低稻田湿度等栽培措施,可降低稻飞虱的繁殖系数。
(4)药剂防治:由于稻飞虱的发生面积大,危害程度重,做好虫情调查,使用选择性农药,仍是当前防治的主要措施。在每百丛水稻有虫1000头以上时开始施药。每667米2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克;或5%锐劲特胶悬剂30~40毫升;或25%扑虱灵粉剂30克对水37.5千克喷雾。一般发生年在主害代每667米2用1%灭虫清(阿维菌素)悬浮剂40~50毫升防治,防治适期为低龄若虫盛期。
稻飞虱是什么?
稻飞虱是我国水稻重要害虫,属同翅目,飞虱科。在北方稻区主要有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Fallen)〕、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Horvath)〕和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al)〕。其中灰飞虱可在本地越冬,常年为害,而白背飞虱和褐飞虱均为迁飞性害虫。白背飞虱比褐飞虱分布范围更广。褐飞虱食性单一,只为害水稻和野生稻,而灰飞虱和白背飞虱除为害水稻外,还能为害其他禾本科植物。3种飞虱中除白背飞虱外,其他2种有传播病毒能力。
为害状
稻飞虱的成虫和若虫以群集形式集中在水稻植株下部取食为害,吸食汁液。受害稻叶发黄,茎上出现褐色产卵伤痕。稻谷千粒重下降,虫量大时可引起植株下部变黑,瘫痪倒伏。
形态特征
3种飞虱形态特征区别见表2-5。
表2-5 3种飞虱形态特征比较
发生特点
灰飞虱在华北地区1年发生4~5代。东北地区3~4代,世代重叠明显。以若虫在麦田、田埂、沟边和荒原上的杂草根际、落叶下和土缝内越冬。翌年4月中旬开始羽化向麦田转迁,灰飞虱成虫有远距离迁飞现象,但仍以当地虫源为主,长翅型成虫有趋嫩性和趋光性。
白背飞虱和褐飞虱在北方稻区均不能越冬。每年初发虫源均从外地迁入。北方稻区一般只出现1次为害高峰。2种飞虱的长翅型成虫均有趋光性。白背飞虱多在稻株茎秆和叶片背面活动,而褐飞虱则聚集在稻丛下部离水面3~5厘米处取食。
白背飞虱及褐飞虱喜温湿,最适宜温度22~28℃,相对湿度大于80%,7~8月多雨,有利成虫迁入、降落和繁殖。灰飞虱生长发育最适宜温度为23~25℃,高温对其生长不利。华北稻区灰飞虱的发生量与7~9月降水有关。雨量少有利发生。稻麦混栽区有利灰飞虱发生,偏施氮肥,稻苗生长嫩绿发生重。不同生育期对稻飞虱的敏感程度不同。分蘖期至孕穗期最适于白背飞虱的生长繁殖,而褐飞虱则以孕穗期至抽穗时作物的营养最适其生长发育。稻飞虱天敌种类较多,可分寄生蜂、捕食性昆虫、蜘蛛、线虫及寄生菌5大类。
防治方法
(1)选用抗、耐虫品种。
(2)农业防治。科学管理水肥,适时晒田,合理施用氮磷钾肥。在灰飞虱发生重的地区,应防除周边杂草。
(3)药剂防治。其关键在掌握时机,及时控制。稻飞虱防治指标在不同时期有所不同。分蘖期5头/丛,抽穗期5~10头/丛,灌浆乳熟期10~15头/丛。灰飞虱因有传毒能力,防治时,应抓住1~2代成虫迁飞高峰期和低龄若虫孵化高峰期,将其集中消灭在秧田期和本田初期。喷雾可选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每667平方米10~30克,25%扑虱灵可湿性粉每667平方米30~50克,10%叶蝉散可湿性粉剂每667平方米200~250克,25%速灭威可湿性粉每667平方米75~100克,80%敌敌畏乳油每667平方米100毫升,50%甲胺膦乳油每667平方米50毫升或40%氧化乐果每667平方米75~100毫升。以上药剂任选1种,对水30千克喷雾。撒毒土可选用80%敌敌畏每667平方米100毫升加细土15~20千克撒施(以无水层效果好)。喷粉,可选用2%叶蝉散粉剂每667平方米1.5千克。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67985.html